最近,美食君在超市裡看到康師傅家有一款拉麵,雖然也是油炸的,但它的口感和方便麵還是有區別的,麵條比較粗,光用熱水泡是不行的,一定要放到鍋裡煮上3分鐘才能吃。這麼看來,這款面不大適合朝九晚九的加班族,畢竟對於他們為夢想奮鬥的騷年們,哪怕是短短3分鐘,都仿佛是錯過了一個億。就算是為了迎合大眾各種挑剔的口味,經典的永不會變。即便是再怎麼沒有營養,但在各種緊要關頭,總能送去一桶香噴噴的熱湯麵。
可吃了這麼多年的泡麵,摸清楚了調味料加多少才是最適合的鹹淡,了解到蓋蓋燜3分鐘才是最勁道的口感,那你真的知道一桶泡麵要加多少水才正確呢?當然,有網友反駁道,這本來就是一個多項選擇題,喜歡喝湯的就多加一點,不喜歡就少加一點。要吃乾拌麵,又想省水費的就加少一點,調料撒得太猛了就多加一點。說法頗有道理,但也有細心的網友早已發現了泡麵桶裡暗藏的「玄機」。
其實,美食君煮泡麵的水平一直都是起起伏伏的,時而泡坨了,時而太軟了,永遠都達到不了最理想的狀態,其中一項原因就有是跟加水的量有關。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只想要吃一碗將個就的泡麵,既沒有雞蛋要磕,也沒有青菜要加,更沒有香腸那些雜七雜八的輔料,而是單純為了墊巴一下飢餓的肚子時,泡麵如何加多少水的答案早就在泡麵桶上有標記了,這就是隱藏在角落的秘密——泡麵的水位標誌,可惜很多人都沒有發現過。
看到這裡,你是否迫不及待地想買一桶泡麵,撕蓋一探究竟呢?其實那個水位線的刻度並不明顯,不仔細看確實不容易被發現,因為桶內是白色的,顏色比較淺,而商家在畫的時候也沒有用顏色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一道淺淺的劃痕。如果下次有機會吃泡麵,不妨看一下裡面的人性化設計,瞬間感覺自己out了!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個泡麵的趣味吃法。夏天天氣比較熱,用滾燙的開水泡完的面,雖然很快就可以吃了,但由於實在太燙嘴,而且溫差比較小,等待麵條變涼的時間會比較久,可對於飢腸轆轆的人來說,很迫切地想開吃了。這時候就可以用泡麵桶上的蓋子撕下來,對摺兩下,就能做出一個似倒放的圓錐形的小碗了,夾一筷子的泡麵放到自製的碗裡,量少一會兒就涼透了,還不用擔心湯汁會濺得全身都是。
如果你還發現了泡麵裡更多小秘密,或者是其他新奇有趣的吃法,記得在評論區留言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