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教育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是每一個家長的夢想。看到一則帖子,講的就是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
講的是一個80後媽媽,帶著5歲半的孩子坐高鐵回老家。疫情原因沒有帶孩子去餐廳吃飯,而是選擇自帶了食物上車。經不住孩子想吃泡麵的再三請求,就泡了泡麵給孩子吃。
沒想到的是,孩子沒吃幾口,旁邊的一個大媽開始說孩子沒家教,還說:「高鐵上是不準吃泡麵的!」這位媽媽也很意外,立刻查找相關信息,並沒有規定說高鐵不能吃泡麵。
出於息事寧人的態度,想忍到孩子吃完,沒想到大媽還是喋喋不休,一直反覆念叨「這破泡麵的味道難聞死了」、「影響整個車廂自己心裡沒點數嗎」、「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教育出來好孩子」。
結果孩子被這個大媽說得不好意思了,眼淚直流,說不吃了,要把泡麵扔了,那位媽媽看著心裡難受,直接跟那個大媽幹了起來,旁邊的人有來拉架的,但都是指責那位媽媽的不對,不該在高鐵上吃泡麵。
她怎麼也想不通,而且很生氣,就把這件事發到了網上,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幫助。
再看下面的留言很多,本以為大家應該都站在媽媽這邊,可是仔細看留言時,簡直大跌眼鏡,沒想到大部分的人都認為這個媽媽做的不對,在高鐵上吃泡麵活該被人罵,甚至有人高呼大媽幹得漂亮!
看了網友們的留言,真是感覺一言難盡,確實沒有高鐵上不讓吃泡麵這個規定,這個媽媽怎麼就成了眾矢之的呢?
其實高鐵吃泡麵這個問題,沒有條例規定不能吃,那就是可以吃的。但味道大也是真的,可以選擇自己不吃,但不能要求別人不吃。吃不吃不能體現素質的高低,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個人」選擇的問題。
真正能體現個人素質高的是,你不吃但你可以讓別人吃,道德是用約束自己的,不能用於綁架別人。站在道德的頂端,指責別人時,並不能體現你的「高素質」,生活中我們需要指點,但是不是指指點點。
當然這個媽媽跟大媽大打出手也不合適,畢竟孩子還在一旁哭泣,應該先安慰孩子才是,而不是給孩子留下陰影。基於這點來說,確實行為不妥,但吃泡麵這件事,並沒有那麼罪大惡極,你們說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