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劇迷期待已久的《大秦賦》在熱播中,它是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偉大曆程。開播以來,就在豆瓣以高分受到追捧。蓋因本劇前幾部都有不錯的呈現,加之近年來國產歷史正劇少得可憐,古裝都以仙俠、魔幻等為主題。像當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那樣的高品質歷史正劇成了稀缺產品。
《大秦賦》,看了前面的20多集,整體感覺還不錯。雖然比起優質的歷史美劇《羅馬》、《斯巴達克斯》、《凡爾賽》等還有一點點差距,畢竟那是季播劇,成本在那放著,服化道、畫面感、劇本、演員表演有些是像電影看齊的。
《大秦賦》這部劇的服化道有了明顯的提升,人們現在討論最多的是劇情或者歷史故事。現在中國的影評或者劇評最多討論的就是劇情,對於歷史題材除了對劇情的邏輯討論外,對於故事本身其實的討論不必較真。
因為一方面是:有些人物記載的文字很少,就為影視劇創作提供了想像的空間。比如華陽夫人,主要的記載是呂不韋怎麼收買他的親屬,讓她收異人為嗣子。影視劇裡因此常常把她塑造成反面人物,但從歷史記載的事件和她死去的時間分析,華陽夫人應該是一個正面人物。
在嬴政時期的嫪毐之亂中,是楚系勢力的昌平君、昌文君幫助嬴政平定了叛亂,說明嬴政對楚系力量的信任,同時也是對華陽夫人的倚重。同時也說明,在秦國的政治紛爭中華陽夫人是支持嬴政的,而不是大多數電視劇裡所描述的她支持成蛟叛變。成蛟叛變是樊於期的挑撥,樊於期平時就憎恨呂不韋納妾盜國的事(所謂嬴政是呂不韋之子是假說,目前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嬴政非嬴子楚之子),便乘機對長安君說:「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還揭露說呂不韋這次派他出兵的目的就是想藉機除掉他並進而獻計道:「今蒙驁兵困於趙,急未能歸,而君手握重兵,若傳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宮闈之詐,臣民誰不原奉嫡嗣者。」成蟜接受了樊於期的計謀。
華陽夫人也許並沒有呂不韋那麼有實權,但楚系力量在秦國的勢力根基甚深。秦楚聯姻數百年,宣太后時期楚系力量達到巔峰,雖然秦昭襄王后來打擊了楚系勢力,但並沒有趕盡殺絕。秦孝文王時期,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優待宗族親屬。華陽夫人又被封為王后,楚系力量在秦國又得到重新啟用是肯定的。
秦莊襄王繼位後,尊養母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尊生母夏姬為夏太后。
從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到嬴政,華陽夫人三朝得寵不衰,並不能只靠美貌取悅於君王,說明她還有很高的政治智慧。最後華陽夫人死於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死的很晚,是安享晚年。
項羽當年火燒鹹陽,秦國的很多史料被焚毀,故華陽夫人的文字記載少得可憐。後人只有從一些零碎的 文字、事件中去猜測,但從邏輯分析來看華陽夫人是位有智慧和美貌的女人。雖然比不上宣太后的位高權重,但在秦國呂不韋時期波詭雲譎的權利鬥爭中能安然處之、全身而退,也是實屬不易,沒有高度的政治智慧是做不到的。
相反,秦國的相邦從商鞅、張儀、範雎到呂不韋、李斯等外臣,雖然可以權傾朝野,但根基並不穩固。他們大都是在失去秦王的支持後,黯然離場或遭殺身之禍。
另一方面就是:對於同一段語言的解讀不同專家也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比如對於呂不韋的這段記載:
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呵以遺世。願往事之。」
——《戰國策 秦策》
對於這段裡面「今建國立君,澤呵以遺世」的解讀不同專家有完全不同的解讀,一種是說呂不韋幫助異人建國立君,可以澤潤後世子孫。另一種解讀是說呂不韋要建立自己的國家當君,這種解讀在戰國分封制下也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之所以有後一種說法,因為嫪毐和趙太后的事情暴露,呂不韋被牽扯了進去,因此被秦王罷免了宰相之位,並把他遷到河南的封國去。呂不韋回到封國後,諸侯官員大量去拜訪他。一年後,秦王去信責備呂不韋,信中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你有什麼功勞於秦?秦封你河南,食十萬戶。有學者從這兩段得出,呂不韋有立國之野心!
目前來看,《大秦賦》裡面演得最出彩的就是飾呂不韋的段奕宏和施華陽夫人的鄔君梅,最差的是飾秦王的張魯一和飾趙姬的朱珠。
下期,聊聊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