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晚餐不吃,餓治百病」有道理嗎?

2020-12-21 澎湃新聞

有人說「晚餐不吃,餓治百病」有道理嗎?

2020-12-18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胡洋大夫 呼吸科大夫胡洋

這種說法很不科學!

首先,一日三餐是人類逐步進化之後總結出來的科學的吃法,我們胃部食物大概4~6小時左右排空一次,三餐一般是每隔4~5小時左右吃一次,這樣既讓人沒有飢餓的感覺,又保證營養物質對身體各器官的供應。晚餐不吃的話,從中餐後到第二天早餐,有十幾個小時時間,這期間胃部長時間處於空虛狀態,到了飯點胃部開始釋放胃酸並開始研磨,結果卻沒有食物供它消化,長期以往可能會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慢性胃炎、胃潰瘍,表現為反酸、腸胃不適,胃痙攣等症狀。

第二,如果我們經常不吃晚飯,可能造成機體攝入能量的不足,營養物質缺乏,那麼機體的代謝率就會逐漸下降,造成脂肪的減少,體重減輕。尤其是正在發育的孩子、孕產婦和體力勞動者,不吃晚飯危害大。有些人通過不吃晚飯來減肥,雖然短期可能體重略下降,但一旦恢復晚餐,體重又很容易出現反彈的情況,也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

第三、經常不吃晚飯會造成我們的大腦供氧不足,對於學習和生活都會有影響。有基礎疾病,尤其是糖尿病的老人,不吃晚飯會造成臟器能量供應不足,甚至出現低血糖表現。

第四、長時間的不進食,下一餐機體就會處於一種非常飢餓的狀態,會造成機體自動出現吸收增快的現象,也並不利於減肥。

之所以有「不吃晚餐,餓治百病」的說法,其實還是和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有關,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整天高油高脂、高糖高鹽,熱量攝入超標,人們又出現了「營養過剩」的情況,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發生率越來越高,與不良飲食習慣是分不開的。所以很多人覺得「餓一點」,比吃得酒足飯飽更利於健康。

但是,「餓一點」並不是指某一頓飯完全不吃,不是指處於絕對飢餓狀態,而是讓我們清淡飲食,低鹽低脂飲食,「七分飽」的進食。科學的晚餐吃法應該是:不要過於豐盛,主食可以粗細搭配,粗糧飯、薯類食物能提供一些碳水化合物,同時又不至於攝入過多糖分,而且膳食纖維比較豐富,也有很好的飽腹感,可以吃一些蔬菜,少量肉類,可多用脂肪更少的魚蝦、禽肉代替畜肉,這樣一來,我們攝入了適宜的熱量,也不至於攝入過多熱量,是更好的選擇。雖然現在流行「輕斷食」的方法,但也只適合特定人群。

客觀的說,要想更健康的體魄,除了管住嘴,更重要的是邁開腿,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治百病才是事實。運動可以減體重,遠離「三高」,提高心肺功能;運動可以降低部分癌症患病機率;運動可以促進大腦運轉,思考、學習、記憶能力增加;運動還可以促進消化,改善睡眠,治療抑鬱。

胡洋,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醫學會肺功能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成員。擅長間質性肺病、結節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預防與診治。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有人說「晚餐不吃,餓治百病」有道理嗎?這種說法很不科學
    晚餐不吃的話,從中餐後到第二天早餐,有十幾個小時時間,這期間胃部長時間處於空虛狀態,到了飯點胃部開始釋放胃酸並開始研磨,結果卻沒有食物供它消化,長期以往可能會引起胃腸功能的紊亂、慢性胃炎、胃潰瘍,表現為反酸、腸胃不適,胃痙攣等症狀。第二,如果我們經常不吃晚飯,可能造成機體攝入能量的不足,營養物質缺乏,那麼機體的代謝率就會逐漸下降,造成脂肪的減少,體重減輕。
  •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有沒有道理,過午不食的養生之道源自哪裡?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有沒有道理,過午不食的養生之道源自哪裡?中國有句古話叫「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有道理嗎?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許多養生長壽的辦法。如煉丹食精,吐納氣息,修仙了道,練功輕身等等。除了這些高深的修煉方法,在民間也有許多養生長壽的好辦法,老人常說,「不吃晚飯,餓治百病」,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這也是道家提倡的好辦法。一些有經驗的養生專家也一直提倡「早上吃的好,中午吃的飽,晚上吃的少」才符合吃飯規律,也才是最好的養生方法。早上是一天工作的開始,早上到中午一般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這就需要大量的體力消耗,因此吃好才能保障這一需要。
  •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有道理嗎?長期堅持,會給身體帶來什麼?
    身材過於肥胖,就會顯得很臃腫,不像苗條的身材,穿什麼都好看。況且肥胖,也會帶來健康問題。身材肥胖的人,就會去努力減肥,減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為了有效減肥,就會選擇節食,省掉晚上一頓飯。這樣的想法好像與古人的一個想法不謀而合了,就是「不吃晚飯,餓治百病」,老一輩的人會經常說。這樣的說法,你覺得可信嗎?是不是與現代健康理念,相互違背了。
  • 老人常說「不吃晚飯,餓治百病」和佛家「過午不食」是對的嗎?
    凡事都有兩面性,「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有其有益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利的一面,咱們先說對人體有益的方面:01、減輕胃負擔,利於健康老人們不吃晚飯,實際上因為很多老人都經歷過六十年代的大饑荒,那時候連溫飽都是問題
  • 長期不吃晚飯,到底有沒有減肥和「餓治百病」的效果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飲食習慣的重要性,於是很多言論開始被大範圍提及,其中「過午不食」和「不吃晚餐」應該是被提及最多的。有些人認為不吃晚飯不僅能減肥,還有「餓治百病」的效果。
  • 「晚飯不吃,餓治百病」,是真的嗎?長期不吃晚飯,身體會怎樣?
    有句話叫「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可是現在很多人一日三餐中最豐盛的就是午餐,早餐和晚餐很多人都是隨便應付了事,還有很多人為了減肥都會選擇不吃晚餐。在很多人的認知裡,似乎晚餐吃不吃也無所謂,對身體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甚至還有了「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說法。
  •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有什麼依據嗎?減肥的人,是否可嘗試?
    一說到「不吃晚飯,餓治百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假的,不可信!如果不帶有任何偏見,靜下心來,仔細品評,也許就會發現它是可信的,也是可行的。從身體的代謝角度看,不吃晚餐有著理論上的好處。從現實角度講,確實也有些老年人因為不吃晚餐,而獲得了切切實實的好處,比如血糖下降了。此前,國外也有研究表明,不吃晚餐的人相比於吃晚餐的人,血糖更加穩定。古人也說「吃飯吃到七分飽」、「肚裡常空」之類的話,都是在說適當飢餓有益於健康,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是真的嗎?分清楚狀況先,否則成了愚昧無知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純屬瞎扯。真要得病了,別說不吃晚飯了,一日三餐不吃,如果真能治好。咱還吃飯幹什麼,尤其沒地方浪費啊。如果真那樣,肯定會得到另外一個結果,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但是,這句話之所以這樣說,也是有一個道理的。在想要清楚之前,必須有前一句作為前提,不吃晚飯,別的飯該吃還是要吃的。餓晚上這麼一頓,雖說不是能夠治病,卻可以利於身體各項機能更健康,增強抵抗力,避免一些不好的疾病出現。
  • 農村長壽的老人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是真的嗎?
    老人常說「不吃晚飯,餓治百病」這句話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科學依據嗎?還是僅僅依靠經驗所得,我認為應該辯證的看這個問題,其實不吃晚飯一件瑕瑜互見的事。佛教提倡過午不食,就是不吃晚飯,中醫也表示過從下午四點以後到第二天凌晨四點這期間人的新陳代謝逐漸下降,身體各個器官都處於休息階段,此時再吃許多東西只會給身體的機能造成壓力,身體負荷運行,會加速對器官的磨損程度,自然而然就不利於身體健康。
  • 俗話說「晚飯不吃,餓治百病」,每天少吃一頓晚飯,身體會怎樣?
    但是現在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沒有吃早飯的時間就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同時也有一些人,習慣性的不吃晚飯。並且有句俗話說「晚飯不吃,餓治百病」,那麼對於這句話究竟是真是假?真的這麼神奇嗎?下面來跟大家談一談,如果每天少吃一頓晚飯,身體會怎麼樣?
  • 晚餐真的很重要,中老年人做到三種不吃,長壽將與你相伴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有「晚餐不吃,餓治百病」的問題? 過午不食,是否真的午後就不再吃呢? 古人總是說,過午不食。 實際上不是說中午之後就不吃飯,應該是晚飯早點吃的意思。因為現代人睡覺的時候比遠遠要晚於古代的。
  • 吃晚餐也有講究,關於吃晚餐的3點常識,你知道嗎?早知早好
    一日三餐是身體營養的主要來源,俗話說,「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從這句話能夠看得出來早餐是最重要的,午餐次之,晚餐最末,就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就認為既然晚飯沒有那麼重要,那是不是晚上可以不吃,並且有的人還堅持認為「晚飯不吃,餓治百病」,並且對於身體的好處會更多一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農村俗語常說:「不吃晚飯,餓治百病」是這樣子嗎?
    周圍就有一些不吃晚飯的人。書法家裡有不少是信佛教的,講究「過午不食」。有一次參加一個畫展,開幕式上有一些書畫家現場創作,有個老師暈倒了,送去醫院檢查是低血糖,醫生說他是營養不良,晚上必須吃晚飯。人活著不容易,來世一次再無來世,連吃飽都做不到,在我心裡真做不到,能吃就吃,能喝就喝吧,別活太久,八十歲之前已經可以了,總之晚上睡前肚子別太飽就行了因人而異,比如說我,習慣了晚飯不吃,家裡有客人或者有應酬吃了晚餐,第二天早上感覺一點胃口沒有,沒精神,不吃晚餐第二天起床人很精神。
  • 不吃晚飯真的好處多、會健康長壽?
    39健康網晚餐吃不吃,對這個問題人們一直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晚餐不吃,餓治百病,晚餐是很多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 。也有人說:「活著不吃晚餐,不是在遭罪嗎?這樣活著有什麼意思。」那麼,到底晚餐應不該吃呢?不吃晚餐真的可以長壽?
  • 晚餐決定體重和壽命?兩種流行的吃法,害了很多人
    有一次講課,課間有學員來問我:「過午不食對不對?人家都說乾隆晚上不吃飯,他活到了89歲。有人說晚上讓肚子空一空,可以清清腸胃,對人體有好處。」我一聽,樂了,半開玩笑地說:「皇上的故事我還是比較知道的,好歹我是在皇城根底下長大的,我來講講。」清朝上朝是選在天剛亮的時候,早朝完畢,天已大亮,各位大臣回府,皇上回到養心殿準備就餐,此時差不多是9點鐘。
  • 不吃晚餐或米飯,瘦身還是傷身?
    都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餐不吃餓得慌」,可是近幾年卻出現了主張晚飯不吃主食或者乾脆不吃晚飯的「無碳(糖)一族」,這一「族群」成員基本是想要瘦身或者是為保持身材的人,他們認為米飯等主食是發胖的元兇。那麼,「無碳(糖)一族」達到了他們想要的目標了嗎?晚餐長期不吃主食,又出現了怎樣的「效果」了呢?
  • 「不吃晚飯,餓治百病」?省掉一頓晚飯,對身體到底有沒有好處?
    有的人習慣不吃早餐,也有的人習慣不吃下午飯。其實,不管是哪一種生活方式,如果真要保證身體的健康,一日三餐的飲食模式,是最有益健康的。當然,也有人認為,不吃晚飯,對身體有幫助,甚至有人會認為,經常不吃晚飯,可以包治百病,真的有這麼神奇嗎?今天,我們就關於對晚飯的誤解,進行相關的解釋,希望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不要被一些謠言所誤導。
  • 晚餐決定你的壽命,如何吃?記住這3點,與健康相伴一生
    ,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從這句話能夠看得出來早餐是最重要的,午餐次之,晚餐最末,就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就認為既然晚飯沒有那麼重要,那是不是晚上可以不吃,並且有的人還堅持認為「晚飯不吃,餓治百病」,並且對於身體的好處會更多一些,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不吃晚飯的奧秘
    中醫和佛教都說:「過午不食」。所謂「午」,就是中午11點——13點,過了13點就不能再吃飯了。餓了怎麼辦?可以喝果汁、吃水果。     中醫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飯,不是為了節約糧食;而是為了養生。此外,中國人人吃飯還有許多規矩,比如:吃東西要把嘴唇閉上,不能巴擊嘴。又如:夾菜不能過界,只能在菜盤靠自己的一邊夾菜。再如:吃飯的時候不能說話。
  • 不吃晚飯的人,最後會怎麼樣?真正的好處,醫生給出了這一條
    想想啊,假設一頓晚餐外賣20元,一周7天140元!一個月560元!一年就6720元!十年就67200元!這樣算下來,四捨五入折算下,用不了多久,相當於省下北京二環裡一個廁所一塊瓷磚啊!但問題是,這個好處是真的你想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