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於諸如 Nike及 Under Armour等運動服飾品牌當算是極好的一年,畢竟前者才交出了漂亮的財報,股價更是大漲近9%創下歷史新高,後者正如虎嗅之前撰文所稱,自2014年來便經歷了讓人驚嘆的指數級增長,2015年上半年銷售額達38.4億美元。此外,橫掃了北美的高端瑜伽服裝品牌Lululemon將其擴張的爪牙伸至亞洲、中東的新興市場,Gap、forever 21甚至 kate spade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加入到這一戰場中,爭奪運動裝市場這塊豐盛可口的大蛋糕。而此間,一家以電商為基礎的運動服品牌——Outdoor Voices,也正逐步加入到主流大軍中來。
Outdoor Voices 創立於 2012年,總部位於紐約。人們多將其與Lululemon對標,但不同於把瑜伽褲賣得死貴死貴的lululemon,這家公司主打的是運動休閒,力求涵蓋所有服裝品種。目前有男裝、女裝、物件、套裝等均有出售。在今年5月份拿到110萬美元投資後,這家公司又於上周獲得了700萬美元的A 輪融資。
人們曾()詬病Lululemon過於「精準的定位」——僅僅抓住瑜伽愛好者的同時,也使得自己困囿於這個狹窄的市場。據界面報導,由於只做瑜伽服,Lululemon很難擴大瑜伽圈子以外的消費群體,近來銷量有所下滑,轉型似是迫在眉睫。而早先的 Outdoor Voices其實也曾是集中品類的打法。據26歲的創始人 Tyler Haney介紹,在最最開始的時候, OV只賣衛衣、緊身褲、運動文胸和運動背心這幾款核心產品,之後才逐漸擴展至男性及女性的運動裝全品類。
比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專業運動, Outdoor Voices更看重的是「輕健身」概念,它將自己的主要客戶群體定位於 「休閒運動愛好者」 – 他們不是健身發燒友,通常喜歡散散步而不是非得去健身房練器械。」所以在服裝品類上,Outdoor Voices不僅僅只有螢光色的打緊身褲和運動衫,還包括運動褲、衛衣、舒適T恤等,你可以穿著它們來場馬拉松,也可以出門辦事而不顯得太過突兀。在創始人Haney看來,運動只是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它應當是社交性娛樂性的集合體,而不應該被結果所累」,正如該品牌的核心理念所強調的一般——「做點什麼總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強。」為了讓自己的產品吸具吸引力,該公司還邀請 Alexander Wang、Calvin Klein 和 Lululemon 的大牌設計師參與設計。
據了解,該公司還推出了名為『ov kit』的組合小手包。一個典型的組合包中可能包括:一件運動服、一條打底褲、一個背後交叉型文胸、一件連帽衫,全部放進「doing things」的baggu大提包中。這樣一套在實體店的零售價為400美元,但在線購買只需300美元。
早先基於社交媒體的在線銷售幫助 Outdoor Voice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認知,光是在Instagram上,他們就擁有33,000名粉絲,他們會召集粉絲進行一些線下活動,諸如瑜伽、籃球賽、慢走等。去年5月份,該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一場名為」幹點什麼」的線上活動,人們紛紛上傳了自己穿著OV套裝照片,從女星Allison Williams到男士時尚雜誌《GQ》主編John Jannuzzi 。而Tyler Haney也表示,品牌將進一步把重心放在數位化運營上。
據福布斯報導,在尚未花錢進行任何市場推廣的情況下,這家公司在今年實現了30%的月增長率,同時也被《GQ》評選為紐約最酷炫健身服裝品牌。目前,Outdoor Voices在德州有一家體驗店,而該公司計劃將在2016年前,開設三家永久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