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2020-12-21 文史賢談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歷史上的封建時代,凡事都講究一個面相,一個人的情緒,欲望以及所表達的東西,基本上都能夠通過他的面部表情來分辨。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看面相都是一個常見的事情,一些迷信的人,看一個人的面相就能夠分辨對方是善良還是惡毒,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個詞語,「相由心生」,心靈和長相一定是相符的,很多人交朋友也是先看面相的。

我們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老祖宗雖然早就已經不在,但是他們卻留給我們很多的東西,除了房產地產這些物質遺產之外,還有一些智慧和生活的經驗,俗語是我們中華語言中特有的,雖然它沒有詩詞那麼唯美那麼有意境,也不像成語一樣簡短精準,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讀懂的。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麼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大家只知道這上半句,其實下邊還有半句呢!

首先我們先說說上半句,看字面意思就能懂得這句話在表達什麼,就是說如果一個人臉上腮上沒有什麼肉的話,就說明這個人是不可交往的,因為這種人臉上十分瘦,甚至有些人的臉頰還是往裡凹陷的,一眼看上去就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沒有憨厚的樣子,反而讓人覺得陰險狡詐。而如果是男性長成這樣,一般身邊都不會有什麼朋友,女性長成這樣,就會被人認為是克夫,從古至今這種面相的人都很有心機,形容他們一般用「尖嘴猴腮」等貶義的成語。

那麼後半句呢,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後半句為「臉上橫肉為兇者」,很多人看到這裡就不明白了,臉上沒肉是陰險?臉上有肉就是兇者?那應該怎麼長?還讓不讓人活了?其實不是的,這裡所說的是「橫肉」,什麼叫做橫肉,那就是一個人明明並不胖,偏偏雙頰上的肉很多,甚至多到下垂,這種就叫做橫肉,很明顯不是正常的生長。在古代的時候,臉上長橫肉的人,都會讓人感覺十分不好相處,動不動就發火,脾氣十分大,並且為什麼稱為「橫肉」呢?重點就在這一個「橫」字上,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看上去很橫的人,基本上都有很大的脾氣,讓人無法去靠近,並且臉上如果有「橫紋」,一定是經常動怒才會長的。

這一整句俗語放到現在雖然很少有人信,大部分人認為應該相信科學,這句俗語說的太過絕對,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公平,雖然話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一點不信,有些人長橫肉,是經常和別人吵架,但有些長橫肉的,呆呆傻傻的也很可愛的,十分憨厚的樣子,雖然說古代人對於面相這一說十分講究,而且也留給我們許多的智慧,但畢竟社會不同了,有些時候我們多注意就可以,也不能因為對方的長相就急著下決斷,其實人和人之間交心才是最重要的,但古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覷!

相關焦點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一半句更經典,古人的觀人術。古代面相術古時候把看面相的術士稱之為相士,最早有關相術和相士的記載是在《左傳.周書》中,當時只是初步體現,並未形成相關體系。隨著朝代發展,這個技術逐漸成熟,在隋唐時期,相術更是得到長足的發展。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更經典,老祖宗說的一點不錯
    中國古話說「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說的是不能夠以貌取人,但是同時又說「相由心生」,並且還因此而誕生了很多的俗語,通過觀察他人的樣貌,去判斷這個人的性格與行事風格。再以此去判斷這個人是否可以交往,或者是值得錄用提拔,當初乾隆之所以提拔和珅,便是因為看到和珅相貌堂堂,看上去是一個可造之材。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最經典的是下半句,跟老祖宗學習觀人術
    古往今來都有"面相"一說,所謂面相,就是相面,相的其實不是面,是心。"相由心生",一個人的面相,其實就是內心最真實的寫照。明代大才子馮夢龍曾在《智囊全集》中,就提到過"相由心生"的概念。意思就是一個人不能從外貌上判斷。
  • 俗語說「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但其實除了乾隆帝那樣有地位的人,其他的普羅大眾,我們的老祖宗們也有這樣的觀人智慧。比如大家常常聽到的「兩腮無肉不可交」,直譯的意思便是臉頰兩側腮幫子處沒有肉的話就不能深交。可以看到兩腮無肉的男性自帶陰險狡詐的濾鏡,很多奸詐的角色都是找一些兩腮無肉的演員出演。而兩腮無肉的女性多生媚相,和狐狸自由幾分相似,容易給人一種狐媚之感。
  • 古人的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更經典,教你如何看人心
    「兩腮無肉不可交」"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從表面來看就是說一個人的腮幫子若是沒有肉,不值得進行深交。一個人腮幫子有沒有肉,和值不值得交有關係嗎?古人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句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的話呢?這句話,意思是說腮幫子上如果沒有什麼肉,就不要與這種人深交,在古代,人們認為兩腮無肉的人,給人一種看上去陰險狡詐的感覺,說這樣的人大都很有心機,用來形容兩腮無肉的詞語也非常難入耳,什麼「尖嘴猴腮」之類的。
  • 俗話說得好:「兩腮無肉不可交」,下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文/小智農民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說出的俗語卻簡單明了,朗朗上口。比如這句「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半句才更加經典,可惜十人九不知!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古時候,人們都很注重面相。正所謂相由心生,一個人內心是怎麼樣的,多多少少會表現在自己的相貌上。
  • 古人云: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在古代,有一句俗語非常流行,叫做「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句話很好理解,它說的就是,不要與腮幫子比較瘦削的人交心。因為古時候,兩腮無肉的人常被認作是陰險狡詐之人,如果是女性的話,則會被認為是克夫相,這樣的人往往被認為是心機深重,而且由此誕生了很多成語,比如「尖嘴猴腮」。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還有下半句更加精彩,早知道早受益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在各種文化的交織之下,我們可以更好的生活,也可以讀著文學經典啟發我們的智慧。無論是唐詩宋詞的儒雅,還是言簡意賅的俗語老話,都是先人們智慧經典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見證。所以對於如何交友,老祖宗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兩腮無肉不可交」。對於這句俗語老話,想必很多人都曾聽說過,那麼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來理解,說的是一個人如果面頰上面沒有肉,就不要去深交。說到這裡有的朋友就要問了,為什麼老祖宗有這樣的說法,難道真的是在以貌取人嗎?事實上,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相由心生」的觀點。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說得才過分,卻很少人知道
    文/當年一木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面還有半句,說得才過分,卻很少人知道。不過,民間還是總結出了一些識人的小技巧,通過俗語的形式,流傳至今,比如「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個人的腮幫子很瘦,很乾癟,正如一個詞語描述的那樣:「尖嘴猴腮」,讓人覺得很陰險狡詐。
  • 為何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還有半句更經典,古人識人準則
    比如在一些偏遠農村還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這句話還有後半句,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古代,人們的審美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古人覺得女子以圓潤唯美。尤其是唐朝,我們所熟知的楊貴妃,她的體態豐盈,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當時的女子就是以肥為美,但是到了現在,這種審美觀念完全改變了。現代人甚至覺得長得胖是一種疾病,稱之為肥胖症。
  • 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滿臉橫肉為兇相」,受教了
    現在,很多俗語被很多人遺忘了,我們應該撿起老祖宗的智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俗語綻放新的光芒。而在古人的這些傳統智慧中,老祖宗的觀人術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其實歷史上絕大多數能成大事的人,都有自己的識人之法。這些觀人術中,大都有著高深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洞察,非常人不能理解。為了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傳承下去,古人將其編成俗語,即便後人不能理解,也能學得方法,加以利用。
  • 古人的面相之術,「兩腮無肉不可交」,但其實最經典的是下一句
    而古人常常會說到一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這是什麼意思呢?兩腮無肉其實就是相當於現在人們說的尖嘴猴腮,而這種面相的人往往為人是陰險狡詐的。不可與之深交。在古人看來,尖嘴猴腮的人並不是天生如此,更多的是後天的品行所造成的。長期如此刁鑽刻薄也是容易影響到其面相的。
  • 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最經典的是後半句,跟老祖宗學習觀人術
    大家熟知的馮夢龍先生,也有著作《智囊全集》,也是講述了各種如何去看穿一個人內心的方法,這也間接地說明了,這種以貌取人的方法,也是又可取之處的,那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其實下句才經典民間俗語說的 「兩腮無肉不可交」,到底是什麼意思,觀人看相,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 古人說「兩腮無肉不可交」,有什麼道理?老祖中的觀人智慧靠譜嗎
    但有些人認為「文勝於質,質勝於行」,一個人的長相和他們的內心其實是不成比例的,看人不能只看外表要注重其內心。然而,在古代人們以貌取人的現象就極其嚴重了,甚至於人們還總結出來了「兩腮無肉不可交」所謂的至理箴言。
  •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
    老話:「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流傳民間面相俗語,還值得信嗎?前言 古人們經常會根據一個人的面目長相來判定一個人的好壞,俗語經常說,面由心生。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心境與人品都是可以從臉上看出破綻。有句老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簡單來說,就是在交朋友的時候,要觀看這個人是不是兩腮無肉,如果臉上沒有肉,在交往的過程中還是需要謹慎一點的。古人覺得兩腮沒有肉的人,給人一種狡猾奸詐的感覺,在與其交往的時候要多加注意。在很多電視劇裡,一般壞人都是找一些兩腮無肉的演員來演。
  • 俗話「兩腮無肉不可交」是真的嗎?通過《安家》人物分析解讀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道說道這句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它的下一句更有意思,再通過電視劇《安家》中的人物形象來解讀。從字面上來解讀「兩腮無肉不可交」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非常簡單,那就是說一個人的臉上如果兩邊腮部沒有什麼肉,那麼這種人是不值得交往的,一定要離他遠點。
  • 俗話說「兩腮無肉不可交」,後一句更經典實用,但少有人知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俗語,叫做「兩腮無肉不可交」,就是說對於臉上沒有肉的人不可以有過多的交往。這句話乍聽上去,感覺說的比較絕對,有點以貌取人,那它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大家分辨一個人的善惡,其實第一眼都是從這個人的臉長得怎麼樣來看的。那些所謂兩腮上面不長肉的人,其實在面相上就給人一種比較陰險狡詐的感覺,是那種很有心機的人。所以,古代小說裡面在描寫奸詐小人的時候,通常也會對他的面部進行一些比較誇張的描述。
  • 古人云:「麻面青須不可交,兩腮無肉大彎腰」,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在古代,人們對科學並沒有太多的了解,很多東西,都是老一輩根據經驗總結下來的,也就我們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古人云"。其實,老人家向後生宣傳的思想,很多皆是提煉於古人之言。在《智囊全集》中,包含了許多這類前人的真知灼見。
  • 《智囊全集》「兩腮無肉不可交」,句句受益,老祖宗觀人智慧!
    《智囊全集》馮夢龍所著,讀過這本書的人如此評價:「天下無餘智」。後代汲取中華民族智慧,學習做人做事都繞不過這本書。無論是古時候還是如今的社會,很多人辨別一個人是不是善惡,通常全是仔細觀察他的面相來做出判斷,也就是常說的「面由心生」,此外很多人交友很有可能第一個也是先看面相的,不清楚大家還有沒有聽過「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俗語,實際上這句話還有下下一句,並且更加經典!
  • 古人言:「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古時的有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兩腮無肉不可交」,後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觀人智慧。「兩腮無肉不可交」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腮幫子上沒有什麼肉的人,最好不要深交。而在古人看來,如果女性是這種面相,一般是很有心機的,在交友的時候要謹慎一點。但是這樣的人一般很有腦子,想法很多,與這樣的人待在一起,會有無形的壓力,所以遇到這樣的人還是儘量保持距離。而古人的這句話流傳至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這句話的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下半句就是「滿臉橫肉為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