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鈦合金團隊採用自主發明的Ti62A鈦合金新材料,為「奮鬥者」號建造了世界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潛水器載人艙球殼。
載人艙是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關鍵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體保障和安全屏障,標誌著一個國家載人潛水器的技術水平。此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海深潛水器是美國2019年5月完成萬米下潛的「極限因子」,其載人艙可搭載2人。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牽頭組建了全海深鈦合金載人艙研製「國家隊」,歷時3年全面完成了研製工作,成功建造世界最大、可搭載3人的全海深載人艙。研製團隊解決了若干鈦合金基礎科學問題,攻克了載人艙材料、成形、焊接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
金屬所獨創的新型鈦合金材料Ti62A成功解決了載人艙材料所面臨的強度、韌性和可焊性等難題。以往深潛器主要使用Ti64材料,在萬米海深的極端壓力條件下,按照載人艙的目標尺寸和厚度要求,這種材料在強度、韌性等指標上已不可能達到。金屬所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的合金設計方案,並據此設計實現了一種全新的鈦合金顯微結構,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具有良好熱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性能的鈦合金Ti62A,在韌性和可焊性與Ti64合金相當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了強度,從而成功解決了載人艙球殼的材料難題。
同時,研究團隊解決了大尺寸超厚鈦合金材料成形的均勻性和力學性能穩定性難題,為實現載人球艙材料微觀組織均勻和力學性能穩定奠定了技術基礎。
據介紹,全海深載人艙研製極大帶動了我國鈦合金工業能力提升和裝備製造技術進步。高強高韌鈦合金鑄錠尺寸、板材幅寬與厚度、鈦合金半球厚度、鍛件截面與單重、鈦合金電子束焊縫厚度等技術指標均打破國內原有紀錄,逼近設備的極限能力。
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