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一把藜麥,加上各色蔬菜、堅果等配料,色澤誘人的藜麥沙拉就出現在輕食愛好者的餐桌上。近幾年,被稱為「全營養食物」的藜麥備受消費者青睞,需求增加也帶動藜麥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這種來自南美的耐寒、耐鹽鹼作物正在我國推廣種植。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在3年時間內,將藜麥種植面積擴大到11.6萬畝。青海、寧夏、四川等地也通過成立合作社、政策補貼等方式擴大藜麥種植和加工。
從成分上看,藜麥的「核心競爭力」是高蛋白、低碳水、營養物質較全面。據不完全測算,不同藜麥的蛋白質平均含量為14%左右,是大米的兩倍;鈣、鎂、鋅、鉀等礦物質元素含量也明顯高於麵粉和大米。
「對於健身減肥的人來說,藜麥低碳水的優點讓它成為主食的一大選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佟立濤說,「吃藜麥後血糖上升速度沒有普通米飯、麵條那麼快,總的碳水化合物攝入又不會太高,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他解釋,控制「升糖」速度對糖尿病患者固然重要,但同時他們更不能缺碳水化合物。雖然將藜麥作為主食或部分替代普通米飯、麵條,有利於糖尿病患者機體健康,但他們仍需要通過其他食物補充營養。
那對一般人來說,吃藜麥作用大嗎?
數據顯示,藜麥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如肉類和豆類。在鈣含量方面,每100克藜麥大致含鈣68毫克,只有紅扁豆的一半,而100毫升牛奶的含鈣量可達200毫克。藜麥的B族維生素含量和其他全穀物、全麥粉及豆類相比並不具有突出優勢,且不含部分人體所需的脂溶性維生素。
「市場上傾向拿藜麥和我們常吃的精米精面比,成分優勢自然明顯。若將參照物放到我們可獲取的所有食物上,它的單項表現並不突出,且不同品種的藜麥營養成分含量存在差異。」佟立濤說,藜麥「引以為傲」的豐富微量元素,含量遠不如各個領域的代表食物。
因此,藜麥並沒有那麼神奇,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作為或部分替代健身減肥人士、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對一般人來說,吃藜麥只是選擇之一。
藜麥熱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營養越來越重視,希望通過飲食提升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