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與松下合資 重點開發車載方形電池

2020-12-23 同花順財經

2月3日,豐田汽車宣布將在2020年4月1日於松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專注車載大容量高功率方形鋰電池以及車載全固態電池的開發、製造和銷售,新公司名為「PrimePlanetEnergyandSolutions」(也作「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由豐田佔股51%,松下佔股49%,預計創造5100個工作崗位(含中國子公司2400人)。

圖:豐田和松下宣布成立合資公司

至此,一直看起來對電動車市場沒什麼興趣的豐田,也加入了電動車的戰局。

豐田:發力電氣化

沒有人會懷疑豐田這個成本控制的專家會自己研發製造電池,而此番和松下的合作也表現出了豐田對於技術產品的控制力,51%股比意味著一向喜歡搭建技術壁壘的它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決定是否把電池出售給其他車企。

雖然豐田不是最早布局電動車市場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此失去了對於市場佔有率的爭奪,給自己的產品用上性能最優的電池,只要豐田可以形成技術領先,消費者和市場會給它想要的反饋,當然,前提是在電動車進入智能化階段之前,電池還算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時。

應該還來得及,去年6月,豐田汽車宣布將從2020年起投入研發全新的純電動車平臺,同時推出包括跨界車、SUV以及超小型車的6款不同種類車型,從目前豐田的表現來看,這一計劃應該不會推遲。

松下:擴大「朋友圈」

這次的合作絕對可以算作是一場雙贏,對於松下而言,這是一件把雞蛋放在另一個籃子裡的舉措。

自從成為了特斯拉在美國的唯一電池供應商,松下的電池業務就一直被大家和特斯拉捆綁來看,而松下電池本身對於特斯拉的影響也同樣巨大。美國時間2月3日,松下公布了其在美國電池業務的季度盈利情況,隨後最近特斯拉股價再一次應聲上漲20%,最高達到780美元/股,也是特斯拉自2013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單日漲幅。不過即便如此,合作雙方都沒有把對方視作唯一。

圖:特斯拉股價在松下的影響下再創新高

在16億美元對於Gigafactory的投資未收穫到自己期望的回報之後,松下多了幾分小心,先是拒絕特斯拉在中國建電池工廠,讓特斯拉找到寧德時代和LG化學兩個新的合作夥伴,而後又和豐田合作,總部設在東京,卻有近一半人事安排在中國分公司,讓人感嘆所謂「原則」只是因為不信任。而此次和豐田的合作不僅讓松下有了新的增長點,同時也為松下創造了一個新的入口:容量更大的中低端電動車市場。

畢竟特斯拉作為純電動車領域的豪華品牌,其銷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售價的限制,雖然目前已經足夠低,但是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而言,仍然算不上親民。而豐田最擅長的,就是造高性價比的車。這樣一來,松下的電池業務形成了由特斯拉和豐田組成的立體產品矩陣,提前佔據了有利位置。

機會和危機都已逐漸顯露

對於合作雙方之外的企業,這次合作對於他們的影響則有些微妙。

一方面,豐田和比亞迪也在前不久剛剛達成合作,雙方各佔50%股比成立新公司,負責純電動汽車及其衍生車輛、相關零部件的設計和開發。隨著豐田和松下合作的消息發布,關於豐田和比亞迪的這次合作的一些細節也逐漸明朗,也就是合作設計、生產和銷售一些專供中國市場的特供車型,在這些特供車型方面比亞迪可以發揮其電動平臺以及三電系統在模塊化和降低成本方面的優勢,不過如果比亞迪想把觸手伸得再遠一些,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另一邊,剛剛宣布和寧德時代以及LG化學合作電池供應的特斯拉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在造車新勢力這個圈子裡,特斯拉處在絕對的霸主地位,但是和傳統汽車製造商相比,特斯拉只能算是一個新手,智能化的汽車很美好,但是於現在的自動駕駛環境而言,顯然價格低廉並且足夠耐用的電動車對於普通消費者有著更大的吸引力,而豐田,也將成為特斯拉不得不面對的新對手。

2020年,我們將會看到更多人加入電動車市場的爭奪中,這對於補貼逐漸退坡的中國市場而言是一個好的趨勢,至少市場中已經出現了一些貼合消費者需求的電動車,同時隨著電池製造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在成本方面我們也會看到一些驚喜,我們距離全面電動化的目標,將更進一步。

來源: 蓋世汽車網

相關焦點

  • 松下動力電池戰略「變道」
    摘要新公司分別設立東京和美國總部,業務範圍是車載大容量/高輸出功率方形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製造和銷售等。就在特斯拉宣布將寧德時代導入為動力電池供應商的當口,松下也對外界釋放出了「解綁」特斯拉的信號。繼2019年1月22日豐田與松下就成立車載方形電池事業公司籤訂了事業合併合同以及合資合同一年之後,2月3日,雙方確定將合資公司定名為「泰星能源解決方案有限公司」,擬定於2020年4月1日成立,豐田與松下的股比分別為51%和49%。
  • 豐田與松下電池合資公司計劃提高效率以追趕中國競爭對手
    日本豐田汽車和松下公司組建的合資電池公司的負責人10月27日表示,該公司計劃把電池的研發和生產流程的效率提高10倍,以更好地與更大規模的中國競爭對手競爭。
  • 松下丟獨家供貨權寧德7月裝備特斯拉 動力電池「三國殺」成局
    而在中國市場,松下對於圍繞特斯拉供應鏈展開的大型投資看似並不順利。在這一期間,寧德時代等企業卻與特斯拉不斷構建關係,松下存在訂單不斷流失的風險。《日經新聞》披露,另一大陰影在於,這對於松下確保車載電池業務的利潤構成阻礙。據日本產業信息披露,松下此前有意針對特斯拉推進漲價談判。原因是認為特斯拉在資金方面相對寬裕。
  • 再見2020丨採購、合資、入股,車企與電池企業合作深化成趨勢
    今年以來,電動汽車加速應用和普及,作為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的動力電池重要性日益凸顯,行業熱度高漲,車企也在與動力電池企業加速融合。 蓋世汽車整理發現,今年車企主要通過入股、合資、合作以及自建動力電池工廠等方式布局動力電池。如大眾(中國)入股國軒高科,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豐田入股松下等。
  • 豐田、松下合資企業將新增電池生產線
    日前我們從外媒獲悉,豐田汽車與松下電池合資企業將在日本增加新的鋰離子電池生產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需求。根據路透社的消息,豐田汽車和松下的一家合資電池企業PrimePlanetEnergy&Solutions周二表示,將從2022年起在日本西部的一家工廠生產混合動力汽車用的鋰離子電池,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動汽車需求。
  • 特斯拉助力 松下和LG化學躋身中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
    其中,松下電池排名第4,LG化學排名第7,超越一眾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兩者進入TOP10,都是得益於特斯拉的助力。2020年1月松下電池和LG化學為特斯拉配套電池情況據悉,松下為特斯拉Model3配套的電池組容量為53kWh,續航裡程為455km;LG化學為特斯拉Model3配套的電池組容量為52kWh,續航裡程為445km。
  • 松下宣布終止與特斯拉紐約電池工廠合作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松下宣布終止與特斯拉紐約電池工廠合作新京報訊(記者 陸一夫)2月26日,松下發出新聞稿,宣布其將在今年五月結束與特斯拉超級工廠2號太陽能電池聯合生產的合作關係,並計劃在9月底前徹底退出
  • 松下電池/LG化學/SKI已搶灘登陸 中資企業何時行動?
    整個產業的布局還要深究車企、政府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不妨從電動汽車產業鏈的一環,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動力電池去窺探北美市場的電動化大潮。1 松下地位穩固 LG化學/SKI積極安營紮寨 中國電池企業目前的方向和重點還在國內,瞄準的國際市場也主要是面向世界汽車製造腹地的歐洲大陸,對於美國及北美市場,仍然處於規劃或者開設辦事處(辦公室)階段。
  • 聚焦|特斯拉電池需求強勁 或與松下擴建內華達電池工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松下公司財務長表示,其美國合作夥伴特斯拉的電池需求十分旺盛,雙方當前正在商談擴建位於美國內華達州的合資電池工廠,目前該工廠已經實現了盈利。在過去幾年中,由於特斯拉所遇到的生產困境和延誤,使其與松下的合作關係受到了影響,而如今雙方的合作前景再度變得樂觀起來。不久前,松下剛剛失去了特斯拉獨家電池供應商的地位,但是隨著特斯拉對電池需求的提升,松下得以成功扭轉其美國電池工廠的業務。
  • CES2021:松下將開發無鈷鋰離子電池
    ,將致力於開發不使用鈷的鋰離子電池。鈷屬於稀有金屬,價格較高,因此成為電動汽車電池成本的一大障礙。松下打算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鈷的使用比例從現在的低於5%降至零。  由於鈷不參與電化學反應,在高鎳的同時降低鈷含量是提高電池能量密度,降低電池成本的好辦法。因此,在以高鎳體系為共識的前提下,包括松下、LG、寧德時報在內的主流動力電池公司都在努力降低鈷的使用率。  作為松下長久的電池供應客戶,特斯拉此前就已經宣布計劃將鈷的使用比例降為零。
  • 獨家|特斯拉和松下鬧分手,患難之交卻不能同享富貴
    2014年剛轉型不久的松下,宣布斥資16億美元的「嫁妝」,與特斯拉在北美內達華州「領證」,合資建設超級工廠——Gigafactory1,為特斯拉即將量產交付的Model 3提供電池電芯。彼時的特斯拉完全沒有如今這般風光,頭頂沒有智能電動車領軍者的光環,還總在破產的邊緣試探。
  • 新能源汽車行業專題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在方形、軟包、圓柱三種形狀的電池路線中,方形電池市場份額依舊遙遙領先,且是 2019 年唯一保持同比正向增長的技術路線。2019 年方形電池裝機量 52.73GWh,同比增長 24.8%,佔總裝機量 84.5%。其中,位列方形電池裝機量前三的企業為寧德時代、比亞迪與國軒高科。在寡頭效應影響下,方形電池領先的局面短期內不會發生改變。
  • 松下計劃將特斯拉電池能量密度提升20% 2-3年商業化無鈷電池
    據外媒報導,松下美國電動車電池業務負責人Yasuaki Takamoto表示,該公司計劃在5年內將供應給特斯拉的「2170」電池的能量密度提升20%,並且在「2到3年」內實現無鈷電池的商業化。(圖片來源:特斯拉官網)松下是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電池供應商,這是該公司首次提出這些目標,松下此舉將給電池行業設立新的標準,並幫助該公司在競爭激烈的電池行業保持領先地位。
  • 豐田與電友合作開發燃料電池電源車 採用氫氣發電
    財經網汽車訊 豐田與電友開發的燃料電池電源車,可連續供電72小時。9月25日,據外媒報導,豐田與日本電友合作研發了一款燃料電池電源車。該車採用氫氣發電,可連續供電72小時左右,能為災區、戶外音樂會等場景提供電力支撐。
  • 深度報告:動力電池未來幾何?
    海外電池龍頭主要有主供特斯拉的松下、全球化布局的LG化學與規模相對較小主打方形電池的三星SDI,國內電池龍頭主要包括全球份額第一的寧德時代、整車與電池配套一體化的比亞迪以及大眾入股的鐵鋰龍頭國軒高科。東風集團是第一個使用比亞迪電池的企業,2017 年東風集團與比亞迪合資建立成都蜀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2018 年長安申報的純電動 SUV 採用了比亞迪的三元鋰電池。除此之外,比亞迪的電池品質也獲得了海外車企—豐田的認可,公司於 2019 年 7 月與豐田籤訂合約,共同開發轎車和低底盤 SUV 的純電動車型以及其搭載的動力電池。
  • 續航1000公裡 豐田固態電池原型車預計2021年亮相
    (原標題:充電10分鐘、續航可達1000公裡,豐田首款固態電池原型車預計2021年亮相) 在生產固態電池電動汽車的競賽中,豐田似乎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 斯坦福聯手豐田利用AI助力加速新型電池的開發進度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當前,電池企業和科學家正在積極研發新型電池或尋找優化電池製造的新工藝。 外媒報導稱,史丹福大學與豐田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新機器學習方法,可以加速電動汽車電池的開發。
  • 沃爾沃集團與戴姆勒卡車公司成立合資公司 大規模生產燃料電池
    通過此次合作,戴姆勒將把全部現有燃料電池業務整合到合資公司。沃爾沃集團將以無現金和無負債的方式認購合資公司50%的股份,總價值約為6億歐元。  戴姆勒卡車股份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席兼戴姆勒集團董事會成員Martin Daum表示:「交通運輸和物流推動著世界向前發展,社會對交通運輸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 豐田改款Harrier搭載松下最新科技,抑菌除臭效果是以往的10倍
    6月17日,豐田推出全新改款Harrier(音譯:海利亞,美版:Venza),介於RAV4和漢蘭達之間(甚至可以說成是5座版漢蘭達),2天之後,日本松下隨之宣布,改款Harrier配備了日本松下開發的Nanoe-X放電機,這也是Nanoe-X首次配備在量產汽車上,它可以淨化車內空氣品質,其抑制細菌、花粉、去除異味等方面的效果比過去的技術高出數十倍。
  • 豐田汽車(TM.N)宣布為混合動力汽車開發新電池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2月20日,豐田汽車(TM.US)宣布,該公司和豐田工業公司(Toyota Industries Corporation)共同開發了一種用於混合動力汽車(HEV)的新型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