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足球現在已經近乎於跌入了谷底,球迷們對於衝擊世界盃其實也不再抱有多少希望,但這並不代表中國足球一直以來都是非常羸弱的。在1997和2002年之間,那段時期國足的實力是大家公認最強的,在那段時間的國足球員現在基本上都成了中國足球的名宿。
在那時的國足隊伍裡,最顯著的特點便是球員的頭球功力都非常出色。在球隊鋒線有黎兵、宿茂臻這樣的空霸,就是在後衛線上也有李瑋峰、張恩華這樣的頭球高手。若是相比較起來,中國隊中衛的頭球功力似乎還比鋒線上要更勝一籌。每當中國隊獲得角球定位球機會時,對手都會非常緊張,因為他們需要盯防的不僅有鋒線上的箭頭人物,還要防守威脅更大的後衛球員。
相比於年紀較小的李瑋峰,張恩華不僅參加過1997年的10強賽,還親歷了2001年的10強賽併入選韓日世界盃大名單。對於這名球員,很多球迷應該都有較為深刻的印象,作為中國足壇的著名中後衛,張恩華還曾經有過一段輝煌的留洋經歷,他曾經只用4個月時間就徵服了挑剔的英國球迷。
出生於1973年的張恩華是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的第一批運動員,在1994年首屆甲A聯賽中,張恩華就已經代表大連萬達隊登場了。那時的他剛剛20歲出頭,也不是球隊中的主力球員,可在那一年中,他打入了一粒關鍵進球。面對八一隊,張恩華高高躍起打進位勝頭球,幫助大連隊成功拿到首個甲A聯賽冠軍。此後張恩華不僅成了大連隊的主力球員,還多次入選各級國足球隊。
時間到了2000年,彼時的中國足壇掀起了留洋熱潮,能夠出國效力是每名國內球員都非常嚮往的。當年年末,在一次機緣巧合裡,張恩華來到了英甲球隊格林斯比。當時這支英甲球隊正陷入保級危機中,瀕臨降級,而更嚴峻的是隊中三名中後衛先後受傷。在這個緊要關頭,格林斯比主教練聯繫到了當時的中國國奧隊主帥霍頓,霍頓推薦了張恩華前往球隊試訓。
當時張恩華27歲,正好處於足球生涯中黃金時期。作為當時亞洲足壇一流的中後衛,他自然贏得了格林斯比的青睞,最終格林斯比決定租借張恩華4個月,張恩華正式開啟了留洋生涯。
當時的英甲屬於英國第二級別聯賽,水平還是比較高的。張恩華去到後參加的第一場比賽,球隊就以2:0戰勝對手。作為主力中衛,零封對手的表現也讓英國球迷媒體對張恩華刮目相看,賽後挑剔的英國媒體給張恩華打出了7分的高分。此後的幾場比賽中,張恩華逐漸更加適應了英甲的節奏。在後防線上張恩華防守穩固,在進攻端他更是給球隊帶來意外驚喜。張恩華總共為格林斯比打了17場比賽,累計打進了3粒進球,後衛出身的張恩華還成了球隊的攻城「利器」。
雖然張恩華與格林斯比的租借期只有短短的4個月,但在這4個月裡,張恩華拿到過一次月度最佳球員,還拿過兩次全場最佳球員,來自中國的「張」贏得了當地球迷的廣泛好評。直到現在,很多上了年紀的格林斯比球迷仍然會記得一個來自東方的高大後衛幫助球隊成功保級的故事。有那般出色表現的張恩華自然得到了很多其他球隊的關注,其中就包括之前引進過範志毅的水晶宮以及紐卡斯爾隊。
只可惜那時國足正處於衝擊世界盃的關鍵階段,如果在國外效力,回國參加比賽會經歷長途的周折,而且對於國足主帥來說,也沒法更好掌握球員的狀態,因此張華只好忍痛回國。回頭來看,這一決定可能也是張恩華生涯中最大的一個遺憾。如果他能一直在海外效力,或許有登陸英超的機會,也許他的成就能比肩孫繼海。
但是更為遺憾的是,回國之後的張恩華並沒有得到時任國足主帥米盧的重用。雖然張恩華隨隊去到了韓日世界盃的賽場,但他沒有得到過1分鐘的出場時間,相比之下,米盧更信任李瑋峰甚至杜威。張恩華在替補席枯坐270分鐘,他和高堯也是那屆國足裡少有的兩位沒有在世界盃裡出場的非門將球員。
在國足小組賽第3場輸給土耳其的比賽結束後,張恩華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怨憤,他怒噴米盧,宣洩自己的強烈不滿。多年後,張恩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稱當時自己哪怕在世界盃上能上場1秒鐘,勞工證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後續的留洋也會順利。
那麼對於張恩華,您還有什麼特殊印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