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董宇喆,是清華大學一名大二的學生,在高考的時候以689分的成績進入了清華大學車輛工程專業學習。回顧已經走過的近20個春秋,我感到了深深的幸運,從小學開始,我便有機會和當時所在範圍內的最優秀的人在一起學習,享受著最優秀的教育,同時我還有著開明的爸爸媽媽,他們在我的成功路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們儘自己的努力讓我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同時幫助我養成了很多的好習慣,也正是這些習慣,比如樂觀和自信的心態,以及強大的自制力,對學習的態度,這些讓我在隨後的學習過程中受益良多。有了良好的外界環境,再加上我自己的努力,以及在關鍵的時候的良好表現,讓我在12年的學習過程中會除了一幅雖然有瑕疵,仍稱得上是優秀的畫卷。同時,我的學習之路中也在很多時候充滿了不小的戲劇性,幾個關鍵的決定都扭轉了我的學習軌跡,也正是有了這幾次的改變或是堅持,帶我敲開了清華大學的大門。
我出生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父母都是老師。像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一樣,父母很小的時候也希望我能夠掌握一兩項特長,比如唱歌或是書法,但無奈當時的我對這些東西實在提不起興趣,在簡單學過一些圍棋之後便半途而廢。父母在這方面給了我很多的自由,一開始還打算強制我學一些興趣特長,但很快就不再強求,所以,當別的小夥伴都苦逼的去學鋼琴,學跳舞,學書法的時候,我可以很愜意地待在家裡,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雖沒有強制我去學這些興趣特長,但也沒有一味的放任我只是玩耍,他們很信任我地給我買來了奧數和英語書,在家叫我自學。也許是出於對他們的寬容的感激,我自始至終很認真地來學習這些書籍,即使沒有人監督,我也會先完成每天的任務再去做其他的事情。當然在這其中,媽媽也給我做了很好的榜樣,當時她的英語基礎和我差不多,接近為零,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在家裡自學,她每天晚上都會聽很長時間的錄音,堅持了很長的時間都沒有中斷,我想,這也為我後面9年的堅持埋下了一個伏筆。
現在回看這段也許是到目前為止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我很感謝我有兩位如此開明的父母,充分考慮到了我的感受,沒有一味地將他們的意志強加與我,而最後,他們的開明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特別是英語方面,它成了我從小學到高中唯一一科一直強勢,從未令人擔心的科目。而現在的父母,至少在我生活的周圍,我並沒有見到許多開明如我爸媽的父母。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撲面而來,不僅孩子會覺得煩,跟著的父母也會hold不住,父母的初衷固然是好的,但是這種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的方法還是值得商榷,畢竟,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班狂潮之後,可能對孩子留下的就是各種東西都知一些皮毛,卻鮮有多少人真正愛上興趣班上做的事,並真正的做出些成績。有時候,給孩子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可能最後得到的效果會比之前更好。
經過了無憂無慮幼兒園的時代,我進入了當時廊坊市最好的小學----廊坊六小繼續我的小學生活。剛進入小學的時候,其實心理還是很緊張的,因為我的幼兒園生活還是很幸福的,媽媽曾經在幼兒園裡當過老師,和現在的很多老師都認識,在我看來,當幼兒園老師變成阿姨時,感覺便會十分不同,而小學則是完全不同的一種環境,而且,我屬於跳級生,並沒有上學前班就直接去上了一年級,在班級裡93年生的同學面前,我是一個小弟弟。我的小學生活到底會過成什麼樣子,當時心裡打著一個大大的問號。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月之後,我就得到了小學的第一次獎賞,自認為默默無聞的我成了第一批進入少先隊的同學,當時我的感覺如幸福從天而降,無比甜蜜,後來又成為了班裡的中隊委,這兩件事使我的小學一年級生活的基調調成了幸福。
不過真正樹立起我對小學的信心還是在接下來的兩年,當時成績還是基本上一個佔比重很大的評價指標,而我從二年級的下學期開始,連續三次成了我們班裡的第一名。我到現在還記得第一次考第一的情形,返校前一天我終於忍不住撥通了班主任老師的電話。「喂,張老師,我是董宇喆。」「哦,董宇喆,有什麼事嗎?」「我,我想問一下我的期末考試怎麼樣,」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心裡已經開始打鼓了。「哦,挺好的,199.5,班級第一,沒人和你並列,下次繼續努力啊。」「謝謝老師。」掛了電話,便是一陣狂喜,我終於成為了班級第一。這次第一對我當時信心的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突然發現,我也可以在比我大一歲的同學中間做得很好,緊接著,三年級的兩次班級第一更增加了我的信心,這些經歷使我開始真正的有了比較強大的自信,一直到小學生活結束,雖然後面也有過反覆,也有過起伏,但是信心卻沒有再倒塌過。
現在回看六年的小學生活,日常的學習或是和同學們玩耍的場景大多隨著時間的衝刷變得有些模糊,但是有兩件事卻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正是這兩件事讓我逐漸養成了兩個令我受益良久的習慣,一個讓我牢記要遵守做事的準則,另一個則是我形成了對學習的態度。
剛上小學時,我也像其他孩子一樣,十分貪玩,每次媽媽叫我回家吃飯的時候,總是喜歡討價還價再磨蹭一會。直到有一天,我做得有些過了頭,惹得爸爸給我下了死命令:你明天不在12點之前回家,就不讓你進家門,也不讓你吃飯了。但是,年少的我並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上,以為又是嚇唬我,第二天在別人家裡又呆到了12點半才想起了回家這件事。走到家門口開始敲門,卻怎麼也沒有人應。我以為家裡人沒有聽到,就繼續用很大的勁來敲門,邊敲邊喊「開門,快開門」,不一會,我看到了裡面有人向外看,但還是沒有把門打開,我突然想到爸爸昨天說的話,一下就傻在那裡,不知道做什麼才好。大概等了一個小時,終於等來了開門的聲音,剛進家門坐在沙發上,就被狠狠地訓了一頓,然後,正如他昨天所說,我中午沒有吃到任何東西,一直餓到了晚上吃飯。在這件事之後,我再也沒有因為沒有按時回家受過懲罰,不僅如此,就連後來在家裡玩電腦的時候我也變得十分準時,和父母說好了半個小時,便會在30分鐘的時候乖乖地關上電腦,但更重要的,是我通過這件事懂得了,有些準則是必須遵守,不能違反的。
另一件事則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周日。按照約定,我周四下午應該先完成自己的英語學習任務然後才能夠去打籃球,但是那一周周六和周日玩得有些過了頭,到周日下午的時候根本沒有辦法將自己的心思集中在那兩本英語課本上。轉眼時間就到了下午4點,平常的時候我應該已經搞定了學習任務,興高採烈地到籃球場了,但是現在,我卻只能很煩躁地呆在家裡,看著那本令人生厭的英語書。又煎熬了20分鐘,我終於忍不住了,放下書就想往外面走。「你的課文背完了嗎?」媽媽問我。「沒有,我今天不想背了。」我知道是瞞不過她的,所以就直接選擇了攤牌。「不行,這周本來就玩了那麼長時間了」媽媽的聲音不大,但是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威嚴。在平常,我也就會乖乖地回去背完那「該死」的課文,但是那天不知道我從哪裡來的勇氣,竟然決定反抗,我甚至在自己的房間把那本書摔了一遍又一遍,差一點就把那本書撕掉。而最後,不管我做了什麼樣的反抗,母親仍舊沒有鬆口,我沒有能夠去籃球場玩,最後也悻悻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那本被我虐待過的書陪我走了很長的時間,每次我看到上面的傷痕,都會想起那天的事。而除了那本傷痕累累的書,在我的心裡存在時間更長的是我對學習任務的態度轉變。既然我沒有辦法逃掉這些任務,那麼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把作業都通通寫完呢?有了這個態度,我便在小學初中9年的生活中,從來沒有在沒寫完作業的情況下就去做其他的事情,有一個片段我的印象十分深刻,當時正是日本動漫數碼寶貝十分火爆的時候,每天晚上追劇成了一個很流行的事情,但是有一天我寫作業的時候突然遇到了阻礙,結果沒有在動畫片開始的時候把作業搞定,然後我就狠心地拋棄了動畫片加上我寫作業的速度也比較可觀,我也就達成了從來沒有在9點之後在做完作業的成就,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便搞定了家庭作業,至於熬夜對我來說更是那樣的遙不可及。這些事情都拜那個周日下午所賜,它讓我改變了對於學習的態度。
現在有很多家長開始在小學時就很注重孩子的成績,甚至將成績放在了無比重要的地位,這個無可厚非,但是我更想說,在小學的時候養成好的習慣要比考多少次班級第一來的更有價值,也更重要,我在小學時期並不算是年級當中最優秀的學生,甚至在班裡也只能算是班級中最好的之一,只是我在小學收穫了一些使我收益很多的習慣,正是這些習慣使我在後面的學習道路中逐漸超過了當時和我不相上下甚至在我前面的同學,並最終進入了中國最好的大學。
另外,作業問題對很多孩子以及他們的家長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頭疼的事情,周圍剛剛上一年級就開始寫作業寫到很晚,甚至在小學就開始熬夜的例子屢見不鮮,如何讓孩子在完成作業之後再去做其他的事情更是擺在很多父母面前的一道不小的難題。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我覺得觀念上的轉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當時便是明白了作業是肯定要寫完的,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與其將其拖到最後,懷著一顆苦大仇深的心去做,還不如在一開始就將其搞定,這樣在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也會沒有心理負擔。當然了,那次與母親的僵持可以說直接促成了我的觀念的轉變,所以,家長們在這種比較關鍵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立場,讓孩子們知道,有些原則是絕對不能夠違反的。
小學六年之後,我進入了廊坊市第三中學,這所當時在全市都名列前茅的初中進行學習,和剛入小學一樣,入學考試只有26名的成績讓我對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多了一些未知,我一開始也沒有立下我要考年級第一之類的豪言壯語,只是一點點地向前走。和小學有些如出一轍的事情發生了,我又開始借著考試來樹立我自己的自信,第一次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三,在年級裡也排到了14名,在那以後,我便讓年級前十成為了我的目標,然而,這次卻沒有讓我如願,接下來的考試我一直就停在了14止步不前,連著三次都是14名,到了第二學期,情況越變越糟,期中甚至跌回了25,就在我蓄力在期末有一個大反彈的時候,機讀卡給我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我的政治選擇竟然一分都沒有得,結果名次也退到了60名,我的初一一年的成績就一直在年級前十的門口徘徊,卻一直沒有機會邁進年級前十的大門。
我的成績在第二年有了不小的改觀,如果說第一次考試的年級11還是有點遺憾的話,接下來的考試,我就躍升到了年級第四,下一次考試更是到了年級第三,連著兩次考試的順利讓我有些衝昏了頭腦,特別是初二才開始接觸的物理,兩次考試的成績雖然也不理想,但是還沒有差到將我一棍子打死的階段,不過,期末的現實給了我重重的一擊,當我返校看到物理成績的那一刻,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雖然做卷子的時候也感覺有些不太順,但是沒想到竟然一下子會這樣的差,剛剛過80分的成績把我一下就拖出了年級前十的位置。下學期的考試也是如此,我已經能夠穩定在年級前十了,但是卻總有兩個女生的成績排在我的前面,我始終沒有辦法在考試中超越她們,正當我決定初三開始好好幹的時候,一個臨時的決定讓我的機會只剩下了一次,也開始了我有些戲劇性的初三生活。
剛上初三,為了更好地備戰中考,學校將全年級的好學生都聚集起來,形成了兩個所謂的重點班,但是,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兩個班的師資水平竟然相差了很遠,特別是數學老師。很不幸,我被分在了那個「差班」當中,師資的差距讓我做出了一個改變了我初中的軌跡的決定,我從三中轉到了四中,在另外一所中學為我夢想的高中做最後的努力。
當時我對自己做出的這個決定其實滿懷著忐忑,在離中考只有一年的時候,拋棄一個完全熟悉的環境,離開熟悉的老師,熟悉的同學,最重要的是一個熟悉的模式,去一個對自己來說基本是完全陌生的節奏,甚至在四中待了半年之後,還會不時懷疑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對的。不過現在回看這件事,我不得不說,這是我前九年做出的最正確的事情。
第一天走進四中的校園,我便感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氛圍,特別是我的新班級是全年級最好的電腦班,裡面高手如雲,每個同學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整個班級甚至有過年級前十佔8人的成績,而管理的嚴格也是我在以前的初中完全沒有體會過的,這裡和以前相比要更像一個求學的地方,看著自己在以前初中並不是那麼突出的成績,我不禁為自己的這一年捏一把汗,上學期的情況也正如我所料,一學期的考試不管我的發揮有多好,我都沒有辦法在班級當中拔得頭籌,在最重要的期末考試中,我更是只考了年級14名。更不利的是,這次考試和下學期一開始的考試是唯一兩次高中提前招生的依據,也就意味著如果這次考試再失利,很可能就會和衡中無緣。那段時間裡,我第一次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向我襲來,我也在那次考試之前的一個月做了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我每天晚上都要學習到12點才睡覺,把初三一年的知識都重新複習了一遍。功夫不負有心人,頂住了巨大壓力的我在第二次考試中考出了全區第三的好成績,憑藉這一次考試就提前收到了我心儀的衡中的邀請函。最後一次的中考,我不但初中三年內唯一一次成為了全校第一,還一舉成為了全市4萬考生中的第一名,也算是彌補了初二那年的小小遺憾。
初中三年的學習生活可以說是平穩中不斷地前進,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並在恰當地十字路口拐了一個彎,最終通向了我理想的高中,在這個道路上,有很多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但是,我最要感謝的人還是我的父母,正是他們的民主,讓本應火星撞地球的初中生活變得很平穩,很和諧。
伴隨著初中而來的,便是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我也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樣,漸漸地有了心事,有了所謂的喜歡的人,但是我卻從來不擔心這些事情的暴露,因為我總會在第一時間把這些事情告訴我的媽媽。我記不清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這個習慣,令我印象比較深的大概是有一次回家過年,我從叔叔的家裡拿了兩盤磁帶,並沒有告訴任何人,一開始還很高興的我漸漸地受不住良心的譴責,終於忍不住在一次晚飯的時候哭著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的媽媽。媽媽的反應很平靜,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也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有了事情是可以告訴媽媽的。從那以後,我和她之間就幾乎不再有了不能說的秘密,不管是做了錯事,還是一些錯誤的想法,她都是我的最忠實的聆聽者,即使我做的事情有的時候確實很氣人,她也是平靜地聽我說完,僅此而已。現在回看那段時間,我不得不由衷地為媽媽的智慧鼓掌,因為很可能一次的發脾氣或是不耐煩便會向我釋放了一個消極的信號,從此我可能就不會再和她分享我的小秘密,而那樣的話,我們很可能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她用她的忍耐使我們兩個人一起和諧地走過了那段危險時期。我想,沒有青春期與父母之間的矛盾也為我的比較成功的初中生活做出了不少有益的貢獻。
不管是在我上初中時還是現在,如何調整好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擺在許多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從我個人的親身經歷來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讓子女對家長產生足夠的信任,讓他們願意把自己的心聲與你分享,維持這個鏈條不斷就需要家長在一些時候暫時收起你的批評與責罵,多一些開導和安慰,讓孩子不對你產生敵意。到了初中的孩子都不願意再成為父母的木偶,甚至有的時候就是故意在一些小的問題上和父母對著幹,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對家長們來說,給他們一些自由的空間不啻為一個明智的選擇,但是要在一些重要的問題上堅定自己的立場,這樣讓他們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有了存在感,他們便會在那些敏感和重要的問題上少一些逆反和對抗。我想,如果家長能夠不一味的進行限制和反對,保持好一個度,便很有可能和孩子成為朋友,哥們,那麼青春期的叛逆啊,逆反啊也就會隨之煙消雲散。
經歷了有點戲劇性的初中生活,我終於在09年的秋天來到了衡中學習,說實話,當時的衡中還完全沒有引起像現在這樣的轟動,最好的一年也不過是考上了60名清華北大。而當時的我對衡中的了解真的不能算多,只是簡單聽說過他那裡是封閉式管理,嚴格程度在全省都有名,而且基本上全省的好學生都會來到這裡學習。和初中一樣,我剛進高中時也並沒有給自己樹立多麼具體的目標,雖然也一直嚮往著清華大學,但是在高一來說畢竟還是有點早。不過,剛一進校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小插曲,甲流突然來襲,為了防止病毒的侵入,學校選擇了將全校都封閉起來,這對於剛離開家的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突然一下放假變得遙遙無期。那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是在不停地希望和失望中度過,每天都會去通過一些渠道來詢問有沒有放假的可能,但是每一次都得到失望的消息,直到某天晚上正在上自習,突然周圍的班級開始鼓掌,班主任也在這個時候微笑著走進來「把門關上,」他有點狡黠地說道,「咱們從明天中午開始放假,一直放到10月6日。」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的就像天上掉下了餡餅,大喜過望的我們竟然不知道如何來表達喜悅之情,只能不停地鼓掌,直到雙手都拍得通紅。
當然,插曲過後,主旋律還是在衡中以及衡中外緊張的學習生活,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在那次意外的假期中,我第一次有了每天寫很多很多作業但還是沒有辦法把作業寫完的無奈之感。那也是我對「通向名牌大學的路是卷子鋪成的」這句話第一次有了比較深的感覺。
也許是想在高中裡面多擁有些和別人不同的回憶,回校三個月之後,文理分班,我按照自己當時的預期學習了數學奧賽,來到了這個在衡中歷史上都具有傳奇色彩的班級,410.學習奧賽,意味著我將比別人多了一條道路通向我心儀的大學,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將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學習任務,因為相比於高考課程,奧賽對於我這種天子並不是那麼聰穎的人來說,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擁有一個比較好的成績。但是,剛加入這個班級的時候,我對學習奧賽需要付出的精力還沒有太多的概念,而且高一的時候我還是把高考課程的學習放在了第一優先級上面。不過,全省的好學生的含金量確實要超過初中很多,整個一學期,我只能勉勉強強地維持在100名之內,最好的也不過是86,但是情況在下學期的時候拐了一個180度的大彎,我竟然在期末考試中考到了年級前15。更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考試之後竟然開啟了我長達兩年的比初中轉學還要戲劇性的屌絲逆襲之旅。
高二小學期,也許是還沒有從上一次年級15的甜蜜中抽出身來,也許是過分估計了自己的實力到底有多強,我竟然腦殘地做出了所有時間都看奧賽的腦殘決定。正巧當時課內數學學習的是圓錐曲線,高中數學裡最困難的部分。我偏偏在這個最需要打計算量的部分選擇了懶惰,加上那段時間的情緒也前所未有的急躁,15天後的考試,我第一次在考場上體會到了什麼叫做窘,數學的六個大題我竟然有四個都不知道如何下筆,最後只得無奈地空在那裡,我想判卷老師看到卷子應該肯定會糾結這個學生怎麼進的一考場吧。結果,67分,從來沒有想過的分數竟然就這樣擺在了我的面前,我一下子就成了數學老師口中要被「消滅」的對象(數學老師們的目標就是消滅兩位數)。加上物理也很悲劇地跑到了班級的後面,我一下子就從年級15跌到了年級768。
不過還好,我一直信奉的一個信條在這個時候起了作用「反正這個又不是高考,沒關係的」,失敗後的我趕緊調整,逐漸地從700回到了以前的水平,但因為奧賽的壓力愈來愈大,加之自己的時間分配也沒能做到十分完美,年紀名次再也沒有回到過年級前五十,倒是會不停地去三四百名那裡轉一轉。不過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奧賽才是我那個時候的主旋律。
因為數學聯賽在高三的10月份就要開始考試,所以高二一年是奧賽學習最重要的一年,用老師的話說也應該是最出成績的一年。高一半年多的熟悉之後,終於在暑假的時候體會到了奧賽生的與眾不同,那就是,少得可憐的假期。衡中的暑假分兩段開放,一段是在高考時,另一段則是在7月底,但是35天的假期到了我們的手裡,就成了可憐的7天,高考剛一結束,高三的學生還沒有走完,我們就已經回到了校園,開始了奧賽的集訓,在比賽前更是有一個多月的封閉訓練,完全離開原來的班級去進行奧賽專門的訓練。奧賽的生活很苦,有許多時候,聽教授的講座就和聽天書沒有什麼兩樣,只得趕快記下來下課了再去用更多的時間來搞懂,遇到不會的題一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沒有一點思路,只能幹咬筆的場景更是數見不鮮,四個二試大題到交卷子時只能寫一個解的情況也時常發生。一開始就不斷有人退出,而因為奧賽的成績一直不是太好,在學習奧賽的時候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也有過迷茫和困惑,但是為了心中的理想,我一直堅持了下來,雖然在當時來看,這讓我的高三逆襲之路更具有戲劇性,但是現在來看,那段和兄弟們一起為了奧賽夢拼搏的經歷還是給我的高中留下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不過,對於當時在高三的我來說,這段經歷就沒有那麼甜蜜了。一個多月的一輪複習時間被我們拿來做了奧賽集訓,等回到高考的戰場上,第一次考試我就收穫了一個1500+的名次,奧賽也最終只收穫了一個二等獎,這意味著我以前曾經幻想過無數次的保送只能出現在夢中了,雪上加霜的是,接下來的兩次考試我完全沒有調整過來,年級名次連前500都沒能衝進去,這也就直接意味著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校薦名額與我無緣,當我的自薦信也被北大拒絕的時候,我知道,我的清華北大夢可能必須靠我的裸考來實現了。而我當時糟糕的成績讓我只能把這個夢埋在心底,不敢和任何人提起,只是在分配其他學校的自主招生名額的時候,我默默地選擇了拒絕。在當時的那個環境裡,幾乎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學生會最後考到清華,我就在這種環境下做著自己夢想孤獨的守望者,一點點的將自己的知識漏洞全部補上,然後,從容地走向那場可能改變我的人生軌跡的考試。
6月22號的晚上的情形現在想起仍是歷歷在目,離查分還有半個小時,我就已經開始不淡定了,瞪著電視屏幕心裡想的卻是完全另外的事,考完試第二天便從同學口中知道了自己的高考作文跑題了,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除了英語最放心的語文身上,不淡定的我回到家馬上就對了高考所有科的答案,理綜選擇全對多少給了我一絲的慰藉,但是語文的失誤還是相當於提前給我判了「死刑」,就在分針走到55的時候,電話鈴打破了家裡的寧靜,是同學的家長打來的。「是董宇喆家嗎?我是他同學的家長,董宇喆這次考得不錯,大概在688到690之間,應該上清華沒問題了。」什麼?!689?!時間好像靜止了很長時間,我竟然考了689,還能上清華?沒想到以前讀過那麼多的高考黑馬的故事,我竟然自己也成為了這種故事的主角,就這樣,高三一年一直處於一個追趕者,羨慕者的角色的我竟然成為了別人追趕的對象,進入了全國最好的大學學習。
回顧我12年中最富有戲劇性的學習經歷,不得不說,樂觀的心態和對夢想近乎痴迷的執著是我一飛沖天的最重要的助推器。高三下學期的第一次考試中只考了年級866名,雖然衡中真的很厲害,但是866名也足以讓我和全國前十的大學說再見,在接下來的考試中,我也從來沒有進過年級前100名,要知道,每年憑裸分進清華的衡中理科生不過四十人,甚至連學校中清華北大希望之星的展牌上,也只是會偶爾在最後一列看到我的名字,造成這種囧境的原因只有一科,那就是理綜。毫不誇張地說,我的語數外三科總分已經早早地到達了清華的要求,但是我的理綜卻總是給我拖後腿,從周三測到周測再到調研考試,大大小小接近四十次考試,我從來沒有上過260,250---259的每個分數我都考過,比金子還貴的理綜選擇,我只有一次是全對的。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始終用著類似阿Q的樂觀來安慰自己:沒事,這又不是高考,看我最後一次的,高考前的每次考試的目的就是在彌補我們的知識漏洞,漏洞暴露得越多,最後剩下的漏洞也就越少,高考前的一切成績都不會對你最後的大學走向造成影響。每天早晨跑操時,我都會對著太陽說一句「today is a brand new day」再進入教室,雖然不如一些複習生邊跑邊喊「我要上清華」來的壯烈,但確實可以起到給自己打氣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對夢想的執著,我很慶幸,我沒有讓我的夢想褪色,即使是在866名的情況下,即使沒有人看好,即使沒有一分的加分亦或是一分的降分,我還是堅守著我的清華夢,我甚至還為此放棄了上海交通大學的自主招生資格,只為了不給我降低夢想的高度留下退路,正是有了這兩大法寶,我才能最後完成能夠逆襲的壯舉。
除了這些有些不能具象的心態,積累本則是我的另一個秘密武器。一張試卷150分,如果最後得了120分,那麼我認為有價值的只有30分,就是做錯的那些題,我們這屆的高三年級主任高國華老師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的知識就像一張大網,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漏洞。那些錯題就是幫助自己在高考之前把這些漏洞都暴露出來,漏洞暴露地越多,未知的漏洞也就越少,高考時的勝算也就越大,所以我認為,不要對錯題敬而遠之,試想,在高考之前發現某個錯誤總要比高考時再發現要好千倍萬倍,錯題才是你真正的財富。還有就是,整理錯題並不是在浪費時間,並不是只有刷了多少題,做了多少卷子才能證明你的效率,相反,整理錯題的時間產生的正能量應該比你做題的時間大得多,在我看來,整理錯題的優先級是要放在無休止的刷題之上的,那些只顧做題,卻不知如何整理,如何改錯的人才會浪費最多的時間。整理完錯題本並不意味著工作的完結,因為這時它只是在你的本子上了,並沒有進入到你的腦子裡,整理完的錯題一定要及時回頭去看,這樣才能發揮積累本最大的作用。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大家在第一遍寫積累本的時候不能應付,如果你寫的積累本寫完之後你自己都不願意翻,你還怎麼盼望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一定要用心把你的積累本打造成你的專屬秘籍,因為這裡面記錄著對你來說最有用的知識點和學習方法。我整個高中三年,寫得最用心的就是高三的理綜積累本,最後我也把差不多所有的公共自習都花在了這上面,在別的同學守著成堆的卷子發愁的時候,我就守著自己的那些積累本一遍遍地複習,我想這也是我能在高考時擺脫250黨,並考出282的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自己的努力,高中三年,如果沒有老師在前面的指引,沒有同學在拼搏路上的支持,我也不可能有最後的成績。不得不提的就是對我影響最深的兩位老師,但說來有些難以置信的是,一位老師只給我上了不到五節課,那是奧賽班的高二數學老師王老師,一位很年輕但是卻很有思想的老師,我們因為數學課都變成了奧賽課,我也並沒有和王老師有太多的接觸,但是在一個周二的下午自習課,他竟然將我叫了出去,和我談了半個小時,竟然句句切中要害,將我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說到最後,我竟然有了一點天旋地轉的感覺。那次談話之後,他又在好幾次用不長但字字珠璣的話為我引領了方向,讓我知道一直有個人在默默地關注著我,並會在恰當的時候給我價值不菲的鼓勵。另一位老師也姓王,是我高三一年的班主任,是一個很樸實,但是脾氣比較急的中年婦女。知道高三前的100天,我對老師的感覺都是和其他的同學沒有什麼兩樣,因為我的成績其實在班裡處在一個有些尷尬的名次,就在班裡的十名左右徘徊,既沒有辦法成為老師口中的榜樣,也不會因為學習問題被老師找,至於紀律問題因為違紀之後實在是很麻煩,我便小心又小心地不去觸碰任何一條紀律線,也就沒有在量化表上留下過自己的名字,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講,我都不會引起老師太多的注意,但是,事情在百日誓師後的那個星期發生了180度的轉變,我竟然在一周之內連著三次被級部幹事盯上,而且理由一次比一次奇葩。偏偏在這個時候我的反抗精神不知為什麼這麼強,給班主任寫了一封類似於辯解信的東西,同時還把這個不合理的方法狠狠批判了一番。我的那封信徹底點燃了班主任這個火藥桶,剛考完試就在全班面前點名痛批了我一頓,晚自習的時候更是因為憤怒摔了東西,還說著要讓我回家。聽到這些的我完全傻了眼,灰溜溜地到了老師的辦公室,等待著最後的審判。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回到辦公室的老師不但沒有了責罵,甚至連厲聲的語言都沒有了,只剩下了溫柔的勸導。在得知奧賽失敗時都沒有哭的我那天晚上哭得像個小孩,特別是當我知道王老師剛剛在上午做了一個微創手術下午就來給我們進行試卷講評,又想起她為了送走我們子宮肌瘤的手術都沒有來得及做的事實,我對王老師的感情突然上升了一個層次,從那天開始,她真正地成了我的「王媽媽」。除了這兩名老師,還有同樣嚴慈並濟的信老師,慈祥和藹的奧賽教練員王奶奶,以及將物理演繹得出神入化的尹老師,正是有了這些老師的付出和奉獻,才有了我的母校今日的輝煌成就。
如今,我已經闖過了高考的獨木橋,坐在了無數人朝思暮想的清華園中,和無數大家院士,和整個中國同年齡段的最優秀的人們一起,繼續我的學習之旅。在這裡,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優秀,各種各樣的大牛,有將學分績刷到爆的,有將文體做到極致的,有科研社工兩不誤的大牛,每個同學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秀之處,而那些老師和教授也都是滿腹經綸,每節課,甚至每次交談都能使我受益匪淺。以前總是抱著走過高考就不會那麼累的心情來看大學,但是當真正來到了大學中,我才發現,那只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大學的確沒有人再去逼你去學習什麼,只不過取而代之的是要求你自己去了解你到底需要什麼,並且需要你自己能夠有足夠的控制力,能夠抵制外界多種多樣的誘惑。這裡比高中更需要你的遠大理想,因為只要你對自己的理想足夠堅持,你便有可能將其變為現實。我學的是車輛工程專業,現在中國僅僅是成為了一個汽車大國,但是距離汽車強國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清華的汽車系作為全中國最好的車輛工程專業,在這方面也必將會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我也會將我自己的一腔熱血獻給我國的汽車事業,為中國汽車強國夢的早日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節選自《我是這樣考入清華北大的》
作者/來源:寧夏木易雲文教育諮詢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