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編輯 | 東東
據路透社報導,歐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德國漢莎航空,於8月6日向員工發出強制裁員通知,稱航空旅行大幅下滑和工會談判進展緩慢意味著,在2020年二季度虧損15億歐元,約合125億人民幣後,裁員不可避免。
漢莎航空公布的數據顯示,其第二季度收入僅為18.9億歐元,同比下滑高達80%;實現淨利潤-15億歐元,上年同期則為2.26億歐元。此外,漢莎航空二季度的運送旅客僅為上年同期的4%,並預計年底運力將增至去年同期50%。
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漢莎航空就曾表示,由於旗下90%以上客機處於停飛狀態,公司每小時約損失100萬歐元,約合825萬人民幣,現金儲備僅可維持半年。如得不到救助,漢莎航空可能會考慮啟動破產保護程序。為避免破產,漢莎航空與德國政府達成一項90億歐元的財政救助協議,但仍擺脫不了裁員的命運。
從載客量的角度來看,漢莎航空可以說是歐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同時它也是中國市場上最大的歐洲航空公司,擁有中歐航線上最頻繁的直飛航班,覆蓋中國北京、上海、香港、南京、青島等多個城市,是在華業務面最廣的外國航空公司。
此外,漢莎航空還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籤訂了代碼共享。代碼共享是指一家航空公司營銷而由另一家航空公司運營的航班。也就是說,旅客在全程旅行中有一段航程或全程航程在A航空公司購買的機票,實際乘坐的是B航空公司航班。對航空公司而言,可擴大市場份額。對於旅客而言,可享受相對優惠的價格。
實際上,德國漢莎航空與在中國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期。1926年,兩架容克G24S型飛機由柏林飛往北京,這是兩者往來的開始。1931年,漢莎航空與中國達成協議,建立中德合資的歐亞航空公司,公司總部設於上海,資本最初為300萬元,後增至510萬元,中方持股2/3,德方持股1/3。
可惜的是,這個中國最早的國際航空公司,後來因經營困難而停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