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教育部專家回應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

  數學,作為「最能拉開區分度」的學科,總是家長、老師最重視的科目之一。它更是課外培訓班中的「重中之重」,是各種選拔考試中的必選項。早年間轟轟烈烈的「奧數班」曾熱鬧一時,直到今天,「數學作業拍照能檢測正確答案」仍是各課外輔導軟體最大的賣點。

  數學課改牽一髮動全身,它的每一點變化都備受關注。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1.數學,從知識走向能力,從能力走向素養

  作為數學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思考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哪怕一些數學知識遺忘了,還能給孩子留下什麼?在新課程標準制定和修訂過程中,我們希望數學給孩子留下的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記者:作為親歷者,您能不能分析一下數學學科經歷過的幾次變革?不少家長反映,緩解擇校壓力之後,取消各種加分和杯賽,唯一不敢放棄的還是數學。如果問問班裡同學什麼培訓班最受歡迎,答案一定是「數學」,對此,您怎麼看?

  王尚志:新課標研製的指導思想就是落實中央為教育制定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如何落實這個任務?換句話來說,數學想要讓孩子學會什麼?走向社會之後,數學能給孩子留下什麼,那就是核心素養。目前,在新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我們希望能給孩子留下的數學素養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

  實際上,這是很多國家都在思考的問題。從20世紀到21世紀,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本領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自然要隨之發生改變。舉個例子,有一個調查結論,在20世紀,每個人一生要經歷一到兩個職業,到了21世紀,根據數據預測,每人可能要經歷十個職業左右。

  應對一個職業和應對多個職業所需要的本領是不同的,在社會發展中,數學的作用也發生了變化。中國科學院院士姜伯駒有這樣一個論述「數學已經從幕後走向前臺,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們的數學教育改革就在這樣的背景中發生並經歷三個步驟。從以知識為核心,逐步發展成以能力為核心,現在則是以素養為核心。

  20世紀60年代,數學教學大綱圍繞著如何學到知識展開。之後一批數學家提出,數學教育的目標在於提升三大能力,即數學運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三大能力一經提出,就得到了數學界、數學教育界和一線老師的廣泛認可,到了2002年左右,我們開始研製高中課程標準實驗稿,一些專家談到要應對新變化,於是三大能力變成五大能力:即抽象概括、運算求解、邏輯推理、空間想像、數據處理。直到今天變為六大核心素養,簡單說,提出素養是希望把知識技能、思想方法、關鍵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合起來,留給學生更多東西。

  我想說的是,希望學生在數學教育氛圍裡,通過學習數學的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等,促進學生在這六個方面能夠得到發展和提升,這樣就能通過教育,通過每一個學科的學習,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過去以知識為本的教育,通過這次課標研究,逐步在向「以人為本」的教育改變,提出核心素養也是立足於學生的發展。

  如果換一個詞來說,過去我們重視的是學會數學知識,現在我們應該不僅要學會,而且希望學生會學數學。

  除此之外,有一點很重要。對於全體學生來說,數學要學習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變少」了。我們的課程結構發生了變化。我們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再進行文理分科。

  對數學有興趣,有能力的孩子,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選修課程。選修的課程又分成了五類,有適用於向理科發展的數學課程,適用於向文科發展的數學課程,還有適用於體育、音樂、美術的數學課程、適用於特殊人才發展的數學課程,比如說大學選修課程。大學選修課有6個學分,有三個科目:微積分、線性代數與解析幾何、概率論。

  總之,數學在「削枝強幹」,對於不同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

  2.數學「更簡單」了嗎?

  之前的數學試題,題目幹練,非常簡潔,缺一個字、多一個字意思就不對了。對數學試題來說,有些題仍然保持這樣的風格,但是會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另外,隨著對實踐和創新能力要求的提高,有些試題增加了背景,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應用能力。這就是數學建模的素養。這樣的試題需要擁有好的數學核心素養、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好的應用能力,我們希望老師、家長看到這個變化趨勢,並循序漸進地實現。

  記者:家長都很關心少了哪部分內容?考察的知識少了,高考數學是不是更簡單了?

  王尚志:2020年10月13日,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20條指出:「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開放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

  原來是理科要完成16個學分的容量,文科14個學分。目前文理不分科了,我們的要求統一變成14個學分。必修課程8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6個學分,一共14個學分。

  一個學分相當於18個課時的內容,這意味著我們要從中減掉36個課時的內容。這36個課時分給了其他的選修內容,給音體美考生,給特殊人才考生。此次課程標準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對於高考命題有評價和指導作用。過去的課程標準主要解決「學什麼、教什麼,學到什麼程度,教到什麼程度,怎麼教、怎麼學」這六個問題。這一次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標準,而學業質量標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指導考試命題,例如,增加試題的開放性等,這是很大的變化。

  總之,參加高考的學生需要了解到,學習數學不能滿足於記憶、模仿,儘管需要準備的「知識性」內容少了,但是,試題的開放性增加了。

  記者:改革之後,老師的教學怎樣改變?學生的學習應該怎樣調整?家長們最關心的是,還需要刷題嗎?

  王尚志:課程標準的改革還有一點,就是在內容上強化了數學建模和數學探究活動,把它作為提升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載體。

  其實,題目的「難易」很難直觀表現,因為我們強調的不再是「知識」而是「能力」。比如今年山東省高考數學試卷,試題裡帶有應用背景、具體情境的題目大概有七八道。

  此前我們的數學試題,題目幹練、簡潔,缺一個字意思就不對了。現在的試題增加了應用背景,考察的是學生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刷題還有用嗎?情境變化很多,再「押題」「刷題」基本上不可能了。

  從數學本身說,傳統的套路能應對實際的情境嗎?能應對大量的試題閱讀嗎?師生必須想明白的是,我們要求的是學生能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

  3.數學基礎應該「打」在哪兒?

  好的數學課其實界限是有一些模糊的,它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快又準」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數學割裂成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而應該從題目的理解中,一點一點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記者:情境的變換,需要老師怎麼適應?數學課怎樣教才更高效?數學應不應該提前學?

  王尚志:我說一個老師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老師現在講解問題時很少認真讀題。哪怕是優質課都是這樣,出來一道題,老師直接問同學:「這題大家會不會?看誰算得快!」我每次發現,都問,你們怎麼不讀一讀題?

  我們總是說,數學要重基礎,向課本要效率,但是很多基礎恰恰沒有打好。我們就以最經典的數學題「雞兔同籠」舉例子,大概小學三年級會學到這個題目。一般題目中會標明雞和兔子共有多少只,兩種動物共有多少「腿」,問雞有多少只,兔子有多少只。老師們講解一般都是這樣的:假設籠子裡都是雞或都是兔子,然後進行運算。我聽到一些小朋友會提問題,「為什麼這樣假設?明明兔子4條腿,它不是雞,怎麼能假設是雞呢?」老師一般不會解釋,只會說,「記下來,就這樣算就行」。這樣孩子沒有理解,只是記住了,題目再變,還是不會。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刷題」。這樣一來,學生的負擔就重了。

  這是我們最希望老師做出改變的,改變教學方法,不要「教知識」而是「教能力」。例如,在上面的「雞兔同籠」問題中,讓學生考慮「雞腿和兔子前腿的數量」,比「假設都是雞」要容易理解,差異在於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用他們(大部分)理解水平講道理,奠定好基礎。一道題出來,老師應該先讀題,如何理解題意,有邏輯地思考。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老師們甚至可以讓學生重複一下,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以後再遇到相似的問題,他們自然就懂了。比如除法,要讓學生理解,除法就是「等分」,平均分為幾份。再比如,一些包含「0」的乘除,老師明明知道結果還是「0」,但是不能省略步驟,這是幫助「位數」不出問題的。

  我們說的重視基礎,就是在這裡。好的數學課其實界限是有一些模糊的,它要求學生全面發展。「又快又準」不是最重要的,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繫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數學割裂成一個一個小的知識點,而應該從題目的理解中,一點一點建立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數學學習是要建立在一定生活經驗和理解能力基礎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定不要提前學。比如說,學生如果不積累足夠的語文「反義詞」「近義詞」,讓他們學「正負數」就缺乏理解基礎,從「反義詞」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一個提升,再結合「給定0點的情境」。比如海拔這個單位,一定有一個「0點」,有海拔以上,也有以下。進而再去思考「需要設置0點」的情境,例如,描述道路中建築物的位置,循序漸進,使學生學會思考。

  數學需要做題,但是做題的時候要去理解題目,這就叫基礎,而這種基礎就是管用的基礎。這也是我們課程標準的一個新要求,總之,我們希望學生要會學習,更會想問題,以應對未來更多的改變。

  (本報記者 姚曉丹)

相關焦點

  • 新課標來了,學好數學還能靠刷題嗎?專家:更強調解決問題能力
    隨著新高考逐步推進,取消文理分科,今年6月,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頒布,中小學數學課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由此,教師教學面臨怎樣的挑戰,學生學習應該做出何種調整?記者採訪了教育部數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副組長、修訂組組長王尚志。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權威解讀來了!今年數學高考重視數學本質...
    原標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權威解讀來了!今年數學高考重視數學本質,考查關鍵能力| 關注民小編說每年的高考試題,都體現著命題人對學科教育的思索,隱藏著未來教育的改革方向。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數學試卷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考查要求,難度設計科學合理,很好把握了穩定與創新、穩定與改革的關係,對協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引導中學數學教學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發揮學科特色,「戰疫」科學入題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介紹,2020年高考數學科注重發揮學科特色,將「戰疫」科學地融入試題中。
  • 學科新課標解讀——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及具體內容
    高中數學新課標解讀系列很多老師都知道,課標歷來是課程改革的風向標,而隨著考試大綱的取消,新課標更成為指導新高考的最權威參照,具體到高中數學學科,最新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就有一系列創新與突破。
  • 學好數學不得不注意的幾個要點
    如何學好數學也就成為了一個永遠被大家熱議的話題,該如何來學好數學呢?首先就是興趣,一定要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有句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是很多同學壓根就沒有數學學習的興趣怎麼辦?那就開始強迫著自己去學習,去發現數學的美和價值,多去想想自己數學學好之後的一些事情。
  • 中學數學如何培養核心素養 靠「理解」不靠「刷題」
    數學核心素養包括了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數學運算、數據分析六個方面,它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人智力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李海東講到「數學無論是在工作學習中還是日常生活都隨處可見,對於大部分的的人來說,在社會參與維度下對數學技術的運用最為關鍵。從這樣的角度來講,六個數學核心素養中最關鍵的是邏輯推理。」
  • 教育部: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名義出版推薦圖書
    封面新聞記者 粟裕7月2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教材局發布聲明稱,教育部從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統編教材必讀書目、推薦書目」「統編教材延伸閱讀」以及類似名義出版、推銷有關圖書。
  • 2017高考數學:「刷題」的金字塔法則
    為了學好數學,「刷題」做練習幾乎是必經之路。「刷題」其實是提升數學知識技能熟練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平時100次的「亡羊補牢」「思考掛念」是為換取考試是的1次「未卜先知」「心有靈犀」。   有很多同學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要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 數學教研組:初中數學解題技巧+中考必刷壓軸題,家長收藏!
    數研教研組組長說,如果說想把初中數學學好,首先得了解不同的方法。因為每種題型它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徵。比如說有的題我們沒必要非要算出答案,因為選擇其他的4選1隻能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們可以採用排除法,排除易於判斷錯誤的答案,留下的一個自然就是正確的答案。再比如學習的時候也要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圖形與圖像有關的選擇題,常常要運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有時還要綜合用其他方法。
  • 初中數學:圖形計算公式匯總,很全面!學好數學就靠它了!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對於許多同學來說,數學學習的好壞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後面化學、物理、生物等學科的學習,由此可見學好數學是多麼的重要。而在數學的學習中,幾何題目是同學們掌握起來比較吃力的部分。特別是那些比較難一點的幾何題目。
  • 數學,我還能愛你嗎
    很多人在上學時恐怕都覺得數學老師更適合去做「催眠大師」,尤其是在高中階段,面對一次比一次差的數學成績,總是備受打擊。那麼,我們還能愛數學嗎?答案是肯定的,被數學打倒那麼多次,再倒幾次又如何?只要有決心並且用心,總會一點一點地打回去的。
  • 如何學好數學,學好中學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在上一篇我們一起探討了學習以及學習數學有多重要,那麼這一篇我們著重分享下對於初中數學的學習我們要怎樣學習,會有哪些錯誤,會用到哪些方法,下面跟著文字一起進入《學好數學有訣竅-由薄到厚、由厚到薄》進行分享。
  • 二年級數學乘法練習題 乘法是數學學習基礎內容之一,務必學好
    二年級孩子們學習了乘法,這個新的知識點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孩子們只能通過實物來獲得感性認識,逐步在腦海裡完善對乘法的認知。乘法是小學數學學習中最為基礎的內容之一,也是二年級上冊的重中之重。
  • 新高考、新課標、新教材的一些實踐感受
    轉載來源:顆粒高中數學 作者簡介 、市高中數學兼職教研員。 一、新課標與新高考 本次新課標是在2017版的基礎上修訂的,主要增加了培育目標和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課標後來做了增補。具體看下圖
  • 初中數學跟不上,與小學沒學「奧數」有關嗎?數學老師告訴你答案
    數學老師這個問題之後,很無奈地表示:「無稽之談。」「奧數」會影響數學成績?作為奧數班的過人來,我至今的數學依然不太好。由此就能說明,其實小學去沒去奧數班,跟數學跟不上沒有太大的關係,具體是因為什麼,聽我接下來跟你說。1、奧數班教的是什麼?
  • 學英語靠刷題,這些機構的「坑」你踩過嗎?阿卡索來支招!
    學英語靠刷題,這些機構的「坑」你踩過嗎?阿卡索來支招!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許多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暑假來臨,新一輪長假又開始了,家長們又開始焦慮了。
  • 「新課標推薦」成圖書促銷手段 教育部:涉嫌違反廣告法
    而記者走訪發現,大量圖書封面使用「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目」「教育部新課標指定書目」「中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系」等名稱。教育部在聲明中稱,此類標註傳遞有關圖書是教育部推薦的虛假信息,嚴重誤導學生和家長。8月5日,教育部在回應新京報採訪中強調,從未允許任何一家出版社在其出版的圖書上使用「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等類似的標註,此前教育部發布的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閱讀指導目錄、推薦書目等,均不指定版本。
  • 中考數學刷題,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以下這幾點要特別重視
    問中考數學刷題,也要講究方法與技巧,以下這幾點要特別重視刷題是必須的!不管各地的中考政策如何,中考數學的總分是多少,數學這門課總是非常重要的,數學科目的成績直接決定了學生上哪個高中,數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期中考試是選拔考試,如果想取得更好的成績,自然刷題是少不了的。如何刷題?有人說刷的問題還注重方法和技巧嗎?是的,沒錯,即使是同樣的問題,學生得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問題怎麼寫?
  • 你為什麼學不好數學,學好初中數學真的和智商關係不大
    常有家長問我,老師,我們家孩子學不好數學,是不是他笨,智商跟不上啊?我想要說的是,學好初中數學真的和智商關係不大。那麼,為什麼還是有很多學生數學考試不及格,甚至還會出現個位數呢?1.學習態度的問題十個數學不及格的學生,至少有八個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初中數學學習上,態度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學習態度是一個比較空泛的概念,你是主動學習的,還是被動學習的?你課前有沒有預習,課上有沒有認真聽講,課後的作業是不是獨立完成的?
  • 作為學生而言,怎麼才能學好英語?是聽英語課還是選擇刷題?
    那麼,是聽英語課還是選擇刷題呢? 1.坦白來說,聽英語課和選擇刷題兩者並不矛盾。作為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聽課,把老師所講的內容認真領會和記憶。畢竟有很多的英語知識點是自己所解決不了的,在老師的講解和指點下,學生可以達到熟練掌握英語知識點的目的,為未來的英語考試中考取高分奠定紮實的基礎。
  • 數學老師備課本悄然走紅,這樣有才華的老師,還能學不好數學嗎?
    老師的備課本可能很少會引發關注,在常人看來無非是對課堂所要講述知識點的提煉,而數學老師的則會有一些比較經典的例題,並且還會有一些總結,基本上不用看也能夠猜到其中一二。這是備課本來自於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一位數學老師高福龍老師之手,他的備課本之所以特別是因為他除了在本子上書寫文字、弄出一些例題、做出總結和思考外,還有很醒目的一點就是會畫上一篇圖畫,比如一隻貓和一隻狗坐在一起喝茶,很形象的擬人化的繪圖,再比如下面這頁紙上面,上方是一道圖形解答題,而下面繪製了一隻貓和一隻狗正襟危坐,老師還用紅色寫出了此題應該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