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杜牧這首詩很美,也很令人惆悵

2020-12-16 解憂詩詞

很多古詩詞美到極致,也令人惆悵到極點。

例如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秋夜裡,點點滴滴的雨敲打著枯敗的荷葉,枯荷本是衰敗之景,有了秋雨的點綴,便添了一層韻味,然而聯想一下當時詩人宿夜未眠,聽了一夜的秋雨,該是何等悽涼。

南宋詞人蔣捷有詞雲「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紅豔豔的櫻桃,綠油油的芭蕉,本是何等燦爛之景,然而當它染上了歲月的色彩,便化作無奈的嘆息。

還有「砌下梨花一堆雪」,潔白的雪花像梨花一樣美,然而緊接著一句「明年誰此憑闌幹」,讓人感受到了無盡的惆悵。

這兩句出自杜牧的《初冬夜飲》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

說到晚唐詩人杜牧,很多人都會想起他那些和青樓有關的詩歌,「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將「逛青樓」寫得如此美好的文人,大概也就杜牧和柳永了。

然而,作為飽讀詩書的文人,若不是懷才不遇,他們也不至於如此沉淪於「倚紅偎翠」的生活。

柳永是因為宋仁宗的一句「且去填詞」而斷送了前途,而杜牧雖然在20多歲的時候便高中進士,但仕途一直不順,

性情耿直的他,曾屢次向皇帝進言,也因此得罪了當權者。

在他40歲時,因為被宰相李德裕猜忌,被排擠出了京城,輾轉各地為官,可以想像當時的他,心中該有多麼憤懣。

這首《初冬夜飲》便是寫於他被貶謫期間。

寒冷的的冬夜裡,圍爐煮酒,本是很溫暖愜意的樂事,然而若是獨自一人,自斟自飲,那麼該是多麼孤獨寂寥。

「淮陽多病偶求歡」,開頭一句引用了汲黯的典故。

汲黯是西漢名臣,是出了名的不畏權貴,正直敢言,後來漢武帝將他調往淮南任職,他便稱病不不受印綬。

詩人以汲黯自喻,表達自己因敢於直諫而受排擠的愁苦之情。

這一句值得玩味的是「求歡」一詞,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男女歡愛,而是單純指尋求快樂。

前面我們講過詩人曾為了排遣心中的愁苦,而寄情於青樓歌姬,但是這首詩裡,根據標題來看,詩人「求歡」的對象是酒,就是所謂的「借酒消愁」。

他心中的愁苦是否因此便消除了呢?我們接著往下讀。

「客袖侵霜與燭盤」,這一句算是環境描寫,寥寥七字,便勾勒了一幅孤燈下,自斟自飲的畫面。

「客」字是他遊宦生涯的寫照,充分表現了他多年來漂泊天涯的心酸無奈。

「霜」字點出了此時的節令——秋末冬初,渲染了悽冷的環境氛圍,詩人的心境也由此可知。

而「燭盤」二字,照應了標題的「夜」。

這七字看似平常,卻字字不虛,足見詩人之高明。

開頭兩句既不寫景也不抒情,只是很平常的敘述,卻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無盡的落寞與孤獨。

再來看後兩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幹」。

古人總愛將梨花和雪這兩個意象放在一起,最典型的就是岑參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將飛雪的潔白與壯麗寫到了極致,歷來為後人所推重。

而杜牧這裡雖不像參詩中那般奇麗,卻有別有風韻。

暮色蒼茫,庭中積雪遠遠望去就像一簇簇潔白的梨花,原本是很美的一幕,然而最後一句「明年誰此憑闌幹」,將詩人的愁情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了。

以疑問語氣出之,具有強烈的感情力量,詩人仿佛是在捫心自問,又好像在面對面地向讀者傾吐他內心的抑鬱和痛苦。

全詩到此結束,但是詩人憑闌悵望的畫面卻深深地印在了讀者的腦海中。

這首小詩道盡了人生悽苦,寫得很美,也很令人惆悵。

後來蘇軾化用這首詩的後兩句,寫了一首《東欄梨花》,「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同樣是感嘆人生的無常,但是蘇軾的詩中又多了一分通透、瀟灑,這大概與其豁達本色有關吧。

不知你更喜歡杜牧這首《初冬夜飲》,還是蘇軾的《東欄梨花》?

-END-

作者:解憂詩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千古絕句】杜牧筆下那些令人驚豔不已且念念不忘的詩句
    杜牧,晚唐著名詩人,他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 ——杜牧《西江懷古》 2、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杜牧《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3、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4、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
  • 杜牧的這首詩並不知名,但意境很優美,讀後令人回味無窮!
    《村行》寫於唐文宗開成四年(839)春,是杜牧當時在南陽城西農家避雨時,因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有感而發的一首田園詩。雖然杜牧的這首《村行》,相比較他的《山行》、《清明》等詩來說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它也不失為一首意境優美,情韻質樸,值得一讀的傑出詩作。
  • 陸遊梨花詩讀,好個梨花,醉袖迎風雪一杈
    「我看到的時候笑了起來,因為這寫出了一個女子的嫉妒傷感,寂寞惆悵。而且這首詩非常有味道,你先看一看,你品一品就出來了。柳色是青的,青山也是青的,古人不喜歡撞色,因為會有一種沉悶感,而且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柳樹再怎麼青嫩,放在青山裡,就顯不出它的春美。
  • 杜牧很含蓄的一首詩,僅是開篇10個字,就令人愛不釋手
    蔣捷也惆悵,「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下面介紹杜牧很含蓄的一首詩,僅是開篇10個字,就令人愛不釋手。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唐代:杜牧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槿墮初開豔,蟬聞第一聲。此別無多語,期君晦盛名。杜牧於太和九年被授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此詩作於他到洛陽上任後的第二年。詩的大意是:渠水清清、長流不息,洛陽城內雨後初晴。初開槿花、非常豔麗;蟬鳴初聲、季節更替。好友即將離去,白髮不經意間早生。此次分別無多話說,今後要韜光養晦,以避禍患。
  • 讚美梨花的詩詞推薦: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
    酴釄落盡,猶賴有梨花。——李清照《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46.梨花有思緣和葉,一樹江頭惱殺君。 ——白居易《酬和元九東川路詩十二首·江岸梨花》47.不忍捲簾看,寂寞梨花落。——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時》48.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 讀五首古詩,看詩人怎樣寫梨花
    但是這個比喻卻成了經典,還有哪個詩人寫雪寫梨花有這麼美麗的詩句呢。當然白居易在寫楊貴妃的時候,有玉容寂寞淚闌幹,梨花一枝春帶雨的句子,雖然用梨花寫女子不是白居易的發明,但這樣把玉容和梨花、把淚和雨連在一起來寫的,確實不多。其實白居易還有一首也是用梨花比喻女子的,這首詩叫《江岸梨花》。
  • 蘇軾被貶後,看到梨花,寫了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他的詩歌選題豐富,結構縝密,情感細膩,既有《題西林壁》這樣富有哲理的詩,也有《惠崇春江晚景》這樣優美景色的詩,還有《春宵》這樣廣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詩。今天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卻美得不像話,稱得上是經典。這首詩就是蘇軾的《東欄梨花》。全詩如下:這首詩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前兩句寫東欄梨花的景色:梨花是淡淡的白色,柳樹是深深的青色。白色和青色在顏色上的對比體現了春天的美好,體現出春意正濃的場景。洋洋灑灑的柳絮帶著雪白的梨花瓣飄遍了滿城。
  • 每日背詩 | ​一樹梨花落晚風
    開首兩句,並不是什麼特殊的贊語,而是通俗樸白的寫實,然而就是這樣一落筆,一群「雪衣公子」潔白美麗的形象,夕陽西下,蔽於溪影之中待機捕食魚、蝦的習性和機智,卻全被描繪出來了,同時,詩人的迷戀之情也寓於其中了。白鷺那潔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稱。詩人正是被白鷺的這一特色所吸引,所以從這裡切人表現白鷺的精神,表達自己的迷戀之情。
  • 蘇東坡贈送友人的這首詩,表面上是寫梨花,實際上卻說的是人生
    只載一船離恨,向西洲」;調侃張先納小妾的「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而今天要說的這首詩是蘇軾在北宋熙寧十年寫的,這時的蘇軾已經41歲,此時的他的人生已然經歷了很多變故,至親的離世,陷入新舊黨爭之中帶著憂愁離開朝廷去地方為官
  • 李清照:斜風細雨,梨花欲謝,春夢無期
    梨花欲謝恐難禁。梨花院落,春色正濃,卻為何不打開窗子,將這春光欣賞。細看來,哪只是沒有開窗,連那重重的簾幕都不曾捲起,屋子裡是昏昏暗暗的一片。她的滿懷愁緒,是因了什麼,又或者,是因了誰。哪裡會有這麼奇怪的夢呢,說的又多像是自己,難不成是他有意為之,她不敢去想,稍一提及,就飛紅了雙頰。聽說那人愛好金石收藏,這一點倒是像極了自己。不是說好不想了嗎,怎麼思緒偏偏由不得自己,飛到那不知名的所在,那少年的心裡。盡日都是如此這般,百無聊賴。誰能看破我的思緒呢,誰又能解我的百結愁腸。
  • 一樹梨花壓海棠,是什麼意思?出自蘇軾這首詩,讀完令人忍俊不禁
    蘇軾有一好友名叫張先,在他八十歲高齡的時候迎娶了一位十八歲貌美如花的小妾,因此蘇軾就寫下了這首詞來調侃張先。有「老牛吃嫩草」的意思。也是對當時張先寫的「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來做一個回應。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這一句是對上一句進行總結,調侃氛圍修補增強,「梨花」是白色,在此詩中象徵著白髮蒼蒼的「張先」,而「海棠」本身就是嬌嫩的淡粉色的花朵。
  • 這首描寫曠世絕戀的詩,句句都成了傳世經典
    比如有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諷刺;還有李白《清平調三首》「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馬屁詩」;更有後來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梧桐更兼細雨,點點滴滴到天明」的悲鳴。
  • 杜牧一生詩詞數不勝數,唯有這首詩,傳承千百載人盡皆知
    前幾天是清明節,估摸著大家一聽到清明的時候,腦海裡立馬就浮現出杜牧的那首《清明》,杜牧一生所做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其中能夠傳承至今的佳作也不勝枚舉。但唯獨一首清明,世人皆為之稱頌,可謂千古佳作。清明和杜牧仿佛就是連在一起的,說起清明便會想到杜牧,說起杜牧也會想到清明,這兩者似乎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 寫冬至的唐詩:杜甫的七律感傷,杜牧深情,白居易的七絕最好!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悽涼。這首《至後》是764年杜甫在成都(劍南)時所作,當時他在朋友嚴武那裡做幕僚。至後,就是冬至過後。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幹。韋應物在地方上任職,一向簡政愛民,勤於政務,並時時反躬自省,在這首詩中,詩人就抒發了自己在外做官從政的感想和憂慮,之後才表達自己的思念情感,以及寒冬天氣懷念家鄉親人時的孤清景況。兄弟情深的還有晚唐詩人杜牧,杜牧只有一個弟弟,他曾經因為要照顧生病的弟弟而放棄了做監察御史和吏部員外郎的機會。
  • 杜牧的一首詩,共用了9個數詞,具體直觀,才子果然不凡
    下面介紹杜牧的一首詩,共用了9個數詞,具體直觀,才子果然不凡。洛中送冀處士東遊唐代:杜牧往事不可問,天地空悠悠。四百年炎漢,三十代宗周。二三裡遺堵,八九所高丘。杜牧26歲進士及第,32歲時接受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邀請,擔任他的掌書記。又過了2年,他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分司東都。但詩人對自己的工作並不滿意,時常向朋友抱怨自己才不經用。有一次他的至交好友冀處士從長安出發,到東邊巡遊,路過洛陽,順便來看望詩人。杜牧大喜過望,送別時就寫了這首詩,藉以排遣胸中的愁怨。
  • 杜牧:贈別二首
    賞析  這兩首詩是詩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之作。  第一首詩是詩人贈別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別」,這一首卻重在讚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別之意。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這十首高顏值詩詞,讀來令人沉醉啊
    只願長醉不醒,停留在那最美的畫面裡,停駐在那至美的詩意中。下面十首高顏值的詩詞,詩詞畫意,令人沉醉不醒。《蝶戀花》宋·晏幾道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 唐詩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中國的詩歌經歷了詩經楚辭的起步階段,後續名家名作層出不窮,至三國的三曹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古詩十九首,詩歌作為中國重要的文學體裁源遠流長。至唐時期詩歌創作才達於巔峰。可惜的是過此巔峰後再無更高峰了。宋詩雖較唐詩數量更多,但其抒情達意卻遠不及唐詩了。下面讓我們步入唐詩的殿堂一起欣賞這讓人流連忘返的文學傑作。
  • 杜牧的兩首絕句,婉轉曲隱,字裡行間充滿了思鄉之情
    杜牧後來分析自己被貶的原因,可能就是自己心直口快,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從此才子心灰意冷,也感到自己遭受了沉重打擊。下面介紹杜牧的兩首絕句,婉轉曲隱,字裡行間充滿了思鄉之情。朱坡絕句二首(其一)故國池塘倚御渠,江城三詔換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