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武昌老城交通擁堵的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張之洞路)工程,其盾構始發段在暫停兩年之後,全面重啟。11月27日,記者在武昌和平大道與中山路交會處看到,施工人員在現場正在緊張施工,吊裝基坑支架。
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張之洞路)工程盾構始發段施工現場。記者任勇 攝
該工程將啟用一臺直徑16.03米、國內直徑第二的超級盾構機。全線預計2023年通車。
盾構段為考古按下「暫停鍵」,如今全面重啟
武漢城建集團建設管理公司項目負責人袁亮介紹,和平大道在中山路中斷,南延工程就是打通這條「斷頭路」一直延伸至張之洞路,改善武昌古城區的交通出行條件。
據了解,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張之洞路)道路全長3042米,沿線經過黃鶴樓風景區、司門口商圈、曇華林等老武昌城段,為避免對武昌古城的影響,採用隧道穿越。其中盾構隧道段長1390米、兩端明挖隧道段共1096米、兩端出隧道的接線總長556米。
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張之洞路)工程區位圖(天藍色線)
「施工難度最大的就是盾構段,也是和平大道南延工程的控制性節點。」袁亮說,主要就是時間控制和技術難度。2018年,因為施工區域發現武昌古城「武勝門」遺址,工程為考古按下「暫停鍵」。今年10月,隨著武昌古城「武勝門」遺址的保護工作完成,考古發掘、搬遷段面正式移交,和平大道南延工程盾構始發段也正式開始全面施工,這也標誌著國內首條雙向六車道的單洞雙層公路隧道進入大幹、快幹階段。
下穿黃鶴樓景區,遭遇最硬巖層
「盾構段1390米,從曇華林下穿至黃鶴樓南路,沿線要下穿蛇山黃鶴樓景區,側穿黃鶴樓,與地鐵5號線隧道平行,水平距離僅5.6米。」 施工方中鐵十四局項目現場經理季海峰說,盾構段採用單洞雙層設計,上下兩層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50公裡。
「下穿武昌古城區,穿越地層達17種之多,基本以巖石為主,尤其是在黃鶴樓地下55米處,遭遇了中風化石英砂巖,強度達197兆帕,可以說是遇到了『最硬的石頭』。」
「和平號」盾構機明年來漢,將啃掉最硬巖層
由於是雙層隧道,中鐵十四局特別定製了一臺超大盾構機,最大開挖直徑可達以16.03米,排國內第二;整機長136米,重4700噸。
這臺泥水平衡盾構機名為「和平號」,目前已在廣州順利下線驗收。季海峰說,等到盾構始發段施工完成後,「和平號」明年將抵漢。
直徑16.03米的「和平號」盾構機,目前在廣州,明年抵漢。(資料圖) 中鐵十四局提供
這樣一座「龐然大物」如何運到武漢呢?
「先將盾構機拆解,從廣州上船,水路運到武漢,下船後再陸運至現場,拼裝調試後,吊裝入始發井,開始掘進。」
「刀盤共裝了327把刀,以滾刀為主。」季海峰說,由於巖層中又有溶洞,盾構機還配備了一雙「隱形之眼」——超前探測裝置,可提前探知前方10米-40米的未知地層,如果發現小型溶洞,可提前注漿,及時填充。
增加一條順江通道,緩解武昌老城擁堵
現在,從積玉橋前往復興路、白沙洲片區,只能走中山路、白沙洲大道或從江邊走臨江大道、新武金堤路,武昌城區這一片的交通高峰時期較堵。
袁亮介紹,和平大道南延(中山路—張之洞路)規劃為城市主幹路,北接和平大道、南聯武金堤路,是武昌順江方向的骨幹通道。「預計2023年全面建成通車,這條通道的形成將有效改善武昌區域交通出行條件,緩解中山路—白沙洲大道交通壓力,形成武昌順江方向的交通骨幹通道,有效串聯武昌古城與武昌濱江商務區,為武漢城市發展再添城市動脈。」
季海峰表示,現在項目部上下全體職工將以志在必得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幹勁、奮勇爭先的激情,吹響衝鋒號,決戰四季度。(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陶常寧 通訊員肖暢)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熊志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