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銀行這樣挺進金融科技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金融科技在疫情的催化下,與銀行業務加速融合,行業生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銀行起初不敢嘗試或初步接觸的新技術已經在各業務條線上順利跑通,尤其是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高可用程度正變得越來越靠譜。

本文試圖簡單盤點2020年這一年,銀行業在ABCDMIX(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以及5G、量子計算等尚未商用的前沿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作為,看看他們是如何親密接觸這些新技術的。

A、人工智慧:成本高,監管難

2019年,部分銀行推出智能投顧,但到了2020年,我們可以發現,智能投顧的發展程度並不高,銀行極力去推動的聲音少了。綜合2020的一些觀點,筆者以為,人工智慧是一個需要謹慎進入的領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工智慧投入成本大,二是監管難度大,容易觸發系統風險。

關於投入成本的問題,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吳翼博士曾介紹說,亞馬遜在雲平臺上對進行OpenGO進行模擬訓練,每禮拜的花銷超過100萬美元。他表示,「AI真的很燒錢,有時候可能真的只有大公司才有這樣的財力去這麼燒錢。」

關於監管,我們可以引用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的觀點,「由於人工智慧主要依靠模型和算法,因此在該技術運用於金融市場時,一旦數據質量不高或出現偏差,則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帶來系統性風險,加大了監管的難度。」

因此,人工智慧在銀行業的應用依然還處於初步探索階段,這種初探階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直接進行人工智慧研發和大成本投入,二是通過大數據風控的形式與地方政府,或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反欺詐,數字營銷,黑灰產對抗方面的應用。其主要應用層面是線上信貸、風險識別,防止被薅羊毛等。

雖然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持續推進有難度,但這並不妨礙其在金融領域的生根發芽,特別是2020年疫情的持續影響更是加速了人工智慧在銀行領域的落地。多家銀行在智能客服中使用或更新人工智慧應用,比如中國銀行就於2020年在全國上線了新一代智能客服系統。

瑞萊智慧RealAI聯合創始人劉荔園在接受中國電子銀行網採訪時也表示,疫情期間很多銀行在信息化布局上做了更深的推進,線上化、數位化工具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而這些「爆增」為人工智慧提供了更多的進化食糧。

不過,相對於金融業務的複雜程度,智能客服目前還只是人工智慧的淺層次應用,未來,隨著人工智慧與金融業的更親密的接觸後,更多、更好用的智能金融服務是值得我們期待一下的。

B、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成主要應用,但缺乏行業標準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天然與金融有著密切聯繫的共識技術,因此,談到金融科技,區塊鏈必不會缺席。

在鏈圈,私有鏈幾乎沒有商業價值,公有鏈效率低,投入大,短期很難看到商業前景,因此,多數機構將目光聚焦在聯盟鏈上。而當前,最典型的聯盟鏈應用之一就是供應鏈金融。具體的應用層還有跨境金融、保險理賠、銀行函證等。

據《證券日報》近日的報導稱,各家銀行在貿易、金融領域爭相布局落地供應鏈金融、國內信用證、福費廷等多個場景,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的鏈上交易規模均已突破千億元大關。

這些應用的好處是,技術成本相對較低,能在一定範圍內降低節點之間的信任成本,提升資金運作效率。

不過,聯盟鏈是一個基於多中心對象構建的信任生態體系結構。這種生態體系結構需要一種標準去達成共識,但目前行業並未形成統一的標準。

原因是區塊鏈依然是一種新型技術,缺乏大量的實體驗證,以致標準尚難真正確立。另外,因為標準尚未確立,又未能普遍應用,事前監督和事後管罰的法理基礎也較為薄弱,法律治理層面也未能形成標準。

再者,標準的不確定也妨礙聯盟鏈之間的跨鏈合作和監管的介入,影響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C、雲計算:全量業務上雲是最大步調

2020年是銀行積極擁抱雲計算的一年,銀行上雲的深度和廣度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因為體量的緣故,各銀行上雲的步調差距較大。國有大行的雲計算應用推進起來較為複雜,更多的是與雲廠商在大數據建模方面的合作,而中小銀行直接全量業務上雲,衝在了金融上雲的最前面。

今年以來,阿里雲、騰訊雲、金山雲、青雲等雲廠商積極布道金融雲應用,努力拓展自己與銀行業務的聯繫,為各家銀行推出整體解決方案,加速金融上雲節奏。

與大行的「船大難掉頭」相比,中小銀行的上雲動作就積極了很多,比如,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貴州銀行、廣州農商行、重慶農商行、甘肅銀行、華夏銀行、張家港銀行、常熟農商行、西安銀行等多家銀行上雲的動作都不小。

據了解,2020年,因為疫情的緣故,不少銀行通過與雲廠商的合作,實現了全員遠程辦公。比如,西安銀行在疫情期間就做到了3000多名員工在線辦公。

2020年,已經有不少銀行深刻地意識到,金融上雲這一步是不得不邁出去了。有農商行甚至表示,疫情期間,如果沒有雲計算為基礎的沒有數位化轉型,連貸款都放不出去。

而部分銀行上雲的步子邁得更大,實現了全量上雲。近日,貴州銀行新一代信息系統日前成功投產,實現全量業務上雲,自主可控,鍛造出數位化轉型的新引擎。

D、大數據:數據治理正當時,銀行大數據應用或迎春天

2020年前後的這些年裡,大數據在銀行業,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典型應用了。近年來,銀行通過央行徵信、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以及地方政府的大數據中心,在數據挖掘和數字營銷方面取得不小的成績。建設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就通過多種數據合作方式開展信用卡、線上信貸等業務。

在與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合作時,銀行現階段比較認可的方式之一是採用聯邦學習技術進行數據建模,也就是在雙方數據都不出庫,保障銀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大數據建模,然後產出數據結果,最後再根據輸出結果,矯正後繼續推進數字營銷等業務。

這樣做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數據隱私安全問題,也能較好地發揮彼此的業務場景優勢,實現共贏。

據筆者從多位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大拿們那裡了解到,銀行已經開始著手整合內部數據結構,朝著統一口徑、統一規範和統籌管理的方向進行內部數據治理,以便於將數據這種重要的資產發揮出更大的產能價值。畢竟,擁有大數據並不等於實現了數據治理。

不過,現在的大數據產業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就此,監管層也多次發聲。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指出,有企業存在過度採集、使用企業和個人數據,甚至盜賣數據的行為,嚴重侵犯企業和用戶的利益。至此,數據治理的問題再次被提上監管日程。

隨著《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等文件的出臺,關於數據採集、加密處理、確權、使用等數據治理的問題都將被規範化監管。

另外,近期值得注意的一則消息是發改委近日發布《關於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全國範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這或許將給包括銀行在內的各行業數據協同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數據治理的規範化和全國一體化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構建將有利於銀行更科學、合理、有效地利用數據資源,促進業務更好發展。

M、移動互聯:手機銀行成技術迭代核心應用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規模達13.19億,佔據全球網民總規模的32.17%,已是移動網際網路大國。而據《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2020 年手機銀行滲透率達到 71%,手機銀行已是目前各家銀行服務用戶的最主要平臺。

近年來,幾乎每一家銀行都會按年為一周期進行大版本更新,以順應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趨勢,力求提升用戶體驗,豐富移動端應用場景,加強移動金融服務能力。例如,工商銀行上線醫保電子憑證,天津銀行推出手機號轉帳,民生銀行實現一鍵綁卡第三方平臺享優惠,平安銀行與微信、支付寶二維碼實現互認互掃等,建立與生活場景更緊密的聯繫成為提升手機銀行APP打開率的重要舉措。

疫情的出現更是加速了銀行突擊移動端應用的步伐。隨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和成熟,銀行的線下網點喪失了一部分「下沉」能力,手機銀行成為重要的場景延伸渠道,也是金融服務滲透縣域鄉村和中老年人市場的重要抓手。今年,工行、建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縣域、鄉村、中老年人版本的新版手機銀行。

不過,隨著競爭的加劇,新技術的更新換代以及用戶體驗的新要求,手機銀行運營仍面臨不小的壓力。

《2020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認為,如何提升用戶粘性和拉新依舊是兩個核心課題。促活方面,加強用戶的運營能力,把握當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熱點,在此基礎上,不斷優化手機銀行的使用體驗並豐富其功能,滿足用戶當下的要求與需求;拉新方面,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將是吸引客戶的突破口。

I、物聯網:一個需要產業集群共同努力的生態

物聯網偏是一個偏產業集群的生態體系,與智慧城市發展有著密切聯繫,是一個需要「組團」建設和運營的大事物。中國電子銀行網研究員撰寫的題為《物聯網金融(發展篇):物聯網時代下,金融業如何蛻變?》文章中指出,物聯網金融是物聯網產業與金融行業相互推動創新、不斷滲透、融合,使其界限愈發模糊,從而嫁接整合出一種新型產物。物聯網金融不僅擴大了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範圍,還在金融信貸、金融租賃、保險等多個領域創造出金融業務新生價值。

文章認為,物聯網金融可以減少業務中斷點的風險、降低管理成本、創造安全交易環境、實現定製化服務和差異化定價。

因為這是一個新領域,產業環境發展也尚未成熟,比如,數據未能統一標準,黑客攻擊風險未消除,銀行深入參與的時機也尚未到來。未來還需要銀行與各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條,打通數據、信任、安全等多方連接,特別是與智慧城市發展相相契合,共同推動物聯網的發展。

X:新技術應用以5G為先鋒

X是以5G、量子計算等尚未商用的前沿技術。目前,打頭陣的先鋒是5G。據中國電子銀行網報導稱,近年來,國內部分銀行就緊密跟蹤5G技術發展態勢,爭相發力5G應用。尤以實力雄厚的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為主,工行、建行、農行、中國銀行以及浦發銀行都在5G領域進行布局。

建行和農行用5G改造智慧網點,工行、中行等銀行則推出5G消息應用。大行舉棋5G是明牌的狀態。

5G是銀行將金融服務、社交活動、生活服務等場景相連接的重要技術基礎,對提升用戶體驗,延伸銀行的服務能力有極大裨益。而5G消息是銀行在輕量化5G應用上的新技能。其實,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以及城商行都在早些時候就開始內部測試5G消息應用了。

在5G消息的具體應用中,便捷、安全、內容豐富成為其最大的三個優勢。不過,5G消息雖然可以極大提升移動端的用戶體驗,但它並不能全面替代手機銀行業務能力,至少現階段還不可以。

關於量子計算這種更為前沿的技術領域,目前未見到典型案例,所以本文不便直接做總結。好在有更專業的人士對量子計算在銀行業的應用做了更好的闡述。

在中國電子銀行網舉辦的「2020金融文字節-銀行數位化創新主題徵文大賽」上,有作者就量子計算與智能金融的話題作了一篇綜述。

文章認為,量子計算具有強大的並行計算能力,與機器學習的交叉研究一樣,已成為近年來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未來有望重塑智能金融的發展水平。不過,作者也指出,量子計算與智能金融的結合還需要應對一些困難。全文見《量子計算與智能金融:一個文獻綜述》,讀者若有興趣,也可以找來閱讀一下。

另外,還有熱心讀者發來題為《商業銀行如何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的投稿,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量子計算對金融業的應用前景。

他認為,「銀行更關注量子保密通信的應用,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浦發、徽商銀行均已經啟動量子通信網絡建設;科技型企業則更關注量子計算的應用,以華為和BAT為代表的企業紛紛布局量子計算研究計劃。對於銀行來說,一方面需要持續拓展量子保密通信應用場景,升級銀行信息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啟動量子計算研發應用,為新時期智能金融發展尋求更強大的算力支持。只有二者協同發展,才能更好地保障銀行的競爭優勢。」

他還就此提出了四點建議:1、關注發展動態,制定戰略計劃;2、推進多方合作,攻克技術難關;3、豐富場景建設,保持協同發展;4、組建研發陣營,培養專業人才。

相關焦點

  • 火幣中國出席中國國際金融論壇 共話以區塊鏈構建數字金融新生態
    論壇以「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服務」為主題,圍繞新時期的金融創新與金融服務融合發展,科技如何支持「零接觸」金融服務,銀行、保險業數位化轉型與應用等話題進行深入探討。袁煜明在現場發表演講數百名國內外金融監管機構高層、商業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高管、行業專家學者等出席了論壇。
  • 火幣中國等宣布聯合共建中國-東協金融區塊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近日,火幣中國與廣西民族大學中國-東協金融創新發展研究院、國內領先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和應用服務提供商無錫井通、明清科技聯合宣布共建中國-東協金融區塊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簡稱「工程技術中心」),以促進區塊鏈技術在中國-東協金融創新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應用推廣,從而賦能實體經濟推動中國-東協數字經濟的發展。
  • 亮相2020全球創交會,優卡科技起步金融科技布局廣告生態
    10月29日—30日,2020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暨首屆國際區塊鏈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2020創交會")在成都舉行。本屆創交會以"連結生態,賦新未來"為主題,首次聚焦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連結區塊鏈各方資源,營造區塊鏈產業發展生態。依託區塊鏈等底層技術實現蓬勃發展的金融列陣也成為了此次創交會的重要參與群體。
  • 上市公司區塊鏈周動態:年報集中披露 70家上市公司發力區塊鏈
    互鏈脈搏區塊鏈業務分類:應用開發及技術服務—企業服務浙大網新利用區塊鏈構建智能金融服務價值網浙大網新(600797)年報顯示,公司重點投入金融科技,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四大技術支柱構建下一代金融的基礎設施,利用金融科技創新金融場景和生態,構建智能金融服務價值網。
  • 加佳科技受邀出席2020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峰會
    導讀:2020年9月25日,以「數字經濟,鏈上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區塊鏈技術創新峰會在上海召開,加佳科技應邀出席會議。會上,金融科技部總經理周亮發表了《區塊鏈賦能大宗產業數位化升級》的主題演講。區塊鏈起源於數字貨幣,但其應用邊界早已經超越了數字貨幣。
  • 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原標題: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 以下就是本期《2020金融科技領域最具商業合作價值企業盤點》的相關內容,經數據猿整理髮布: 公司堅持以科技為驅動,不斷探索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場景應用,賦能金融機構數位化創新和轉型,助力普惠金融。2014年,百融雲創成功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企業徵信備案證書;2016年,順利通過公安部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這些榮譽標誌著權威認證機構對百融雲創信息系統安全及技術能力的高度認可。 目前,公司以出色的技術實力,為數千家金融機構提供專業的服務。
  • 黎羴: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極大提升了供應鏈領域的服務能力
    此外,黎羴介紹,易華錄的產品架構主要是基於網易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優勢,用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來破局供應鏈金融的難題,包括協作難、信息隔離、監管缺位,這都是目前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關鍵痛點。在這個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銀行要運用物聯網、網際網路、區塊鏈、生物識別、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然後為供應鏈上下遊企業提供供應鏈的金融服務平臺,創新發展在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實施在線的審批和在線的放款,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也是基於這個文件,我們華錄集團還有網易,還有臨沂市政府以及臨沂的地方國有銀行臨商銀行共同合作,我們在今年就落地了區塊鏈供應鏈金融平臺。
  • 火鏈科技袁煜明:區塊鏈是建設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基礎設施
    本次高峰論壇對後疫情時期全球化結構大變局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超過300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的重量級嘉賓共聚一堂,圍繞全球經濟局勢、資本市場投資策略、中國資管市場新趨勢、基金資產配置、數字經濟等諸多議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在本次論壇上,火鏈科技CEO袁煜明受邀進行了以《區塊鏈:建設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基礎設施》為題的主題分享。
  • 前瞻區塊鏈產業全球周報第17期:支付寶上線「時間銀行」 存公益...
    央行:區塊鏈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正加緊研究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20日表示,為規範引導新技術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17項金融行業標準已經立項,正在加緊研究制定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機制即將在北京西城區落地11月22日,由北京金融街服務局主辦、主題為「金融科技–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的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上,北京市西城區委副書記、區長孫碩在發表演講中表示,「監管沙盒」機制即將在西城區落地,未來,這裡將成為一流金融科技運行規則的發源地。
  • 廈門國際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案例簡介:廈門國際銀行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和核心企業、網際網路場景平臺進行信息對接,藉助稅務、工商、電商等第三方平臺海量數據,採用大數據風控、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打造1+N、政企銀、場景化、應收鏈四種業務模式,以全流程、無紙化的方式向核心企業上下遊的眾多中小企業、網際網路場景平臺上會員企業提供便捷
  • 七天漲停三次,「新晨科技」依託銀行大客戶發展區塊鏈
    作為區塊鏈概念股,新晨科技早在 2016 年三季度報告中就提到在進行區塊鏈技術研究。經 Odaily星球日報梳理發現,新晨科技在區塊鏈方面的業務應用主要是信用證業務系統、福費廷業務和 BaaS 平臺。 2017 年上線信用證業務系統 2017 年半年度報告中披露,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業務系統在銀行上線。
  • 歐科雲鏈產業觀察:國家電網首個區塊鏈結算平臺開始應用,區塊鏈...
    【行業】景德鎮陶瓷參展商利用區塊鏈技術助力版權保護 據經濟參考網消息,正在舉行的2020年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一家參展商通過「陶瓷數字身份+區塊鏈」技術,讓陶瓷作品版權保護這道難題有了新的解決方案。
  • 區塊鏈科技2020年4月27日重要動態見聞一覽
    【山西省社科院王大賢:需大力提高監管部門運用區塊鏈等的監測能力】山西省社科院特約研究員、高級經濟師王大賢發文稱,我國證券市場需深化跨境資本流動監測預警,防範跨市場的風險傳染。結合證券市場交易電子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實際情況,大力提高監管部門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監測能力。(第一財經)2 .
  • 達菲,外匯跟單,小菲達人,人工智慧金融領域,DAFEX達菲
    在下一步發展當中,我們需要一個更好服務於產業數據連接的網際網路,區塊鏈可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產業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連接器。區塊鏈作為新基建的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將逐步承擔產業數位化連接器的角色;京東數科智臻鏈在產業數位化模式中,與AI、雲計算等技術充分融合,形成有機組合體,成為不同主體之間數據連接的橋梁,並一起創造產業應用價值,進而幫助企業實現全面數位化轉型的底層技術建設,助力其研發效能增長。
  • 毛球科技王明鎏談2020疫情下區塊鏈領域的新機遇
    他就是毛球科技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明鎏。2011年,王明鎏成為當時全球重量級投行花旗銀行最年輕的行長,在職期間他創立的「Citibank Young Talent Program」已成為花旗銀行人才儲備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 區塊鏈科技2020年2月13日重要動態見聞一覽
    應著力推動現代科技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利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升社會治理的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4 .的提問,WBF交易所創始人Bella Fang發言表示:區塊鏈行業屬於新興科技,是科技和金融的交叉,區塊鏈是價值網際網路,把全球的資產和價值以跨地域、跨國界、跨文化、跨種族的方式連接在一起,2003年的非典讓中國人民不得不重新審視網際網路的價值,2020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讓人們不得不審視區塊鏈的價值,這是區塊鏈行業的巨大機遇。
  • 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業年度峰會盤點2020金融信息行業亮點
    本屆峰會聚焦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展現金融科技應用創新與發展前景,關注信息技術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圍繞支持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提供了產業變革的新動能,金融信息服務企業要著力於用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與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實現深度融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體和信息服務業處副處長孫德功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國家加快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工業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與融合。
  • 金融科技的新趨勢是什麼?4.0時代更多強調場景
    11月12日,在「2020第三屆金融科技(成都)論壇」上,行業大咖和專家學者帶來了他們的最新思考,助推金融高效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廈門大學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林志剛認為,儘管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保險、徵信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但還是存在多重挑戰。
  • 2020服貿會|全球金融科技峰會區塊鏈專場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數字貿易發展趨勢和前沿」高峰論壇全球金融科技峰會區塊鏈專場>探索金融科技發展前沿趨勢會議時間 | 2020年9月6日 14:00-17:00會議地點 | 北京市亞洲金融大廈5層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 「貨易通」首單區塊鏈電子倉單質押融資業務成功落地
    2020年11月24日,匯易通金融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基於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打造的「貨易通」平臺與建設銀行青島市分行合作,在青島西海岸可信示範倉成功落地全國首單小宗農產品區塊鏈電子倉單質押融資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