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於民星
人間的煙火,地攤經濟一夜之間火遍全國。多個省市啟動「地攤經濟」、「夜市經濟」計劃,設置臨時攤點、開放營業區域,為地攤經濟鬆綁,推動經濟復甦。各行各業聞風而動,積極試水「地攤經濟」,百貨零售、批發、生鮮食品、售貨車等相關行業更是搭上順風車,一嘗火熱滋味。
「地攤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就是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它們作為解決就業崗位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的毛細血管,是發展活力的源泉,對於激活城市經濟發展活力意義重大。齊魯晚報·齊魯晚報記者關注山東與「地攤經濟」相關的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了解它們的發展狀況。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不含港澳臺)超過3600萬家經驗範圍包括「商品零售 商品批發 百貨」、「三輪車 貨車 移動餐車 小吃車」、「水果 蔬菜 肉品 水產 乾貨 食品批發」,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以下簡稱「個體、小微企業」)。其中,商品零售 商品批發 百貨」類獨佔鰲頭,有超過2800萬家個體、小微企業經營相關品類。
「商品零售 商品批發 百貨」類的全國各省份個體工商戶數據圖
註:企業狀態為在業 存續 遷入 遷出
「商品零售 商品批發 百貨」類的全國各省份小微企業數據圖
註:企業狀態為在業 存續 遷入 遷出
在「商品零售 商品批發 百貨」類別中,我國(不含港澳臺)約有2800萬家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處於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狀態。從地域上來看,我國百貨批發零售的個體工商戶數量最多的是山東、陝西和河南,相應企業數量分別為95.4萬、85萬和83萬。山東以95.4萬個體工商戶數量,領跑全國。小微企業最多的省份是廣東、江蘇和山東,相應企業數量分別為126.9萬、101.7萬和77.9萬。山東以77.9萬小微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具體到山東各市,個體工商戶數量位列前三的分別是青島、煙臺和臨沂,相對應的數量分別為13.4萬、11.5萬和7.5萬。省會濟南以7.2萬的數量,次於濟寧的7.3萬,位列全省第五。小微企業的數量依然是青島,以16.2萬遙遙領先全省。其次是煙臺的7.7萬,濟南的6.8萬。
「三輪車 貨車 移動餐車 小吃車」類的全國各省份個體工商戶數據圖
註:企業狀態為在業 存續 遷入 遷出
「三輪車 貨車 移動餐車 小吃車」類的全國各省份小微企業數據圖
註:企業狀態為在業 存續 遷入 遷出
在「三輪車 貨車 移動餐車 小吃車」品類中,我國(不含港澳臺)約有18.7萬家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處於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狀態。從地域上來看,江蘇、河北、遼寧三省中從事三輪車、貨車、移動餐車、小吃車等相關個體工商戶的數量最多。而江蘇、河北、山東三省,經營範圍包括「三輪車 貨車 移動餐車 小吃車」的小微企業最多。其中,山東共有7667家個體戶和7883家小微企業經營三輪車、貨車、移動餐車、小吃車等行業。
「水果 蔬菜 肉品 水產 乾貨 食品批發」類的全國各省份個體工商戶數據圖
註:企業狀態為在業 存續 遷入 遷出
「水果 蔬菜 肉品 水產 乾貨 食品批發」類的全國各省份小微企業數據圖
註:企業狀態為在業 存續 遷入 遷出
在「水果 蔬菜 肉品 水產 乾貨 食品批發」品類中,我國(不含港澳臺)約有790萬家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以下簡稱「生鮮等食品批發的個體、小微企業),處於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狀態。在全國分布上來看,我國從事生鮮等食品批發的個體、小微企業最多的三個省份是廣東、江蘇和山東,相對於的企業數量分別為75.1萬、68.7萬和58.6萬。
具體到山東各市,青島、濟南、濰坊名列全省前三位。青島從事生鮮等食品批發的個體戶與小微企業數量分別為55761家和49185家。濟南緊跟其後,個體戶為41081家,小微企業為31188家。濰坊位列第三,分別是32884家和26289家。
一直以來,個體戶和小微企業都是中國經濟社會的基本盤,在解決結業、促進經濟活力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攤經濟的火爆,正在釋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個體戶和小微企業的發展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與關注。疫情之後,對於恢復就業、拉動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個體工商戶與小微企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