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9月12日,30名少年乘坐「中國號」輪船,從上海出發,經橫濱、穿太平洋,抵達舊金山。他們是中國第一批官派留學生。出國目的,是學習西方技術,救亡圖存。
陰陽逆轉,福禍輪迴。
2002年1月30日,一個半百老人,在北京英國大使館拿到了籤證。20天後的清晨,北京國際機場,老人踏上了飛往倫敦的班機——他要教洋人中國功夫。
他就是馬保國。
功夫的種子
1911年,辛亥革命。一晚清舉人隨大勢加入其中。遇挫後,返鄉執教終生,不再過問世事。其有一女,名陳華團。待到出閣之日,陳華團嫁於同鄉吳天爵。夫妻二人育有一女,這便是馬保國的母親。
1942年1月5日,蔣介石於重慶就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國戰區正式建立。同月,一山東大漢加入八路軍,參加抗日戰爭。此人身型魁梧,身高一米八二,濃眉大眼,英俊的紅臉膛上總是帶著微笑。這便是馬保國的父親,馬德峰。
據馬保國自述,出身武術世家的父親能晝夜疾馳240餘裡,靠著祖傳馬家拳,屢立戰功。在一次與日寇的遭遇戰中,團長受傷,馬德峰背起團長,施展輕功絕學,一口氣背著團長跑了十餘裡。
新中國成立後,馬德峰隨軍南下河南,於洛陽結識馬保國之母,隨後兩家結親。1952年,馬保國出生。待其年滿一周歲後,被送往山村,同外祖父母共同生活。
外祖母陳華團秉性剛烈。在一個夏天的夜晚,陳華團把家裡的木床搬到屋後山坡,給小馬保國乘涼。不一會兒,一隻狼來了。月光下,狼的兩隻眼睛如螢火般,瞪著小馬保國和外婆陳華團。
當時的馬保國還太年輕,分不清是狼是狗。只見他興奮地衝外婆喊道:「狗!狗!」陳華團一把抱住了自己的外孫,衝著那隻狼嚷嚷道:「你是土地爺的狗,俺不惹你,你別來惹我,你走吧!」
狼聽後,仰頭朝天叫了兩聲,便扭頭走了。整個過程中,小馬保國都沒表現出一絲恐懼,這令陳華團對自己的小外孫感到十分驚奇。
他註定不平凡。
1955年,馬保國被送回父母身邊。小馬保國對自己父親的經歷早有耳聞,在少不更事的年紀就種下了武術夢。但經歷過戰爭的父親,卻強烈地希望下一代,乃至往後數代人,都能從文不從武。
直到小學三年級,馬保國才終於等到了父親答應教他功夫。
「教你功夫可以,但有兩個條件。一,學習成績必須好;二,不能打架。」
第一個條件,馬保國輕而易舉就做到了。學習對他來說,從來就不是問題。但第二個條件卻難倒了小馬保國:每每看到有別的孩子受欺負時,馬保國都忍不住打抱不平。
這種做法讓馬保國時常受到父親的訓斥,但並不妨礙他繼續實踐自己的功夫夢。據馬保國自述,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每天早上5點,馬保國就起床到村口井邊擔水練功。到了井臺上,他先弓步,再朝著井口內俯衝幾百拳,之後再擔水——如果能練到一拳把幾丈下的井水隔空打起來,便可以在數步之外,空拳將人擊倒。
這是馬保國聽村裡的老人說的,並不是父親教的。到了初中,馬保國已不再靠扁擔挑水,改用兩手提水,以練臂力。
1966年夏,馬保國初三。「文革」開始。父親受到了衝擊,卻仍對他格外嚴格:不準去街上參加什麼活動,就在家看書、練武、脫土坯。脫土坯成了馬保國的日常任務。他跟弟弟妹妹一起,總計脫了5000多塊土坯,並用這些土坯蓋了三間小房子和一堵院牆。和泥時,他從不用鋤頭,而是用兩隻腳去踩,以練腳力。
1968年底,經全班同學舉手表決,馬保國成為全班四名能進入高中繼續學習的學生之一。在高中的兩年,馬保國遇到了下放的大學武術系老師,並從他那兒第一次了解到了太極拳。
兩年後,高中畢業的馬保國報名參軍。他順利通過了政審、體檢。入伍前,父親問他有什麼要求。青年馬保國想起了小時候。當時,為了能讓父親教自己功夫,他答應了兩個要求。現在,他同樣對父親提了兩個要求。
「一,我想好好吃一頓肉;二,教我幾手絕活。」
對父親馬德峰來說,他只知道自己的兒子喜歡練武,卻並沒將功夫和馬保國的終生事業聯繫在一起。教他幾手不是什麼問題,真正的難題是第一個條件。
當時,一斤豬肉大概7毛,而一名正式工人一年工資大約在24.5元。可要吃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肉票。養豬的農戶先把豬賣給屠宰場,屠宰場按比例返一部分肉票。農民再拿著肉票購買國家供應的豬肉。很多家庭捨不得吃肉,就把肉票賣了。
馬德峰是幹部,鐵打的糧票供給,每月大概是29斤糧,而一名普通工人,則是30斤到40斤不等。馬家想吃肉,比普通人家更難。馬保國兄妹六人,加上老人,九口之家,即便逢年過節吃上肉了,一人也分不到幾口。
入伍前一天,父親專門給馬保國買了幾個豬肘子。晚飯後,父母安排弟弟妹妹們早早睡覺,單獨留下了馬保國。他特意少吃了幾口晚飯,見弟弟、妹妹都睡下了,開始起鍋燒火。灶裡的柴火「噼啪噼啪」地響著,升起的炊煙同夜色融為一體。
「到了部隊,要好好鍛鍊自己。」
「嗯。」馬保國一邊咽著口水,一邊燒火,敷衍著父親的話。兩小時後,弟弟、妹妹都已入睡,鍋裡的肘子也已熟透。馬保國迫不及待地敲開鍋蓋,一口氣吃完了一個兩三斤重的豬肘子。
望著孩子貪吃的樣子,馬德峰慈祥地笑了笑,然後說要試試馬保國的手勁。他用一隻手擒住了馬保國的兩隻手腕,讓他試著掙脫。剛剛吃飽的馬保國吸了一口氣,隨後旋臂,一下子掙開了父親的手。
馬德峰滿意地笑了笑:「行了」。然後,父親教了他幾手戰爭年代用過的擒拿技巧。
時代和生活的重量壓在了馬德峰和每個人的肩上,卻不曾落在少年馬保國身上。在父親的庇護下,馬保國心裡那顆理想的種子生根發芽。那是一個關於功夫的純粹理想。
1995年冬,馬德峰去世。馬母把一件羔羊皮大衣送給了長子馬保國——那件大衣,父親穿了近40年。
與理想同行
對馬保國來說,入伍是他第一次抓住時代風口。在那特殊的十年,前五年,在父親的嚴厲要求下,他不曾涉入政治,一心習武。後五年,部隊又庇護他不受社會風氣影響,繼續實踐自己的功夫夢。
五年零三個月,這是馬保國的軍旅生涯。
馬保國所在班是全連尖子班,除了參加連裡的統一訓練外,還要由副連長帶到海邊進行單獨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副連長很快就發現馬保國有武功底子,特意單獨教他一些擒拿和摔打技巧。那時,訓練很累。摸爬滾打一整天后,軍裝上滿是汗漬,可馬保國還是堅持每天擠出時間,練一會兒「鐵牛耕地」之類的硬氣功。
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三位偉人的相繼離世。對中國人民來說,這同樣是一場精神地震。每一個中國人都在困惑,今後該何去何從?
新一代領導人接住了歷史使命。同年十月,懷仁堂事變。「文革」結束。「文革」期間,部隊編制混亂,幹部嚴重超編。1975年6月,部隊開始裁軍,期間曾被「四人幫」幹預擱置。隨著「四人幫」被打倒,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減少了13.6%。
因裁編,馬保國於1976年5月復員,分配到南陽市當工人。在南陽上班期間,馬保國把全部業餘時間都花在了習武上面。但很快,他將第二次抓住時代大勢。
1977年冬,570萬考生走進了被關閉十餘年的高考考場。復出工作的鄧小平頂著重重壓力,恢復高考招生制度。當時,馬保國已經是單位的二級工,每月工資46元,平常只在單位食堂用餐。一份青菜3分錢,肉菜2角錢,每月只花12元,就能吃得很好。馬保國很滿足。但單位的幹事卻力勸馬保國參加高考。
「那你替我報個名吧。」架不住幹事的糾纏,馬保國隨口應了下來。誰知幾個月後,馬保國就收到了南陽師範專科學院的入學通知書。馬家祖上幾代人,都是習武,這下出了個「大學生」,希望後代棄武從文的父親馬德峰高興壞了。
入學後,比起當工人,馬保國有了更多時間習武。在南陽師專的三年裡,他每天練功三個多小時。宿舍的牆上釘了一層千層紙,用來給馬保國練習鐵拳、鐵胳膊。據馬保國自述,校園外梅溪河邊成排的楊樹,是他用來練習鐵腿的木樁,但一心專研武術的馬保國卻沒能改掉好打抱不平的小毛病。
作為通過高考進入大學的新生,馬保國這屆新生受到了往屆靠推薦入學的學長欺負。每到開飯時間,老學生們就故意插隊,跟新生爆發衝突,還仗著人多勢眾大打出手。
一開始,馬保國以拉架為主。後來,他被幾個刺頭學生盯上。一日,幾個人高馬大的學生攔住了馬保國,朝他下手。據馬保國自述,他笑了笑,沒兩下就制服了這幾名學長。「原來,都是些不懂功夫的花架子。」慢慢的,馬保國在校內聲望日隆,等到校學生會更新選舉時,馬保國還被推選為軍體部部長。
1981年,馬保國師專畢業。他又回到了上學前的原單位工作。一年後,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馬保國被省交通廳選為預備幹部。5月,馬保國參加國考,順利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學習。
如今的西安交大是雙一流大學,而在當時,它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五所大學之一。身處名校,馬保國唯一拿來炫耀的經歷,是結識了一名練河北形意拳的大師。
大師是學院的物理教授,他以現代力學、磁場學和中醫的原理,為馬保國講解了形意拳拳理,讓他在武術上少走了不少彎路。
1984年底,馬保國再次畢業,回到河南出任一家中型企業的法人代表。因辦企業略有政績,他又被調往縣委機關任職。在此期間,他時常跑省會出差。一次在鄭州火車站,一張寫有「歡迎天下武林朋友當面切磋」的小廣告吸引了馬保國的注意。
按著小廣告的地址,他於一間小賓館內找到了郭大俠。見面後,馬保國二話不說,就朝著郭大俠發起攻擊。當時,郭大俠已年近70。只見他坐著不動,待到馬保國雙拳出到半路時,兩腿擺動,輕易化解了攻勢。
「他有真功夫!」馬保國當即提出要學兩招。
「學可以。但我以此為生,你得交學費。」此時的馬保國已有了些社會地位。聽到要收錢,他只問了價格。之後幾年,每次去鄭州出差,他都把自己平日攢下的私房錢悉數交給郭大俠學功夫。
1990年秋,馬保國收到了一封貼了一角郵票的信。信封背面,貼著「欠郵資一角」的字條。馬保國有些納悶:自己還認識落魄到連一角郵票錢都付不起的人?
打開信封,裡面是一封夾雜著錯別字和拼音的信件:
「他們說我是流忙,把我抓到了間yu。你老師郭升海也在裡面。我出來了,他說他冤忘了,喊你救他。」
那會兒是改革開放初期,國門再次打開。社會面臨著西方思想和新式生活方式的衝擊。大量回城知青一時間找不到工作,整日遊手好閒,社會治安紊亂。為此,中央於80年代初期開始,下定決心進行「嚴打」。郭大俠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抓了進去。
即便沒有收信地址,馬保國還是決定立馬出發鄭州,解救恩師。他相信自己老師的武德和人品。兩天後,馬保國找到了恩師下落。在一名認識的警察朋友幫助下,事情的來龍去脈被理清。郭大俠的確沒有做違法亂紀的事,被無罪釋放。之後,馬保國便把他接到了自己家裡休養。
經此一難,郭大俠主動提出收馬保國為入室弟子,並不再收其學費。馬保國也開始正式喊他「師父」,他則喊馬保國「娃兒」。
後幾年,郭大俠每年都會去馬家住一陣子,教他各門各派的功夫。郭說:了解學習越多流派,這叫「讀萬卷書」;而後歸納其精華,理解掌握並進一步化為自己的東西,這就叫「化為一張紙」。
把「萬卷書化為一張紙」,這是那名喊他娃兒的師父留給馬保國最大的財富。多年以後,馬保國化其終生武學,提煉出了三個字:接、化、發。
1994年春天,師父最後一次來到馬保國家短住。
「此生相遇,是我們的緣分。但這恐怕是最後一次見面。我要出國了。」
馬保國心裡酸楚,他不相信這是最後一次見面。出國?祖國壯麗河山,如煙浩渺的武林「萬卷書」,是怎麼輸給了只會吃漢堡、不懂巧勁的笨拙洋人?
馬保國想不通。但再有幾年,他將跟隨恩師的步伐,前往異國他鄉,並走上屬於自己的另一條功夫路。
理想還是生活?
恩師出國的1994年,馬保國調入一家省屬大型企業,遷居鄭州。僅用半年多時間,馬保國收入翻了一倍。那是國企最後的春天。
在那之後三年時間,他連升三級,好運連連。1995年,馬保國趕上了單位房改,在省會鄭州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產。一年後,兒子考上鄭州大學,妻子也從縣裡調到鄭州工作。
但最令馬保國感到興奮的,還是鄭州濃厚的武術氛圍。少林寺、陳氏太極拳故鄉陳家溝,距離鄭州都很近。1997年春,馬保國隨工作組到下屬企業考察,遇到了混元太極拳大師王長海。王師傅身形清秀,年近60,待人接物十分溫厚。他總是笑眯眯地對馬保國說:「馬老師,我們可以互相學習,一起練習。」
自此以後,馬保國開始跟隨王長海學習太極拳。但剛剛尋得名師的馬保國還不知道,生活留給他專心習武的時間不多了。
1997年2月,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四個多月後,香港回歸。回歸伊始,香港就遇到了一場大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次年7月中旬至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恒生指數暴跌。港府決定予以反擊,香港金融保衛戰打響。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最終挽救了股市,保障了香港經濟穩定。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吸取經驗,努力擴大內需,避免過分依賴外資。20年了,改革開放帶來的人口流動紅利已吃得差不多,如何在此基礎上擴大內需?答案是調整產業結構。
中國需要新的產業扛起經濟大旗。
時間來到關鍵的1999年。春節過後,馬雲帶著團隊去北京遊玩。離開北京的那個晚上,馬雲請大家吃了一頓飯。天空下著很大的雪,大家一邊唱著《真心英雄》,一邊抱頭痛哭。當時第三次創業失敗的馬雲,35歲。
聖誕,當西方人都在向上帝祈禱時,一個青年懷揣著120萬美金風險投資,登上了美國飛往北京的航班。回國後,他在北大校園裡張貼招聘廣告,招到6名員工,加上他一共7人。之後,他又在北大賓館租了兩個房間,一間當宿舍,一間當辦公室,大家就坐在床上開會。那個青年叫李彥宏,彼時31歲。
1999年最後一天,深圳一家小公司出門聚餐,卻被湧上街頭跨年的人群堵住,動彈不得。奇怪的是,跨越千禧年的人潮中,並沒有公司的創始人,馬化騰。因為那天,網際網路遭受了「千年蟲」攻擊,QQ出了點問題,28歲的馬化騰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卻要忙著假扮女網友,安撫網線後面同樣血氣方剛的直男用戶。
問題與答案,過去與未來都在這個時間節點相交匯。
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也開始逐一登場。與此同時,傳統國企在市場化過程中卻表現得愈發疲軟,馬保國所在單位的經濟效益大幅滑坡。
那年,馬保國兒子大學畢業。馬家決定給他安排個工作。關係都找好了,但囊中羞澀的馬保國卻沒錢打點關係。這讓馬保國作為父親的尊嚴生平第一次被打破。而在一年前,兒子大四開學前一周,馬保國還沒湊足學費,只能四處借錢。
加上先前買房的欠債,馬保國已負債十多萬。但更令人無奈的是,大半生都用來鑽研中國傳統功夫的馬保國,已經47歲了。拋開名校畢業和光鮮履歷,他只是一個年近半百的老人,跟我們在公園裡見過的打太極老人並無區別。
這個中國傳統老人,還能再次擁抱時代嗎?
因無力替兒子安排工作,馬保國聽從同事建議,送孩子出國留學。2001年春天,兒子收到了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發來的入學通知書。申請留學籤證的保證金需要30萬,學費一年十幾萬。馬保國找親戚朋友借遍了錢,自家兄妹和妻子兄妹都掏空了家底,最後還要向銀行貸款兩萬塊錢,這才湊夠了兒子的首筆出國費用。
「成功時,朋友認識你;失敗時,你認識朋友。」向來都是馬保國幫助朋友,這次換他找遍了所有朋友。馬保國無法接受這樣的落差。可他能怎麼辦呢?出國臨行前,除了學費,兒子只帶了兩個月的生活費。兒子說到英國後,自己會打工掙錢。而為了省錢,馬保國甚至沒能去北京送兒子上飛機。
順利出國後,為了早點還清債務,馬保國想到了下海經商。可除了武術外,他什麼也不懂,更別提手上毫無本錢。唯一的底牌,只剩那套低價購買的房改房。
時間回到香港金融保衛戰打響的1998年,屬於網際網路的時代尚未到來。為抵禦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國務院決定將房地產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以「取消福利分房,實現居民住宅貨幣化、私有化」來推動房產改革。這開啟了中國的商品房時代,房地產迎來「黃金十年」。
僅用三年時間,馬保國的房子已升值到了20萬。這是馬保國的底牌,賣還是不賣?幸運的馬保國再次抓住了時代風口,在萬難境地前,他沒有出售自己的房產。
不賣房子,該怎麼還債?馬保國想到了7年前出國養老的師傅郭大俠,想到了早在國內時,郭大俠就以教授武藝為生。
彼時出國潮早已過去,但無論自己的兒子還是先前的授業恩師,冥冥之中,馬保國還是察覺到唯有出國才能尋得自己的人生轉機。
他在英國教功夫
2002年2月22日傍晚。轉機兩次的馬保國抵達紐卡斯爾機場。機場大廳內,兒子早已等候多時。異國相逢,一家人分外激動。但很快,馬保國就意識到這樣一個現實:自己是來討生活的,不是來旅遊的。
赴英前,馬保國妻子的一位閨蜜曾借給馬家一筆錢。買完機票後,還剩1000英鎊。之後,房租、電話,抵達英國的頭一個月,就花掉了400英鎊。一家人生活拮据。除了必須的主食,只能買果蔬店裡最便宜的土豆和洋蔥。
一天傍晚,兒子結識的武友搬來了一箱熟到爛了的黑香蕉。武友笑著說:「叔叔阿姨,來吃香蕉!」一聽到有水果吃,年過半百的馬保寶咽了口口水,嘴裡邊吃邊說:真香!真香!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馬保國開始了英國教功夫的闖關模式。起初,他試著在公園打太極拳,吸引晨練的人。誰料英國人沒有早起的習慣,被馬保國笑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
在送黑香蕉的武友幫助下,馬保國得知一中國武術代表團要去大劇院表演。馬保國連夜印了100張傳單,跑去大劇院門口發傳單招學生。這一招果然有效,幾天後的一個周末,馬保國迎來了第一位洋學生。
這是一名十二三歲的少年。馬保國讓他掀了一個小時的沙發,好讓他明白怎樣正確發出全身的力氣。少年練的滿頭大汗,兩腿直哆嗦。只這一次,就被嚇跑了。
「讓外國人吃苦,行不通!」弄明白了這點後,馬保國調整了教學理念,決定就教學生太極推手。
之後,他又印了3000張廣告內頁,挨家挨戶地散發。期間被兩隻大狼狗盯上,竄出頭來衝他一陣狂吠。
「幸好那兩隻狗被主人叫了回去,不然很可能會因為打傷它們惹上麻煩。因為在英國,有動物保護協會。」
但這3000張廣告,只換回來了一個諮詢電話。馬保國感到徹底失敗。屢屢受挫的馬保國已無能力支付印刷費用,乾脆破罐子破摔,直接上街打起了太極。
「我們表演可不能學那些街頭賣藝的,收人家錢。決不能丟中國人的臉!」
在街頭無償表演了幾場太極後,馬保國終於等到了生命中的貴人——斯蒂夫。在一場例行表演過程中,馬保國邀請圍觀群眾上臺比試。一名身高一米八,體形健壯的中年男人走了上來。
此人正是後來馬保國的關門弟子之一,斯蒂夫。馬保國請他試試拳腳,斯蒂夫拒絕了。
「我知道中國有銀槍刺喉的絕活,我想試試那個!」
「這裡沒有槍。不過你可以用手掐我的脖子,試試銀槍刺喉是什麼力道。」
據馬保國自述,斯蒂夫有些猶豫,不敢真掐。不斷加大手腕力道後,發現這老頭始終面不改色,斯蒂夫這才放下心來,使出全力掐他脖子。一分多鐘過去了,因持續發力,斯蒂夫面部通紅,鼻子上也冒出了汗。
「Good!Good!Very good!」
斯蒂夫折服了,鬆開了手,當即決定要參加馬保國的武術班學習。離開前,斯蒂夫特意告訴他,等會喊他的太極拳老師也來會會馬保國。
就這樣,在斯蒂夫的引薦下,馬保國認識了早在英國站穩腳跟的太極拳大師,順道打通了自己同英國太極拳界的渠道。經由英國太極拳協會,馬保國的徒弟開始一個個朝他走來。
他終於在英國站穩了腳跟。
有了組織後,馬保國也有了自己可用的頭銜。他開始藉助英國太極拳協會同當地武術組織進行交流,並由此吸納了更多徒弟。
隨著門下弟子人數不斷壯大,2004年2月21日,馬保國創立了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當時,他的個人訓練課學員已經發展到了21位。這足以令他衣食無憂。
在成立大會上,馬保國向會員們提出了「開設新課,發展分會」的要求。他還總結了一套商業邏輯:
1、建立一個好的領導班子;
2、制定一套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3、培養一支骨幹隊伍;
4、建立一個有機的發展體系。
就此,商業化運作的混元太極拳協會開始如傳銷般在英國遍地開花,拳館也跨過英倫海峽,一路開到了德國和法國,還被當地媒體報導。
後來,收穫了巨大成功的馬保國經過一間水果店。店旁邊擺著幾箱爛水果,其中就有他初到英國時吃的那種爛透了的黑香蕉。箱子上還插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免費奉送」。
那一刻,馬保國的眼眶溼了。
2007年1月2日上午10點多,紐卡斯爾機場,幾名洋人幫一位老人提行李。這位老人正是馬保國,洋人都是他的關門弟子。早在馬保國回國準備階段,就有30多位入室弟子四處張羅,為其踐行。
可洋人真懂中國功夫嗎?他們是為了追星李小龍還是真的熱愛?苦練數十載,才有今天的一招一式,另一個文化世界的人,有踏踏實實練基本功嗎?
在電影《師傅》中,徐皓峰曾一語點破武館生存之道:要教洋人功夫,或者說,教外行功夫,自己有沒有真功夫並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教真的。
回國後,馬保國作詩一首,名《旅英歸來抒懷》。整首詩共224字,最後兩個字為「景行」。出自《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他的心裡,尚有武德。卻奈何人生本就是上山,下山。
尾聲:馬保國的抉擇
2002年5月,斯蒂夫拜會馬保國。
在那場聊天中,斯蒂夫談到了詠春,談到了李小龍,還給馬保國介紹了英國武術界的情況。臨走時,斯蒂夫突然提出要給馬保國免費建一個網站。
網站?這對馬保國來說,是多麼新鮮的詞彙啊。當時,美國網際網路泡沫,馬雲的阿里巴巴也才剛剛扭虧為盈,整個中國網際網路都處在蓄勢突圍階段。
在斯蒂夫的幫助下,一位攝影師免費幫馬保國拍了幾段表演錄像帶,好放到即將成立的網站上。在鏡頭前,馬保國表演了混元太極四十八式劍法,混元太極二十四式拳法,以及師傅王長海所創的三十二式肘法。
網站很快建成,斯蒂夫給網站起名「Master Ma」。2004年2月,英國混元太極拳協會誕生,馬保國主動提出,網站用「武術家馬」這個名字不太好,應該突出整個協會,而不是宣傳我個人。就這樣,網站的名字改成了「混元太極」。而它的全稱,是:www.hunyuantaiji.co.uk。
直到今天,這個域名仍能查到。
2008年,網文誕生十周年。受網際網路衝擊,傳統出版業度過了艱難一年。從業者轉行,各類實體圖書庫存增加。可就是在那一年,歸國後的馬保國逆流而上,出版自傳《我在英國教功夫》。
2012年,騰訊推出微信公眾號。自此開啟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媒體」浪潮。即便一早就有了個人網站,馬保國終究只是一個醉心武術的傳統老人,又有什麼能力在大廠廝殺的網際網路行業分一杯羹呢?而在顆粒度更小的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敢做一夜成名的美夢。
隨著「年輕人不講武德」和「耗子尾汁」火遍全網,馬保國成為全網頂流。他的自傳開始出現在京東等主流渠道,定價29元,一本二手書的售價卻是247元;之後幾天,馬保國更是宣布,自己即將參演電影……
無論是啥角色,馬保國總算實現了世俗名利的最大化。
這個一生都沉迷傳統功夫的老人,其前半生靠著幹部家庭出身,一次次被時代所垂青;直到改革開放,階級流動的大門開始出現鬆動。在真正的精英面前,老人逐漸被時代所拋棄,遠走異國他鄉;當歷史前進到給予每個人都擁有一夜成名的可能性時,他終於靠著自己的功夫——如果那算得上功夫的話,狠狠抓住了時代最後的紅利。
那自少年起就種下的功夫理想呢?
我們不得而知。但馬保國的經歷卻給所有傳統行業從業者都拋出了一個命題:是轉身投入全面市場化還是守住深藏內心的「武德」?
身處其中之人,鮮少能做到二者的平衡。馬保國亦不例外。
轉身還是堅守?
2002年2月,馬保國為了生計踏上了飛往倫敦的航班。那一刻,他已做出自己的選擇。
主編說明:本文參考素材,大多來自馬保國先生自傳,以及他的視頻採訪。對於一些情節,如教訓幾個高大威猛的學生,與外國大力士比武並勝出等,血鑽作者對真實性存疑,因此都加上了「據馬保國自述」的前綴。至於究竟是真是假,還請讀者賢達自行分辨。
世間之事,大多不是黑白分明,而一個人的「真面目」,也往往處於灰色地帶。
本文作者:地中海螃蟹,血鑽故事高級研究員。
部分參考文獻:
1、我在英國教功夫,馬保國,河南人民出版社
2、香港金融保衛戰及其對維護我國經濟金融安全的啟示,李文增;鹿英姿;王剛
3、李培林,當代中國社會階層流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