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臺灣臺北大學附近的一家經營簡體字書籍的小書店因張貼兩岸青年夏令營廣告而遭民進黨和綠媒圍攻。綠營借「超低價統戰團」攻擊「統戰以更細膩的方式深入校園」,是新的「大陸威脅」,陸委會也指責大陸「文教交流政治意圖昭然若揭」,並對相關學校、團體發出警告。一家由民間人士兼職經營的小書店的夏令營廣告,就能讓綠營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這樣荒誕的現實背後,是島內「臺獨」勢力對兩岸交流和統一大勢深深的畏懼。「拒統謀獨」無疑是民進黨接下來試圖挽回政治頹勢的唯一路徑。
過去,「獨派」長期炒作和扭曲大陸對臺「統戰」,將此視為洪水猛獸、談統色變,主要強調的是所謂「文攻武嚇」的「硬的一手」。如今,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發展,大陸的軟實力和市場魅力向臺灣自然輻射,兩岸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聯繫不斷復甦強化,島內「獨派」又開始渲染大陸進行所謂的「文化統戰」,特別是圍繞針對青年群體的兩岸文教交流大做文章。此次的「統戰書店」並非孤立事件,2017年時就發生了「急獨」團體有組織、有預謀地鬧場「中國新歌聲」臺北大學選拔賽,導致爆發流血事件的醜劇。當時,臺媒《中國時報》評論稱,無論臺灣人願不願意,「臺灣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優酷愛奇藝看劇,臺灣優秀的年輕人正默默的來大陸尋找未來。臺灣越來越封閉,傷害的是臺灣自身。」
文化教育之爭的背後是意識形態鬥爭,是統「獨」矛盾的尖銳體現,也是對年青一代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念的爭奪。綠營長期致力於「文化臺獨」和對島內青年進行極端思想的洗腦教育。以這兩次事件焦點的臺北大學為例,民進黨以「大學自治」、「黨政軍退出校園」及「校園民主化」為幌子,將國民黨組織趕出校園後,開始了對臺大綿密的滲透和綠化。
新潮流系的「春雨臺灣新青年領袖營」、蔡英文的「小英基金會」等綠營組織都在有意識地資助、培養和考察學生,有規模地組織他們加入和把持臺大學生會等學生團體,再擇其骨幹入黨,充任黨公職或民代助理,甚至參加競選。此外,綠營還糾集一些「社運青年」在學校充當職業學生,以學生身份為掩護從事「臺獨」政治活動。
蔡當局上臺後,除了強推「修法」、「修教科書」升級實質性的「文化臺獨」,還嚴重破壞高校自製和教育自主,一方面在管中閔就任臺大校長一事上長期設卡,一方面軟硬兼施威逼恐嚇各地學校減少甚至斷絕與大陸正常的文教交流和人員往來,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如今,在大陸不斷敞開大門,推行新政歡迎島內青年來大陸學習、交流、工作和生活,島內青年近兩年湧現「西進熱潮」。受「去中國化」教育長大、經歷過「反服貿學運」洗腦的年青一代,近兩年來在認知和閱歷更為成熟後,反而更多將目光投向大陸。島內就業機構1111人力銀行統計,約六成島內青年有來陸意願。去年,在大陸降低臺灣高中生考取大陸高校錄取標準後,臺生報考大陸重點高校數目劇增,島內媒體甚至稱有高中班級的前半段都去大陸報考了。這樣的情勢讓綠營更加不能淡定,倍感恐慌。
「去中國化」、「臺獨」是狹隘、偏激、無法邏輯自洽的極端主義訴求,其所謂民意基礎集中於島內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涉世未深的青年群體。綠營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稱,在蔡英文上臺兩年的倒行逆施下,島內「臺獨支持者」銳減200萬人。在「韓流」席捲全臺特別是南臺灣之時,越來越多青年人投向大陸、認同大陸,無疑加劇了綠營對「臺獨」釜底抽薪、無以為繼的恐慌。這也導致其在「逢中必反」的道路上愈加歇斯底裡,乃至將戰場延燒至正常的兩岸文教交流,一場麥卡錫主義式的「反統獵巫」行動正在蔓延至島內的各個街邊巷角。
當下正值2020臺灣選舉年,民進黨已經將選舉定位為「臺灣主權保衛戰」。可以預見,為了勝選,民進黨上下將會更加不遺餘力地炒作「統獨」議題,阻撓兩岸交流,煽動兩岸對抗和升高兩岸敵意方式撈取政治資本。
首先,蔡當局目前正強推「機密保護法」修法和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表明其在第一階段的「文化臺獨」布局後,正在持續強化「以法謀獨」、「以法拒統」的力度,將變本加厲地從法理和制度的層面下硬手、出狠招,製造寒蟬效應賴限縮兩岸交流,消極閉關鎖臺,頑固抗拒統一。此外,民進黨當局和「喜樂島聯盟」等「獨派」團體預計還將在選前拋出「入聯公投」、「獨立公投」等操弄「公投綁大選」,徹底將2020選戰帶入「統獨對決」的節奏,逼島內選民陷入意識形態投票的牢籠。
其次,蔡當局在黨內和執政地位均不穩的情況下,已經將投靠美國視為最大的救命稻草,在未來一段時間中美貿易摩擦和大國博弈進入深水區的階段,勢必繼續全力、主動配合美國對華戰略,甘做棋子將臺灣綁在美國試圖全面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戰車上。雙方不但在政治、軍事、經濟等議題上有「反中」共識和行動協同,在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也共執一詞。對於美方歪曲抹黑中國大陸的所謂「銳實力」、「文化意識形態入侵」和「幹預選舉內政」等指控,蔡當局也照貓畫虎。
無論是煞有介事的「保密防諜」,還是抗拒大陸「文化統戰」,包括嚴控臺生來陸,逼退赴臺陸生,以及對大陸的制度和價值觀進行污衊攻擊,都是美方朝野目前對華「文化和意識形態戰爭」的翻版,也合乎近來美方將大陸對臺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均視為「威脅」戰略和政策建構。(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