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獵巫"蔓延升級與"拒統謀獨"無限上綱

2021-01-09 觀點中國

劉匡宇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近日,臺灣臺北大學附近的一家經營簡體字書籍的小書店因張貼兩岸青年夏令營廣告而遭民進黨和綠媒圍攻。綠營借「超低價統戰團」攻擊「統戰以更細膩的方式深入校園」,是新的「大陸威脅」,陸委會也指責大陸「文教交流政治意圖昭然若揭」,並對相關學校、團體發出警告。一家由民間人士兼職經營的小書店的夏令營廣告,就能讓綠營草木皆兵、杯弓蛇影,這樣荒誕的現實背後,是島內「臺獨」勢力對兩岸交流和統一大勢深深的畏懼。「拒統謀獨」無疑是民進黨接下來試圖挽回政治頹勢的唯一路徑。

過去,「獨派」長期炒作和扭曲大陸對臺「統戰」,將此視為洪水猛獸、談統色變,主要強調的是所謂「文攻武嚇」的「硬的一手」。如今,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發展,大陸的軟實力和市場魅力向臺灣自然輻射,兩岸人民的情感和文化聯繫不斷復甦強化,島內「獨派」又開始渲染大陸進行所謂的「文化統戰」,特別是圍繞針對青年群體的兩岸文教交流大做文章。此次的「統戰書店」並非孤立事件,2017年時就發生了「急獨」團體有組織、有預謀地鬧場「中國新歌聲」臺北大學選拔賽,導致爆發流血事件的醜劇。當時,臺媒《中國時報》評論稱,無論臺灣人願不願意,「臺灣越來越多的人都在用優酷愛奇藝看劇,臺灣優秀的年輕人正默默的來大陸尋找未來。臺灣越來越封閉,傷害的是臺灣自身。」

文化教育之爭的背後是意識形態鬥爭,是統「獨」矛盾的尖銳體現,也是對年青一代的身份認同和價值觀念的爭奪。綠營長期致力於「文化臺獨」和對島內青年進行極端思想的洗腦教育。以這兩次事件焦點的臺北大學為例,民進黨以「大學自治」、「黨政軍退出校園」及「校園民主化」為幌子,將國民黨組織趕出校園後,開始了對臺大綿密的滲透和綠化。

新潮流系的「春雨臺灣新青年領袖營」、蔡英文的「小英基金會」等綠營組織都在有意識地資助、培養和考察學生,有規模地組織他們加入和把持臺大學生會等學生團體,再擇其骨幹入黨,充任黨公職或民代助理,甚至參加競選。此外,綠營還糾集一些「社運青年」在學校充當職業學生,以學生身份為掩護從事「臺獨」政治活動。

蔡當局上臺後,除了強推「修法」、「修教科書」升級實質性的「文化臺獨」,還嚴重破壞高校自製和教育自主,一方面在管中閔就任臺大校長一事上長期設卡,一方面軟硬兼施威逼恐嚇各地學校減少甚至斷絕與大陸正常的文教交流和人員往來,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如今,在大陸不斷敞開大門,推行新政歡迎島內青年來大陸學習、交流、工作和生活,島內青年近兩年湧現「西進熱潮」。受「去中國化」教育長大、經歷過「反服貿學運」洗腦的年青一代,近兩年來在認知和閱歷更為成熟後,反而更多將目光投向大陸。島內就業機構1111人力銀行統計,約六成島內青年有來陸意願。去年,在大陸降低臺灣高中生考取大陸高校錄取標準後,臺生報考大陸重點高校數目劇增,島內媒體甚至稱有高中班級的前半段都去大陸報考了。這樣的情勢讓綠營更加不能淡定,倍感恐慌。

「去中國化」、「臺獨」是狹隘、偏激、無法邏輯自洽的極端主義訴求,其所謂民意基礎集中於島內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涉世未深的青年群體。綠營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稱,在蔡英文上臺兩年的倒行逆施下,島內「臺獨支持者」銳減200萬人。在「韓流」席捲全臺特別是南臺灣之時,越來越多青年人投向大陸、認同大陸,無疑加劇了綠營對「臺獨」釜底抽薪、無以為繼的恐慌。這也導致其在「逢中必反」的道路上愈加歇斯底裡,乃至將戰場延燒至正常的兩岸文教交流,一場麥卡錫主義式的「反統獵巫」行動正在蔓延至島內的各個街邊巷角。

當下正值2020臺灣選舉年,民進黨已經將選舉定位為「臺灣主權保衛戰」。可以預見,為了勝選,民進黨上下將會更加不遺餘力地炒作「統獨」議題,阻撓兩岸交流,煽動兩岸對抗和升高兩岸敵意方式撈取政治資本。

首先,蔡當局目前正強推「機密保護法」修法和修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令,表明其在第一階段的「文化臺獨」布局後,正在持續強化「以法謀獨」、「以法拒統」的力度,將變本加厲地從法理和制度的層面下硬手、出狠招,製造寒蟬效應賴限縮兩岸交流,消極閉關鎖臺,頑固抗拒統一。此外,民進黨當局和「喜樂島聯盟」等「獨派」團體預計還將在選前拋出「入聯公投」、「獨立公投」等操弄「公投綁大選」,徹底將2020選戰帶入「統獨對決」的節奏,逼島內選民陷入意識形態投票的牢籠。

其次,蔡當局在黨內和執政地位均不穩的情況下,已經將投靠美國視為最大的救命稻草,在未來一段時間中美貿易摩擦和大國博弈進入深水區的階段,勢必繼續全力、主動配合美國對華戰略,甘做棋子將臺灣綁在美國試圖全面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戰車上。雙方不但在政治、軍事、經濟等議題上有「反中」共識和行動協同,在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也共執一詞。對於美方歪曲抹黑中國大陸的所謂「銳實力」、「文化意識形態入侵」和「幹預選舉內政」等指控,蔡當局也照貓畫虎。

無論是煞有介事的「保密防諜」,還是抗拒大陸「文化統戰」,包括嚴控臺生來陸,逼退赴臺陸生,以及對大陸的制度和價值觀進行污衊攻擊,都是美方朝野目前對華「文化和意識形態戰爭」的翻版,也合乎近來美方將大陸對臺的政治、經濟、文化影響均視為「威脅」戰略和政策建構。(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焦點

  • 參加大陸電視臺錄節目被民進黨處罰,國民黨批當局無限上綱
    批民進黨不要逢中必反;藍委鄭麗文說,政府不該過度無限上綱解釋;藍委葉毓蘭抨擊,倡導言論自由的臺灣竟箝制人民工作權,非常不智。國民黨立委鄭麗文說,臺灣人愈來愈有國際觀,世界各地展現才華,當然也包括在大陸,很多臺灣人在大陸經商、就業,雖然大陸的政治體系與民主國家完全不同,而大陸的媒體都是官方所有,或者大陸的黨部無所不在。鄭麗文質問,但若過度無限上綱,朝最嚴格方向解釋,難道臺灣人民在這類機構任職,就一定是公務員嗎?黨員嗎?太過度解釋了啦!
  • 國臺辦談蔡英文新年講話: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性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1月1日在新年講話中涉及兩岸關係內容,對此,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應詢時表示,講話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謀「獨」本性。 眾所周知,造成當前兩岸關係緊張動蕩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加緊與外部勢力勾連,不斷進行謀「獨」挑釁。「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2008年至2016年兩岸雙方保持溝通對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就是雙方均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一政治基礎。
  • 大陸軍事專家:臺灣軍事創造了「四個前所未有」圖以武拒統
    2020年4月,美國軍艦40天未過臺海,有綠營學者就坐不住了,他們感覺「不正常希望只是一時的兵力轉用」,而不是受到政治因素影響。三是,整軍備戰的緊迫感和針對性前所未有。  史曉東表示,在「謀獨拒統」不安全感的擔憂中,民進黨當局加快整軍備戰步伐。四是,研發生產、裝備部署不對稱武器裝備的速度規模前所未有。
  • 祖國必統一,「臺獨」收到絕望消息,美高官:大陸「武統」機率升高
    而就在日前,美國前高官更是表示,解放軍軍力近年大幅躍升,北京「武統」可能性提高。據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當地時間17日,喬治·華盛頓大學西古爾亞洲研究中心舉辦在線研討會,邀請2017年至2018年期間擔任美國國防部戰略與軍力發展助理部長幫辦的科爾比及美國戴維森學院政治系教授任雪麗,針對未來兩岸與所謂「美臺關係」進行討論。
  • 蔡英文不滿「以疫謀獨」說法,稱WHO未充分發揮全球防疫角色
    新冠肺炎疫情在島內的持續升級,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民眾黨民代張其祿等人呼籲蔡英文應扛起責任,儘快發布緊急命令,但蔡英文堅持不採納意見,多次表示目前防疫已經是所謂的「超前部署」,沒有頒布緊急命令的需要。蔡英文對內宣揚疫情盡在掌握中,對外則不顧國際社會規則,堅持稱呼新冠肺炎為所謂「武漢肺炎」,更對於外界批評她「以疫謀獨」的說法,叫囂說這「反映出有些人事事以政治為思考的狹隘心態,無益於疫情的防治」。不僅如此,蔡英文甚至公開批評,「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領導全球防疫角色不能充分發揮,造成國際疫情的蔓延」。
  • 「武統」離臺灣有多遠?臺媒列出三條件
    但民進黨當局「倚美謀獨」,持續在「臺獨」道路上飆車,讓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對此,有臺灣媒體分析,什麼情況下大陸會選擇非和平方式統一臺灣,「武統 」的觸發條件又有哪些?
  • 前「馬辦副秘書長」:嚴正警告民進黨不要無限上綱
    羅智強說,「我要嚴正警告民進黨,不要無限上綱你們自己為『威權』定義的『國家安全』。拿出鐵錚錚的證據,否則,崩潰的將不只是臺灣的民主。小心人民的怒火也將把民進黨一併焚去!」 新黨青年軍和白色正義聯盟下午號召支持者到「國安」站外聲援王炳忠、侯漢廷、林明正和陳斯俊等四人,痛批蔡當局是「綠色恐怖」復闢。
  • 劉國深:「中華民國臺灣」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
    以「中華民國臺灣」取代「中華民國」,是挑戰底線的「謀獨」把戲「中華民國臺灣」是民進黨內一些「臺獨」人士的「創造發明」,其本質是讓「臺獨」借殼上市,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和迷惑性。這既可安撫「中華民國派」,又可向部分「獨派」交差,能夠滿足臺灣內部消費,具有一定的政治市場。從本質上說,「中華民國臺灣」與「中華民國」具有完全不同的政治屬性。「中華民國臺灣」的提法是分裂國家領土主權的政治花招。
  • 臺灣向「獨」行,大陸向「統」忙,兩岸統一指日可待
    而臺灣近來確實越來越向「獨」上偏行,通過「臺美復交案」、「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提案,向美申購武器,無一不是向世人表明其未來走向。而「臺獨」的那一日,就是統一的那一時,所以大陸從來沒有放棄武統這一選項,解放軍更是不忘為祖國統一隨時戰備。
  • 國臺辦:暴露謀「獨」本質
    讓臺灣人民逐漸弱化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概念;不斷給兩岸交流設置障礙,甚至對赴臺學習的學生也百般刁難;不斷擴大與東南亞國家商貿往來,企圖擺脫對大陸經濟的依賴;不斷購買先進武器,在軍事上擺出強力對抗的姿態;不斷派遣間諜、特工,搜集大陸相關軍事情報,組織策反人員破壞大陸社會穩定;不斷犧牲臺灣人民利益討好美國,甚至甘願充當美國對抗大陸的馬前卒…從一開始上任伊始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模糊表態到如今不斷叫囂對抗大陸,蔡英文的「謀獨
  • 彭文正轟:不要無限上綱
    對此,臺大新聞所前所長彭文正直言,「臺灣安全」這4個字不能無限上綱,並呼籲媒體要站起來,不要做臺當局的細漢仔。    《中天新聞》報導,彭文正表示,「臺灣安全」是抽象的,這4個字不可以無限上綱。    最後,彭文正也呼籲,「大家要想清楚,我主張言論是無罪的」,雖然在現在這個氛圍下,任何不站在美國這邊的人,會遭受國際壓力、良心的制裁,「但是我是必須言論自由的底線,臺灣安全這4個字,不可以無限上綱。」
  • 獵巫的邏輯和女巫的影子
    幾個月前,女巫出現,災難降臨,禍行開始在寒冷的新英格蘭冬天裡蔓延。在此後的大半年時間內,十四個女人、五個男人和兩條狗因為巫術被處死。這就是1692年發生在美國早期殖民地麻薩諸塞灣的「獵巫」事件。普立茲獎得主、傳記作家斯泰西·希夫2015年撰寫,文匯出版社2020年翻譯出版的《獵巫:塞勒姆1692》描述了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
  • 民進黨「倚美謀獨」必自食惡果(日月談)
    民進黨當局為了「謀獨、脫中」,採取對美國「一邊倒」政策,甘願充當美國的棋子,對美國打「臺灣牌」言聽計從,從政治意識形態、經貿科技、軍事安全等各方面加以對接。民進黨「親美反中」「聯美抗中」的居心和行徑,將島內民眾綁上「臺獨」戰車,也將臺灣推向險境。島內一些有識之士已經看到,如果任由民進黨繼續這般執政,一旦臺海局勢有變,臺灣社會將是最大的受害者。
  • 美國「獵巫行動」,女性為何淪為社會動亂的犧牲品?
    在歷史上,歐洲曾掀起臭名昭著的「獵巫」運動——成千上萬的無辜者被指控為「巫師」,最終葬身火海。其中,近百分之九十的受害者都是女性。「獵巫」造成的恐慌並未止步於歐洲,它最終漂洋過海,來到了北美的一座小鎮。
  • 「以武拒統」?臺灣又要給美國送錢,磋商購買水雷及巡航飛彈
    大陸已經對其錯誤行為進行了多次警告,但民進黨當局反而變得更加的肆意妄為,其甘願被美方利用,成為其「傀儡」,近期竟然還想「以武拒統」,面對大陸強硬的拒絕態度,臺「駐美代表」透露民進黨當局還想要給美方「送錢」。
  • 臺政客:「天然獨」世代即將結束 「天然統」世代來了
    楊世光。圖源於臺媒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黨2020參選人楊世光表示,臺灣「天然獨」的時代快結束了。因為現在12歲以下的孩子們每天看的是大陸的漫畫、電視劇與明星,聽的是大陸歌曲,他們將是「天然統」世代。楊世光指出,他可以理解臺灣「天然獨」世代的心情。八零年代出生的世代大量暴露在臺灣的發展遠比大陸進步的教育環境裡,但事實上卻見證大陸的經濟與發展追上、甚至超越臺灣。
  • 臺媒:臺當局擬對兩次申辦大陸居住證者除籍 遭批「無限上綱」
    另據臺灣《旺報》9月17日報導,對於居住證,其實上上策就是淡化處理,現在民進黨一下子要求申報,可能還鼓勵臺胞相互舉報,反倒大陸相應不理,如果臺當局對自己的制度有信心,為何要把居住證的政治意涵無限上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