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中有言:「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場上的每一個戰士,都是祖國的英雄,在出徵之前,他們就已經做好了戰死沙場的準備。經歷過上百次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有人犧牲,也有人得勝歸來,可是對他們來說,榮譽並不是用來炫耀的,因為在每一次勝利背後,都會有人流血犧牲,那份來之不易的榮譽格外沉重。
蔣誠,1928年出生於重慶,他人生中的前二十年是在隆隆炮火聲中度過的,可以說,他早已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21歲時,蔣誠加入了解放軍,成為了11軍31師92團1營機炮連的一名戰士,之後的每一次訓練,他都盡心竭力地完成,因為「打鐵還需自身硬」,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敵人絕對不會手下留情。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次年1月,蔣誠所在部隊也奉命入朝參戰,他保家衛國的理想終於有了實現的機會。不到半年時間,蔣誠便經歷了大小戰鬥400多次,戰爭的殘酷非但沒能讓他心生畏懼,反而使他燃起了必勝的決心。在戰場上,蔣誠是出了名的不怕死,一旦遇到危險,他必定會第一個衝上去,把戰友護在身後,為他們贏得一絲生機。
1952年11月,蔣誠所在的12軍開始投入上甘嶺戰役,彼時的537.7高地已經變成了一臺巨大的絞肉機,敵我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不斷有士兵犧牲。不過,戰鬥很快就迎來了反攻階段,連續半個月的衝殺,使敵軍失去了冷靜判斷的能力,傷亡已經大大超出預計,美軍已經坐不住了。於是,他們派出了大批戰機、決定畢其功於一役。
巧的是,蔣誠等人正好在這個節點及時趕到,他僅靠一把重機槍點射,便擊落了一架敵方戰機,使我軍聲威大震。後來,一顆炮彈落在了蔣誠不遠處,受到波及的他,右腹部的腸子都被炸出了體外。然而,蔣誠卻不為所動,他強忍劇痛繼續作戰。經過幾十次掃射之後,他擊殺了衝上來的400餘名敵人,成功打退了敵軍,守住了537.7高地。
作為上甘嶺戰役的大功臣,蔣誠榮獲一等功,傷病養好之後,他又再一次奔赴戰場,獲得了一次三等功。戰爭結束之後,蔣誠退伍回到了家鄉,不過,由於他立功受獎的喜報填錯了地址,所以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而他也從未提過。後來,蔣誠被分配到了隆興鄉的蠶桑站工作,一幹就是20多年。
1988年,有關部門整理檔案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了蔣誠的喜報,這時候他們才知道,原來那個養蠶的蔣誠竟是個一等功臣。不過,他們在為蔣誠辦理相應待遇的過程中,卻發現他有一筆2400元的欠款,這是怎麼回事?原來,隆興鄉當年修路時沒錢,工作剛進行到一半就被迫中止了,而蔣誠卻為了大傢伙的利益,以個人名義借了2400元修路貸款,為了還清這筆錢,他每個月都會從退休工資中拿出一部分,不過這個秘密,他誰也沒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