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行業研究報告",關注本號。
世有韭菜,然後有鐮刀,韭菜常有,割韭菜者亦然。
韭菜這種食物想必大家都見過,它有一個特點,生命力旺盛。在長得差不多的時候,你去收割,它還能長出一茬新的來,你若再割,它便再長,這樣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現如今,「割韭菜」一詞已成為金融領域的熱詞。不單再是原始的莊家割散戶,除了股市,還有幣圈、P2P理財、資金盤、剛需兼職、炒鞋等等。
有關割韭菜的定義,也在不斷補充、更新。大致可以解釋為:利用營銷造勢,誇大宣傳遠超產品功能的虛假功效,收割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就是我們常說的交智商稅。
講個笑話:爸爸理財原油寶,媽媽網購保健品,老婆看咪蒙,小孩追星搶三無代言,自己讀成功學,家住蛋殼,出行騎OFO,全家喝雙黃連,我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只有你想不到領域,沒有他們割不到韭菜。縱觀韭菜史,會發現總有一款適合你的鐮刀,今天,咱們就開瓶紅毛,煮酒論「英雄」。
(一)五星割韭菜大師杜國楹
在持續割韭菜這件事上,杜大師認第二,沒人敢貪圖第一。
你可能不認識這個人名,但一定聽過、甚至買過他的爆款產品們。
背背佳。
當年說爆紅全國絕對不誇張,誰還沒在電視上看過背背佳的廣告呢。我也被忽悠過。
1997年,杜國楹花五千元,從天津大學物理系教授袁兵手中買走了他設計的「英姿帶」。
通過在電視上瘋狂投放廣告、請當時最火的超級女聲代言…背背佳被包裝成青少年健康成長神器,有矯正駝背、預防近視、塑造挺拔身姿等功效,簡直是健康醫療行業的翹楚。
其實產品本身並未經過臨床驗證。
一款商標註冊分類為「服裝」的產品,能有什麼奇效?不過是用物理的方式強迫孩子擺正坐姿,一旦取下矯正帶,就會恢復到最舒服的狀態(彎腰駝背)。
雖然背背佳售價昂貴,堪比一個普通家庭的月收入,由於媒體們的瘋狂報導和鼓吹,眾多父母家長還是陷入了購買背背佳拯救孩子體態的瘋狂狀態。
1998年,背背佳銷售突破4.5億元,拿下該領域80%的市場份額。25歲的杜國楹,也一舉成為中國商界最年輕的億萬富翁。
有意思的是,1999年馬雲創辦阿里巴巴後,由於成功發布一個項目,技術組的IT男果斷每人買了一套背背佳。當時一個背背佳大概賣300多元,而阿里員工每月工資只有500塊。
啊這,馬老師你怎麼也…
可惜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背背佳畢竟不是真正有效的醫療產品,不僅沒能矯正孩子的坐姿,反而因為身體和背背佳的長期對抗,讓部分不幸的孩子患上了胸椎前突的「雞胸病」…在全國大批量家長投訴舉報中,毫無意外地涼涼了。
飄飄然的杜國楹一時被狠狠摔倒在地,背負起巨額債務,但他沒氣餒,很快又敏銳地嗅到了新商機。
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網絡媒體的普及,二十一世紀伊始的中國颳起了一股學英語的熱潮,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對孩子留學、升學越來越焦慮。
杜國楹馬不停蹄帶著他的8人小團隊,開始賣起了電子詞典,哦不,英語掌上學習電腦。
當時,整個學習機市場基本被好易通、記易寶、文曲星三家佔據。
他「機智」地從三家各拿一字,取了個:好記星。
把百元配置的產品包裝成千元價,並請來著名主持人大山代言,杜國楹帶著廣告營銷的狂轟濫炸,先攻濟南,再下武漢,最後將好記星鋪向全國。
「高中夢、大學夢、求職夢、出國夢———英語,粉碎多少望子成龍夢。」
2003年中,好記星正式推出,年底銷售便超過了2億;第二年達到5.5億元,第三年,直接翻了接近5倍達到25億元,累計銷售達到32億,市場佔有率更是達到18.6%。
主動坦白,這個我也用過,杜大師的老粉絲了。
「好」景不長,2005年下半年,全國各地接連爆出好記星的負面新聞,《人民日報》甚至刊登過一篇質疑好記星虛假宣傳的文章。
儘管杜國楹立刻降價加狂砸廣告,終究還是大勢已去,無力回天。
經過這兩次失敗,杜大師終於放過了青少年市場,轉而把目光鎖定在高端商務群體上——
E人E本。
2010年,杜國楹推出E人E本。巧合的是,二十天後,賈伯斯也發布了初代iPad。儘管產品功能完全不同,E人E本被吊打,但它在價格上——7000元,可以直接吊打當時售價499美元的iPad……
感受一下當時畫風的差異。
即便如此,E人E本的市場份額在2011年已經穩居國內市場第二,列商務手寫電腦首位,對外公布的利潤據悉超過1.6億。
那還得益於他的營銷套路:請來馮小剛、葛優做代言人,在電影《私人訂製》中大量植入廣告。
不過這次,老杜學會了見好就收,2013年初,便火速以14億元價格,將E人E本賣給清華同方接盤,淨賺7個億。
時間轉眼來到2015年,如火如荼的手機市場又出現了熟悉身影:
8848鈦金手機
不得不說,商務韭菜真好割。
這款手機的基礎版價格是9999元,最高配甚至達到了15999元(iPhone看了都想流淚)。
雖然該手機價格貴、虛假宣傳、用戶體驗差、系統卡、耗電貴、機身重……開賣兩年,銷量就已經累計達到24.8萬臺。
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割韭菜姿勢,熟悉的要面子不要裡子。還好這次我因為貧窮逃過一劫。
你以為杜大師就此收手了?
No no no,很快,他帶著大師造的新韭菜項目叕叒雙又向我們走來:
小罐茶。
精美的包裝,高端的品牌形象,以及熟悉的廣告轟炸,小罐茶一上市很快成為了中國茶葉界的新晉網紅。
僅僅三年,完成20億元銷售額,超過了2102家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成為杜國楹打造的又一爆款產品。
這次倒沒請明星,請的是8位泰鬥級制茶大師手工製作。
我們來算算,20億銷售額,一盒茶500元80g,換算每位大師炒9萬斤。全年無休,平均每位大師每天要炒220斤淨茶。一般4斤鮮茶葉可以炒1斤毛茶,1斤毛茶可得0.6斤淨茶。
每位大師一天也就炒1466斤鮮茶葉……啥也不說了,咱給大師們鞠個躬吧。
(二)四星割韭菜大師賈躍亭
不要因為少一顆星就瞧不起誰。作為講故事、造概念、畫大餅的高手,賈總牛就牛在,他既割股市裡的小散戶,也割專業金融機構;既割娛樂圈明星,又割商界大佬。
2010年8月,樂視網搭上創業板東風,成功上市。股票市值也一路水漲船高,最高達到了1700億元。
賈躍亭便是在這個時候開始了瘋狂套現。
關於具體套現金額,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但根據公開資料,至少套現了200億。
到2020年被終止上市,樂視網的市值只剩下67億元,從最高已跌去96%。直白地打個比方,假設張三在2015年5月13日買了100元樂視網股票,一直持有到5月14日才賣出的話,那他的帳面上現在只剩下4元錢……樂視的28萬股民欲哭無淚。
這場大型韭菜收割中,賈躍亭還忽悠了2位「超級大佬」:孫宏斌和許家印。
2017年,樂視生態危機,融創孫宏斌攜150億元現金充當白衣騎士。六個月後,賈躍亭宣布出國,並開啟了漫漫下周回國之路。苦等老賈兩個月無果,孫宏斌在融創中期業績會上,硬生生被逼得抹了眼淚。據當時融創發布半年報業績報顯示,公司對樂視網和樂視致新的投資已經虧損了39.19億元。
2018年中,另一位地產大與同樣擁有造車夢的老賈一拍即合,許家印投資8億美元成為FF大股東。
然而不到一個月,8億美元就被成功花完。八億美元啊,有網友說,就是用火燒,也能燒它兩個月!賈老闆不到一個月就嚯嚯掉了,這鐮刀功夫,不可謂不快。
最終恆大與FF宣布和平分手。
另外,啟信寶的數據顯示,樂視影業的股東中一共有19位明星。
直接持股:張藝謀、郭敬明、孫紅雷、黃曉明、李小璐、馮威。
間接持股:孫儷、鄧超、劉濤、秦嵐、瞿穎、陳赫、賈乃亮、霍思燕等。
而據不完全統計,給賈躍亭質押過股票的金融機構,也最少有17家。
打擊面之廣泛,收割金額之巨大,無人能出其右。 我願稱賈躍亭為資本界的最牛韭菜收割機!
唯一的遺憾是沒能割到我。
等下周老賈順利回國,就給他升一顆星。
(三)三星割韭菜大師李笑來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近期的大起大落,牽動了不少投資者的心,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爆倉的殘酷。
在中國,提到比特幣,我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李笑來——自稱中國比特幣首富,也自爆「買數字貨幣的都是傻×」。
2011年,李笑來開始買進比特幣,並在漫長的熊市裡持續建倉,第二年持幣數量突破10萬枚;彼時,比特幣單價超100美元,他也首次實現「手握一個資產直到100倍」,開始自稱中國的比特幣首富。
2017年,站臺數十個項目,多數幣都破發,並且因為著名的錄音事件,李銷聲匿跡了一段時間。
錄音太長,主要重點如下,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我在網上曾看到一篇名為《李笑來:一個詐騙者的財富自由之路》的文章,提到了李笑來17年發幣的價格從最高點36.58元一路下跌到8.74元,李老師瘋狂「收割」韭菜。
隨之他開始進行另一項目Press.one項目的融資,搞笑的是這次的項目連白皮書都沒有,給出的理由是白皮書給了也白給,因為沒幾個人看,更看不懂。根據PressOne官網發布的通知,共發布220億幣,其中100億通過眾籌完成,李笑來則坐擁剩下的120億枚。
活脫脫的割韭菜現場。
而後,李笑來和「中國天使投資第一人」薛蠻子站臺一個宣稱以草泥馬為本位而的馬勒戈幣,成功實現融資1500萬元人民幣!(我是真沒想到有人願意為這個ICO項目出錢…真就mlgb了…)
在央行《公告》出臺之後,李笑來極力撇清自己和上述騙局沒有一點關係。
買數字貨幣到底是不是騙局,是不是巨大的泡沫,我不敢一棍子打死,但李笑來確實通過比特幣實現財務自由,通過忽悠概念收取大眾智商稅,賺得盆滿缽滿,最後還能全身而退。
現在時不時會出來跟幣圈的人師的鐮刀鈍了沒,要不要再磨一磨?
(四)二星割韭菜大師某想
利用國人的愛國情緒推廣產品,我個人是能接受的,畢竟民族企業,就像自家孩子,只要不太過分,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但某想作為曾經的驕傲,這些年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無法理解。
比如價格,一般情況下,本國的產品在國內的價格肯定會低於國外的價格。某想卻反之,國內價格一路水漲船高,產品性能也縮水;國外反而不斷降價,甚至比本土便宜幾千塊。難怪會被網友噴割中國韭菜。
說它是民族企業,我有點心虛,畢竟人家走國際路線,總部移到美國,官方語言是英語。
當年中美貿易戰打響,中興、華為等中國企業被美制裁,某想卻能置身事外,逃過一劫。
某想當家人當時就解釋啊,感覺挺得意的:「因為聯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們不是一家中國公司!」「我們與其他中國公司不同,我們與其他跨國公司不同。」
難怪某想副總裁會發表「一定要回歸中國」的言論,敢情你們大本營一直在國外?
加上之前「5G投票事件」,聯想在國人心中的形象更是大跌,,隨之而來的就是業績下滑。
1月12日晚,某想集團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計劃科創板上市。公告一出,群情激昂,圈錢論也甚囂塵上。
我沒有內涵誰,我是說,在座的雙面人都是鐮刀。
(五)一星割韭菜大師造車新勢力
特斯拉自國產以來,沒少被調侃「割韭菜」。
尤其年初那段時間瘋狂降價,基本實現了中美同價,上海、廣州、杭州等地的線下體驗店門庭若市,特斯拉官網更因訪問人數過多,直接癱瘓;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老用戶痛斥特斯拉欺騙消費者,跑到專營店拉橫幅反對。
這兩天特斯拉官方就跑出來回應了:Model Y並非降價,國產版本是首銷。你們之前買的是進口版車型,所以貴啊。
據國信證券研報顯示,國產 Model Y 生產成本為 23.793 萬,對應 33.99 萬的售價,毛利率高達 30%。雖然毛利率不能代表最終的淨利潤,但特斯拉的直營模式和人員成本也遠低於傳統車企,單就成本這一項確實留給特斯拉非常大的降價空間。
作為消費者,我私心肯定希望它降價,多多益善。
比起這個,我更期待特斯拉這條大鯰魚,會給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帶來怎樣的衝擊。畢竟股市裡聞風而動的韭菜都開始不顧一切的加碼新能源汽車。
2020年伊始,銀行就已經把目光死死地鎖向了新能源產業:寧德時代成功申請1100億的銀行授信,用於產能擴充;7月,蔚來中國與6家銀行達成合作,累計104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
來看2020年年終成績單,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哪吒、零跑位列前六,但仍處於燒錢虧損運營的創業前期;其餘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年銷量均未過萬,不少低端造車新勢力夭折,被曝出無法發出工資,資金鍊時時有斷裂的可能……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理想汽車 CEO 李想這些完全投身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還在憶苦思變中。
至於造車新勢力估值泡沫,究竟是好是壞?
按照蔡洪平的觀點,市場泡沫以後,或許只有5%的企業能留下來。但是,沒有泡沫存在,就不可能通過資本市場孕育出新興產業。
正如特斯拉的成長之路,也是持續燒錢,短期無法盈利的虧損之路。
造車新勢力,是化繭為蝶、一飛沖天,還是淪為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一切仍是未知數。
道阻且長,且給顆一星,以示觀望。
寫在最後
電視劇《天道》有句臺詞,我很喜歡,寫在結尾給各位大佬吧:
愚昧對於智者固然是一種社會資源,可是利用這種資源掠取的好處越多,心裡就越不是個滋味,這時候不用你跑到紐約、柏林,你就是站到長城上也會想到,我是中國人。
願資本回歸理性,更祝我輩韭菜,都能往上走,逃脫被割的命運。
行研君牆裂推薦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