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漲,A股獨孤:當年被做空的中概股卻崛起了

2021-02-21 秦朔朋友圈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美國政策刺激預期升溫、政治風險下降,全球股市如火如荼,歐洲、美國、中國香港的股市漲幅均在10%左右。而在強勢監管下,中國A股勢頭受到一定抑制。不過,一樣是中國公司,那些當年因海外「做空潮」而一蹶不振的中概股們卻崛起了。

令各界好奇的是,持續了八年的美股牛市究竟能持續多久?這波因川普刺激預期而起的大牛市會否受到「彈劾危機」的影響?與全球聯動性與日俱增的A股為何仍然顯得如此「脫節」?逆襲的中概股,我們能買嗎?

「彈劾門」或無害美股

2017年3月9日,美股迎來了次貸危機後的牛市八周年,在經濟觸底反彈、美聯儲3輪QE的推動下,標普500指數從危機時的最低點666點暴漲到當前的2381點左右,8年漲幅高達260%。《華爾街日報》年初略帶諷刺地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多年後,華爾街就好像危機從未發生過一樣》

而自川普去年11月上任以來,美股更是氣勢如虹,標普500、納斯達克、道指截至目前的年化回報率分別高達16%、19%和30%。川普的減稅、去監管和基建投資等政策刺激預期引爆了市場壓抑已久的熱情。

不過,成也川普,敗也川普。近期,美股回調的預期空前強烈。美股上周三(5月17日)跳空低開,接近收盤時,跌幅進一步放大,三大股指重挫,道指跌約370點創八個月最大單日跌幅;恐慌指數VIX一度從接近30年新低的水平暴漲近50%,黃金、美債大漲;亞太市場也普遍開盤大跌。多方分析認為,市場波動是因為川普有被彈劾的可能。


| 川普會晤俄外長拉夫羅夫和大使基斯裡亞克


「口無遮攔」的川普近期可謂麻煩纏身。上周一,川普被曝與俄羅斯外交部長、俄羅斯駐美大使在華盛頓會面時,透露了有關「伊斯蘭國」可能對公共安全造成危險的信息,被媒體稱為「洩密門」事件;上周三,又有報導稱,川普曾要求剛被解僱的聯邦調查局(FBI)前局長科米終止對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弗林涉嫌「通俄」的調查,這使其又陷入了「司法幹預門」。

不過,筆者與長年研究中美政治的美籍教授交流後,發現「彈劾危機」可能也只是市場的揣測,目前概率幾乎為零。

就「洩密門」而言,從法律上來看,川普還真如其聲稱的那樣「完全有權力這樣做」。在美國,行政部門負責秘密情報的分類及決定如何處理這些情報。這就意味著,作為美國最高行政部門負責人的川普對情報具有分類和解密的終極權力。只要川普認為該情報應該解密與俄羅斯共享,他就擁有美國憲法賦予的這項權力。 

其實,上述美籍教授也對筆者提及,美國聯邦法中對於洩露國家機密的懲罰並不適用於美國總統,即總統可以「消秘」(declassify information)任何信息,因此即使此事是真的,川普也不會因為此事而被彈劾,但例如副總統等其他官員則不行。

再來看「司法幹預門」。白宮聲明否認了備忘錄中的說法:「雖然總統多次表示,弗林將軍是一個為國效勞、保衛國家的正派人,但總統從來沒有要求科米或其他任何人終止任何調查,包括涉及弗林將軍的調查。」

即便上述說法都存在疑點,但彈劾案要通過難度還是很大。要彈劾美國總統,必須要眾議院簡單多數通過、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如果川普與科米的談話沒有錄音證據,很難在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得以通過。

要知道,如今國會是被共和黨控制的,儘管眾議院會有人支持彈劾川普,但是大部分人並不會這麼做。此外,被彈劾並不等於被免職,只有經參議院審訊定罪後,才能被免職。

有專家也對筆者提到過,「上世紀90年代,即使是柯林頓真的犯了錯,參議院最終也沒有判定其有罪,更別說如今川普並未出現任何明顯的罪狀。」

那麼華爾街人士怎麼看這一事件呢?

筆者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驚人的一致——「現在看空還早了點。政治亂局在美國從來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經濟基本面未變的情況下,下挫只是提供了買入的機會。」

果不其然,消息被消化後,美股上周五(5月20日)就從上周三(5月18日)的暴跌中恢復。

失落的A股

美股遇到的只是一些磕磕絆絆,而自從馬克龍當選後,歐洲股市更是成了各大機構配置的首選。然而,今年以來,A股似乎成了全球市場的「怪胎」。

4月中旬以來,A股經歷了連續的快速下跌。截至5月初,上證綜指出現了連續18個交易日低開,極為罕見。而個股的跌幅遠比指數劇烈,市場中位數已經下跌達20%,一大批股票創上證2638點以來的新低。

要判斷市場是否見底,首先要知道這一個月來下跌的原因,這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一季度經濟見頂後很多高頻指標快速回落,投資者預期經濟下落加快。這一點在期貨市場反映更明顯,螺紋鋼、鐵礦石、橡膠、焦煤焦炭等大宗原材料期貨價格大幅下跌。經濟的回調令市場預期上市公司盈利出現拐點,因而股市的基本面向下引發個股下跌。

此外,流動性收緊超過市場預期也是因素之一。除了央行政策趨向中性偏緊以外,證監會、銀監會的監管日趨嚴格,導致市場流動性趨緊,股市、債市因而都出現了調整。

同時,IPO發行過快以及定增難度增加等措施造成殼股、偽成長股股價大幅下跌。

但是市場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出現了大幅下挫,顯然已經對上述利空進行了充分釋放,有觀點認為A股已經階段性見底,未來反彈的幅度也有限。

下一階段,尋找深跌的彈坑是一種操作策略,但是這種策略需要較高的擇時技巧;機構普遍認為,另一種投資策略則更值得倡導,即買入有業績的白馬股,其特徵是三個「二」:市盈率20-30倍;每股盈利增速20-30%;市值大約200億-500億。

逆襲的中概股

之所以各界對於中概股這輪波瀾壯闊的行情感到震驚,一是因為,中概股不就是那些在美國或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麼?A股不好,憑什麼中概股好?二來,前幾年不是還有外資機構嚷嚷著做空中概股,如今真能安心大舉買入了?

其實,看一眼中概股交出的第一季度成績單就能知道個大概了。大多數公司的業績都超出預期,與去年的低潮相比,頗有「揚眉吐氣」的意味。

微博一季度營收達1.99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億元),同比增長76%;淨利潤為5,780萬美元,同比增長278%。

截至3月31日,阿里巴巴總營收增長大約60%,至385.8億元人民幣(約56億美元)。核心的電商業務營收增長47%,至315.7億元人民幣,前一季增長45%。2017財年,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全年商品交易額(GMV)達3.76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

真正大超市場預期的當屬騰訊。騰訊一季度總收入為人民幣495.52億元(71.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5%;淨利潤率為29%,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網路遊戲收入增長34%至人民幣228.11億元;社交網絡收入增長56%至人民幣122.97億元。微信月活躍帳戶數達到9.38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3%。

值得一提的還有京東。其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 41.2%;盈利14.6億元人民幣,超2016全年。此前,京東公布的2016年全年淨利潤為1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期增速達211%,這是京東在連續巨虧10餘年後,首次實現年度盈利。機構認為,京東一直以來以自營和自建物流為主的模式,不可避免帶來一段時間內的高投入和低利潤率。但「陣痛期」的同時,用戶體驗的提升、粘性的加強、市場份額的擴張卻為接下來規模效應的釋放打下了堅實基礎。 

其實,很多真正有具備競爭力的好公司包括騰訊、阿里、京東、網易、百度、微博等都沒有在國內的創業板上市,這對國內投資者來說是一大遺憾。相比於網際網路中概股的這波超級大牛市,國內創業板一年半內跌去1000點,可謂冰火兩重天。


究其根本原因,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教授錢軍此前做過一個研究,論文名為《為什麼經濟增長最「」的大國有最「」的股市?》。其中提及,1992~2013年間A股市場與GDP增長的相關性僅為9.67%,遠低於幾乎所有的主要經濟體,如美國的46.3%、日本的65%、德國的84.7%、英國的54.4%,以及巴西的43.4%和俄羅斯的74.5%。這一問題也一度令全球備感困惑。

根據錢軍的研究,2000年投1元錢進A股並一直持有,到2014年只剩下0.75元(剔除通脹,含現金紅利),回報遠低於美國的1.5元,更低於同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度和巴西的2元多,甚至還略低於經濟長期滯脹的日本。若把這1元錢以活期方式存入銀行,扣除通脹因素後期末淨值尚達0.78元,這意味著投資A股的收益回報還不如把錢以活期的方式存入銀行。

根據他的分析,中國的經濟增長與A股股市脫節有著一系列「中國特色」的原因,但根本原因還在於新股發行「審批制」,企業上市需要審批核准,有比較高的資產規模和業績門檻,這也使得上市資源變得相對稀缺,千軍萬馬擠獨木橋,有些企業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應該說,即使是谷歌、Facebook以及一些優秀的中概股,在中國內地也無法達到上市門檻。

而為什麼退市也那麼難?因為上市公司這個「殼」太有價值了,導致優勝劣汰機制沒能真正在股市中貫徹執行。因此,中國股市中現有的一大批上市公司並非行業業績最優秀的公司,而業績差的公司仍很難被淘汰。

反觀美國,其股市實行註冊制,上市企業以新興行業的成長型企業為主,其一般選擇經濟形勢趨好、行業前景看好、自身業績較好的牛市時機上市,因此上市後業績平穩增長,少有中國這種大起大落的現象。

同樣是中國公司,赴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業績遠遠好於在A股上市的公司。去中國香港或美國上市的內地公司,在上市前後業績變化不大,沒有斷崖式跳水的情況,上市後長期投資規模比較小,但是以淨現金流衡量的投資收益率卻更高。這似乎也解釋了中概股在陣痛後,如今真正的價值公司正在展露頭腳。

如何解決上述問題?錢軍認為,第一,降低或者取消規模、業績方面的上市門檻,實行註冊制;第二,鼓勵民營,尤其是新興行業的公司在A股上市。「證監會應該從以業績為基礎的監管,過渡到以合法合規為主要內容的監管,打擊內幕交易,打擊弄虛作假。」


如今由於跨境資金管理趨嚴,開美股帳戶來交易美股的方法可能較為繁瑣,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最直接的方式可能是通過QDII(合格境外投資人)基金,因其不佔用個人的年度5萬美元購匯額度。目前市面上跟蹤中概股的QDII基金主要有以下五隻:

1、交銀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這是一隻指數型的基金,跟蹤的是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反映在海外交易所上市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整體走勢。

2、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這也是一隻指數型基金,跟蹤的指數是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50指數,其單個樣本股權重不超過20%,而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的樣本股權重0%-10%之間。所以,中概互聯的持倉中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網易等股票的成份佔比要大很多。 

3、華寶興業中國網際網路人民幣。這是一隻主動管理型的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是中證網際網路指數*50%+中證海外中國網際網路指數*50%。 這隻基金屬於股票型基金,股票倉位必須在80%以上。這隻基金最大的風險就是規模太小,目前規模只有0.38億。 

4、嘉實全球網際網路。這隻基金雖然不是只投資中概網際網路,而投資全球網際網路的公司,但其重倉股中也有不少中概股的身影,包括陌陌、騰訊、微博等。 有意思的是這隻主動管理型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是陌陌。

5、華夏移動互聯。這隻QDII基金屬於混合型基金,倉位在0-95%。倉位更靈活,風險稍低一些。不僅可以投資A股,還可以投資在美國、香港等市場上市的企業。

相關焦點

  • 做空「中概股」是種什麼操作?
    (點擊了解詳情)近年來,市場活躍的做空機構接連針對中概股發布做空報告,其中2020年開年以來被做空的企業就有10餘家。瑞幸咖啡、好未來、愛奇藝等紛紛中標,這給中概股帶來一記「當頭棒喝」,並可能引發更多連鎖反應。對於做空以及「中概股」,不關注海外市場的投資者可能不是很熟悉,但經歷這波熱潮後,相信大家對投資的世界會有更深入的思考。
  • 中概股頻被做空,還有多少「造假」浮現?
    進入4月份,中概股集體「水逆」。繼瑞幸咖啡自曝偽造22億交易後,好未來、愛奇藝、跟誰學也相繼「出事」。十年前的中概股做空潮要重演?  魅族前副總裁李楠也在微博上稱,瑞幸其實不是用美國投資人的錢在補貼用戶,實際上是用中概股在全球最大資本市場的信用在套現。「納斯達克的中概股信用,他一口氣給割了。」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表示,愛奇藝等集中出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瑞幸事件做了鋪墊。「做空報告可能早就已經寫完,準備好了,只是在等待一個好的時機來發布。」
  • 「渾水做空瑞幸,中概股大逃殺」 做空是什麼意思?
    去年1月31日,著名做空機構渾水公司發布了一份關於瑞幸咖啡的做空報告,其中指出瑞幸咖啡的部分財務數據可能存在欺詐問題。此後,瑞幸咖啡的股價一路暴跌,醜聞也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熱度持續很久。4月2日,瑞幸自曝高管偽造22億交易,做實了渾水的報告。
  • 中概股是不是可以進入瞄準範圍了?
    如果說當前市場敢於投入重金的只有可轉債了,但現在也是拒人於千裡之外,除此,中概股可以看看,畢竟短期跌的有點狠,前期我買了點中概基金,後來盤整就擱置了
  • 獨家對話渾水創始人:中概股收入虛增30%很普遍,仍在做空愛奇藝
    與此同時,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包括瑞幸咖啡、好未來、愛奇藝、萬國數據等多家中概股接連選擇自曝或被做空,讓人不禁回想起十年前中概股的「黑色日子」——2010年6月至2012年7月,包括東方紙業、綠諾國際、中國高速傳媒、分眾傳媒、新東方等近10家中國企業被渾水做空。
  • 冷眼旁觀中概股
    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 當人們感慨於阿里躋身美股市值 Top 10、驚訝於拼多多市值屢創新高、調侃百度市值腰斬的時候,大概沒意識市值差距如此大的幾家中國公司,都是中概股市值 Top 5。所謂財富分配的二八法則在中概股身上也管用。
  • 砸中概股牌子的絕不止瑞幸一家
    」上面這事兒發生在貿易戰如火如荼的時候,雖然後來沒多久,川普就撤回了聲明,也沒有任何中概股被強制退市,但阿里巴巴、京東、YY等明星中概股還是經歷了一波下跌,阿里巴巴也快速完成了回港上市的道路。好公司回歸和垃圾公司赴美,這就是當前中概股的整體面貌,畫美不看中概股鼻祖 「東北狠人」仰融
  • 香櫞投降,中概股的春天卻還很遠
    各大做空機構對中概股的態度,說「獵殺」都不為過。這次大空頭被散戶們狠狠按在地上碾壓,也著實幫中概股除了一口惡氣。瑞幸暴雷,渾水就在這次做空中撈到了200億人民幣。受此激勵,2020年渾水做空中概股更加賣力,多次針對中概股發布做空報告,但不少指控後來被證明失實。
  • 聚美優品,離開在中概股暴風夜
    而同樣在今天,另一中概股跟誰學再造做空。這意味著整個中概股還沒有走出眼前的黑暗時刻。聚美優品不是瑞幸、好未來們的其中之一,眾所周知它的離開是陳歐的「蓄謀已久」,不過此時聚美優品的退市也映出了當下中概股的又一面。  接下來,怎麼繼續為自己代言?
  • 被嫌棄的中概股的一生
    國際政治力量正在改變全球的投資生態。在重壓之下,第一個產生深邃裂隙的,就是在美上市的中概股。12月初的中概股遍地哀嚎。在11-12月納斯達克指數「微跌」6%的過程中,大量中概股在很短的時間內下跌了30%甚至更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明確告知,要求在美上市的企業必須全面審查底稿。中概股長期以來的敏感地帶再次被重重一錘。
  • 中概股回歸得失再思考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大部分股價低迷、成交稀少,已經喪失了融資功能。然而最初的中概股可不是這樣風燭殘年般苟活的,它曾經是風光無限的美國市場寵兒。早在1992年鄧小平南巡後,中國的企業就開始走出國門去為國家募集緊缺的外匯資金了。最初的操作方式是在中國香港上市,然後通過全球存股證方式(GDR)和美國存股證方式(ADR)參與在美國證券市場交易。
  • 該如何冷靜看待中概股?
    但拋開這層因素,網際網路中概股在美股待著不香麼?它們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群體?借著這一波中概股返港二次上市潮,正好捋一捋中概股在美股的情況。在美股,今年拼多多差不多只用了兩個月就股價翻倍,成為美股裡市值第二高的中國民營公司、875 億美元。京東以 857 億美元排第三。這兩家公司預計會在非常長的一段時間裡座次來回調。因為第一名阿里巴巴太難撼動了。
  • 中概股接連「中槍」後 好未來按下了「自爆」按鈕
    尤其是眼下做空獵手們群狼環伺的時候。接二連三的爆雷聲 目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因瑞幸財務大爆炸而引發的震動還在持續。 自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後,美國已有多家律所將對瑞幸咖啡和特定管理人員提起訴訟。瑞幸已向相關保險公司提出了董責險理賠申請。正在瑞幸忙著收拾自己的爛攤子時,沒想到中概股又出現了爆雷聲。
  • 光榮出徵,鎩羽歸來,中概股在美國經歷了什麼?中概股被整體低估,紛紛回國,或許對中國而言,會因禍得福.
    中概股在美國「過得不好」,主要表現在估值偏低、股價低迷、遭遇誠信危機、遭國際做空機構阻擊、因中美會計監管制度不同被SEC等機構為難。對於中概股的這些難處,我們展開來說。首先,中企境外上市先天就面臨著信息不對稱的弱點,這使得投資者很難關注到優秀的中國企業,更熱衷於購買他們熟知的美國本土股票。
  • 印尼麵條商欲買斷股份 中概股閩中飆升112%
    但在2日的併購消息傳出後,閩中食品在新加坡交易的股價大漲超過112%。  麵條商相中閩中食品  中國閩中食品公司的最大股東印多福蘇克斯股份有限公司2日發布公告稱,將以4.88億新元的現金收購這家蔬菜加工企業剩餘的2560萬股股份,令其持股上升到33.5%。
  • 宇信科技,流浪的中概股
    可以說,一家現代銀行離開IT系統——從前端的手機、網絡銀行的開發,到中臺的清算系統,再到後臺的客戶關係管理——完全無法生存,而全程提供IT服務支撐的,就是宇信科技這樣的銀行IT解決方案商。 正是因為行業前景良好,宇信科技成為最早一批登陸NASDAQ的金融IT解決商,代碼是YTEC,當年也曾風光無限: 2006年,信鴻泰與易誠世紀倆公司打包裝進殼公司擎通,登陸NASDAQ櫃檯板。2007年3月,轉入納斯達克正式板,當日成交價為7.8美元/股。2008年股價最高漲到19.36美元/股。
  • 道指大漲近500點,標普、納斯達克指數創新高,中概股、中國相關ETF、人民幣匯率走強,A股開盤見
    受市場樂觀情緒助推,2月5日,歐美股市集體大漲,道指漲超480點,納指和標普500指數均創收盤歷史新高。不過,明星個股特斯拉股價在連續大漲後迎來回調,下跌17.18%。大宗商品市場上,國際原油與黃金上演「雙金」齊漲一幕。值得注意的,中國相關資產普漲。離岸人民幣漲超150點,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市場相關ETF普漲,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連續反彈,中概股多數走高。
  • 盤點 | 庚子年,中概股回鄉記
    今天,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共有217家(截至2020年10月2日),總市值達2.2萬億美元。而港股的總市值也在7月達到41.8萬億元。對於某些企業而言,去美國還是去香港地區上市曾是兩難的選擇,但隨著外部環境的惡化,如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在議會得到通過,以及內部生態的完善,如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納入恆指,中概股湧起一輪迴歸浪潮。
  • 美國中概股回歸潮的原因及回歸路徑深度解析(附下載)
    僅以 2017 年以來的數據來看, GMT 做空的美股中中概股比重為九成;渾水做空的美股中中概股佔六成;Prescience Point 做空中概股比例為 7.14%。而中概股在美股中佔比僅為5.04%,中概股被攻擊的頻率明顯高於其他美股。這其中固然有如瑞幸咖啡這樣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因自身資質欠佳選擇造假的中概股,也有受到無辜牽連而被「殃及池魚」的優質中概股。
  • PCAOB主席被革職 中概股會否受影響?
    近年來,它與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的審計問題有許多糾纏不清的關係。這次Duhnke被免職,被坊間認為可能會對中概股板塊產生波動影響。PCAOB與中概股的淵源可以追溯至2009年。當時,中國證監會、保密局及檔案局聯合發布(2009)29號文,標題是《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