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2020年哪個行業受疫情衝擊最大?答案非餐飲行業莫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全年餐飲收入39527億元,同比下降16.6%。
疫情對我國餐飲行業造成的衝擊可想而知。其中香港情況尤為嚴重,受諸多因素影響,香港2020年有超2000家餐廳結業,平均每個月就有200多家。
不止本土品牌,就連國際餐飲大鱷日子也不好過。
快餐巨頭麥當勞宣布關閉美國200家門店;吉野家宣布全球關店150家,僅日本就關店100家;星巴克計劃關閉美洲的約400家經營門店;漢堡王紐西蘭公司破產,83家門店關閉營業……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2020年有45家餐飲品牌出現大規模關店或直接陣亡,涉及火鍋、日料、咖啡、烘焙、素食等多個品類,知名品牌如九毛九、大蔬無界、吉野家、原麥山丘、許留山、COSTA、一茶一坐、桃園眷、貝思客、連咖啡等。
在倒閉名單中,火鍋品牌首當其衝,也是陣亡品牌數最多的品類,不過隨著疫情減輕,其復甦速度也是最快的。
日料品牌在中國方興未艾,其受到的衝擊也較大。進軍內地市場16年之久的和民居酒屋退出中國市場。且因均價普遍偏高加之三文魚中檢測出疫毒,更讓一些日料品牌經營雪上加霜。
另外,烘焙品牌逐漸勢微,其面對網紅飲品喜茶、奈雪等的「跨界打劫」,客戶分流明顯,加之疫情影響,一些傳統烘焙品牌撐不住了。原麥山丘、克莉絲汀等關店量明顯增加。
儘管外部環境變幻,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餐飲行業本身的發展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具備獨特顧客價值的餐飲企業還會繼續發展,還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企查查數據也恰恰印證了這一觀點。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餐飲相關企業960.8萬家,2020年全年註冊量達到236.4萬家,同比增長25.5%,其中,四季度新增企業70萬家。
儘管受到疫情爆發的衝擊,但隨著外賣服務增長強勁、城市化率提高、數位化平臺及科技發展,我國餐飲業依然持續強勁增長。
未來,在行業內部特徵及外部挑戰的雙重衝擊下,餐飲行業的汰換率還會繼續走高。業內專家認為,在危機四伏的叢林中,最終存活下來的一定是最能隨環境而應變的物種。餐飲企業要想活得長久,需在磨礪中才能更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