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時的高通卻挺身出來想要「拯救」華為,難道是華為答應支付給高通 18 億美元,高通因此感動到想要拉華為一把呢?
據路透社援引《華爾街日報》的報導稱,美國晶片巨頭高通正在遊說川普政府,請求美國政府取消對華為銷售晶片的限制。也就是說,在美國禁令範圍內,華為即使想要高通的晶片,它也不能違背禁令賣給華為。
而更重要的是,在 5 月份華為和聯發科合作訂貨量提升 300% 之餘,新浪新聞等其他平臺卻又在傳華為已經向聯發科訂了 1.2 億數量的晶片,還有其他訂單可能會與三星電子合作。
圖片來源:搜狐網
這些消息對於高通而言,無疑是沉痛打擊,首先不說高通損失了華為這樣一個客戶,華為去和其他晶片廠合作的話,不等同是幫助了高通的競爭對手發展了嗎?
在美國實施第一次禁令之前,華為雖然有著自家的麒麟處理器,但是出於迎合市場需求等原因,華為在一些低端機上面還是選擇了和高通合作,比如榮耀 8X Max 系列就採用了高通驍龍 636 和高通 660 處理器,也就是說,雙方一直在保有親密的合作,如果不是政府插手,雙方也不會斷了關係,也至於網傳華為投向聯發科、三星的懷抱。
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高通,自然不能置之不理,雖然現在是全球的晶片巨頭,但是想要長久的保持巨頭位置,就不能給聯發科和三星電子發展的機會,矛盾的是,華為選擇和他們合作,正是給它們一個彎道超車天、載難逢的好機會,高通自然不願意看到這一幕,所以遊說美國政府解禁它的晶片禁售令,是解除威脅自己地位勢在必行的一件事。
華為真的有這麼大影響力嗎?
去年在被制裁的情況下,手機銷量 2.4 億臺,今年第二季度手機銷量全球排名第一,如果說第一次制裁對於高通來說不痛不癢,但是第二次制裁之後,高通的銷售業績直接受到影響,晶片禁售令太有可能讓高通失去霸主地位了。
圖片來源:市場調研機構 IDC
所以說,與其認為高通是在拉華為一把,不如認為高通是在選擇自救,自救成功了,有了華為這個大客戶,聯發科和三星電子也不會威脅到它的地位;自救不成功,那就是被人一箭雙鵰,失去了華為,地位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有趣的是,除了華為以外,國內很多廠商都回歸了選擇與聯發科合作,尤其是與天璣 1000 高端晶片的合作,有很多旗艦機都搭載應用了,對於高通來說,這真的是一個不利消息,因為它已經有被替代的趨勢了。
按道理來說,華為急,高通要比華為更急才對!美國政府的封殺華為的做法,實則也是傷人 1000 自損 800 的做法。
華為目前只是失去了製造晶片的夥伴,但是從未失去設計晶片的能力,咆哥也相信華為不會輕易放棄設計晶片的技術,畢竟如果哪一天美國解禁了,又或者說國內未來有製造高端晶片能力了,那麼華為依舊可以重回巔峰的。
在華為失去臺積電合作機會的這些日子,國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開始備受關注,在一群自媒體的烘託熱議之下,似乎是有了挑大梁的能力。實則不然,說句大家不開心的,中芯國際對比臺積電,比弟弟還弟弟,臺積電時下量產的是 5nm 級別工藝的晶片,而中芯國際的工藝級別只有 14nm,更不要說 10nm、7nm 之流了,差距確實是隔著幾重山。
雖然說未來國內有可能製造高端晶片,但不樂觀的說,這個時間可能會是幾十年,甚至更久,因為專利和技術、材料都被牢牢掌控在別人的手裡,時下只有選擇和他們合作才有出路,自己摸索的話,耗費的成本和精力都是合實際的。
7 月 29 日,高通宣布和華為達成和解,並會在 9 月份收到華為 18 億美元的和解專利費用,但晶片銷售禁令依舊存在。據悉,高通已經向美國政府提交了給華為供貨的證書申請,遊說的力度可以說是十分有誠意了,畢竟關乎自己的地位和命運,便宜不能讓聯發科白佔了。
最後做個民意調查,如果是你的話,你們是願意看到華為和高通聯姻,還是更加願意看到華為和聯發科聯姻呢?前者點讚,後者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