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胡金華 上海報導
2020年即將過去,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最賺錢的無疑是加密數字貨幣中的「鼻祖」比特幣,如果從年初3月份比特幣價格最低處3783美元/枚到如今即將站上2萬美元/枚的關口計算,漲幅超過5倍,而且價格增值區間更是達到了1.5萬美元。但儘管如此,仍然有市場參與者因為動用期貨合約槓桿交易,而導致爆倉血本無歸。
12月8日,大連市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故意殺人案,該案的背後牽連出一位90後「炒幣」玩家失敗虧損高達2000餘萬元,因無力償還所欠的巨額最終選擇殺死自己三歲女兒,並與妻子一同跳海自盡致使一死一傷的慘劇。
「根據案情的庭審記錄顯示,當事人借錢炒幣,並且動用期貨合約槓桿最高比特幣價格,但是在今年3月比特幣價格跌跌不休最終爆倉導致當事人血本無歸還欠下巨額債務。這個案件也給外界敲響警鐘,參與加密數字貨幣交易者一定要謹慎,尤其是比特幣期貨合約風險更是高於股票市場,稍有不慎就會釀成苦果。」12月15日,上海勁力律師事務所律師高永峰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上海加密數字貨幣資深分析師王恆則分析指出,該案當事人炒幣出現巨虧的時間點應該是在今年3月份,當時比特幣價格從9188美元一個月內跌至年內最低點3781美元附近,跌幅高達70%,導致全市場參與比特幣期貨交易看多者爆倉。目前比特幣價格已經接近2萬美元,期貨市場又在風起雲湧,散戶投資者需要極度謹慎。
比特幣期貨合約「爆倉」餘波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儘管現在看來比特幣有創新高的趨勢,但是回顧全年比特幣的走勢,加密數字貨幣期貨市場仍有巨大的風險。
「加密數字貨幣相對於沒有加槓桿的現貨,雖然也有歸零的風險,但投對長期上漲的價值標的,長期持有,風險就基本為0;而一旦加了槓桿之後,風險就變成了100%,因為有了資產全部清零的風險爆倉點。動用槓桿參與炒作,對於散戶投資者是非常危險的行為,也不能存在一夜暴富的僥倖心理。」對此,海外網站Woobull.com創始人、在線分析師Willy Woo在12月16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Willy Woo受訪時指出,在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覺得只要槓桿倍數足夠低,保證金放的足夠多,風險就低,就不可能爆倉。
「其實加密數字貨幣期貨合約和賭場差不多,場內10倍、20倍甚至50倍、100倍槓桿都有,但是只要幣價輕微波動就可能造成爆倉。即使是加一倍的槓桿,都有可能導致投資人本金全虧還要被迫平倉。」 Willy Woo表示。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3月12日,比特幣在當日24小時內出現巨幅下跌,全球市場比特幣期貨合約爆倉總金額32.8億美元,約合229億元人民幣,爆倉人數超11萬人。而根據海外一家交易所在12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加密數字貨幣市場參與現貨交易用戶有75%虧錢概率,期貨合約用戶則超過90%虧錢概率。
「並非只有加密數字貨幣價格劇烈波動的時候會出現大規模的期貨合約市場爆倉情形。以比特幣為例,由於其價格已經達到歷史峰值,即使在某一個交易日內,比特幣價格振幅超過200美元,就有可能使得期貨合約市場的投資人爆倉,因為比特幣整個價格區間實在太寬泛,且沒有單日漲跌幅限制。」對此,王恆分析稱。
比特幣已「高處不勝寒」
在加密數字貨幣市場不成熟的交易環境中,只有極少部分人是「贏家」,而大部分參與者則是「輸家」。事實上,比特幣在年內漲幅接近5倍,又引起投資者極大地關注。
「太多人看好比特幣在2021年的走勢。在期貨合約市場近期投資人也顯得特別亢奮,準備加注比特幣會在未來三個月內達到21000美元上方;另有保守的投資者則開了三個月期貨合約看空帳戶,賭其三個月內會下跌到1.9萬美元下方。」12月16日,上海一位炒幣人士肖傑(化名)向本報記者透露。
肖傑也承認,不論比特幣價格未來作何方向性選擇,參與期貨合約交易的風險隨時都有,在沒有大型機構參與的情況下,個人最好不好參與加密數字貨幣的期貨交易。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就在近期,普華永道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整個2020年越來越多的機構「玩家」進入了加密貨幣市場,包括摩根大通(JPMorgan)、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花旗集團(Citi Group)、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星展銀行集團等,而這些機構將使得比特幣等一眾主流加密數字貨幣的波動不會像此前那麼大,許多機構甚至開始定期承保這一資產類別。
「隨著許多銀行開始公開他們的加密資產計劃,我們可以預計到2021年這一趨勢將會加速。這將進一步促進傳統買方公司的進入,這些公司不僅更願意與這種受監管的中介機構進行交易,而且在許多情況下,由於自身的監管或投資者限制,它們有義務進行交易。儘管迄今為止投資銀行是加密行業最活躍的參與者,但我們應該密切關注私人銀行。多數大型私人銀行曾經忽視比特幣, 我們預計,一些前瞻性的私人銀行將視提供加密資產為其競爭利器,推動高淨值和家庭財富辦公室等客戶基礎加入這個行業。」普華永道合伙人、香港大學教授Henry在這份報告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