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被新冠肺炎的疫情吸引了大量的注意力。但仍有兩則科技新聞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一是: HTC 中國官方社區正式關閉;二是:黑莓手機今日在Twitter上宣布,至2020年8月31日起,TCL通信將不再銷售黑莓品牌的行動裝置。
HTC和黑莓都曾一度智慧型手機界的明星,但如今都已經隕落了。關於HTC衰敗筆者去年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黑莓。
在前iPhone時代,黑莓手機曾是「智慧型手機」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但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十年間,卻遭遇了斷崖式的下滑。最終走到了謝幕這一刻。
一、黑莓誕生
黑莓公司(BlackBerry Limited,前稱Research in Motion 簡稱:RIM)總部位於加拿大,誕生於1984年。最初是一個規模只有30多人的小公司。當時加拿大通訊公司Cantel與愛立信合作想要建立一個無線數據網,就拉攏黑莓公司為他們寫幾個小軟體。
後來愛立信開發了無線設備Mobitex,黑莓公司就為其寫了一個叫Mobicom的PC軟體。這個軟體可以在Mobitex和電腦間通訊,這個Mobicom可以說是後來黑莓手機上電子郵件軟體(Push Mail)的原型。 Push Mail電郵服務能夠讓用戶向使用簡訊一樣實時收發電子郵件,並且保證用戶的隱私性和安全性。這也可以說是黑莓手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之後,黑莓公司開始獨立推出了帶電郵和傳呼機功能的PDF(掌上電腦):850/857/950/957系列。
1999年,黑莓正式發布了第一款黑莓手機——BlackBerry 5810。我們看到這時的黑莓產品已經有鮮明的黑莓風格: 具備Push Mail功能和全鍵盤設計。
二、漸入巔峰的黑莓
隨後的幾個「黑天鵝」事件,將黑莓手機推到了時代的浪尖上。其中就有著名的「9 11」事件
在911事件中,紐約市的通訊網絡由於爆發式的求救和聯絡需求陷入癱瘓。在這樣的情況下,黑莓不佔帶寬的 Push Mail 電郵服務成為唯一能夠使用的可靠通訊方式。救護人員用黑莓手機聯繫配合展開營救行動,而那些被困在雙子大樓中的人,也只有持有黑莓手機的才能向外界發送求救信號,或者與家人聯繫。
911之後。美國國會、警察局和消防部門都籤約購買了黑莓手機和黑莓 Push Mail 服務。之後在2003年,又發生了兩次災難,一次美加地區大規模停電,一次卡特裡娜颶風。在這兩次災難救援過程中通訊網絡再次癱瘓,黑莓手機又再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憑藉這些出色表現,黑莓手機在北美市場中迅速打開了口碑。甚至有媒體稱之為「災難來臨時的生命線」。美國的政界和商界人士開始大量使用黑莓手機和黑莓服務。2005年,黑莓手機的年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36%,黑莓用戶突破400萬。其中就包括20萬美國政府官員。單美國國會每年都要花費1000萬美元的購買黑莓電郵服務。
而當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是黑莓手機的最大擁躉。還在競選總統時,歐巴馬就開始用黑莓 8300來處理每天的公務,助手也經常會將一些文章簡報發到他的黑莓手機上。據說歐巴馬用黑莓手機玩打磚塊遊戲,分數高達15000分。就連成功當選總統當天回復感謝的信息他都是用黑莓手機群發的。
在競選成功之後,出於安全考慮。美國總統當時不允許擁有私人手機。但在黑莓粉絲歐巴馬的堅持下。白宮的特勤部門最終允許它使用一部定製的黑莓8830——沒有攝像頭,被限制了網絡(不能發簡訊和打電話)、全加密。歐巴馬的軼事也成了黑莓手機的活廣告。
除了歐巴馬,英國皇室包括女王在內也喜愛黑莓,甚至還在王宮內架設了黑莓郵件服務。
當時的明星中同樣擁有相當多的黑莓粉絲:流行天后艾薇兒、NBA球星詹姆斯、演員小李子等都喜歡用黑莓手機。
著名演員麥當娜在與導演蓋裡奇離婚之後,甚至還把感情破裂的原因歸罪於黑莓手機。他倆都是重度黑莓用戶,結果在二人生活中黑莓手機成了「無所不在的小三」。
在中國市場中,2006年中國移動引進了行貨黑莓手機,同年三大運營商還同時接入了黑莓郵件服務。在國內黑莓手機的影響力遠不如諾基亞、摩託羅拉。我想主要的原因還是黑莓手機主打的郵件服務,而在國內人們不習慣用電郵的方式交流。加上行貨機售價高昂,註定了不會有很高的銷量。
不過在此之前早有大量的二手水貨黑莓機流入中國市場。相信在國內的黑莓用戶大部分是購買網上的水貨手機玩起來的。
2009年,黑莓手機迎來了自己的巔峰時刻。它佔領了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40%的份額,以及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20%份額,成了當年智能機市場當之無愧的王者。
然而和HTC類似,巔峰之後即是斷崖式下跌。
三、黑莓謝幕
1、安全性的質疑
黑莓 Push Mail 服務是以即使和安全性著稱的。但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讓黑莓「引以為傲」的安全性也遭到了質疑。
2008年11月印度孟買發生了一系列恐怖襲擊。恐怖分子們襲擊了孟買的地標建築泰姬瑪哈酒店。事後,警方在恐怖分子的背包中發現了黑莓手機。恐怖分子正是通過黑莓手機制定襲擊計劃並互相聯絡,成功避開了警方的監控。在劫持人質時, 恐怖分子們還通過黑莓手機準確獲得了外界信息。
此次事件造成了195人死亡的惡果。印度政府由此要求黑莓公司交出解密電郵和服務信息的方法,否則就要封鎖黑莓手機。
在印度政府和黑莓母公司RIM僵持期間。阿聯,印尼和黎巴嫩也要求RIM 公司與政府合作,以免黑莓手機成為恐怖分子「利器」。而歐盟則乾脆封殺了黑莓手機。
原本被稱為「生命線」Push Mail 服務這回給黑莓公司引來了麻煩。在關鍵時刻阻礙了黑莓手機的全球普及。雖然這並沒有影響到黑莓手機的根基。但正當RIM公司與各國政府斡旋的時候。打敗它的真正對手——iPhone來了。
2、全觸屏與全鍵盤
早在2007年的時候,賈伯斯發布初代iPhone發布會上diss了全鍵盤設計(包括黑莓手機)。「手機上為什麼一定要有鍵盤,為什麼無論何時鍵盤都要一直在那裡?」
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當你把一部iPhone和一部黑莓擺在美國人面前。他們未必會去選iPhone。正如當時黑莓CEO拉扎瑞迪斯認為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在玻璃上打字」。事實上當時的主流媒體看好黑莓多過於iPhone,同樣是定位在中高端智能機市場。這兩者的操作邏輯迥然不同:黑莓手機用實體全鍵盤來提升輸入體驗。而iPhone用全觸屏來博取視覺上衝擊力。
在iPhone發布之後的最初兩年中,黑莓手機的份額並未受到太大影響,就是最好的列證。
但隨後幾年中iPhone用逐漸「全觸摸」的操作邏輯和App Store軟體生態徵服了這個世界。並在2010年iPhone4 發布時迎來了爆發。由於主流App的操作邏輯都適配了觸控屏。與主流邏輯「背道而馳」的黑莓手機則逐漸成為了「昨日黃花」。
黑莓手機的標誌性特色功能: Push Mail 服務和全鍵盤,在移動網際網路年代成了毫無用處的雞肋功能。是不是放棄之前的技術和特色去擁抱安卓?沒有了全鍵盤的黑莓用戶還會買帳麼?這讓黑莓陷入了非常兩難的局面。
在之後的幾年中,黑莓並沒有放棄努力。在努力做大屏幕的同時,盡力保留自己的全鍵盤設計。
全物理鍵盤BlackBerry PassPort
滑蓋全鍵盤的 BlackBerry Priv
2012年,黑莓曾經發布自己的作業系統BlackBerry 10,並發布了相應產品黑莓Z10(黑莓Z10終於去掉了全鍵盤,是一款全觸屏智能機)。黑莓表達了自己不服輸的態度。但此時iOS和安卓的軟體生態已經完善。連老大哥微軟的wp系統的份額都毫無起色,市場佔有率本就不高的黑莓就更顯得慘白無力了。
黑莓Z10
到2013年,黑莓僅僅剩下3.8%的市場份額。可以用「絕望」來形容。
2007年到2016年,黑莓手機佔全球智能機市場份額斷崖式下滑
最後連死忠粉歐巴馬也抱怨說:黑莓有點太無聊了,我也想玩點有趣的。
時至2016年,眼見大勢已去——黑莓母公司RIM將黑莓(BlackBerry)品牌轉讓給了中國TCL公司,之後將由TCL公司負責設計、製造和銷售黑莓品牌行動裝置。而從今年8月31日起,TCL通信將不再銷售黑莓品牌的行動裝置。這也意味著黑莓品牌的總結。
相比於諾基亞、微軟這些科技大鱷麼自己作死,錯過了智能機時代的紅利。黑莓是眼睜睜的看著時代大潮將自己吞沒,智能機時代到來,之前人們追捧它的優勢立即變成了雞肋。當黑莓還在糾結「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時,它已經被時代無情拋棄了。
我覺得黑莓並沒有做錯什麼,它只是一直在做自己。是時代的大潮將它推上了浪尖,又將它拍死在沙灘上。賈伯斯拿出iPhone的那一刻,已經註定沒有人能救得了黑莓。就像911之後沒有人能阻止黑莓手機的流行一樣。
後記:黑莓謝幕,但其母公司RIM活了下來。在出售黑莓的前後幾年間,它分別斥資購買了一家研究車聯網系統安全的公司QNX和網絡安全公司Cylance。專注從事車聯網和物聯網領域的網絡安全研究工作。在今年1月份,RIM宣布與亞馬遜旗下雲平臺AWS推出全新的網際網路汽車平臺,並將黑莓QNX作業系統和AWS的物聯網(IoT)服務相結合。
在不斷變化的科技潮流面前,RIM選擇了專注於一直從事的網絡安全技術研究。「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黑莓手機的確失敗了。但母公司RIM卻活了下來,並進一步發展。RIM選擇在該放棄的時候放棄黑莓,或許是一個最正確的選擇。
在唏噓黑莓謝幕之餘,RIM的堅持與放棄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