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白珍珠」,牧人的歸屬之地,帶你了解草原上的蒙古包

2020-12-24 沫沫碎碎念

當人們談到草原人家的生活時,第一印象就是蒙古包。至今,蒙古人住蒙古包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蒙古包以圓形為總風格,下方為圓柱形,包頂為拱形;蒙古包內外通過刻畫、刺繡等工藝裝飾有各種花紋,所繪自然風景、植物動物無不顏色豔麗、栩栩如生,有著草原文化的獨特美。

遊牧文化中的生存智慧:因遊牧生活的生產需要,「窩棚落地是人家,炊煙升處即故鄉」是牧民的生活常態。經過歷史的變遷,蒙古包為適應自然而不斷地改變,可以擋住了風雪、嚴寒和酷暑,還能易拆易裝,適合輪牧走場居住,可以說是遊牧文化的結晶。

住宅:公元七世紀前,蒙古族的住房還是皮棚。以木頭或骨頭為支架,以狩獵獲得的獸皮覆蓋為牆。

這種製作房屋的方式給以後製作蒙古包提供了思路,到了公元八世紀以後,蒙古族逐漸脫離了皮棚,住進了以毛氈為主要覆蓋物的蒙古包內。

蒙古包是由陶腦(天窗)、烏尼(木桿)和哈那(圍壁)組成的三段式結構,外面蓋上毛氈,再用鬃毛繩或是皮繩綁好固定。看似簡單的蒙古包卻處處暗藏智慧,含有科學道理,在草原自然環境中非常適合居住。

木製的陶腦是蒙古包的天窗,居於蒙古包之頂,日常還可通過天窗射進來的陽光影子判斷時間。

蒙古包的外罩多為白色在炎熱的夏季有較好的反光作用,天熱時還可以把圍氈邊撩起來,包內通風自然涼爽。

蒙古包整體呈現為圓形圍壁、拱形房頂的結構,其中以烏尼杆為主要支撐,像雨傘的傘股把來自頂上的壓力均勻地分散給哈那(圍壁),而哈那是由木桿和皮釘製成的網格狀的方形大扇片,這樣壓力又能均勻地傳給地面,即使是沙暴和風雪也很難將它壓塌。

蒙古包就像一個半球狀的封閉體,能最大的減少風對其的直接作用,風可以順利地從蒙古包的兩旁通過,也不會積雨,因此它可以經受住草原上的暴雨。

傳統蒙古包

在現代蒙古包的製作中,雖然採用了許多現代材料,但是傳統工藝中的特色結構和紋飾美卻從未遺失,並且因新的工藝加入,內外裝飾更具有視覺美感、使用功能上更多樣化,同時又不失民俗風情的格調。

豪華蒙古包

隨著歲月更迭,儘管不少承載著歷史記憶的遊牧部落越來越少,牧人家不斷地添置新的蒙古包,但是在錫林郭勒,還有很多牧民依舊保留著住傳統蒙古包的習慣。

也有的地方兩者皆可得,哈布其蓋旅遊景區內就設有多種類型的蒙古包和住房供遊客居住、體驗。

別墅區

趁著風光正好,來錫林郭勒大草原,走進蒙古包體驗草原人家的生活,感受歷史在這片草原留下的印記。

相關焦點

  • 詩海|同題詩:蒙古馬馳騁在詩意的草原上
    「蒙古馬」,原產蒙古高原,處於半野生狀態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它們在惡狼出沒的草原上風餐露宿蒙古馬體形矮小,其貌不揚一匹蒙古馬被拴在樹樁上,它矮小,頸短,寬額,長而黑的鬃毛驕傲地飄動,時而踢腿,蹓步,旋轉, 時而,無奈地望著空茫茫的遠方。 我靠近,它並不躲閃,仿佛見到失散已久的兄弟,憂傷的眼神閃爍著一絲親情和草原的反光。 圍場,烏蘭牧騎正在演出,業餘演員與專業觀眾相互鼓掌,歌聲讓落日更顯輝煌,浩瀚的沙棘地凸顯布仁孟和兄弟的堅守。 一個小時零五分鐘,我揚頭蹲坐,它俯首站立,所謂咫尺恰好是一種準確的形容。
  • 4、陳巴爾虎草原的牧人-王曉廉
    草原上放牧的牛群。草原上奔跑的馬群。海拉爾河由東向西、曲折蜿蜒流過陳巴爾虎旗南部。由於充沛河水的滋潤,兩岸的草原就更加茂盛豐美,放牧的羊群、牛群、馬群就更多更肥。有了這些生靈的點綴,草原的風景就更加美麗動人,草原牧人的家庭就更加富足幸福。
  • 草原歌者呼和牧人:帶著蒙古音樂行走他鄉
    蒙古人對於音樂的熱愛仿佛是刻在骨子裡的,草原上的歌者,是人們賦予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最貼切的稱呼。蒙古族傳統音樂記錄著蒙古族遊牧生活的歷史發展形態,體現著蒙古族的性格內涵,同時也表達了蒙古族對自然宇宙哲學性的思考和體悟,被視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 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星空濛古包是怎麼回事?
    如果您要去呼倫貝爾旅遊,諮詢旅行社都會給您安排住上一晚草原蒙古包,做一天蒙古人,晚上還有熱鬧的篝火晚會,平躺仰望星空這種事情真的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條件高一些的會給您安排星空包,那麼呼倫貝爾星空濛古包是什麼?
  •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九尾龜-協助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幅圖】此作品由吉林攝影愛好者徐先生在著名的河南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2幅圖】此作品由珠海攝影愛好者羊先生在著名的石家莊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3幅圖】此作品由南寧攝影愛好者喻先生在著名的鎮江地區拍攝
  • 草原最美的季節到了,想來草原看看嗎?那就從了解草原文化開始吧
    那些散落在草原上的圓形房子就是蒙古包。蒙古包是陶惱、烏乃、哈那、氈牆和門組成。蒙古包的門一律向東開,這樣可以躲避西北風。蒙古包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轉移是蒙古包,二就是固定蒙古包,第三種是古代的沃爾朵,沃爾朵又稱金殿、金帳及宮帳,是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宮帳上面成葫蘆形,象徵福祿禎祥,宮帳內的裝飾金碧輝煌,即為富麗,表現出特有的民族風格。遊牧民族為逐水草、便畜牧,蒙古包大概地點的選擇也有一定的規律,主要是選擇離水草近的地方,其次要在通風處。
  • 《蒙古美食》——舌尖上的草原——虹廚房紀實
    飲食,是一地物產、氣候、生活方式甚至經濟形態的忠實反應,原上彩虹居太僕寺旗草原十載,從品第一口奶茶到今天,沒有停止對當地飲食文化的尋索,這未嘗不是候居一地的樂趣,也是我的虹廚房要呈現給你草原 在這裡,僅就原上彩虹菜單中的部分太僕寺旗特色美食做一簡述,一來方便你了解並擇口味品選,二來可從中窺見到蒙古草原文化歷史風俗之一斑,令旅行更添趣味。
  •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鐵面孔目-協助拍攝
    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1幅圖】此作品由廣西攝影愛好者樂先生在著名的淄博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2幅圖】此作品由滄州攝影愛好者譚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內蒙古草原上的蒙古包【第3幅圖】此作品由湖北攝影愛好者廖先生在著名的安陽地區拍攝
  • 氈包形如甘露瓶,圍氈展開一面旗,聊聊草原上的蒙古包
    或者是通過一些旅遊相關的介紹,或者是通過一些民俗風情的活動展示,又或者是通過某些工藝品,以及影視作品中有所了解......蒙古包是圓形的,由條木椽子、網狀編壁(即哈那)、圓形天窗和門的構成,外面蓋上氈子,再用鬃毛繩或皮繩子加固而成。蒙古包編壁底部還有一層圍氈,夏天掀開通風,冬天放下來保暖。
  • 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拜訪草原上蒙古包的牧民家,奶茶隨便喝
    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拜訪草原上蒙古包的牧民家,看看牧民真正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蒙古族是遊牧民族,而蒙古包就是牧民的家,雖然蒙古包並不大,但是它承載了牧民家庭的所有一切。
  • 蒙古包上的歲月之痕
    ◎本報記者  徐躍  蒙古包是馬背民族世世代代遊牧生活的象徵,更是草原牧人智慧的結晶。一座沐浴風霜雨雪的蒙古包,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輝煌變遷。
  • 蒙古四胡——科爾沁草原上的天籟琴音
    它立體、 活態地存在於蒙古族民眾的現實生活中, 通過靈動曼妙的旋律,演繹著豐富的情感世界。 作為「中國四胡文化之鄉,中國四胡文化保護傳承基地」的通遼市,該如何傳承蒙古四胡這一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蒙古四胡又如何在這片草原上生根發芽?
  • 李東星:蒙古包創新,草原裝飾藝術的內核
    文化寓意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蒙古包作為一個標誌性建築符號早已成為草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蒙古包群落,承襲了歷史上部落營地蒙古包的布局風格,經過現代工藝的打造,規模上氣勢恢弘,功能上配套完善,材料設計上環保生態、可持續性美觀的完美結合。
  • 「帶上兄弟看草原」——霧中的蒙古國,雨中的烏蘭巴託(二進蒙古)
    我們在包頭火車站附近的小網吧短暫歇息了3個多小時後,補充了給養又踏上了去二連浩特的臥鋪,我掏出了啤酒,吳童和常文煊拿出了家長給帶的柑橘,拍照完後,我們三次碰杯,等待著張鴻博的匯合。到了呼和浩特站,一個男人闖進了我們的包廂,他正是我們的兄弟,張鴻博 !
  • 草原風情,蒙古奶茶
    隋唐時期,隨著茶馬古道的興盛,茶葉傳入北方草原,由於草原牧民日常飲食缺少蔬菜,無法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因此,茶在那個時候對牧民就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茶水燒開之後,煮到茶水較濃時,用漏勺撈去茶葉之後,再繼續燒片刻,並邊煮邊用勺揚茶水,待其有所濃縮之後,再加入適量鮮牛奶,用勺揚至茶乳交融,再次開鍋即成為馥鬱芬芳的奶茶了去內蒙一定要喝奶茶,一來體驗一下牧人的特色食品,二來增加些營養。牧人的奶茶或奶製品本身的味道原淳。如今不少人都已喜歡上它。
  • 散文《陪你一起看草原》——深藍
    有這麼一首歌,《陪你一起看草原》,歌詞大意是:因為我們今生有緣,讓我有個心願,等到草原最美的季節,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藍藍的天......
  • 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住蒙古包相關攻略 附費用及注意事項
    到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一定要體驗一次住蒙古包,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住蒙古包相關攻略可以幫助大家解決呼倫貝爾住蒙古包怎麼洗澡上廁所?需要準備什麼?等等的問題,還有呼倫貝爾住蒙古包費用及注意事項相信也有很多朋友會用得到,來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蒙古高原東部草原的人文圖譜
    無數的遊牧人民在此繁衍生活,並以此為根據地和大後方,頻繁地介入東亞、中亞、北亞、南亞、西亞乃至東歐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演化。可以這樣說,蒙古高原東部草原上的遊牧民是歐亞草原帶發展走向的決定力量。我們知道,蒙古高原是個獨特的地理單元,那裡分布著雄偉的高山、綿延起伏的丘陵臺地、寬闊豐美的河谷,其東南部還分布著廣袤的戈壁沙漠和平原。
  • 住蒙古包、看滿天繁星……盛夏遛娃去草原準沒錯
    暑假必去這些草原,騎馬、坐小火車、住蒙古包、看滿天繁星……  盛夏遛娃 去草原準沒錯  對於上了學的娃來說,平時沒時間,寒假既短還要忙著過節,一年能出去好好玩一下的時機也只有暑假了!所以老母親不管多忙多累,在暑假都會盡力抽時間帶娃出門旅行。如果你還沒有計劃,這個季節,第一站定草原準沒錯!
  • 親手搭建蒙古包到草原做一回真正的蒙古人
    「東方少年」——「我是草原小雄鷹探索沙漠」空調專列夏令營開始報名啦!凡8至16歲少年兒童均可報名參加,7天時間裡讓孩子融入大自然,徹底釋放自己!到草原上參與搭建蒙古包、篝火晚會、草原騎馬;到蒙牛參觀吃冰激凌;到沙漠中滑沙、騎駱駝、尋寶、學習沙雕DIY製作;到周星馳電影《大話西遊》拍攝地西部影視城體驗穿越的樂趣;走近賀蘭山,了解巖畫,參與小小講解員評比;跟回族演員們學跳「踏腳舞」「蓋碗舞」「唱山歌」……一次旅行,體驗最豐富,7月26日、8月10日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