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兩種動物的讀者一定曾在網上看到過這個段子:蘇聯農民曾目擊東北虎捕殺南下的北極熊。這幾年,動物志閱讀了大量俄國文獻,從未在任何一本文獻上看到過有關此事的報導,可以肯定的說,這是捏造的說法。最早是在2005年由幾個網友炮製出來並在網絡上傳播,很多朋友深受其害。動物志希望能淨化網絡動物圈的風氣,引導更多的動物迷了解動物的真相,因此不得不拆穿這個謠言。今天,動物志想借這次闢謠的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北極熊的分布和季節節律,它們真的能與東北虎相遇嗎?
北極熊與東北虎存在分布重疊嗎?
北極熊分布在冬季結冰線以內的海域,主要是北冰洋及周邊海域,包括楚科奇海、波弗特海、東西伯利亞海、拉普捷夫海、喀拉海、巴倫支海、格陵蘭海北部、巴芬灣以及加拿大北極群島的諸海域,如下圖所示。在北冰洋沿岸附近的淺水區域,北極熊的主食海豹比較豐富,因此這裡的北極熊更多;但它們出現在整個北極地區,北可至北緯88°甚至更北的地區。
東北虎分布在俄羅斯遠東南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其分布的北限在北緯52°左右。歷史上,它們的分布向北從未越過外興安嶺,向西從未達到貝加爾湖。儘管由於自然和人為原因,偶爾有零星的流浪個體越過這一邊界,但它們從未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定居。
可見,東北虎與北極熊的分布差得遠呢,正常情況下它們是不會見面的。
北極熊會南下登陸嗎?
北極熊的主要棲息地是海冰表面,而不是相鄰的陸地,它們一年到頭要麼從不登陸,要麼只有很短時間登陸。因此北極熊被認為屬於海生動物,或者更準確地說,它們是海生陸基動物。由於北極熊在海冰上獲取食物,它們的分布會隨海冰覆蓋發生季節性變化。北極熊在以下兩種情況下會南下登陸:
第一種情況是登陸度夏,只發生在較低緯度的哈德遜灣、詹姆斯灣和加拿大北極群島地區。這些地區的海冰到夏季會大面積融化,北極熊將被迫登陸數月。整個冰融期北極熊基本上得不到食物。在此期間,它們靠動員貯存的脂肪維持生存。待晚秋海面上重新結冰,北極熊再回到海冰上覓食。
第二種情況是懷孕母北極熊登陸越冬,這在整個北極除波弗特海外普遍存在。懷孕母熊要到陸地上冬眠,並在冬眠期間生育幼仔;波弗特海的母熊直接在海冰上冬眠,不再登陸。懷孕母熊要把生產巢穴建在雪中,而不是雪下的土地中。因此,母熊需要秋季颳大風、下大雪形成一定的積雪層,然後在她挖好洞並鑽進去後還要繼續下雪,把她的身子蓋住。母熊一般晚秋至早冬入穴,12月份在洞裡生寶寶。待春季來臨再帶小熊回海冰上生活。
除懷孕母熊外,其他北極熊包括單身的未懷孕母熊、帶仔母熊和公熊冬季不需要冬眠。在高緯度地區,到了冬天有時會出現糟糕的天氣和極端的低溫,而且海面幾乎完全冰封,北極熊無法狩獵冰下的海豹,這時候這些熊會找一個臨時或長期性的庇護場所,度過這段拮据時期。
北極熊南下可能與老虎碰面嗎?
有讀者可能會問,在北美的哈德遜灣和詹姆斯灣,北極熊分布的南限只有北緯50°左右,比東北虎分布的北限還靠南。那麼,亞洲的北極熊有沒有可能南下到與哈德遜灣同緯度,有「太平洋冰窖」之稱的鄂霍次克海,與東北虎碰面呢?
動物志要告訴大家,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對它們來說,溫度從來不會直接限制它們的分布。溫度是通過影響環境和食物,間接影響哺乳動物分布的。雖然北極熊在北美能南下到北緯50°左右,但北亞同緯度的鄂霍次克海地區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北極熊。
如圖我們可以看到,哈德遜灣是一個「向北開口」的海灣,通過幾個海峽與北冰洋和巴芬灣相連,這種「北海南陸」的布局很適合北極熊生存。而鄂霍次克海是一個「向南開口」的海灣,東、北被堪察加半島和楚科奇半島阻隔,無法與北冰洋和白令海連通,這是一個「北陸南海」的布局,到夏季冰融期,北極熊向北無海冰可退,向南無陸地暫居,會陷入無處可去的境地。
那麼白令海的北極熊夏天要去哪裡度夏呢?白令海北部位於冬季結冰線和永久結冰線之間,每年冬天,海冰擴展至白令海峽以南 400 千米處,北極熊在這些海冰覆蓋的地區都有分布。而到夏天,當海冰從白令海地區消失,這些地區的北極熊選擇的不是「南下登陸」,而是「北上找冰」,它們向北可能遷徙多達 1000 千米遠,全部退回到白令海峽以北的楚科奇海,與海冰的南緣「共進退」。動物志在這裡要提醒讀者,探討動物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相信科學,切不可想當然哦。
假設東北虎與北極熊相遇,誰會是勝利者呢?
如前所述,東北虎和北極熊在野外是不可能相遇的,但為滿足一些讀者的好奇心,我們最後探討一下這個話題。西伯利亞東北的北極熊屬於楚科奇海-白令海種群,公熊平均466千克,母熊平均247千克。東北虎捕食其生境內的烏蘇里棕熊尚且以母熊、幼熊為主,從未有捕殺公熊的記錄。而即使母北極熊也不比公棕熊小了,可見,東北虎想拿下健康的成年北極熊是很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