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灣花蓮6.7級地震,江蘇多地震感明顯)
現代快報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18日13時01分在臺灣花蓮縣海域(北緯24.02度,東經121.65度)發生6.7級地震,震源深度24千米。
臺灣地震後,廈門、福州、浙江、江蘇等地的網友幾乎在同一時間,都有大地晃動的感覺。
13時50分左右,@南京發布 發布消息:據市地震局,受臺灣地震影響,南京部分地區有震感,主要集中在建鄴區、珠江路、浦口高新區等高層建築區域,不是南京地震。14時03分左右,@南京防震減災 也發布微博消息證實。
江蘇省地震局相關專家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地震發生後,他們陸陸續續收到了電話,蘇州、泰州、南通、南京等多地的市民也表示有震感。
南京:高層震感會更明顯
最先監測到的是高淳的地震臺網。之後,南京市地震局的電話響起來,市民陸續電話來諮詢。
為什麼南京距離臺灣花蓮有1000多公裡,還震感強烈呢?南京市地震局專家解釋說,地震波分為P波和S波。P波就是縱向波,會上下晃動,傳播速度比較快,但南京離高雄有1070公裡,縱向地震波是衰減傳遞的,到南京時已經微乎其微了。而S波則是橫向波,傳遞速度相對慢,到南京時還有一定強度,市民會感覺到搖晃。
" 這次臺灣地震,南京最敏感的是河西、大行宮、新街口的高層,尤其是10層以上的感覺更強一些。" 專家說,雖然地震波到達南京周邊的先後順序是:溧陽—高淳—金壇—溧水—江寧—鎮江,但是由於地質以及高層建築的關係,這次有震感的地方是河西、新街口一帶和浦口一些高層。
專家介紹,河西和新街口有一個共同特點:地基相對鬆軟。河西主要是長江河漫灘地質,而新街口及大行宮地區主要是秦淮河古河道地質,地震波來了以後,這兩處的高樓也跟著小小地晃動。
" 不過,就算是有震感,市民也無需太過緊張,因為這種距離較遠的地震,不會對我們這裡的建築造成破壞。" 專家說,河西、新街口的高層有震感,並不等於這兩處的抗震相對弱,堅硬的地質條件,會對高頻波、距離近的地震有感;而鬆軟的地質條件,則會對距離遠、震級強的中強地震有感覺。如果臺灣發生6.5級以上的地震,南京這邊就會有感覺,尤其是高樓密集、地層鬆軟的地方。
無錫:不少市民嚇得跑下樓
無錫市民朋友圈截圖
4月18日下午1點35分左右,一陣明顯的晃動感,讓不少無錫市民感覺到似乎眼前在轉圈。一位正在午休的市民表示,由於身邊的人都跑下了樓,於是跟著一同下樓躲避," 我在睡午覺,他們突然說樓晃,然後就都出來了,我也跟著出來了。"
原來就在無錫市民感到晃動的同時,臺灣花蓮發生6.7級地震。隨後,現代快報記者電話聯繫了無錫市地震局,但電話一直處於通話當中。
常州:晃得頭暈
4月18日下午兩點多,在常州市新北區政府上班的陳女士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當時她正在20樓辦公室裡上班,突然感覺到一陣頭暈,然後整個人也跟著前後搖晃。" 我一開始以為是自己看電腦時間長了頭暈呢,大概20秒後聽見外面有人喊地震了,接著辦公室同事也喊頭暈,地震了,我才意識到是地震了。" 陳女士說,當時還有好些人跑到樓下的空地上。
還有人說," 在武進萬達辦公的我,最初聽到嘎嘎聲,然後暈得厲害,還以為是疲勞導致的。直到窗簾在晃,同事也感受到晃,才確信地震了。後來門外鬧哄哄,好多人擠樓梯往下逃。"
蘇州:" 從16樓跑下來,腿都軟了 "
" 剛開始還以為自己頭暈 ……" 微博網友 @一隻叫四月的貓咪 說。" 蘇州20樓感受到搖搖晃晃。"" 從16樓跑了下來,腿都軟了 ……" 據了解,多數反映有震感的市民都位於高樓上。
" 高層樓的震感明顯,走樓梯下來了。" 一位市民稱。在其所發的小視頻裡,只見一幢高樓下,有不少市民從樓上跑到樓下避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