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魯南,草木吐翠,萬物復甦,又到了梧桐花開的季節。小區裡樓前樓後沉寂了一冬的梧桐樹,枝頭上開始掛滿一串串或紫色、或白色的梧桐花。於是,整個小區的空氣裡,似乎都是那帶著淡淡苦澀滋味的梧桐花香。
兒時在嶧城農村長大,村子內外長滿了梧桐樹,高大的枝幹和茂密的樹葉將小山村遮掩。雖然不喜歡梧桐樹葉子的澀味,但卻喜歡春天裡梧桐樹上掛滿的小喇叭一樣的梧桐花。一串串,一簇簇,一層層,梧桐花白的像雪,紫的像雲,它那特有的清香,早就穿透了整個村莊。爬上樹,隨手摺下一枝梧桐花,插在書桌上的罐頭瓶裡,在煤油燈下聞著花香讀書做作業,那份適意至今還時常被憶起。只不過那梧桐花香,在今天似乎越飄越遠,變成了一份若隱若現的鄉愁,偶爾出現在夢裡。
那時,家裡有一棵生長了好多年的粗壯的梧桐樹,每年春天樹上都開滿了花,而夏天樹下涼陰多,是避暑的最好去處。這棵樹原打算是給哥哥結婚打家具用的,但因為長在院子牆角,牆體受其影響嚴重,哥哥只好將其伐倒,用地排車拉到了周營集市上賣掉。第二年春天,牆角處長出了許多的梧桐樹苗,院子裡又因為它們的出現而變得生機盎然。
工作後,最喜從老文聯西面的巷子穿過。巷子不長,一棵挨著一棵長滿了梧桐樹。梧桐花從樹上垂下來,行人伸手可及。站在巷頭向巷子深處望去,整個巷子就是一個紫色的夢幻世界,充滿了浪漫和神秘。穿行其中,如入仙境,目之所及,皆是美麗。春天裡那一巷的梧桐花,陶醉了一顆年輕的心。
後來得知,梧桐樹不惟是魯南的樹種,其因為生命力強,在各種環境皆能生長,有著極好的聲譽。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焦裕祿在任職蘭考時,為了治理當地的鹽鹼地,號召百姓廣植梧桐樹,在造福蘭考的同時,也讓全國人民記住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公僕焦裕祿的名字。
其實,梧桐樹在我國的栽培歷史非常悠久,雖不能確定它是我國的原生樹種,但很多典籍、詩詞中對梧桐樹、梧桐花均有記載,可見人們歷來對其都非常的欣賞。比如常被人們引用的諺語「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梧桐花開,鳳凰自來」等,在古代典籍中就有多個出處。
《詩經·大雅》中有句曰:「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說的是梧桐生長的茂盛,引得鳳凰啼鳴。《莊子·秋水篇》中云:「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說的是鳳凰從南海飛到北海,只有見到梧桐才落下,說明梧桐的高貴。
而在《三國演義》裡則有著「鳳翱翔於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的描述,說的就是「良禽擇木而棲」。杜甫《秋興》八首之八中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白居易《初入峽有感》中的「棲鳳安於梧,潛魚樂於藻」,陸遊《寄鄧志宏》中的「自慚不是梧桐樹,安得朝陽鳴鳳來」等詩句,以及石濤的《題畫詩》「百尺梧桐半畝陰,枝枝葉葉有秋心。何年脫骨乘鸞鳳,月下飛來聽素琴」,無不詮釋著吉祥梧桐和富貴鳥鳳凰的親密關係及祥瑞象徵。
另外,在多部古籍中有「嶧陽孤桐」的記載,古今多位專家認為,這「嶧陽孤桐」指的就是嶧縣南葛嶧山(即天柱山)前的梧桐樹。當年人們就是用的這裡的梧桐樹做琴奉於大禹,大禹撫琴奏樂,如鶴唳鳳鳴、鶯歌燕舞,清脆悅耳,心情舒暢。據考證,「嶧陽孫枝,匠成雅器」,說的也是嶧縣的梧桐樹適合做古琴一事。由此可見,我們棗莊的梧桐樹確實是寶,除了花可以欣賞之外,其木還是做琴的上等材料。在了解了這一切後,對梧桐樹的好感又增加了許多。因此每次看到它們默默地花開、悄悄地生葉,總會投以致敬的目光,願其茁壯,盼其無殃。
作者: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