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裡有很多描寫孤獨的詩作,這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柳宗元的《江雪》,如果說這首第二,絕對沒有另一首詩敢說第二;柳宗元在這首詩中,把孤獨描寫的可謂是深入骨髓,字裡行間,儘是詩人對於人世的感嘆,相信任何一個人讀這樣的詩作,那都是能夠從中讀到孤獨、寂寞、悽涼;在這首詩中,猶如整個世界只剩下了那個老漁翁,身邊再也沒有了任何的生命。
其實除了柳宗元《江雪》之外,另一首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那同樣也是描寫的非常孤獨,但這首孤獨又與《江雪》的孤獨不同,陳子昂的孤獨是屬於那咱懷才不遇的孤獨,但是讀起來同樣的能夠令人感受到詩作中的孤獨,也可以歸類為孤獨的詩作。
那麼除了柳宗元的《江雪》,以及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外,個人認為還有一位詩人的詩作,同樣的描寫的非常的孤獨,那便是王績的《野望》,應當說這首詩,也是同樣的很孤獨,雖然詩人身邊有了生命,也有了人群,可是儘管這樣,詩人在這些人群裡,找不到知音,同樣的也是非常的孤獨。
《野望》唐代: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王績,無功,自號東皋子、五鬥先生,祖籍祁縣,也是唐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他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這首《野望》,可以說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作,在這首詩中,詩人雖然自處在鄉村,身邊也有行人,可是詩人內心依舊還是非常的孤獨,通篇都是詩人,內心一種孤獨的描寫,可謂是描繪的活靈活現,很是值得一讀。
這也是一首典型的五言,詩人在這首詩中,一開篇便是交代了自己所在地方,「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詩人的這一交代,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能夠讓讀者,感受到詩作中的那份意境。那開頭兩句的意思是,每當傍晚時分,我便會一個人站在東皋極目遠望,可是對於我來說,內心始終是徘徊不定,不知應該何去何從?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詩人到了第三四句時,開始重點描寫起了周圍的環境,那這兩句大致的意思是,現在正是秋天,我周圍山上的樹木早已染上了秋色,落日也在山頭,馬上要落山了。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在這兩句中,詩人又描寫到了自己當時的一個處境,以及自己當時的一種心情,那些牧人此刻正驅趕著牛羊從山上回來,獵人也騎著馬,帶著自己的獵物回來了。這兩句詩人描寫極為細膩的地描寫到了鄉村的一個情況,從而也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細膩。
詩的最後兩句,也是這首詩中,最為經典的兩句,「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那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們雖然都見過面,但是彼此並不認識,見了面也不打招呼,對於我來說,只想放聲歌唱,一輩子在這山居裡隱居。在這兩句中,詩人以一種非常平淡的口吻,述說自己內心的一種真實的感受,可謂是非常的孤獨。
王績的這首《野望》,應當說也是唐詩裡,非常獨特,也非常孤獨的一首詩,通篇都是詩人內心對於苦悶的描寫,也正是這種極為細膩的描寫,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孤獨,也更加的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