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姐妹撿廢品撿出一個「圖書館」:愛讀書,家裡是貧困戶

2020-12-20 澎湃新聞
目前有上萬冊圖書的小「圖書室」。受訪者供圖

今年12歲的吳楠楠,家住河南周口市太康縣楊廟鄉陳莊村,家裡只有幾間不起眼的破舊平房,但其中一個房間裡卻擺滿了圖書,是附近孩子們最喜歡的「圖書館」。

「這些書最開始都是楠楠和她妹妹,兩個人一起撿垃圾的時候撿回來的,一本本擦乾淨、收藏好。」吳楠楠的舅舅陳純新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兩姐妹在四五歲時就偶爾跟外婆出去撿廢品,每次看到書都會撿回家,慢慢就形成了一個小小圖書室,近三年來,每年寒暑假或周末,村裡的孩子都會來這個小房間裡看書。

陳純新說,吳楠楠小圖書室經媒體報導後,受到了許多愛心人士的關注,陸陸續續有新書寄送過來,如今已經有近萬本兒童讀物,擺滿了整個小房間。

圖書室中間還擺放了供孩子們看書的桌子和小板凳。受訪者供圖

撿廢品撿出一個圖書室

吳楠楠今年12歲,在陳莊村小學就讀七年級(等同初一),大妹妹10歲,讀三年級。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則需要照顧僅2歲的二妹妹,吳楠楠從小就聽話懂事。

「大概在她四五歲的時候,外婆帶她們出去玩,一路上就會撿一些飲料瓶子、紙殼子,回家能賣點錢。」陳純新說,他父母的身體都不太好,生活條件也比較艱苦,母親以前常常會外出撿一些廢品,孩子們大了一點,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候,也會和外婆一起撿廢品。

吳楠楠上了小學學習識字後,對看書的興趣越來越大,在撿廢品的過程中如果看到被遺棄的圖書,就會帶回家,「有的書皮爛了,或者很髒,但我擦一擦,看裡面的內容都是好的。」

等妹妹到了四五歲的年齡,也和姐姐一起出門撿廢品。隔壁鄰村的拾荒老人知道姐妹倆喜歡看書,也常常把自己撿到的圖書送給她們。斷斷續續撿了幾年,再加上一些從舊書攤買來的書,到了2016年1月,吳楠楠和妹妹收集的圖書已經有100多冊。

在和家人商量後,她們決定收拾出一間房子放置這些圖書,提供給附近的孩子們看。

這個臨時收拾出的「圖書室」,室內是斑駁的土牆和泥土地,一些手寫的詩詞貼在牆上,就是成為了圖書室唯一的裝飾。一百多冊圖書和雜誌,整齊擺放在靠牆的木桌上,雖然圖書破舊、發黃,但還是吸引了許多周邊的孩子。

近日,吳楠楠的圖書館經過媒體報導後受到關注。女孩的舅舅陳純新告訴澎湃新聞,近一個星期以來,幾乎每日都有圖書寄過來,都是社會愛心人士的捐助,加上吳楠楠原本收藏的圖書,已經有近萬本,「都已經飽和了,房間裡已經堆滿了。」

「前幾天縣委宣傳部又給我們送來了4個書櫃。」 陳純新說。在狹小的房間裡,四個嶄新的書櫃旁擺放著一摞摞新書,而在房子的另外一端,一排有些年代的木柜上,堆放著吳楠楠收集的上百本已經發黃的圖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陳純新和吳楠楠都表示很感動,但目前已經不需要更多的圖書或捐助。陳純新告訴澎湃新聞,自己家是屬於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多年來就受到當地政府和政策的關照,「我們覺得很過意不去,總感覺不應該受到那麼多的關愛,這幾天也不斷有人加我的微信,給我轉100塊錢,說給孩子買書,我都沒有收,現在真的是足夠了,很感謝社會。」

愛寫詩歌的舅舅

在這個普通的農村家庭裡,除了孩子熱愛讀書,舅舅陳純新也是一個愛書之人。「我對文字從小就比較敏感,從來不毀壞文字性的東西,一張報紙我都會保存十幾二十年。」

陳純新從小就熱愛讀書和文字,在14歲時就開始自己寫一些詩歌,「當時主要是寫一些打油詩,記錄自己的感受和生活,到了初中後就開始嘗試寫一些現代詩。」

但在上初三後,因為貧困「交不起學費」,陳純新作為家裡的老大,在初三第二學期輟學。

輟學後,陳純新農忙時在家種地,農閒時外出打工,儘管生活艱辛,也堅持繼續寫詩歌。「沒有刻意去寫,有靈感了就記錄下來,晚上回家後寫下來。」 陳純新說,在外打工時,為了避免別人的議論,他趁別人睡覺,或者找個沒人的路燈再把詩歌寫下來。

「別人不理解,都覺得我一個民工在城市打零工還寫詩,覺得我腦子不正常。」陳純新說,自己在村子裡一直被稱為「異類」,一是因為寫詩,二是因為48歲都未成家,在這樣的環境下,他把自己的所有精神慰藉都寄托在了詩歌上。

陳純新沒有統計自己寫過多少詩歌,往往是寫完了就放在一旁,作品越積越厚。但30多年來,他已經公開發表了數百篇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

報紙上發表一篇詩歌能有100塊錢的稿費,每次攢夠一部分錢,陳純新就拿著去舊書攤買書,幾十年下來,他自己積累的圖書也已經有二三百本。

吳楠楠和妹妹熱愛收集圖書,和舅舅陳純新有很大關係。「我的圖書都是散文、詩歌一類的,孩子們不太能看得懂,我就引導他們自己收集圖書,或者帶他們去開封的舊書攤買書,就是想讓孩子們耳濡目染,能從小喜歡看書,喜歡學習。」

對於陳純新家的情況,楊廟鄉鄉委會辦公室一工作人員表示早有耳聞,「他們一家人都很熱愛看書和文化,對於他們開辦小圖書館這件事,我們都知道,也都很支持。」

該工作人員表示,陳莊村裡就讀的小學兒童大概有50多名,雖然村文化廣場有圖書館,但裡面的圖書大多以農業科技、黨的政策為主,雖然面對全村人民開放,但圖書館裡適合孩子閱讀的書比較少,孩子們幾乎不去圖書館看書。「現在他們開了一個小小圖書室,能滿足不少學生們看書,我們都很贊同,也考慮提供一些幫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不讀書就去撿垃圾」,你教育小孩的8個字裡,藏著多少誤區?
    01誰的讀書時代,一個月沒二三十天不想上學呢?網上衝浪時,看到一位家長曬出請假的聊天記錄。當小孩不想上學時,家長並未採用「打一頓就好」的老辦法,而是尊重他的意願,向老師請了假。但是小孩沒想到的是,他的任性早已被暗中標好價碼——他被爸媽拎著去撿垃圾了。家長曬出小孩哭唧唧的表情,逗樂了一票網友。家長初衷就是告訴孩子,不好好讀書就要幹撿垃圾這些吃苦受累的事情。乍一看是很開明,但也踩進了另一個思維誤區。
  • 小巷裡有人高聲唱紅歌,旁若無人,原來是70歲北漂撿廢品的大媽
    大媽在把廢品裝車原來,在小巷子深處,一位大媽在收拾她剛剛收來的廢品。大媽穿粉紅色上衣,黑底繡花褲子,臉黃,但黃裡透著生機,並不衰敗的那種,特別是眼裡有神,有光,充滿活力。頭髮頂部一片雪白,四周卻是黑的,一看就是染過的,後來又長出了白髮。「北京城裡的……雖然沒有見過你,你給我的幸福卻永在我身邊……」原來唱歌的人,正是這位收廢品的大媽!
  • 母親去世,父親出意外癱瘓,男孩邊上學邊撿廢品養家
    有天小男孩拿著一個蛇皮口袋,來到廢品站賣塑料瓶。廢品站老闆娘看了一眼小男孩,溫和的問道:「孩子,你咋這小就出來掙錢?」小男孩低聲的說道:「阿姨,我媽媽去世了,爸爸又癱瘓了,我賣廢品給爸爸買菜。」小男孩說完,老闆娘眼睛瞬間溼潤了。
  • 獨居老人愛撿廢品:想給女兒多攢錢
    通州區劉莊新村小區的一位獨居老人平時愛收集廢品,數量之多導致整棟居民樓不僅氣味難聞還蟑螂亂竄,鄰居們不堪其擾。物業如何化解這場鄰裡糾紛?接到投訴後,北京晚報(ID:wxbjwb)記者深入社區一探究竟。老人說,她一人住在這裡,撿廢品並非因為經濟困難,自己平時吃穿都十分節省,就是一心想給女兒多攢錢。老人告訴記者:「他們老說我不清理,可我一直在收拾啊,只是最近收廢品的一直沒來。」但鄰居們說:「如果能賣早就賣了,在家裡堆了幾年的廢品都是根本賣不出去的舊衣服。」
  • 西安女大學生寧撿廢品不做二奶 被譽廢品西施
    不過,網友們並沒有對這個「廢品西施」表示同情或者讚賞,反而指責該帖的發帖者又是一個「網絡推手」,只是想藉助網絡捧紅照片中的女孩。 西安女被譽為「史上最美女孩」 昨日,天涯論壇中一個題為《好一個收廢品西施:寧收廢品不做二奶》的帖子引來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 用撿廢品來打發時間
    隔壁樓下住著個撿廢品的老奶奶。腿腳不方便,起早貪黑,每天估摸6點就開始整理她的戰利品。七點半送小孫女上幼兒園,然後將滿滿一車的戰利品蹬著三輪車去賣掉。再繼續收集一整車,有時候需要一天,有時候三天,她也會蹬著三輪車去周邊的人家裡收一些酒水空瓶等 。
  • 七旬老夫妻撿廢品撐起家 新年心願:想有臺電壓力鍋
    在工地做小工,去養老院照顧老人,小區撿廢品,兩位老人「接力」撐起了這個家。去年,兒子已有好轉,孫子考上了高中,然而老人年事已高,照顧一個家越發力不從心。趙翠英說,她的新年心願是希望有一個電壓力鍋,老伴早上能多睡一會兒。
  • 諸暨九旬老黨員拾荒不止 他說撿撿廢品就為了攢錢幫人
    陳林朝老人正在整理廢品。他佝僂著背,拄著拐杖,拎著蛇皮袋,在附近幾個垃圾站翻翻撿撿,一個多小時後才背著鼓鼓的蛇皮袋回家。  這樣忙碌而髒累的早晨在陳林朝的晚年生活中周而復始,一晃已10多年。這位儉樸勤勞的老黨員說,他拾荒並不是為了生計,只是為了在旁人有困難時,能幫上忙。
  • 女孩撿廢品掙錢給媽媽租婚紗 回味淚水啥滋味
    河南葉縣杜海洋的妻子3年前因腦出血成了植物人。3年來,杜海洋為妻子治病已花費60多萬元,每天不離身看護。女兒聽說媽媽生病前願望是穿上婚紗,她就撿廢品攢錢給媽媽租了一件婚紗披身上,彌補媽媽沒穿過婚紗的遺憾。
  • 安徽宿州:老人推自行車撿廢品,造型如「皮皮蝦」,網友稱不容易
    而對於一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來說,寧願撿垃圾也不會坐著吃閒飯。近日,安徽宿州一位網友爆料稱:在當地蕭縣黃口鎮,一位七旬左右的老人推著一輛自行車撿廢品,整個造型猶如「皮皮蝦」,特別引人注目。好多網友看到這一幕說:現在的老人生活真的不容易,看到他的現在就想到了自己的未來!希望自己到老的那一天不再需要如此奔波,為了生計疲於奔命。
  • 撿廢品攢的3000元,68歲安徽籍老黨員全部捐給了象山!
    撿廢品攢的3000元,68歲安徽籍老黨員全部捐給了象山!近日,68歲的安徽籍老黨員王勺席,鄭重地把自己撿廢品積攢下來的3000元,捐給當地慈善總會,助力疫情防控。王勺席來自安徽宿州。二十多年前夫妻倆來到象山,一直在丹西街道何家村、洋心村等地從事環衛工作。幾年前,妻子因為體弱多病回了安徽老家。獨自在象山的王勺席每天從凌晨2點起,負責七百多戶的垃圾清運工作,一天工作要持續9個小時。
  • 偷偷跟蹤撿廢品老人回家後,三個小女孩做了個決定……
    在廣東雷州市企水鎮, 三個小女孩的故事,溫暖了冬天裡的無數人:一年前,就讀六年級的李媛娟、劉小欣、張佳怡遇到一位駝背的孤寡老爺爺。看著老爺爺孤苦伶仃,沒人照顧,孩子們動了惻隱之心,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老爺爺。
  • 90後女攝影師撿廢品,打造400平方米工作室
    這個90後女孩是位攝影師,為了讓自己和小夥伴有創作的地方,她租下一個400平方米的廢棄廠房,用撿來的廢品做裝飾,最終有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創意工作室。現代快報記者 張瑜  半山腰上的「世外桃源」  7月初的一個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與丹丹相約她的工作室。在導航的指引下,車子開到了仙林再往東的一個半山腰上,丹丹說工作室其實挺好找的,因為院門前有個公交車站。
  • 鮮為人知的古書畫鑑定大家:他從廢品堆撿出大批名畫
    不愛經商愛畫畫 他又是一個愛國者,對國家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十分痛惜,曾為了中國古文字書出版之事與外國人打官司。他看黃湧泉這位年輕人聰明好學,愛國愛業,除了在古文字、書畫創作上作指點外,也常常講一些國寶和古文物流失的軼事。每每聽到這裡,黃湧泉總是暗暗下決心,只要將來有機會,在這一方面一定要效勞自己的國家。
  • 男孩嫌讀書苦被媽媽罰泔水桶撿麵條: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作者:心海一隅(爸媽進化論主筆)前幾天,安徽安慶的一個男孩,半蹲在一個泔水桶前,一邊忍不住連連發出作嘔聲,嘴裡說著:「我不想幹了!」一邊伸出右手從泔水桶裡撿麵條。這一幕看得人既心酸又好笑,男孩為什麼要從又髒又臭的泔水桶裡撿麵條呢?
  • 86歲老人5年天天撿垃圾 賣錢資助三名大學生
    「再說,夜裡的垃圾不撿就會被處理掉,我撿了才不會浪費掉,而且我撿的有些東西還很好,有沒拆包裝的新衣服,有還能用的空調、電腦和風扇……」「撿垃圾賺的錢的確少,但是我一個八十幾歲的老人,就算給人看大門別人也不會用我呀,再說到教育機構教國防教育也不合適呀,我只能通過拾荒完成心願。」老人道出自己撿廢品的原因。
  • 「撿垃圾」的最高境界:90後女孩不花一分錢,用廢品打造童話屋!
    「撿垃圾」的最高境界:90後女孩不花一分錢,用廢品打造童話屋不過我們很多人沒有這樣的意識,有的也是有心無力,即使知道可能有用也做不成自己想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她並沒有花費很多錢,所有改造的材料和家具基本都是她撿回來的廢品,偶爾有幾件還是低價收購的,但通通在她的改造下煥然一新。
  • 撿一個易拉罐就有一萬塊進帳,這樣的易拉罐你想去撿嗎?
    撿一個易拉罐就有一萬塊進帳,這樣的易拉罐你想去撿嗎?易拉罐非常方便攜帶,而且非常的美觀不易破損,市面上大部分的飲料都採用了易拉罐包裝,人們不僅能夠喝到好喝的飲料,喝完後還變成了廢品還能賣錢。但在美國有位藝術家就將易拉罐變成了藝術品,他不需要藉助其他工具,也沒有任何的裝飾,緊緊用雙手就能夠將易拉罐打造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一個幾毛錢的易拉罐被他隨手一捏。
  • 南淝河邊住著流浪漢「頭盔哥」 想靠撿廢品攢錢買房結婚
    他的世界沒人能懂,他管「撿廢品」叫「上班」,他說自己幾年沒回過家,但每天都很快樂。6月19日下午,記者找到了這位特立獨行的流浪漢,聊天中,他說自己還有一個夢想,夢想有一天能買房娶妻,「賣廢品的錢都存在銀行裡呢。」不過,有熱心市民擔心,夏天在河邊住著也不是回事,影響市容不說,萬一哪天下大雨河水猛漲,把人衝走了咋辦。
  • 老人撿垃圾塞滿屋子致房門關不上 晚上睡在樓道裡
    不知為何,老人近年來開始撿垃圾「成癮」,把撿來的垃圾堆砌在家裡。居民曾看到,有收廢品的人員上門查看,發現並不是所有撿來的垃圾都可以賣錢。進不去門就睡在樓道裡隨著垃圾越來越多,屋裡已經進不去人了,老人就在樓道裡休息,但這並未影響到她撿垃圾的「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