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熊出沒》:國產動畫電影新春突圍
《熊出沒·奇幻空間》的劇照。資料圖片
2017年的電影春節檔已落下帷幕,7天的總票房達33.5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66%,觀影人次同比增長4.51%。在今年春節檔影片中,《熊出沒·奇幻空間》無疑是一匹「黑馬」——票房成績衝進前四,觀眾口碑位列前三。
截至2月10日,該片票房突破4.53億元,成為僅次於《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的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季軍。作為首部進軍春節檔的國產動畫影片,《熊出沒·奇幻空間》成功實現新春突圍。
今年看似出其不意的「黑馬」,事實上經過了多年的穩紮穩打。除電視動畫片系列,從2014年起,《熊出沒》大電影一直保持著每年寒假上映一部的節奏,從首部《熊出沒之奪寶熊兵》票房2.47億元逐年攀升,累計票房已超過12億元,成為目前中國動畫中最大的IP之一,而內容的進步也讓觀眾群從少年兒童逐漸擴大到成年人群,口碑亦逐年提升。《熊出沒》系列的成長和成功,無疑是中國動畫影視產業的一次有益探索。
回歸自信
兒時被剝奪自由的天才少年,長大後變成盜竊反派,通過蟲洞穿越到平行世界——美麗的「奇幻空間」。4位主角為保護大自然的寶物金鹿角,與反派展開緊張的奪寶曆程,最終讓萬鹿奔騰、大地復甦。這是《熊出沒·奇幻空間》的故事。
「中國人自古就是世界上最會講故事的人,我們不缺乏好的故事,缺的只是自信。」《熊出沒》總導演丁亮說。
的確,從改革開放開始,中國動畫電影受到了日本、美國動畫片的巨大衝擊,《大鬧天宮》《九色鹿》的輝煌遠去,《花仙子》《聖鬥士》和迪士尼系列影片的進入,很大程度上取代國產動畫陪伴著80後、90後的成長。美、日動畫電影的美術風格、敘事手法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模仿、看齊的標杆,包括《寶蓮燈》《梁祝》等傳統經典題材,也成了「好萊塢式」的重塑。到了《花木蘭》《功夫熊貓》中大量運用中國元素講述標準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故事時,人們不禁發問:國產動畫電影緣何無法再現中華文化的瑰麗之色?
《熊出沒·奇幻空間》給出的答案是:自信是講好故事的前提。
「《瘋狂動物城》《你的名字》是非常優秀的動畫片,但是中國動漫不能完全把日本和美國的動漫當作標杆,我們應該看得更遠。相對於日本動漫,我們應該有更大的格局和更成熟的人生觀;相對於美國動漫,我們應該更具有東方的情懷和道德倫理,這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丁亮表示,他們始終關注中國人的喜怒哀樂,《熊出沒》也始終堅持中國民俗風格,強調中國元素,在《熊出沒·奇幻空間》的劇情中,還融入了很多當代中國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包括令孩子們負擔沉重的教育、科技發展與自然環境的衝突等等。
這種現實焦點問題的再現和反思,對影片的信息量、話題性和整體格局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嘗試。「接地氣」的效果是明顯的:不同於以往固定的「大手拉小手」親子觀眾,《熊出沒·奇幻空間》的觀眾群體擴大到了青年、白領等成年人群。該片在五大購票平臺的口碑評分達9.1,在春節檔國產電影中排名第一,而豆瓣、時光網兩大影迷平臺也給出6.6的評分,高於去年的國產動畫票房冠軍《大魚海棠》。
專注細節
一部好的影片,不僅要有好的立意和對現實的思考,還需要有對細節的精細打磨。
丁亮告訴記者,這個故事很多年前就有了,但由於場景宏大、技術等問題一直沒有籌拍。然而,丁亮和其團隊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積累和挖掘,曾數次奔赴東北原始森林考察,那裡的一草一木和人物在影片中都有體現:可愛的猴頭菇精靈、蓮花燈和被砍掉的竹子、以鄂溫克族為原型的鹿族女孩納雅等中國元素、本土文化得到了美好的展現。
而為了讓影片中鹿的形象更加逼真,創作團隊還專門組織到中國麋鹿之鄉——江蘇大豐的麋鹿自然保護區,實地觀察研究鹿在自然中的真實形態。
影片中甚至出現了名叫薛丁格的貓——這隻反派男孩童年時期的貓在現實世界中已經死去,卻仍然活在奇幻世界中,引導他回歸善意和溫情,完成了一次心靈救贖。這個元素看似不經意,卻是對現實選擇的一種折射,是主創團隊在影片立意和深度上的一次小嘗試,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和反思。
「雖然近兩年國產動畫出現了一些好的作品,但我國的動畫電影產業仍然處於『少年時代』。長遠來看,一方面內容創意和技術創新不能停步,創作團隊要不斷向外國學習,但又不能盲目,需要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和文化自信,並將工匠精神貫注於作品創作中。」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創意與動畫學院院長王效傑說,在此層面上,《熊出沒》系列電影無疑做到了。
精雕細琢
「太美了,太可愛了!」當毛茸茸的猴頭菇精靈和蝴蝶翩翩起舞時,影廳中的小觀眾們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想要觸摸;影片最後萬鹿奔騰的壯觀景象更是美輪美奐,令人讚嘆。《熊出沒·奇幻空間》此次的特效技術和畫面表現都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技術長久以來都是國產動畫的一個短板,2015年暑期檔的《大聖歸來》在技術上的顯著提升,讓人們重新燃起了對國產動畫的期待。事實上,技術的創新提升一直是《熊出沒》主創團隊多年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在森林、水等場景的處理上,為了符合自然規律,許多製作人員甚至專門將魚缸搬來辦公室養魚和水草,隨時打光觀察光影和水生物的運動規律。
「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能加快縮短與美國動畫的差距。」丁亮介紹說,20世紀80年代,三維動畫技術突飛猛進,而當時日本動漫還是以二維動畫為主要手段,《熊出沒》主創團隊就瞄準三維動畫這一領域精耕細作。創作團隊除了引進國外頂尖動畫製作軟體,還注重自主的動畫軟體開發,努力用歐美技術講好中國的原創故事。
2016年,中國電影票房數僅實現微增3.29%,而動畫片市場則從2015年的45億元人民幣猛增至到2016年的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高達176%,這對中國動畫產業來說,無疑是迎來了一個巨大的契機。機遇面前,動畫創作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穩紮穩打而不是「一錘子買賣」和「吃老本」,堅持立足國情、挖掘本土文化精神內核,才能實現「全面突圍」。本報記者 嚴聖禾 黨文婷)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