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一樹桂,上有雙鴛鴦。千年長交頸,歡慶不相忘」。最近小編迷上了故事,而且迷上了描寫動人愛情故事的古詩。說到代表愛情,大家可能會想到月老、丘比特還有鴛鴦。現實裡的鴛鴦是什麼樣的?又在哪裡生活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
鴛鴦(學名:Aix galericulata),別名中國官鴨,其中鴛指雄鳥,鴦指雌鳥。鴛鴦是鴨科鴛鴦屬動物,是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被看成愛情的象徵。
1、鴛鴦的形態特徵
1)鴛鴦雄鳥額、頭頂中央為翠綠色有金屬光澤;枕部為銅赤色與後頸紫綠色長羽組成羽冠。眉紋為白色並向後延伸構成羽冠一部分。頰部有棕慄色斑,眼上方和耳羽呈現棕白色,頸側有輝慄色領羽。背和腰為暗褐色有銅綠色金屬光澤;內側肩羽為紫色,外側有為數枚純白色,並有黑色邊;翅上覆羽和背顏色相同。初級飛羽時暗褐色,次級飛羽為褐色,三級飛羽為黑褐色。頦和喉為純慄色。上胸和胸側呈暗紫色,下胸至尾下覆羽呈乳白色,下胸兩側為絨黑色,兩脅近腰處有黑白相間的橫斑,腋羽褐色。
2)鴛鴦雌鳥頭、後頸呈灰褐色且無冠羽,眼周為白色,特有白色眉紋。上體呈灰褐色,兩翅和雄鳥相似但無金屬光澤及帆狀直立羽。
2、鴛鴦的棲息環境
鴛鴦再繁殖期主要棲息再森林山地湖泊、水塘、河流、蘆葦、稻田地中,冬季則棲息再大的江河、開闊湖泊、沼澤地帶。通常生活在闊葉、針葉混交林及附近的沼澤、蘆葦塘、溪流、湖泊等,喜歡成群活動。每天清晨,會從夜晚棲息的叢林飛出來,在水塘邊聚集,或在蘆葦叢的水面上漂浮取食,或飛到樹林裡覓食,約一、二個小時後,又先後回到樹枝或巖石上休息。
3、鴛鴦的生活習性
1)遷徙
到了3月末4月初遷徙到東北的繁殖地,而到9月末10月初南遷。遷徙時成群,在貴州、臺灣等地,亦有部分鴛鴦不遷徙而為留鳥。
鴛鴦剛遷到繁殖地時通常在低山開闊地帶的水塘或溪流中活動,休息時會成群棲息在水邊或冰面上。鴛鴦善遊泳、潛水,也善陸地上行走,也常常會到陸地上活動覓食。鴛鴦生機警,善隱蔽,遇到驚擾立刻起飛,並發出一種尖細叫聲。
鴛鴦是雜食性,繁殖季則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如螞蟻、蝗蟲、蚊子、甲蟲等昆蟲和昆蟲幼蟲,也吃蝲蛄、蝸牛、蝦、蜘蛛、小型魚類等食物。冬季都是櫟樹等植物的堅果。春季主要以青草、樹葉、草根、草葉、草籽、苔蘚等為食,也吃玉米、稻穀等農作物。
4、鴛鴦的分布及種群現狀
1)分布
原產地:中國、日本、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
引進:比利時、法國、奧地利、丹麥、德國、瑞士、荷蘭、英國、斯洛維尼亞等。
鴛鴦多分布在中國東北北部,少數在臺灣、雲南、貴州等地是留鳥。福建省屏南縣有一條11公裡長的白巖溪,每年有上千隻鴛鴦在此越冬,是中國第一個鴛鴦自然保護區。江西省婺源縣的鴛鴦湖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越冬棲息地。
2)種群現狀
鴛鴦是中國傳統出口鳥類之一,每年有大量活鳥被捕獵供應國內各動物園及出口。1975年以前經常可以遇到40—50隻鴛鴦大群,現在卻很難見到了,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嚴重及捕獵嚴重,導致種群數量銳減。據數據顯示中國繁殖種群數量是1500—2000對。已列入世界瀕危鳥類名錄。
我們常說不能棒打鴛鴦,現在確是網打、藥打,代表愛情並在曾經擁有超大數量的種群動物現在都被列為世界瀕危鳥類名錄了,捕獵者卻還在繼續捕獵,小編希望代表愛情的動物可以一直是鴛鴦,不要被替換成其他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