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2個扶貧專項年度方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 讓貧困群眾保障更足

2020-12-20 四川省人民政府

 

  在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的同時,怎樣提高他們的生活保障,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我省出臺的《社會保障扶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和《健康扶貧專項2018年實施方案》對此明確了方向。近日,相關部門負責人作了進一步闡釋。

  任務更細化

  在補齊短板上下功夫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在貧困人群中,有近半數是因為疾病而致貧的,這就要求健康扶貧的力度要更大。」省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我省將繼續實施醫療救助扶持、公共衛生保障、衛生人才培育、醫療能力提升、生育秩序整治等5大健康扶貧行動。行動計劃涉及面廣、針對性強、措施更細,尤其在補齊貧困地區的衛生短板上下的功夫更大。3500個計劃退出村都有達標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都有合格村醫,貧困人口100%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其中,在貧困人群醫療救助上,要求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維持治療費用個人支付比在10%以內,還細化了手術治療包蟲病等補助的具體金額,並要求貧困地區的家庭醫生籤約率達100%;在公共衛生保障上,要對貧困人群實施免費體檢和建立電子健康檔案等。此外,全面提升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能力也是重點之一。

  今年,我省進一步細化了2018年社會保障扶貧目標任務,聚力聚焦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社會保障扶貧是整個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紮實開展社會保障扶貧各項工作,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將起到政策性兜底保障的作用。」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我省著眼建制度、織密網、兜底線,提出了按照不低於年度動態調整後的國家扶貧標準統一制定發布全省農村低保標準低限、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實施殘疾人扶貧對象生活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等3項目標,切實發揮社會保障對貧困人口的政策性兜底作用。

  舉措更有力

  助力特殊困難貧困家庭脫貧

  今年的社會保障扶貧專項方案強化幫扶力度,幫助特殊困難貧困家庭脫貧,明確將安排資金17.96億元,其中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在2017年每人每月70元的基礎上提高10元、按每人每月80元的標準發放,覆蓋近74萬名困難殘疾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按一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不低於80元、二級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不低於50元的標準發放,覆蓋102萬名殘疾人。

  同時,進一步增添助推脫貧攻堅工作舉措。完善社會保障扶貧政策,加大對貧困人口幫扶力度。明確了對建檔立卡未標註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由地方人民政府為其代繳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強化幫扶力度,助力特殊困難貧困家庭脫貧。繼續加大對貧困殘疾人扶助力度,按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今年健康扶貧專項行動計劃資金達到17.93億元,其中用於貧困人群參加城鄉醫保的補助就達15.01億元。同時,針對貧困地區衛生人才招不進、留不住的短板,創新性地實施了貧困地區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使優質資源能夠精準地下沉到貧困地區。「傳幫帶」工程將組織內地三甲、三乙醫院全覆蓋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對口支援,確保深度貧困縣的縣醫院、中醫院、疾控中心、婦保院、衛生執法監督機構都有相應的幫扶力量進行幫扶,實施師帶徒、服務質量審查、遠程診療指導、組團幫扶、設備規範使用、管理幫扶、臨床進修、遠程教學、專項培訓等9大幫扶行動,打造一支願承擔、有能力、可支撐的留得住的本土醫療衛生人才隊伍,讓貧困地區的醫療水平上一個臺階。(記者 李丹 石小宏)

相關焦點

  • 何紹輝:不讓一個貧困群眾在小康路上掉隊
    這件大事,就是黨中央一再強調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這次專題調研的目的是「深入貧困地區解決群眾問題」,希望通過「點對點了解基層實情,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心貼心幫助化解難題」,以提升精準脫貧質量,進而交好脫貧攻堅的歷史答卷。20位省領導分赴40個貧困縣進行專題調研,就是湖南省著力交好脫貧攻堅歷史答卷的一個縮影。
  • 50秒丨濱州霑化馮家鎮產業扶貧託起貧困群眾小康夢
    霑化唯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宋娜告訴記者:「我們企業是一個扶貧助資項目,主要工人就是村裡的婦女群眾,如果是扶貧,群眾符合我們廠用工條件的優先錄用,給他提供一個穩定的就業崗位。」霑化區馮家鎮為了提高脫貧任務質量,不僅為貧困戶提供工作崗位,而且把產業扶貧項目實施與當地產業發展緊密對接,先後實施了水產品精深加工、時裝加工、光伏電站等7個產業扶貧項目,通過扶貧注資項目的實施,持續增加貧困戶收益。
  • 中旗:特色產業鼓起貧困群眾「錢袋子」
    曾經很長時間內,人們的生活就如同家鄉光禿禿的山頭一樣,貧困而黯淡。改變,源自村裡打造的蘆筍種植基地。2018年7月,石哈河鎮黨委政府捆綁20萬元扶貧資金,對楚魯圖村38.5畝集體溫室進行了升級改造,引進種植蘆筍。第二年11月,楚魯圖村種植的38.5畝的蘆筍迎來採摘期。「38.5畝蘆筍總產量約8000公斤,收入22.4萬元。除去開支,村集體增加了5萬元的收入。
  • 長武縣相公鎮:貧困群眾的日子越來越好
    今年以來,相公鎮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衝刺行動為重點,堅持多措並舉,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採取重點幫扶、「四到兩化」工作模式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色,讓貧困群眾的日子越過越好。
  • 九百六十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介紹,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人民銀行、民政部、人社部、自然資源部等有關部門與22個有搬遷任務的省份一道全力推進這項工作,目前,「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喬遷新居。
  • 旬邑精準扶貧讓貧困群眾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今年以來,旬邑縣堅持把扶貧攻堅作為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建設關中最美縣的一項重要工作抓好落實,通過實施發展產業、異地搬遷、就業扶貧、發展教育、就業保障等各項措施,全力推動扶貧攻堅,取得良好成效。該縣以產業扶貧為例,按照行成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連結機制,扶持一筆資金,培育一套服務體系,「五個一」的模式,堅持長短結合,種養互補,力主當地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引導貧困戶發展老玉米、「馬欄紅」品牌蘋果等長效產業和綠色無公害蔬菜、生豬養殖、菸葉等短效特色產業,實現了扶貧工作從「輸血」向「造血」功能的轉變。「民營企業讓一些原本生活有困難的群眾有崗位就業,收入也增加了。」
  • 助貧困群眾增收(圖)
    「只要能幫助群眾消費扶貧,我這個『網紅』當得值。」鄒國兵笑著說。鏡頭前,鄒國兵一改平日裡嚴肅的面孔,化身主播,賣力地推銷雷筍。視頻一經推出,短短一天在線觀看人數就達上萬,截至3月20日共銷售3.5餘萬元。鄒國兵告訴記者,除了線上銷售,線下也沒有閒著。
  • 養羊群眾不賣羊,天祝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有實招
    同村的藏多吉道出原委,他家原來的收入也只是單純的養羊,收入並不高。自發展鄉村旅遊以來,他在草原上開辦起了藏家樂,自家的羊肉直接供應到餐桌上,每隻羊的平均效益達到了1500元以上,藏家樂年收入達10餘萬元,家庭總收入在20萬元以上。  藏族群眾不賣羊,釋放出產業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強烈信心。
  • 安徽望江:多種扶貧方式促進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2011年,望江縣被列為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大別山片區縣和貧困革命老區縣;2017年,被列入安徽省9個深度貧困縣之一。  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戰,望江縣以脫貧攻堅為總引領,健全工作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夯實工作基礎,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截至2018年,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1.84%降到2.57%。
  • 7.26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靠拉麵脫貧致富
    來自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消息,海東市發展拉麵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做法,入選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社扶貧典型事例」,7.26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靠拉麵脫貧致富。  今年年初,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關於開展人社扶貧典型事例徵集展示活動的通知》,在全國深入開展「人社扶貧典型事例」徵集展示活動。
  • 山西大同:「光伏扶貧」照亮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路
    隨著越來越多光伏扶貧項目的落地投產,照亮了貧困群眾的致富之路。到去年底,全市光伏扶貧共建成72座村級電站,建設總投資達到9.34億元,裝機總容量達到12.5萬KW,實現了全市貧困縣區所有貧困村光伏扶貧電站全覆蓋。截至2020年7月31日,全市村級電站累計發電量4.47億度,光伏扶貧收益4.07億元,惠及全市745個貧困村,69712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 返鄉人員辦扶貧車間帶動貧困群眾就業
    5月10日,在重慶市忠縣新生街道新生社區一組的忠縣寧佳鑫服飾就業扶貧示範車間,工人鄒奉庭一邊工作,一邊開心地說。鄒奉庭是新生社區的建卡貧困戶,此前因為沒有手藝,她只能四處打零工,不僅奔波辛苦,收入也很低。2017年1月,鄒奉庭積極參加忠縣寧佳鑫服飾就業扶貧示範車間舉辦的就業知識培訓。培訓結束後,她留在公司上班,從事縫紉、裁剪等工作。鄒奉庭在公司務工,每月工資2000元左右。
  • 福建省詔安縣紀委監委公布第一批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
    詔安縣紀委監委消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縣紀委監委牽頭、會同28個縣直責任單位,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為落實開門搞整治要求,縣紀委監委將分批公布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成果,接受群眾監督評判。
  • 新化縣:就業扶貧 讓貧困群眾捧牢「飯碗」
    近年來,新化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培」「搭」「建」三管齊下,推進就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散布於高速路口或交通便利的鄉鎮政府所在地的扶貧車間,廣布山野的農村合作社,為貧困戶家庭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進而摘帽脫貧提供了重要保障。
  • 大方縣奢香古鎮:「四個聚焦」幫助搬遷群眾融入新生活
    為進一步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大方縣奢香古鎮圍繞「四個聚焦」總體思路,不斷促進搬遷群眾融入城市生活,解決脫貧成效鞏固難題,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聚焦規劃設計。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選址,加強安置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衛生、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有效解決了貧困群眾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住房難、就醫難、入學難等問題,搬遷群眾實現了從農民到產業工人轉變。安置區電信網絡、廣播、電視等全覆蓋,電冰箱、電腦、電磁爐等進入普通農家,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及文化娛樂場所,方便了群眾辦事和文化娛樂健身。聚焦群眾增收。
  • 西峽縣桑坪鎮:兜底保障使貧困群眾無後顧之憂
    為有效解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中無自理能力、半自理能力和高齡獨居分散特困供養人員等特殊貧困群體無人照料、生活困難等實際問題,桑坪鎮按照「一分散四集中」要求,對群眾115人建檔立卡貧困群眾施行社會保障兜底供養。分散託管61人,全部籤訂分散託管協議。「四集中」54人,其中,鄉鎮敬老院10人,西峽縣智慧養老中心7人,精神病院14人,幸福大院23人。
  • 劉志傑:紅色傳承 綠色發展 山西這樣向貧困「亮劍」
    退耕還林得獎金,增加轉移性收入;造林護林掙薪金,增加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得現金,經濟林提質增效畝均增產30%,增加經營性收入;流轉入股得租金,耕地林地流轉、合作社入股,增加財產性收入。特別是,實施林業生態扶貧PPP項目,兌現退耕還林獎補、造林綠化補助。群眾參與激發內力是重要機制。創新生態建設參與機制,使貧困群眾真正成為參與主體、受益主體。
  • 馬鞍山市紮實推進資產收益扶貧民生工程 扶貧資金入項目貧困群眾得...
    因病致貧的他,如今在「家門口」端上了「鐵飯碗」,「離家近,每個月還有穩定收入,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在陳安雲和同事們的精心培育養護下,再過兩個月,這些苗木即將全面上市。「當年投資、當年見效」,眾多貧困戶將因此受益。
  • 陽江市紀委明察暗訪 | 陽春合水鎮留垌村精準扶貧不精準 貧困群眾...
    2019年11月5日,陽春市農戶廖朝健家人來電向市紀委監委反映,合水鎮留垌村精準扶貧「不精準」,生活貧困的群眾沒有得到幫扶。在我市精準扶貧工作決勝之際,這個來電引起了暗訪組的高度重視。
  • 萬寧粽子訂單火爆 貧困群眾務工收入看漲
    原標題:奔小康路上 和樂粽飄香 「我一天能包700多個粽子,有300多元收入!」6月16日清晨天未亮,萬寧市和樂鎮紅旗村村民韓亞香已經來到萬寧利嘉食品有限公司設在村裡的粽子加工廠上班。只見她雙手靈活鋪平粽葉,撒上糯米,點上蛋黃、豬肉,包裹綑紮,不到半分鐘,一個粽子就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