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一位媽媽拋出了一個困擾自己多時的問題:
我家一歲孩子不愛吃青菜,怎麼辦?
群裡頓時熱鬧開了。
我家三歲孩子也不愛吃青菜,愁死了。
我家的也不愛吃,我想盡辦法——切碎、打泥、榨汁,效果還是不好。
孩子不吃青菜,會不會缺乏維生素啊?
我給孩子補充維生素,德國的,美國的,都用過,現在用XX的……
真是天可憐見,爸爸媽媽們為了孩子吃青菜,真是操碎了一顆心。咋辦呢?
1、孩子為啥不愛吃青菜?
身為倆娃爸媽,說實話,我們在孩子小時候,也沒有解決不吃青菜的問題。大兒子小時候,我們也和大多數剛剛開始養育孩子的爸爸媽媽一樣,想方設法讓孩子多吃青菜,但直到上幼兒園,他仍舊是個不愛吃青菜的孩子。連幼兒園老師都每天操心他的吃菜問題,哪天孩子在老師百般勸說下吃了青菜,老師會特別在他的生活記錄中記下:「孩子今天把中飯的青菜都吃了,真棒!」
連孩子自己,都把吃青菜正兒八經地當成個「事兒」,會時不時說說:「我要少吃巧克力,少吃零食,多吃蔬菜,因為吃蔬菜健康,吃巧克力長胖。」
但大人的不停勸說和小孩子自己的理性,到底也沒戰勝他自己的口味,到現在他十四歲,長成了比爸爸都高一頭的大小夥子,仍舊不是什麼蔬菜都不吃,像大人曾經期待的那樣,大口大口吃綠葉菜的理想,一直都沒有實現。
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青菜呢?在他四五歲時,我們觀察,孩子也並不是不吃所有的蔬菜,他只是不愛吃不好嚼、容易塞牙的蔬菜,他階段性的喜歡吃胡羅卜、西葫蘆、黃瓜、圓白菜等非長纖維蔬菜,但芹菜、油菜、小白菜、茼蒿等等典型的「青菜」,則一直都不在他的喜愛範圍內。
所以,孩子不愛吃青菜,其實和咀嚼能力還有蔬菜口感特別相關。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咀嚼能力還不發達,長纖維蔬菜即便是切碎,對他來說,扔是不好咀嚼的,孩子很難愛上。
孩子大了之後,咀嚼能力沒問題了,但蔬菜的口感仍舊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選擇。像是吃白灼菜類,大兒可以一個人吃掉一盤白灼生菜,但是對真心媽媽特別愛吃的芥蘭,則從來碰都不碰。
2、別糾結,不吃青菜,沒那麼嚴重
孩子不吃青菜,大人老擔心他維生素攝入不足。大兒小時候,我們也特別擔心,每次體檢,都仔細看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數據,但是從來沒有出過狀況,所以後來也就不糾結了。小兒出生後,有了大孩子的經驗,我們不再努力讓他愛上青菜,結果小兒也一直非常健康,什麼都不缺。
所以,我們從兩個孩子身上得到的經驗是,孩子吃青菜的事,真的不用太糾結。人體每天需要的無外乎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等,只要孩子每天吃的東西有足夠的營養就行了,不喜歡吃這個那個,那就找他喜歡吃的東西給他吃。強迫孩子吃他不愛吃的東西是不管用的,只能適得其反。
孩子不吃青菜,還有胡蘿蔔、西紅柿、彩椒、南瓜等橙色、彩色蔬菜呢;彩色蔬菜也不吃,還有各種水果呢。這些都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不吃這個,吃那個,也是一樣的。我們有一位朋友,直到上大學,「綠色」的蔬菜都一口不吃,但完全沒有影響他長得高大帥氣、智慧過人。
我們家對兩個孩子的辦法是:愛吃什麼菜,就多給他做什麼菜,不要求他一定吃他不喜歡的那種菜;蔬菜品種吃的得不夠多,就用水果花樣來補充,香梨、哈密瓜、桃子、西瓜、菠蘿、芒果,應季的水果,家中會常備,但也不會特別勸孩子吃哪個,喜歡什麼,就吃什麼。
退一萬步,就算是水果和蔬菜都不愛吃,日常主食、粗糧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吃飯吃得好,也不會特別缺乏維生素。即便是真的缺了什麼,現在給孩子吃的維生素類保健品那麼多,挑選靠譜的品牌,適當補充一些,也是沒問題的。
而且我們還有一個觀念,現在生活條件普遍都不錯,大人也普遍重視孩子的營養,孩子吃得不會差。大人與其把大量精力花在給孩子吃什麼上,不如騰出些精力來,陪孩子聊天、陪孩子閱讀、陪孩子遊戲,這些活動對孩子智力發展的作用,可能比單純的營養補充大得多。
3、別擔心,孩子的口味會不停變化
好多孩子還小的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從小不愛吃青菜,長大了怎麼辦?我們的經驗是,孩子從小到大,口味會不斷變化,現在不愛吃的東西,過一陣子說不定變成他的最愛,現在愛吃的東西,說不定哪一天就不愛吃了呢。
比如我家倆娃,大兒子小時候超愛吃西紅柿炒蛋,現在就興趣不大,而小兒子,一兩歲的時候還吃魚、蝦,現在卻一口都不吃。他們小時候對大白菜餃子完全無感,現在兩個人都超級愛吃。還有圓白菜,小時候都不吃,現在每周都要吃上一兩次手撕包菜,兩個人能吃掉一大盤。
兩個人小時候都是不那麼愛吃青菜的孩子,現在能吃、愛吃的菜類也有不少了:蒜苗、豆芽、豆角、大白菜、土豆、胡蘿蔔、紅蘿蔔、土豆、黃瓜。我們是特別容易滿足的爸爸媽媽,總覺得,嗯,孩子能吃這麼多菜,已經很不錯了。
4、別老批評孩子不愛吃菜,多做他愛吃的給他吃
還有一個小技巧,就是爸爸媽媽不要要求孩子吃他不愛吃的菜,要觀察他愛吃什麼,愛吃哪種做法,然後多做他愛吃的,這樣孩子就比較容易多吃菜。
爸爸媽媽越是不停地批評孩子挑食、偏食,越是不停地告訴他多吃青菜有什麼什麼好處,越會引起孩子對吃青菜的逆反,讓孩子覺得吃菜是一件不那麼讓人愉悅的事。
我們的辦法是:在家裡做的每頓飯,都有足夠多的蔬菜,孩子不愛吃也沒關係,吃他愛吃的好了;這次做這種菜,孩子沒興趣,那麼下次換個做法,如果還是不愛吃,那就不做,或者只做給大人吃。總之,孩子愛吃的多做,不愛吃的少做,吃菜的事,就沒那麼困難了。
育兒群裡有一位群友說,每次給孩子精心準備了飯菜,他卻表現得毫無興趣,爸爸媽媽就會覺得特別沮喪、失落。
其實做爸爸媽媽的,沒必要這麼「玻璃心」,吃飯是家裡再日常不過的事情,日子長著呢,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耐心、細心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能讓家裡的餐桌,變得充滿全家愛吃的美食。
5、吃青菜的中的尊重
真心爸媽兩個人討論孩子吃青菜的話題,發現吃不吃青菜,雖然是簡單的日常小事,實在是藏著「是否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這樣一個事關基本育兒理念的大課題呢。
孩子為什麼要吃青菜——因為爸爸媽媽覺得吃青菜對他有好處。
爸爸媽媽覺得吃青菜對他有好處,他就一定得吃嗎?——是的,因為他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他聽爸爸媽媽的話才是對的,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是不好的。
但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擁有這樣一些基本的權利:自己決定吃什麼/不吃什麼;自己決定吃多少;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吃。而且現實生活中,孩子雖然並不清楚這些,卻用實際行動在捍衛自己的權利:我愛吃這個,我不愛吃那個,我要吃這個,我不要吃那個。
記得我們大兒在三歲多時,有一次睡前說餓了,要媽媽給找吃的,媽媽問他要吃什麼,他這麼說:「媽媽,你給我找什麼我愛吃的東西,我就吃什麼我愛吃的東西。」這就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和捍衛自己選擇權的行動啊,只是大人常常會忽略這些,用「愛」的名義,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網上流傳著各種各樣「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你媽覺得你該談戀愛」、「你媽覺得你該結婚」的段子,其實「你媽覺得你該吃青菜」,和那些在孩子長大成人後依然強加給孩子的父母意願,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爸爸媽媽們,放鬆些,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他的意願,尊重他的選擇權,你會發現,事情會變得簡單、輕鬆許多。
而且,等孩子長大些,你也會發現,今天對於小孩子不吃青菜的擔憂,真的是多少有些杞人憂天的味道,除了孩子遭受長期飢餓,他維生素攝入不足的情況,是非常少的。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成長育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