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北京爺們于謙,德雲社的相聲皇后,他才是最接地氣的老北京人

2020-12-16 戲言聊影視

前不久寫了一篇兒北京爺們兒于謙上《幸福三重奏》的文章,今兒就和大伙兒細聊聊老北京人于謙的相聲生涯,最近幾年相聲成了大伙兒熱議的話題,住在天橋的北京人應該都深有感觸,見天兒跟德雲社門口都有不少小姑娘,只要德雲社有演出這片兒就會湊一堆人,過去說聽相聲大伙兒幾乎能想到的就是春晚

但通過郭德綱和于謙讓相聲這個傳統文化逐漸在大眾視野中傳播開來,而促成這一局面的功臣自然是郭德綱和于謙,就像郭德綱自個兒說的一樣,渾身是鐵打幾根兒釘子?一個人能耐再大也支撐不起整個德雲社

不少朋友都把于謙老師稱之為相聲皇后,其實這就是一尊稱,喜歡聽相聲的北京人都知道,謙兒哥,謙兒大爺有一出圈兒的口號,也就是謙兒大爺的三大愛好,抽菸,喝酒,燙頭

臺上的于謙老師甘做綠葉,業務能力毋庸置疑,臺下的謙兒哥則是一個不爭不搶,活出自我,十分通透的人,所以在于謙老師身上能看出很多老北京人的性格特點

在某檔節目中于謙老師曾說小時候別人問他長大以後想幹什麼?別的孩子都說自個兒想當科學家,但于謙老師卻說自個兒想當動物飼養員,打小兒就喜歡動物,所以于謙老師才是真正活出了自我

眾所周知,于謙老師是土生土長的老北京人,打小兒跟很多老北京人一樣在胡同裡長大,小時候沒少去花鳥魚蟲市場,和很多北京孩子一樣,打小兒就受老北京人影響,耳濡目染,所以對蛐蛐兒,花鳥魚蟲打骨子就特喜歡

1982年,于謙老師剛上初中的時候自個兒就放棄了升學的機會,因為自個兒喜歡相聲,所以選擇考北京曲藝團,那時候北京相聲這行並不景氣,甚至都快沒人聽相聲了,因為生活所迫,當年的于謙老師甚至想過轉行兒

畢竟僅憑自個兒一個人的能力並救不活相聲這門藝術,一直到遇著郭德綱才讓他對相聲有了改觀,與此同時他在影視圈兒已經拍了十幾年的戲了,雖然都是一些配角兒或者龍套,但于謙老師每次都認真對待,也正是因為這樣才為他後來的演技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德雲社有好幾部電影口碑確實一般,但于謙老師拍的電影演技都收穫了觀眾們的一致好評,比方說《老師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片兒算不上經典,但于謙老師在其中貢獻出了最好的演技,把那個年代的老師徹底演活了,不光接地氣兒還能引起大伙兒的共鳴

2000年的時候于謙老師原來的搭檔劉穎出國,而于謙老師當時所在的北京曲藝團急缺演員,這才把郭德綱臨時找了過來,行話兒這就救場如救火,2004年郭德綱拜侯耀文為師,與此同時于謙老師和郭德綱的合作也越來越默契,於是于謙老師正式加入德雲社

後來因為張文順老先生身子不行不能上臺這時候于謙和郭德綱成為國定搭檔才算定了下來,不得不說還真就印證了郭德綱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祖師爺晌飯吃』相聲這門藝術是郭德綱拯救的不假,但其中還有于謙老師的功勞

在于謙老師心中對郭德綱那也是相當佩服,他們兩人的實力都很強,完全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相得益彰,誰都離不開誰,拋開一些客觀因素不說,郭德綱和于謙無疑是默契的相聲搭檔

謙兒大爺曾說過,如果郭德綱不說相聲了的話,自個兒也不說了,所以不難發現兩人的感情是無堅不摧的,現在咱們來看的話,相聲圈兒裡謙兒大爺無疑是最像樣兒的捧哏演員

上臺光觀眾的歡呼聲就得十來分鐘,在臺上的尺度,火候兒,節奏都張弛有度,恰到好處,很多返場現掛甭管郭德綱怎麼天馬行空謙兒大爺都能接得住,而且還沒有任何違和感

謙兒大爺一路走來,外界對他的質疑其實一直都沒停過,不少人好奇于謙跟郭德綱有沒有矛盾,尤其是德雲社出叛徒那幾年,身為德雲社的重要演員于謙老師的立場特別被人關注

有人說于謙是德雲社的二把手,但于謙老師早就說了這二把手根本就不成立,說自個兒只是德雲社的一個演員

都知道于謙老師是一個相聲演員,平時喜歡花鳥魚蟲,其實不然,與此同時于謙老師還是北京搖滾協會副會長,用謙兒大爺的話說就是自個兒喜歡搖滾,身邊有很多玩兒搖滾的朋友,所以大伙兒才讓他來當這個副會長的,當然了,謙兒大爺從沒有拿這個搖滾協會副會長說事兒

還有就是謙兒大爺還是一個實打實的演員,19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大專班,早期也有不少影視作品,比方說《天下第一醜》《新刀馬旦》《李衛當官》《新京華風雲》等等

無論是相聲演員還是影視演員謙兒大爺給人留下的印象就像老北京一樣,謙和,有態度,雖然沒有好勝之心,但卻活出了自我,所以我說謙兒大爺身上有很多老北京人的特點,把老北京話局氣有面兒放在他身上真的是合適不過了!

相關焦點

  • 相聲皇后于謙,曾投身螢屏演盡悽涼,今如何坐上德雲社二把交椅
    因為愛他,所以我們也會想盡辦法的打趣他,什麼于謙父親王老爺子,祖傳綠帽子王,小馬駒的骨血,每當看著這個和善的傢伙,在舞臺上被郭德綱逼得想咬人時,我們總會發自肺腑的喊一聲」籲「,猶如老友重逢般透著那麼的自然,爽心。于謙就是有這樣一股魔力,甭管多麼生的面孔打看到第一眼便有莫逆之交的感覺。是什麼使得他能夠雄踞德雲社多年而不倒?
  • 坐擁4萬平馬場,于謙拒絕德雲社股份選擇拿工資:憑什麼全是我的
    說起「相聲皇后」于謙,首先想到的幾個詞就是「和於大娘撒狗糧」,「養馬場」,「萬物皆可捧」、」有錢「等等。于謙的家境一直很好,出生在一個富貴人家,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郭德綱當年北漂沒飯吃的時候,於大爺已經身價很高了,起碼有那麼十幾套房產。
  • 于謙:玩出來的「相聲皇后」
    在當今相聲界首屈一指的當是德雲社,作為班主郭德綱的黃金搭檔,于謙也被觀眾熟知,老郭也常常在舞臺上調侃他「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每匹小矮馬都傾注了於老師的骨血」、「很高興跟兒子同臺演出」……數不勝數,不勝枚舉。
  • 郭德綱于謙相聲裡的幾個北京方言俚語 很有趣
    常聽郭德綱于謙相聲的都會發現,他們倆的相聲不像趙本山趙家班的小品有濃厚的地方語言特色。一點也沒有也不現實,相聲本來就是出自京津,郭德綱于謙相聲裡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北京天津的個別方言詞彙。于謙的這兩個字音調分別是一聲和輕聲,這個詞在北京人俚語裡的意思是不算誇人也不算是損人的評價的意思。北京有句常用語「褒貶是買家,喝彩是閒人」,實際上生活裡用到「褒貶」的時候都是小有瑕疵的時候別人的評價。老舍《茶館》有一句「王利發說:『老大呀,你怎麼也學會背地裡褒貶老人兒了?』」。這裡是評價的意思。
  • 北京爺們于謙太會玩,今天帶你看下于謙和妻子白慧明的慢生活
    主角:喜歡相聲的朋友,于謙並不陌生。于謙是著名的喜劇演員,北京人。說實話,北京男人天生就有幽默感,有的可能天生會說相聲。那些在巷子裡長大的北京男人,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會享受比較慢的生活。在最近的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中,于謙和妻子白慧明一起出現。
  • 從相聲皇后、捧哏巨匠,到搖滾大爺、德雲影帝,于謙多會玩兒?
    德雲社火了之後,不少老成員都退出了,有人問于謙為什麼他不退出德雲社。于謙在自己的生日宴上表示,只有3種情況,他才會退出。1.自己老了、病了,不能再上臺說相聲了;2.自己的相聲造詣停滯不前了;3.郭德綱找到了比自己更合適的搭檔。如果不是以上三種情況,于謙不會退出德雲社。
  • 德雲社全能的相聲演員,果然說相聲才是副業!
    德雲社大部分演員說相聲才是副業,真正賺錢的在其他領域。德雲社純粹靠相聲當主業,而且一腦門子鑽進去,其他領域基本上玩不轉的人,大概只有高峰等少數幾人。因為高峰是屬於綜藝影視都不玩的人,而這兩個領域其實來錢遠比說相聲容易,郭德綱于謙嶽雲鵬的大頭收入也是綜藝影視領域。相聲商演其實沒那麼賺錢,是典型的虛假繁榮,郭德綱于謙做商演的目的,也是維繫自己的知名度和曝光度,立穩了相聲壟斷者的人設,然後再去其他領域賺快錢。
  • 于謙的家人總是被郭德綱拿來說相聲,于謙不介意,家人也不介意嗎
    相聲愛好迷都知道,在相聲中于謙的父親身份多變,有時候是武術家、有時候是海軍司令,據悉,郭德綱提到于謙父親的相聲有《白事會》、《偷斧子》、《我要鬧緋聞》、《東遊記》、《悠然自得》等十多個,在相聲中于謙父親也有很多個名字,諸葛青松,李老爺子,王富貴,聽相聲的,劉老爺子等等幾十個,同時在相聲中
  • 相聲皇后于謙再開副業,打造白酒品牌謙酒,三大愛好更瓷實了,你怎麼...
    談起于謙的「副業」那可真是不少,眾所周知于謙在北京郊區建了一個私人「動物園」,這個「動物園」可以說就是于謙的「副業」之一,當然,出演影視作品也是于謙的「副業」之一,前些年于謙老師客串出演的電影著實不少,而今年于謙老師總算是過了一把當主演的癮,其主演的電影《老師好》可謂是票房和口碑雙豐收。
  • 手揣500闖京都,帶病求職德雲社,機緣巧合認于謙做了「乾爹」
    他是德雲社「帶頭大哥」郭德綱的愛徒,亦是「相聲皇后」于謙於大爺的「乾兒子」,更是德雲社裡的顏值擔當之一,他20歲入行卻30歲走紅,他就是德雲社七隊隊長孟鶴堂今天我們就走進孟鶴堂的人生,揭開他那十年相聲之路,看看他是怎樣一步步走到德雲社流量頂峰的
  • 盤點現今知名德雲社捧哏演員,他竟畢業於清華大學
    孫越老師想必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吧,作為現今德雲社的當紅之星嶽雲鵬的捧哏,由於自己身材肥胖的原因,在舞臺上也常常被嶽雲鵬調侃。而作為于謙老師的親師弟,石富寬先生的徒弟,在相聲功力方面可以說不容小視,也正因為有他十分出色的捧哏,每次嶽雲鵬的表演才能那麼自如。
  • 相聲功底紮實,救場德雲社天津首演,郭德綱給足了他面子!
    文/假聊相聲在相聲社團德雲社裡,除卻班主郭德綱和「捧哏皇后」于謙之外,有兩個人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德雲社「大總管」欒懟懟欒雲平,德雲社總教習高峰高老闆。可惜天降大霧把德雲社的演員都堵在了高速入口處,郭德綱邀請前來助演的高峰救場,兩人在說了幾段之後德雲社的相聲演員才坐高鐵趕過來,也正是這次救場讓郭德綱的首演很成功,郭德綱對救場的高峰很是感謝和敬重,這從德雲社的封箱出場順序看得出來,高峰永遠在倒二出場。
  • 馬未都養貓,于謙養馬,看到孫越養的動物?網友:老北京了!
    特別是狗,他們非常了解人類的本性,所以很多人都喜歡養狗,甚至連明星也不例外。但明星們養的動物卻是千奇百怪,而且不僅僅限於狗。馬未都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喜歡養貓,前後大概養了幾十隻貓,但是他養的貓沒有一個是名貴的品種,而是偏愛北京的土貓,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這代人都是從故宮出來的」。到目前為止,故宮裡的貓都叫「御貓」,故宮裡還有不少貓,少說也有一百多隻,不得不說,馬未都還是挺會「玩」的。
  • 德雲社隔壁餐廳,將郭德綱于謙段子做成菜?充滿老北京仗義氣息
    如果大家提起局氣餐廳,相信很多人都曾光臨過。局氣是一個 地道的北京方言詞彙,意思是做人做事有規矩、不耍賴的仗義精神。而以它來命名餐廳,是為了體現餐廳中老北京的仗義、江湖氣息。普通的局氣餐廳大都融入著老北京的傳統文化,屋裡的小樹上掛著鳥籠,牆上桌旁掛著北京四合院的門牌號。但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帶有相聲元素的局氣餐廳。
  • 進入德雲社要:愛相聲,是說相聲的材料
    郭德綱、于謙、高峰、欒雲平、張雲雷、孟鶴堂、周九良、秦霄賢出席了此次發布會。發布會宣布,德雲社將在該平臺進行為期半年的直播招生選拔,為德雲社選拔「龍」字科的弟子。郭德綱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了自己的招生標準:「第一,你得愛相聲。第二,你得是說相聲的材料。如果你是為了功名利祿,那你就別來了。」
  • 再起風波,德雲社相聲春晚宣傳海報惹爭議,郭德綱、于謙又躺槍
    也應了那句「人紅是非多」,說相聲比不過郭德綱商演上的成功,拼人氣也是拼不過,唯有給郭德綱不斷的找茬來緩解一下彼此不平衡的心理,長此以往德雲社已經是有了忠實的黑粉追隨,無論是郭德綱的一句話或是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出了格都免不了被放大上升到「破底線」的高度,就如最近的張雲雷一樣,一個音樂獎引得各方勢力連番找茬,大有把張雲雷不趕出娛樂圈不罷休的架勢
  • 「瞞」觀眾20年的于謙,「八旗少爺」家世顯赫,德雲社第一富豪
    于謙,一個最成功的跨界演員,也是相聲界的第一個影帝,從一個相聲演員,變成一個風光無限的影帝,他在電影《老師好》中的演技震驚了網友。01于謙,1969年1月24日出生於北京,雖說于謙是個相聲演員,但他一開始是不被看好的,因為老師嫌他長得醜。在北京市戲曲學校相聲班學藝,那幾年,于謙的天賦沒有表現出來,所以老師都嫌棄她,領導也看不起他。
  • 「親爹」是鐵帽子王,「嶽父」是蒙古司令,老藝術家于謙的另一面
    在相聲講究三分逗七分捧,在一場對口相聲中,捧哏可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于謙作為郭德綱的搭檔,德雲社相聲皇后,被許多人認為是當今相聲界中首屈一指的捧哏。在許多人眼裡,于謙老師在臺上的颱風就是給人一種沉穩謙遜、從容和藹的感覺,總是被郭德綱老師擠兌,儼然就是一個"受氣包"的存在。但是于謙老師真的就是那樣的嗎?就是一個受氣包嗎?
  • 這倆才是真大佬,于謙北京有個馬場,而他的四合院在紫禁城旁邊!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美娛樂八卦,這倆才是真大佬,于謙北京有個馬場,而他的四合院在紫禁城旁邊!娛樂圈裡面的明星有錢是大家眾所周知的事實,但是他們到底有多有錢我們也並不知道,只能夠憑靠猜測來想像他們的財富究竟有多少。
  • 德雲社跨界開起了飯店,菜名讓網友爆笑不止,來自于謙的一句話
    德雲社跨界開起了飯店,菜名讓網友爆笑不止,來自于謙的一句話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郭德綱說相聲,也曾經被他說的相聲逗得哈哈大笑。而郭德綱所在的德雲社是現在我國最有代表性的相聲團隊,這些年來德雲社一直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歡,在我們開心或者不愉快的時候聽上幾段相聲,總能讓我們的心情更好,也能夠更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