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面,很多人再一次認識了張含韻。在《大碗寬面》組裡面,張含韻不是頂頂亮眼的,可卻總讓人忍不住多看兩眼。
在浪姐裡面的張含韻,不太張揚,卻有自己的主張,在一眾大咖姐姐面前既自然,又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碗寬面》裡最後那一段鬱可唯唱戲腔就是她提議的,最後證明效果一級棒。
張含韻自己solo那一段,聲音清亮,最後那句「情誼別輕易放掉」,唱到「放掉」兩個字的時候轉音轉得人直起雞皮疙瘩。加上清婉可人的外表,真的是可甜可鹹,動靜宜人。
我不止一次聽95後的妹子說:「這麼好看的姐姐,以前怎麼沒見過?」每當此時我都忍不住想笑:你們還是太年輕了。
80,90後的都知道,張含韻原來是「國民初戀」。05年那會兒隨便進個超市,鋪天蓋地都是張含韻的臉,尤其是蒙牛的專櫃,張含韻的出鏡率多得讓人產生密集恐懼症,廣播喇叭裡也循環播放著她的「酸酸甜甜就是我」。不知道有多少男生把她自己的夢中情人。
那時候的張含韻是現象級的。
第一個流量明星
2004年,芒果臺辦了第一屆超女,史稱「選秀元年」。當時,就連芒果臺自己也不知道他們打開了一扇什麼樣的門,放出了藏身潘多拉魔盒裡的妖怪。這個妖怪的名字叫做「流量」。
在此之前,流量這東西是配給制的。只有在歌星發專輯,演員上新劇,影星出新片,明星拍廣告的時候才有,絕對達不到無孔不入,觀眾想看也得看,不想看也得看的程度。各家的粉絲也涇渭分明,你追你的,我追我的,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敢吃螃蟹的芒果臺,打破了次元壁,從此流量不再是明星的專利,草根也能博眼球了。
張含韻就是這第一隻螃蟹。
那年她才15歲,啥也不懂,只因喜歡唱歌,長得又好看,初生牛犢不怕虎,就這麼閉著眼睛走到了最後。
15歲的張含韻歌唱得並不算太好,但是她滿滿的膠原蛋白,清澈的眼神,實在叫人移不開眼。評委一路開著綠燈給她送到了季軍的寶座。有不少唱功比她好的選手,都被她PK下去了。
這在今天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顏值即正義。長得好看才有包裝的價值。但在十五年前,這成了張含韻出道即背負的原罪。人們說:內裡定有黑幕。
進了娛樂圈的張含韻,可以說兩眼一抹黑,那支《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廣告曲,收益達到了20億,可是啥也不懂的張含韻一分都沒拿。
為張含韻量身定做的專輯《我很張含韻》賣掉80萬張,即便放到當紅歌星身上也是一個無比亮眼的成績,更別說才出道的新人了。她就像一個三歲小孩,懷抱重金(流量)行走於市。人人都想問一句:「憑什麼」?
剛上高中的張含韻完全沒想到,等著她的不是讚譽而是鋪天蓋地的黑料。她身邊的人都想碰瓷她的名氣,爭先恐後地黑她,似乎越抹黑她越能顯得自己牛。
這要擱在今天,很容易就能被查清,亂講話律師信就送上門了。但是在當年,人們輕易地信以為真,以為張含韻就是別人口中所說的那個小太妹。
在節目上,主持人甚至會直接拿著PS過的照片當面問她,這是不是你?張含韻當場就哭了。
沒人記得,這只是一個十多歲的小姑娘,沒人站出來幫她聲張正義,人人都想看她的笑話。
因為是第一隻螃蟹,對於這個商業價值巨大的金疙瘩,經紀公司也不知道要拿她怎麼辦。只知道一面督促她減肥,一面密集地各種接通告,迅速壓榨出更多的價值。
因為減肥,還在長身體的張含韻得了胃病。她是四川妹子,有點點小貪吃,為了怕公司罵她,只好在偷偷飽了口腹之慾,吃瀉藥找補。
經紀公司也不給她安排專業的聲樂課和舞蹈課,完全每當她是可再生能源用。
結果就是第二屆超女出來之後,張含韻被全方位碾壓。雖然出道早一年,但是她沒有任何長進,成了反面對照組。
傻白甜的標籤就這麼跟了張含韻好多年。
李宇春們是應該要感謝張含韻的。
一來張含韻提高了《超級女聲》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從一開始就參與進來。
這就給了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們更多的關注度,也讓粉絲有了更多的歸屬感。
這一點相當重要,對於超女的粉絲來說,看得越久,越投入,就越把偶像當成自己人。養成系偶像最香了,當年的「玉米」是絕不許任何人說春春半個不字的,而張含韻就沒有這種待遇。
粉絲經濟是從李宇春們開始的。
二來人們也慢慢開始習慣了,草根明星,流量吞噬獸的存在。
對比張含韻的待遇,人們對李宇春們要更加寬容。畢竟那個唱歌跳舞還不如春春的張含韻都能火,李宇春為什麼不可以?
《超級女聲》拿張含韻祭了旗,而後在李宇春身上大放異彩。只能說:時也,命也。
張含韻如果在今天出道,也許不會那麼火,但一定會有一條比較長久的可持續發展路線,不會比趙麗穎差多少。可惜她出道即巔峰,沒有享受多少流量紅利,卻一直被聲名所累。
她不能好好上學,隨便轉去哪個學校都像大熊貓一樣被人圍觀,隨便跟異性說一句話,就被傳緋聞。經紀公司解散後,張含韻徹底茫然了,不知該何去何從。
很難想像這個從15歲起就頂著巨大壓力的女孩是怎麼走出來的。沒有了流量,沒有了關注,甚至連大學文憑都沒有一個,張含韻在大紅大紫後又一次站到了零起點。或許連零起點都算不上,畢竟新人沒有那麼多黑料也沒有始終撕不掉的「傻白甜」標籤。
她是從懸崖底下又一次爬上來的奇葩。
張含韻是一個很努力的人。沒有大學可以上,她就去中戲旁聽,一點一點磨練自己的演技,終於又接到了《蘭陵王妃》的通告。
人們都以為張含韻過氣了,不行了,她卻像墜落山崖的小蝦米一樣苦練武功,一個人偷偷地磨練演技、唱功和英語。
重新站到人前的張含韻早就不是那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女孩了,30歲的她成了一個讓人處處驚喜的寶藏女孩。
上《聲臨其境》的時候,她演馬冬梅那一段著實令人驚嘆。完全沒有偶像包袱,頂著一張公主的臉,說的卻是市井民婦的話,毫無違和感。
她跟韓雪搭檔的《後媽茶話會》更是令人驚掉下巴。這個眾人眼裡的學渣,英語說得像學霸韓雪一樣好,跟韓雪配合得天衣無縫、旗鼓相當。
15歲一夜爆紅,再從谷底一路爬上來,如今30歲的張含韻又一次站到了起跑線前,打算再次出道。
加油吧!年少成名卻終將大器晚成的張含韻。這次一次,你將憑實力得到屬於自己的舞臺。
就像法國人福樓拜說的:
人的一生中,最光輝的一天並非是功成名就那天,而是從悲嘆與絕望中產生對人生的挑戰,以勇敢邁向意志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