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放眼望去,遵義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一個巨大的醬香型白酒產業的來處就在這,它是醬香型白酒原料——紅梁。小紅粱支鏈澱粉含量高、玻璃質含量高、單寧含量適中、種皮厚、耐蒸煮、抗逆性好,較好地切合了茅臺酒傳統工藝釀造要求,造就了茅臺酒等醬香白酒的高品質。因此,以茅臺酒為代表的醬香型白酒企業把小紅粱種植形象地比喻為醬香白酒的「第一生產車間」。小小紅粱,興了產業、富了農民、美了家鄉。
「紅火產業」的裂變發展
依託省委省政府打造白酒千億元級工業產業和遵義市委市政府建設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世界蒸餾酒中心的戰略部署,遵義著力於「1234」目標任務(一品牌:紅粱知名品牌;兩產區:有機紅粱核心產區和綠色紅粱重點產區;三體系:紅粱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四平臺:遵義紅粱集團、紅粱原料集散中心、紅粱研究平臺、紅粱產業協會),推動遵義紅粱產業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持續提升高效益醬香白酒產業「第一車間」優質原料供給能力,不斷完善產業上下遊產業鏈,夯實打造世界醬香白酒產業基地核心區原料供給保障。2020年,遵義市紅粱種植面積達132.2萬畝,較2019年增加26萬畝,其中訂單面積111.8萬畝,位居全省第一位。目前,已建成30萬畝以上的紅粱種植大縣1個,20萬畝至30萬畝的紅粱種植縣1個,10萬畝至20萬畝的紅粱種植縣2個,形成萬畝以上規模化紅粱種植鄉鎮30餘個。
千億級白酒產業成就「全世界身價最高的紅粱」
小紅粱造就了茅臺酒等醬香白酒的高品質,而以茅臺集團為引領千億級白酒產業同時也成就「全世界身價最高的紅粱」。正如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所說,「茅臺酒離不開遵義,離開遵義生產不出茅臺酒,特別是離開遵義的紅纓子高粱就產不出高品質的茅臺酒。」這也是小紅粱「身價高」的價值所在。
目前,遵義市轄區內規模較大的白酒企業都建立有原料基地,實行合同種植,保護價收購。以茅臺訂單收購價為風向標,遵義紅粱收購價一路高歌,有機紅粱收購價格從2010年的4元/公斤提高到2019年9.2元/公斤,收購價格翻番,較外地雜交高粱貴2-3倍,成為名副其實的全世界「身價最高的高粱」。
同時,訂單企業為農戶提供種子、肥料、生物農藥等生產物資,政府、企業共同出資為基地縣建立紅粱生產風險基金、購買政策保險等措施,有效規避了種植戶種植風險,紅粱種植戶畝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助農增收成效明顯。目前,全市已引進培育紅粱原料收儲公司20餘家,紅粱專業合作社500餘個,「白酒企業+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和「白酒企業+公司+經紀人+農戶」等訂單種植經營模式在黔北大地遍地開花。
「接二連三」加出「火紅日子」
人勤地不懶,「紅粱+」脫貧又增收。在產業結構調整大背景下,傳統紅粱種植適宜千家萬戶,卻很難吸引新的經營主體來發展紅粱種植。為破解誰來種粱的問題,遵義市按照「四新一高」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探索推廣「紅粱+」優良組合模式,積極採取分帶輪作、間套作等技術,大力發展「紅粱+」大球蓋菇、羊肚菌、有機蔬菜、紫薯等高附加值有機農作物模式。多種優良間套輪作種植模式,在保持土壤肥力的同時,實現了經濟效益最大化。仁懷市大壩鎮紅粱與大球蓋菇、紫薯分帶輪作模式,三季合計年畝產值達3.5萬元以上。此外,紅粱秸稈也廣泛用於粉碎還田、腐熟還田,以增加土壤地力和有機質;少數地區作為食用菌生產的原料加以利用,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業附加值。依託醬香酒文化,全市開發出酒文化體驗古鎮「茅臺鎮」、茅臺酒廠工業旅遊區等酒文化旅遊景區,通過多渠道發展紅粱農旅一體化,打造紅粱產業小鎮,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仁懷壇廠八卦園農旅景區,大壩簸箕壩紅粱產業示範園,使紅粱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