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14日,中國足協專項治理會議在上海召開,之前傳得紛紛揚揚的下個賽季聯賽新政,均在本次會議上被正式發布。
新政一出,頓時在國內媒體和球迷間引發熱議,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相比於以往中國足球史上的一些變革,本次新政可謂是顛覆性的。
備受關注的限薪方面,新政規定,本土球員頂薪500萬元,一線隊平均年薪300萬元。外援的頂薪為300萬歐元,共計不超1000萬歐元。
俱樂部總支出方面,新政規定中超俱樂部上限為6億元,中甲俱樂部則是2億元,若發現違反規定的俱樂部,將給予嚴厲的降級處罰。此外俱樂部將實行中性名,名稱規範為:行政區域+俱樂部名稱+足球俱樂部+企業組織方式。按照這樣的定名格式,廣州恆大隊的新名稱「廣州足球俱樂部」也不滿足要求,因為缺少了俱樂部名稱。
足協新政一出,各方媒體人紛紛對此發表個人意見,有的拍手叫好,有的則心懷疑慮。恆大跟隊記者潘偉力表示,中超限薪可以接受,也是大勢所趨。不過外援限薪不能一刀切,好看的聯賽必須得有人氣球星,這樣才有市場。就像美國大聯盟和澳洲聯賽,都設有針對巨星的特殊條款。
潘偉力旗幟鮮明地反對把中超和國家隊混為一談,反對犧牲聯賽,只為了確保國家隊,而且還不一定能保得住。陳戌源炮轟金元足球有點搞笑,不用這麼浮誇。
潘偉力還給本土球員如何保住千萬薪資出了個主意,只用一招,就可保住天價年薪,甚至還可以多一點。首先隨便找個手續方便的國家轉換國籍,然後以外援身份與俱樂部籤合同,就按300萬歐元的標準來,合人民幣就是2500萬,比自己之前的千萬元多出了很多。
當然,這個建議只是個調侃式的玩笑,不可能真正實現。以國內球員的實力,即便入了外國籍,也不可能以外援的價格被國內俱樂部籤下,更不可能被俱樂部以外援頂薪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