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回家吃飯》)「吾家高密東北鄉,三賢四寶美名揚,石磨火燒咬頭好,韭菜爐包滋味香。在高密有一戶人家姐弟倆,一個更比一個強,弟弟名揚海內外,姐姐出名在濰坊,您要問她為啥名氣這麼大呀?這一手爐包做得香!」
山東快板是地方傳統曲藝,以說唱為主,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內容反映山東現代生活,美食美景。唱腔語言是魯西北方言,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快板中唱的濰坊市民口中的姐弟倆,說的是作家莫言和他的二姐,莫言在外時,時常想念家鄉和小時候家裡的味道,曾寫過一首打油詩: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面烙餅卷大蔥,再加一碟豆瓣醬,想不快樂都不中!
老家高密的爐包,在莫言的書中也屢次提到,是濰坊人最喜歡吃的主食之一。莫言的二姐一家在當地做爐包是出了名的好吃,飯小二今天就走進莫言的二姐家,為大家探尋爐包的做法。
高密的爐包十分有特色,香、焦、酥、脆,肉熟菜生,底兒焦酥,麵皮暄軟,有點兒黏,似是半生半熟,帶有特色的面香。
莫言的二姐說,莫言老師從小喜歡吃爐包,特別喜歡吃韭菜餡,而且喜歡就著大蒜吃,一口爐包一瓣蒜,別提有多香。
濰坊地道美食
高密爐包
-01-
和面
盆中倒入麵粉,加入3克左右的酵母攪勻,用適量的水和成光滑的麵團,和好的麵團發酵一小時。
-02-
製作肉餡
選擇豬後肘肉,切成丁,加入生抽、醬油、蠔油、太太樂雞汁醃製。
韭菜切碎,將韭菜和醃好的肉丁混合均勻,加入香油、蔥油,肉餡就做好了。
竅門:用食用油、鹽、味精、蔥末入油後炸香,即可成蔥油。
-03-
包爐包坯
在高密,包爐包要全家一起包才行,寓意家庭和樂團圓。
將發酵好的麵團分成一個個小劑子,再擀成周邊薄中間厚的麵皮。
麵皮放在四拇指中間,放上肉餡,然後大拇指託起,往中間鎖住,一個爐包坯就完成了。
-04-
製作爐包
煎鍋中放入底油,將爐包坯轉著圈一個個擱上去,爐包坯要一個挨著一個,包口朝下,出鍋之後爐包才能連在一起。
等爐包底部煎成金黃色後,倒入用20克麵粉,350克水製成的麵漿,蓋上鍋蓋大火煎5分鐘。
最後淋上一圈食用油,關火燜制2分鐘,正宗的高密爐包就做好了。
剛剛出爐的爐包,咬一口汁水充盈有嚼勁,皮一面脆一面軟口感豐富,怪不得莫言老師到哪都念念不忘家裡的爐包,太香了。
在莫言老師的二姐家,小二嘗到了非常的正宗的高密爐包,也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淳樸,熱氣騰騰的爐包不只是憶苦思甜的時代記憶,更成為濰坊人的依賴和習慣。
山東快書裡還唱到:來到濰坊裡有一道菜必須要吃,名字叫做朝天鍋。據說這朝天鍋與清代著名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時濰坊的父母官鄭板橋,還專門為這一道菜頒布了政令,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道美味,從清朝到現在都特別受濰坊人的喜愛?今天飯小二就帶您一起學做這道,流傳幾百年的濰坊朝天鍋。
濰坊地道美食
朝天鍋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濰縣縣令鄭板橋微服私訪,見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讓隨同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煮豬下貨,民眾圍鍋而坐,自己帶的乾糧配著鍋中的熱湯一起吃,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
-01-
煮豬雜碎
選用豬雜碎:豬頭、豬舌、豬肚、豬腸、豬心,焯水下入沸水鍋,加入蔥、姜、八角、鹽,原湯原味煮2小時。
加入老湯小火煮至酥爛,豬肉原湯和老湯的比例是7:3。
老湯秘訣:兩年以上老母雞、帶皮的驢肉,小火煮兩個小時以上。這樣熬出的老湯沒有腥味還提鮮增香。
-02-
製作薄餅
盆中倒入麵粉,用溫水和面,這樣可以使麵團醒發的快而且柔軟,麵團揪成一個個的小劑子,醒發半小時。
醒好的劑子擀成麵皮,不放油,直接用電餅鐺幹烙成一張張薄餅。
-03-
製作芝麻鹽
鍋中放入芝麻,大火快炒出香味,加入鹽,炒成金黃色後用擀麵杖擀碎。
煮好的豬下水切成筷子粗細的條狀,放在薄餅上,撒上芝麻鹽,捲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狀即可。
吃一口,薄餅彈性十足,裡面的肉卻已經酥爛,入口即化,配上大蔥和鹹菜,味道瞬間得到升華。
濰坊人都知道,朝天鍋和芥末雞是絕配,芥末雞和拌拉皮、麻汁雜拌、酥鍋被稱為濰坊四大涼菜,芥末雞鹹鮮可口,一盤都不夠吃。
濰坊地道美食
芥末雞
-01-
悶芥末
黃芥末粉中加少許的糖、米醋、香油,加熱水沒過芥末,攪拌均勻。
蓋上保鮮膜,取一大碗放入開水,隔保鮮膜悶芥末十分鐘。
-02-
悶白菜、焯香菜
鍋中倒水,放入白菜根、花椒、鹽,大火開鍋後撈出,倒入米醋拌勻,蓋上盤子等涼透。
用悶白菜的水焯香菜,這樣香菜可以甜一點脆一點。涼透的白菜切成薄刀片,香菜切成寸段。
-03-
煮雞
選擇新鮮散養的小公雞,剁成大塊下入沸水鍋中,加入八角、花椒、香葉、小茴香、薑片、蔥段、鹽,小火煮30分鐘。
-04-
拌芥末雞
悶好的芥末挖出一勺,加入白糖、鹽、米醋、香油拌勻;雞肉撈出晾涼,撕成絲狀倒入,白菜和香菜擠水後倒入,抓勻後芥末雞就做好了。
雞皮脆香,雞肉鮮嫩,配上芥末的辛辣味,不愧是濰坊四大涼菜之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濰坊的美食簡直就是濰坊的活名片,吃上一個熱氣騰騰的高密爐包,再來一個有湯有餅的朝天鍋,配上鹹鮮可口的芥末雞,感受風箏之都的舌尖記憶。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於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