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最愛吃的高密爐包到底有多香?在濰坊比莫言更有名的人其實是…

2020-10-17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回家吃飯》)​「吾家高密東北鄉,三賢四寶美名揚,石磨火燒咬頭好,韭菜爐包滋味香。在高密有一戶人家姐弟倆,一個更比一個強,弟弟名揚海內外,姐姐出名在濰坊,您要問她為啥名氣這麼大呀?這一手爐包做得香!」

山東快板是地方傳統曲藝,以說唱為主,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內容反映山東現代生活,美食美景。唱腔語言是魯西北方言,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快板中唱的濰坊市民口中的姐弟倆,說的是作家莫言和他的二姐,莫言在外時,時常想念家鄉和小時候家裡的味道,曾寫過一首打油詩: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面烙餅卷大蔥,再加一碟豆瓣醬,想不快樂都不中!

老家高密的爐包,在莫言的書中也屢次提到,是濰坊人最喜歡吃的主食之一。莫言的二姐一家在當地做爐包是出了名的好吃,飯小二今天就走進莫言的二姐家,為大家探尋爐包的做法。

高密的爐包十分有特色,香、焦、酥、脆,肉熟菜生,底兒焦酥,麵皮暄軟,有點兒黏,似是半生半熟,帶有特色的面香。

莫言的二姐說,莫言老師從小喜歡吃爐包,特別喜歡吃韭菜餡,而且喜歡就著大蒜吃,一口爐包一瓣蒜,別提有多香。

濰坊地道美食

高密爐包

-01-

和面

盆中倒入麵粉,加入3克左右的酵母攪勻,用適量的水和成光滑的麵團,和好的麵團發酵一小時。

-02-

製作肉餡

選擇豬後肘肉,切成丁,加入生抽、醬油、蠔油、太太樂雞汁醃製。

韭菜切碎,將韭菜和醃好的肉丁混合均勻,加入香油、蔥油,肉餡就做好了。

竅門:用食用油、鹽、味精、蔥末入油後炸香,即可成蔥油。

-03-

包爐包坯

在高密,包爐包要全家一起包才行,寓意家庭和樂團圓。

將發酵好的麵團分成一個個小劑子,再擀成周邊薄中間厚的麵皮。

麵皮放在四拇指中間,放上肉餡,然後大拇指託起,往中間鎖住,一個爐包坯就完成了。

-04-

製作爐包

煎鍋中放入底油,將爐包坯轉著圈一個個擱上去,爐包坯要一個挨著一個,包口朝下,出鍋之後爐包才能連在一起。

等爐包底部煎成金黃色後,倒入用20克麵粉,350克水製成的麵漿,蓋上鍋蓋大火煎5分鐘。

最後淋上一圈食用油,關火燜制2分鐘,正宗的高密爐包就做好了。

剛剛出爐的爐包,咬一口汁水充盈有嚼勁,皮一面脆一面軟口感豐富,怪不得莫言老師到哪都念念不忘家裡的爐包,太香了。

在莫言老師的二姐家,小二嘗到了非常的正宗的高密爐包,也感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淳樸,熱氣騰騰的爐包不只是憶苦思甜的時代記憶,更成為濰坊人的依賴和習慣。

山東快書裡還唱到:來到濰坊裡有一道菜必須要吃,名字叫做朝天鍋。據說這朝天鍋與清代著名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時濰坊的父母官鄭板橋,還專門為這一道菜頒布了政令,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道美味,從清朝到現在都特別受濰坊人的喜愛?今天飯小二就帶您一起學做這道,流傳幾百年的濰坊朝天鍋。

濰坊地道美食

朝天鍋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濰縣縣令鄭板橋微服私訪,見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讓隨同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煮豬下貨,民眾圍鍋而坐,自己帶的乾糧配著鍋中的熱湯一起吃,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

-01-

煮豬雜碎

選用豬雜碎:豬頭、豬舌、豬肚、豬腸、豬心,焯水下入沸水鍋,加入蔥、姜、八角、鹽,原湯原味煮2小時。

加入老湯小火煮至酥爛,豬肉原湯和老湯的比例是7:3。

老湯秘訣:兩年以上老母雞、帶皮的驢肉,小火煮兩個小時以上。這樣熬出的老湯沒有腥味還提鮮增香。

-02-

製作薄餅

盆中倒入麵粉,用溫水和面,這樣可以使麵團醒發的快而且柔軟,麵團揪成一個個的小劑子,醒發半小時。

醒好的劑子擀成麵皮,不放油,直接用電餅鐺幹烙成一張張薄餅。

-03-

製作芝麻鹽

鍋中放入芝麻,大火快炒出香味,加入鹽,炒成金黃色後用擀麵杖擀碎。

煮好的豬下水切成筷子粗細的條狀,放在薄餅上,撒上芝麻鹽,捲成上大下小的喇叭狀即可。

吃一口,薄餅彈性十足,裡面的肉卻已經酥爛,入口即化,配上大蔥和鹹菜,味道瞬間得到升華。

濰坊人都知道,朝天鍋和芥末雞是絕配,芥末雞和拌拉皮、麻汁雜拌、酥鍋被稱為濰坊四大涼菜,芥末雞鹹鮮可口,一盤都不夠吃。

濰坊地道美食

芥末雞

-01-

悶芥末

黃芥末粉中加少許的糖、米醋、香油,加熱水沒過芥末,攪拌均勻。

蓋上保鮮膜,取一大碗放入開水,隔保鮮膜悶芥末十分鐘。

-02-

悶白菜、焯香菜

鍋中倒水,放入白菜根、花椒、鹽,大火開鍋後撈出,倒入米醋拌勻,蓋上盤子等涼透。

用悶白菜的水焯香菜,這樣香菜可以甜一點脆一點。涼透的白菜切成薄刀片,香菜切成寸段。

-03-

煮雞

選擇新鮮散養的小公雞,剁成大塊下入沸水鍋中,加入八角、花椒、香葉、小茴香、薑片、蔥段、鹽,小火煮30分鐘。

-04-

拌芥末雞

悶好的芥末挖出一勺,加入白糖、鹽、米醋、香油拌勻;雞肉撈出晾涼,撕成絲狀倒入,白菜和香菜擠水後倒入,抓勻後芥末雞就做好了。

​雞皮脆香,雞肉鮮嫩,配上芥末的辛辣味,不愧是濰坊四大涼菜之首!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濰坊的美食簡直就是濰坊的活名片,吃上一個熱氣騰騰的高密爐包,再來一個有湯有餅的朝天鍋,配上鹹鮮可口的芥末雞,感受風箏之都的舌尖記憶。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編輯 於丁)

相關焦點

  • 莫言最愛吃的高密爐包到底有多香?在濰坊比莫言更有名的人其實是...
    吾家高密東北鄉三賢四寶美名揚石磨火燒咬頭好韭菜爐包滋味香在高密有一戶人家姐弟倆,一個更比一個強弟弟名揚海內外姐姐出名在老家高密的爐包,在莫言的書中也屢次提到,是濰坊人最喜歡吃的主食之一。莫言的二姐一家在當地做爐包是出了名的好吃,飯小二今天就走進莫言的二姐家,為大家探尋爐包的做法。
  • 莫言最愛吃的高密爐包到底有多香?在濰坊比莫言更有名的人其實是……
    (央視財經《回家吃飯》)「吾家高密東北鄉,三賢四寶美名揚,石磨火燒咬頭好,韭菜爐包滋味香。在高密有一戶人家姐弟倆,一個更比一個強,弟弟名揚海內外,姐姐出名在濰坊,您要問她為啥名氣這麼大呀?這一手爐包做得香!」山東快板是地方傳統曲藝,以說唱為主,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內容反映山東現代生活,美食美景。
  • 這才是正宗高密爐包的做法,鮮香味美,百吃不厭
    大家都知道在山東濰坊出了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老師,其實莫言老師的老家是濰坊市高密市,高密市是濰坊市下設的縣級市。這裡除了有大作家莫言老師,還有很多山東的名小吃,其中高密爐包就很出名。高密爐包,歷史悠久,最早始於清代年間,它以獨特的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而名揚天下,是民間傳統名吃美食,現在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莫言老師還曾為高密爐包寫過一首打油詩呢:「韭菜爐包肥肉丁,白面烙餅捲大蔥,再加一盤豆瓣醬,想不快樂都不中。」可見這爐包是何等的美味和受人喜愛。
  • 酸甜苦辣話美食,濰坊印象-高密爐包
    高密爐包是濰坊下屬市高密市的傳統小吃,相傳高密爐包起源於漢代,延傳之民國時期最為盛行,人們將之作為禮物走親訪友時送與親友,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位於縣城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城鄉。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
  • 青島爐包,街頭最便宜的麵食
    據說青島的爐包發源於高密,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故鄉。也有人說,濰坊青州的大樹爐包是青島爐包的起源。第一,相對於其他類的麵食,它是最便宜的。二就是風味獨特,青島人對韭菜還是有偏好的。中午,在各個農貿市場或者爐包店的門口都有排隊買爐包的人群,而且人們對哪裡有好吃的爐包如數家珍。比如老一輩的人念念不忘莘東爐包鋪的爐包,臺東市場那家叫做陳濤爐包的每天都排隊。還有雲霄路上、三百惠後身的爐包都是很有名的。
  • CCTV2揭秘莫言最惦記的家鄉味!香焦脆酥……
    CCTV2揭秘莫言最惦記的家鄉味!香 焦 脆 酥…… 2020-10-16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到高密不得不吃的美食 爐包
    高密爐包民間傳統名吃高密爐包歷史悠久,風靡城鄉。始於清代年間,在民國時期有著獨特意義的形勢盛行,用來走親訪友的禮物送給朋友,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位於縣城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城鄉。其特點是包子又白又大,皮面暄軟,內陷飽滿,味道鮮美,掛漿講究,火候獨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高密爐包用料講究,以鮮豬肉、鮮韭菜、鮮白菜和上好的精麵粉為主料,以海米、木耳及各種調料為輔料,精心加工而成。
  • 怎麼吃都噴香的高密火燒
    「吾家高密東北鄉,三賢四寶美名揚。石磨火燒咬頭好,韮菜爐包滋味香。」莫言先生曾賦打油詩笑談家鄉高密四寶及美食,在高密所有名吃當中,姚哥莊「石磨」牌火燒可以說是最地地道道的特色食品,它不僅看起來親切,吃起來香甜,其特殊的製作過程也成為高密的老手藝,被流傳下來。
  • 來一爐高密爐包
    作為濰坊的特色美食,高密爐包歷史悠久,始於清代年間,以其獨特的香、焦、酥、脆、菜生、肉熟而聞名天下,民國時期曾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目前,高密爐包已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受到廣大市民朋友的喜愛。
  • 美食——高密爐包口味十足
    但是今天說一下美食——爐包。爐包是高密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也是山東省最具影響力的美食,爐包的來源—在民間傳統名吃高密爐包歷史悠久,風靡城鄉,凡是高密人沒有不會做的,爐包始於清代年間已有幾百年歷史,但是在民國時期卻有著獨特意義的形勢盛行,它是用來走親訪友的做客時候送給朋友的禮物,在20世紀30年代位於高密市南河灣的林三爐包,更是名冠全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走進黃河口,他說——「黃河入海處,必有大...
    眾所周知,高密是莫言的老家。這個在地圖上距離東營210多公裡的縣級市,是莫言成名作《紅高粱》中「高密東北鄉」的背景地,如今也因為莫言和他的作品聲名鵲起。最近幾個月,莫言一直生活在高密,新書《晚熟的人》7月31日剛剛出版面世,他正好借這次東營之行「出來走走看看」——他簡單透露,上一次來東營還是1988年,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區,當時東營剛剛建市幾年。
  • 什麼才是地道的濰坊菜?濰坊人可能都不知道
    說起濰坊的美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朝天鍋,肉火燒了。特別是肉火燒,濰坊人的心頭愛,肉火燒的美味是在其他地方的燒餅無法超越的。不過除了這些之外,濰坊其實還有很多特色的美食!讓我們快來看看吧!排在首位的應該就是芥末雞了吧!
  • 「美食」高密特色美食
    高密爐包肉香撲鼻的高密爐包是當地一大美食,最傳統的餡料是韭菜、白菜和五花肉丁,原料要用最新鮮的才有滋味。把肉切成小丁,而不是剁碎,然後用鹽、醬油醃一會兒,韭菜要一刀刀切碎,而不是剁成碎末,等肉醃的差不多了,把韭菜放進去,打一個雞蛋,加些鹽、味精、色拉油,攪拌均勻……爐包最好吃的部分,叫「嘎渣兒」,也就是爐包底部那層被煎得金黃酥脆的麵皮。要煎出這樣的樣子,沒有幾年的功力不行。
  • 正宗地道高密爐包做法教程,皮脆鮮嫩多汁。做出來的爐包真好吃
    大家好,這裡是騰原調味,關注騰原每天分享一個美食做法各地文化大同小異,但不管是哪裡的人對於美食都是沒有任何抵抗的。說起美食似乎總能說出幾樣當地的美食小吃。今天我們來分享一道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吃,絕對是北方朋友的最愛。
  • 青島這家不足20平的小店,只賣6種餡的高密爐包,卻天天排長隊
    青島除了海鮮以及本地的特色美食之外,一些外來的食物也很容易就在青島落地生根,山東高密離青島很近,山東高密的爐包很有名以味道好而著稱,在青島同樣受歡迎!青島有一家著名的高密爐包名叫陳濤爐包,已經註冊商標,青島食客們一致認為他家的爐包正宗地道,這家爐包已經在青島開了20多年了,多年來一直人氣很旺,開門就排長隊。他家爐包都是現包的,老闆堅持認為,只有現包現蒸出來的爐包才好吃,想要吃到他家的爐包,需要提前預定,不預定要等半個小時左右。
  • 青島這家不足20平的小店,只賣6種餡的高密爐包,卻天天排長隊
    ,山東高密的爐包很有名以味道好而著稱,在青島同樣受歡迎!青島有一家著名的高密爐包名叫陳濤爐包他家爐包都是現包的,老闆堅持認為,只有現包現蒸出來的爐包才好吃,想要吃到他家的爐包,需要提前預定,不預定要等半個小時左右。
  • 濰坊有的可不止是風箏和蘿蔔,來看看這些濰坊美食,有一道還和韓信...
    說起濰坊,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風箏,因為風箏的發源地就是濰坊,濰坊也把風箏當作當地的文化符號。每年一度的濰坊風箏節都會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遊玩,因此熟悉濰坊的美食才能讓旅途更為愉快。濰坊的美食其實非常豐富,只是不如一些網紅的美食出名,看看有哪些濰坊美食是你喜歡的吧!
  • 濰坊這條街竟然隱藏這麼多美食,每一家都好吃到飆淚
    燒烤有他不可撼動的江湖地位特色絕味的大五花,一把過癮的小肉串肥美鮮滑的蠔,筋道耐嚼的板筋焦香多汁的雞翅,外酥裡嫩的豆腐用花椒水泡過的肉餡包進軟麵團撕成的小麵團裡,收邊做成扁圓形的火燒坯,再放進爐裡。高密爐包是濰坊名吃之一
  • 濰坊這條街竟然隱藏這麼多美食,每一家都好吃到飆淚!
    肥美鮮滑的蠔,筋道耐嚼的板筋 焦香多汁的雞翅,外酥裡嫩的豆腐 當食物碰觸到舌尖時再啜一口啤酒 白日裡的疲憊和不悅都被撫去
  • 記者探訪莫言老家山東高密:早沒了青紗帳高粱
    當時,我簡直恨不得跳上那輛車,去看看,莫言筆下反覆出現的高密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如今,我站在岔路口前。左邊,一溜大紅燈籠沿著半空中的電線向前延伸;右邊,電線桿上光禿禿的,什麼裝飾也沒有。  向左,跟著燈籠走,就能到達目的地。  莫言舊居的兩批來訪者:韓國人和風水先生  目的地是一處紅瓦黃牆的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