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國協同辦公市場需求爆發的一年。
全球疫情危機,催生了遠程辦公、線上會議、線上協作的藍海市場。無論是早早入局的釘釘、企業微信、Zoom,還是2019年下半年進場的飛書、WeLink、騰訊會議,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業績增長。
相關數據顯示,僅2020年1月24日到2月22日一個月的時間,綜合辦公類APP的DAU比2019年同期(2019年2月4日-3月5日)同比增長98.19%,而視頻會議同比暴增1465.04%。
中國企業主對於組織升級的迫切要求,不言而喻。
但別忘了,組織升級、效率提升議題的另一面是「人」。隨著這波浪潮,中國幾億職場人被席捲進入了「工具熱」的時代: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他們通過視頻會議開早會,通過在線文檔改表單,也在這些軟體上接受職場培訓和學習交流。
那些曾經批評線上組織流程不透明的企業主、吐槽釘釘的企業員工,都構成了中國企業、組織「線上化」生態中的最小單元。他們對於職場效率、辦公體驗上更多元的需求,或將成為協同辦公市場向更高級進化的關鍵因素。
站在2020年尾,這是一個值得復盤和思考的議題:協同辦公市場,潮水的方向會否轉向?
從「癢」點,到「痛」點
如果沒有疫情的特殊情況,辦公問題一直是中國企業和職場人的「癢」點,並不「痛」。這就包括辦公是否線上化?是否足夠協同?
接受鈦媒體App調研的部分創業者表示,職場辦公方面「最痛的」,是那些「必須用公司電腦才能查看相關資源」的辦公方式;或者,匆匆上馬的企業辦公軟體,越是用的久,越發現ta根本不符合企業所在行業特色。
一家零售企業的業務負責人告訴鈦媒體App,公司一直採用自建的協同辦公工具,但突發疫情後,根本無法滿足遠程協同得需求。
「我們團隊的工作性質偏調研和決策,早就悄悄切換到了第三方平臺上。」原因很簡單,當一個內部工具需要遠程承載公司所有業務的時候,企業裡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都對工具的用戶體驗、會議、存檔等功能的穩定性越發敏感。
而對於一些團隊規模中等的新經濟企業,微信群組等IM工具扮演了辦公場的角色,但拿微信群組完成團隊管理,弊端越來越多,碎片化、逃不開的幹擾,讓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希望在工作之時「逃離微信」。
中國企業的「辦公焦慮症」集體爆發。
由於疫情來的突然,「先碼一套軟體全員用起來。」這是鈦媒體在今年4月發起的100家企業復工大調研中,多數被調研企業主的主流心態。
而隨著非同尋常的2020年進入尾聲,越來越多的企業發現一個事實:疫情帶來的遠程辦公、數位化轉型加速等諸多趨勢,是不可回撤的。
根據Gartner今年7、8月份對1847名CIO調研後發布的《The 2021 CIO Agenda: Seize This Opportunity for Digital Business Acceleration(2021年CIO議程:把握機遇,加速發展數字業務)》報告,大部分CIO表示,他們會在2021年持續推行他們在疫情期間所做的數位化決策。
辦公數位化這件事,既然最初不得不做、未來持續要做,企業主們都開始思考:辦公有這麼多「痛」點,公司的協同辦公工具是不是到了要謹慎選型的時刻,我應該用什麼樣的工具,什麼樣的辦公工具才適合我?
第一個「洗牌」期
「要用更好用的協同辦公軟體」,企業這種自身需求覺醒,給協同辦公市場留下了許多想像空間——如果這個市場重新考慮辦公工具的可用性,就等於就地「洗牌」。
一家成長中的股權投資基金匿名接受了鈦媒體App採訪。基金公司是典型的對效率極致追求的中型團隊,由於團隊成員分布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兩地,他們近兩年來一直是Zoom企業版、騰訊微雲和谷歌郵箱套件的高頻使用者。
在2020年上半年,他們發現了飛書App,直接決定棄用了上一個協同軟體,全部移到飛書。其創始人在接受鈦媒體App採訪時坦言,「股權投資行業就是一個追求信息透明、精細化管理的行業,團隊如何高效協同,直接決定了我們在這個行業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基金先後投資了金山雲、小米、蔚來汽車等知名企業,在創始人的觀察中,中國的新經濟企業,已經比上一代企業主更加追求組織扁平化和對組織能力的重視,「我所投過的明星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如果你重視『人的智慧』,企業才能保持生命力。」
趨勢如此,這也成了中國企業主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上碼軟體,是為了管住人,還是為了人人好用?企業主是否真的看見了每一個被工具真實連接起來的使用者?
隨著產業升級的深入,商業環境的自我革新,真正推動中國企業主買單辦公軟體的決策因子,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只是應急,不只是能用;要重視用戶體驗,要好用。
一位從業多年的UI設計師在採訪時告訴鈦媒體App,在使用公司指定的某協同辦公軟體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感覺到和自己的生活有什麼關係,「工作嘛,大家都用,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但她最近一次感受到體貼的服務,是一款辦公軟體通過「日曆」功能告訴她,她預定的線上課程要開始了,
「相信這一點大家非常有共識,B端產品的用戶體驗其實差非常多,我們每天手機中使用的C端產品相比它的用戶體驗遠遠達不到它應該達到的水平,這一點我們希望從飛書開始能夠有更多的產品改變它。」 字節跳動副總裁謝欣在今年的公開演講中這樣表達了他對 to B 產品體驗的看法。
在需求驅動,和一部分企業級軟體創業者的響應下,未來的市場買單者將做出什麼樣的選擇?他們是否更注重企業級辦公軟體的員工體驗?是否會從企業文化、組織升級的角度考慮辦公工具與自身企業的適用性?
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直接決定他們在企業辦公市場的一票,投給誰。
差異化競爭的機會
協同辦公市場的第一次洗牌,對於協同辦公領域的創業者們而言,是一次絕佳的窗口期。
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企業數量之多,上千萬家大、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分布在教育、製造、零售、醫療、網際網路等各個領域,他們對辦公工具的訴求各不相同。
儘管巨頭雲集,但很難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協同辦公服務商的差異化戰略也十分明顯。鈦媒體App調研發現,目前已經出現的有差異化需求的企業類型有:
1.教育機構:這是被疫情激發的一個協同辦公賽道,針對這個賽道已經有企業專門推出了教育版本2.中大型政企:該類企業對軟體的安全、可集成性要求較高3.強銷售型企業:該類需要協同辦公軟體具備較強C端觸達、精準營銷的能力4.知識密集型企業:這類企業需要協同辦公軟體有強大的知識管理能力,如文檔的協作、處理能力
按照協同辦公行業的市場邏輯,大部分服務商都不會只盯一個垂直領域,而是採取在某個領域極為擅長,並向其他大、中、小企業逐漸擴展的策略。
有兩個典型的案例。
一個是企業微信的例子,2019年12月,企業微信的3.0版本宣布正式與個人微信資源打通,目前企業微信的企業用戶可以讓銷售人員用企業微信加客戶的個人微信號,方便對商機的跟蹤管理。同時企業微信也與銷售易等一些CRM軟體實現了打通,可以幫助企業用戶沉澱私域流量。
另外一個案例,來自飛書。飛書在上線後首個發布會上,推出了飛書直播、飛書妙記、飛書郵箱、飛書話題圈、飛書文檔等系列工具,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首席戰略官王川對飛書的判斷是,「特別適合知識密集型的企業……以賦能為核心而不是以管控為核心」。
除了賽道的差異化,先入場的企業微信、釘釘與後入場的飛書還有一個產生語境的差異。
從現在飛書的產品形態來看,飛書不管是與阿里釘釘還是與騰訊企業微信都沒有正面交鋒,原因在於釘釘和企業微信都產生於中國產業網際網路初期的數位化大潮,此二者解決的問題是現階段企業數位化過程中業務上雲的問題、降本增效的問題。
飛書推出的諸多產品首要解決的是企業的辦公工具問題。比如怎麼在一個文檔裡面實現高效的多人協作,如何通過思維筆記改善工作方式,如何通過OKR的透明化激勵團隊等等。
將此三者放到協同辦公的整體視角下,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哪種差異化策略更能夠先行贏得企業主和企業員工的心呢?
或許,這要看他們誰先進入「臨界大多數」的質變點。
臨界大多數是指當體系中接受創新的人數達到某個數量,其後的創新會自行被大家接受。而交互式媒體(如電子郵件、電話、傳真和視頻會議)的採用率通常也顯示了所謂臨界大多數的現象。
如果我們假設未來的協同辦公市場是多巨頭共存的話,那麼第一個巨頭的用戶採用率要先行達到臨界大多數,在此之後其用戶量才會呈指數級增長。
這樣看來,協同辦公服務商要能夠被足夠多的用戶認可和採納,才可能笑到最後。
一款雲會議產品的創始人曾告訴鈦媒體App,在市場策路和獲客上,口碑要比銷售渠道更重要。他曾表示,「一旦有一場百人、千人會議在雲上召開時,大家覺得體驗好,回去後就有可能成為我們的客戶。」
在協同辦公市場,同樣的道理是成立的。一家小到十幾人,大到幾萬人的企業,在全員使用某一款協同辦公軟體時,這些員工都有機會成為病毒營銷的起點。
那麼,讓工具回歸到工具本身,從工具的好用性、功能的前沿性,對工具最末端的用戶進行留存,重視用戶體驗,是達到上述目標的關鍵。
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
在資源貧乏階段,「能用」是底線;在資源逐漸豐富的階段,好用是未來。「好用」或許是中國企業級軟體在當下應該考慮和追求的。
問題是,要如何理解「好用」?
跨國會議軟體Zoom是疫情期間的明星企業,其最近一季財報顯示,Zoom的營收增速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超過300%,同時日活躍用戶數突破3億,現階段股價較3月份上漲近4倍,市值已突破千億大關。
簡單好用,就是對Zoom價值的最高提煉。
其創始人兼CEO袁徵曾對媒體說過:「堅持簡單真的是非常難,但是好的產品就是有價值、簡單。創業初期,Zoom團隊都是工程師,沒有產品經理、設計師和美工,但我們的要求是,有些功能要做到只需要一個按鈕。」
社交軟體微信之父張小龍對「好用」也發表過自己的觀點。在一次公開演講時,他說:「在產品之外,我覺得對微信來說,有一個價值點是我們所遵循的,就是尊重用戶,尊重個人。」
謝欣則這樣表達他對協同工具價值的理解: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希望僱傭員工的大腦而非雙手。員工需要的是被激發,而不是被管控,同時我們的工具也應該幫助大家實現這個目的。」
簡單、尊重用戶、尊重個人、激發而不是管控……這些是他們對軟體「好用」的看法。
反觀中國目前的企業級軟體,是否真的有讓末端用戶感受到好用的企業級軟體呢?這個問題目前可能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將協同辦公軟體從數位化轉型的宏大命題下跳脫出來,單純從文檔、從會議、從即時通訊的角度考慮它的工具屬性,事情是否會變得不一樣?
以文檔為例,疫情催生了在線文檔協作的需求,多家企業紛紛加強了在線文檔協作的功能。從「能用」和「好用」的角度考慮,「能用」的在線文檔是可以實現多人實時在線編輯;而「好用」的在線協作文檔,除了在「實現多人在線編輯」之外,還需要向前走一步,比如要考慮多人在線協作是否有延遲?再比如能否模擬真實線下開會場景,能讓大家邊改文檔,邊進行充分的討論。
王川曾發表過它對一款「好用」文檔的看法,他認為在線文檔是可以幫他做到知識的連結和管理的:「我會把一個專題用一個文檔標記,然後所有專題相關的內容連結到一個文檔,一個入口可以找到所有的內容,文章之間可以加入連結」。
從上述觀點我們可以總結出,「好用」就是要用to C的思路做to B,以用戶為中心,重視每一個細分功能的產品體驗,將每一個功能做到極致。當下,中國協同辦公軟體正需要一個從「能用」到「好用」的理念的跨越。
但這也不是協同辦公軟體的全部。如果說「好用」的理念可以幫助協同辦公軟體率先到達「臨界大多數」,那麼為企業主提供「超越工具的組織管理」服務,是這些軟體持續跑贏的根本。
超越工具的組織管理
追求「好用」,並不意味著協同辦公軟體要放棄組織管理的職能。
因為在「好用」的同時,協同辦公工具還需要是企業組織管理的幫手。企業主作為協同辦公軟體的用戶兼買單者,一個明確的訴求是,在「好用」的工具之上,追求超越工具的組織管理。
一位剛剛推動了全員啟用飛書的企業創始人告訴鈦媒體App,「傳統的辦公軟體我們也用過,但顯然大多數產品是從外部推演客戶的需求;而飛書不太一樣,它是字節跳動這家全新巨頭的『能力外化』。我們當然要和先進的組織去對齊。」
那麼「能用」的組織管理軟體,和「好用」的管理軟體又有什麼區別呢?
「開放的組織架構(打破利益的牆壁)和透明的激勵機制(去掉無能的控制)造就了一家偉大的公司。」一位接受鈦媒體採訪的企業管理者說。換句話說,他認為,好的管理軟體理應達到這樣的效果,管理軟體不能流於表面控制,而是要能夠以跟得上時代的現代化方式處理好管理者跟員工的關係。
物美集團創始人、多點董事長張文中博士在最近出席的一次大會上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他說:「數位化,給我們展現了『全面透明』。我們可以對一件事兒跟蹤到底,我們可以對目標跟蹤到底,我們知道領導在想什麼,我們也知道公司所有的人在幹什麼。上下同域,一步到位。」
對於物美這樣的零售大企業,能夠在協同辦公上實現「數字驅動,人人在線,任務到人,逐級解決,實時響應,閉環落地」的效果,除了有他們自己在IT技術人員的努力,實際上也藉助了第三方協同辦公軟體的支持。
在理念認同的基礎上,擁有1800個門店、超大員工量級的物美集團,在2020年成為了飛書的客戶。 他們在內部的辦公系統中,集成了飛書的文檔、會議等許多功能。
從「能用」到「好用」的進化來看,中國的協同辦公市場遠未到終局,它還在等待一個向更高級進化的質變點。但值得慶幸的是,市場上走在前面的企業已經喊出了這樣的口號。
就像目前正在進行的數位化變革一樣,使用先進的工具提升組織管理效能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工作方式的變革成為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部分。未來,這個變革怎麼進行,藉助什麼樣的工具進行,或多或少都影響著企業今後的成長。
最後,用張文中博士的話與大家共勉:「我們今天面臨的這個時代是人人在線、事事在線、物物在線的時代,因此要求我們有數據化支持的組織,這樣一個新的組織建立在什麼樣的系統之上,決定著我們的未來。」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 | 秦聰慧,編輯 | 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