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孩子的浮躁心理

2020-12-20 太平洋親子網

  浮躁心理是當前一些青少年的通病之一,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恆心和毅力、見異 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 理,但又不願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麼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

  浮躁心理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家長的影響。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社會利益和結構在進行著大調整,在改革帶來的社會變化面前,不少家長 的心理處於矛盾狀態,既對改革的成果表示贊成和滿意,又擔心和憂慮在新體制帶來的震動和衝擊面前無法適應,因而患得患 失,心神不安。也有的家長急於脫貧或改變生活的現狀,表現出急功近利,出現急躁的心態,恨不得一眨眼成為「先富起來的 那一部分人」,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2.與遺傳有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類型的人,容易急躁,沉不住氣,做事易衝動 ,注意力易分散。

  3.意志品質薄弱。有的父母只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學習怕苦怕累, 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恆心。

  為了改變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注意以下問題:

  1.教育孩子立長志。俄國偉大作家託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 ,就沒有生活。」父母只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 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時,要注意兩點:一是立志要 揚長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麼掙大錢,就想做什麼工作。這種 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父母應該告誡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點),才會有成功的 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二是立志要專一。

  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父母要告訴孩子立志不在於多,而在於「恆」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 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願以償。

  2.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演 講,應先準備講稿。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麼結果?最好怎 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 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有針對性地「磨練」。父母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 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 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 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4.用榜樣教育孩子。身教重於言教。首先父母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 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 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 ,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推薦閱讀:公共場合也要給孩子留面子   請蹲下來與孩子平等交流

相關焦點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改變浮躁心理
    小升初當前,很多孩子忽然變得浮躁,學習和生活上都是。其實,除了壓力,還有其他原因導致了孩子的浮躁。很有可能平常孩子就養成了浮躁的不良習慣,大考當前,表現的更加明顯而已。   那麼,到底孩子為什麼會浮躁?面對孩子的浮躁心理,家長該怎麼辦?
  •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家長必看:如何讓孩子克服浮躁的心理! 前幾天,我和一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有一個初一的女兒,叫做小芳。這位朋友正在為小芳的一些想法發愁。 事情還要從小芳放假說起。
  • 30歲了,內心還浮躁,我到底該如何克服浮躁的心理?
    但近期內心比較浮躁,比如公司開會討論方案,他有想法卻一聲不吭。讓領導讓他說說想法和建議,他敷衍了事;當公司讓他描述與客戶聯絡情況,他說關係很好、一直保持聯繫,但結果發現自己的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了,最後不得不離開公司;當他找工作時,挑挑揀揀,最後導致8個月沒有找到工作……這就是浮躁心理導致自己被離職的原因。
  • 在修行中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浮躁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社會情緒,已廣泛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成為了一種病態的不健康的社會心理狀態。浮躁的人會失去一個自我的準確定位。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是心理問題的根源,也是當今社會的通病,也是一種時代的焦慮。
  • 如何警惕孩子學習中的浮躁心理
    學習是從認識到自己不懂,或承認自己不懂開始的,直到孩子自己認為自己懂了為止。一旦自己認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學習的過程就戛然而止了。沒懂自認為懂會導致學習半途而廢。很多同學不承認有這樣的問題,他們自認為自己上課是聽懂了的。至於後來不會做了,是因為時間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 如何解決自身的浮躁心理
    Q:如何變得不那麼浮躁?先搞清楚自己的浮躁是哪裡來的,絕大部分人基本上就一樣,歸根結底就是缺錢!!!4、看一些能靜下心來的視頻這個和第二點不同,一個用快樂抵消浮躁,這個用安靜沉著抵消浮躁,比如旅行類,歷史類,徒手攀登這樣的紀錄片。
  • 浮躁成為了年輕人最常見的現象,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
    浮躁成為了年輕人最常見的現象,如何改變自己的心態?現代人生活壓力都大是眾所周知的,可是伴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越來越浮躁,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所以每日都在渾渾噩噩的躲過每一天平凡的日子,在早些年那時候的年輕人都非常的務實,這些年輕人也成為了一些老一輩,可是他們當中的優點非常的明顯,知道自己需要做什麼,深知堅持才能有收穫。
  • 迷茫不知所措,如何克服內心的浮躁?
    什麼是浮躁?浮者,輕而散於表面。燥者,柴將遇火之危。無處借力,無從下手,同時又焦不可耐,慮而無用。心理諮詢師通常願意把浮躁的情緒歸屬於焦慮的大情緒類別之下,嚴重的焦慮者甚至可以被診斷為疾病,但我們生活中的「浮躁」還遠遠達不到疾病的程度。浮躁也可以被稱之為「小焦慮」。
  • 如何改掉浮躁的性格?
    想要改掉浮躁性格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修心」的過程。但是,性格有一部分是天生的基因裡帶來的,還有一部分是後天所處的社會環境和背景養成的。如果想在天性裡就浮躁和火爆裡有所改變,這是需要後天很大的修養和克制才能做到的。那麼,後天如何才能改掉浮躁,讓自己變得溫和一點,沉穩一點呢?1、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性情也會變得比年輕時溫和一點的。你看身邊當了爺爺的男人,怎麼都覺得比當年當爸爸的時候脾氣好了很多呢。
  • 孩子自卑膽小,家長巧用三步走,輕鬆改變孩子的膽怯心理
    經過了父母和學校的溝通,最終孩子的父母選擇換一個環境讓孩子重新開始,說道這裡我的孩子還非常傷心,畢竟他們上學期是最好的朋友,只是由於那次尿褲子,連我的孩子也慢慢的疏離了,當然這和對方的家長也是有不小的關係,很多父母也許不知道我們正在孕育孩子的自卑!那麼什麼情況容易孕育出自卑的孩子呢?
  • 當今浮躁的社會中,如何不那麼身心俱疲?
    所謂浮躁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社會整體節奏加快。物質生活極大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更加豐富多彩,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 同時也出現了所謂″浮躁"的一面,″性情急躁、情緒焦慮"成為了一種現象。這種浮躁嚴格來講屬於病態心理。浮躁的結果,導致人們感覺「身心俱疲"雖然浮躁的產生有時代根源,也有更廣泛的原因。從心理角度來看,人們如何能夠不那麼「身心俱疲"首先要從練好"內功"開始。一、正本清源、放平心態,獲取浮躁免疫力。
  • 在浮躁的社會保持一顆純淨的心
    讀書時曾夢想著長大後尋一處美麗的莊園,過著「種豆南山下」的悠閒日子,然而隨著年齡漸長,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浮躁,越來越沒有耐性,距離「悠閒」的理想越來越遠。浮躁的人不止我一個。人在浮躁時,做著某件事,心裡卻想著另外一件事,或者心不在焉,或者焦躁不安,不能一心一意、心平氣和。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人比以前更浮躁呢?經濟高速發展、技術更新換代,所有事情的腳步似乎都更快了。
  • 當今教育最大的悲哀是浮躁,家長希望孩子速成,學生喜歡秒殺技巧
    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這種快速發展中也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浮躁。這種浮躁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做事追求快速而忽略過程,比如速成雞、速成蔬菜等;二是追求形式大於內容,比如現在的影視作品特效越來越好、場景也越來越漂亮,但是吸引人的演技和情節卻越來越爛了。
  • 擺脫浮躁,靜下心來
    《擺脫浮躁,靜下心來》Get rid of impetuosity and be quiet.如果你恰好也這樣浮躁,只能表明一件事情:你很正常——你並不孤獨,周圍的人和你一樣,甚至比你更沒底兒,你要做的就是穩住,靜下心來,給自己多一些快樂,多思考自己要的究竟是什麼?浮躁的首要原因,在於「不確定性」,看不清前途,不知自己要什麼,不滿足現狀但不知如何努力。
  • 而立之年的一大危機——浮躁
    就在這種情況下,而立之年的我們,很容易心生浮躁。浮躁心理越重,人就會越發不理性,繼而導致做事接連失敗,不能如願以償。浮躁生於人心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經常看到身邊很多人的生活質量比自己強得多,心生羨慕,憧憬著自己也能有那樣的生活。
  • 應屆畢業生如何度過工作的浮躁期,產生浮躁的原因是什麼?
    金融獵頭認為,應屆畢業生對待這段浮躁期要有充分的認識,因為產生這種工作浮躁的原因,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中產生浮躁的原因是什麼1、理想與現實脫軌儘管大學生都清楚當前的就業形勢嚴峻3、「圍城」的心態職場經常有不少人會因為工作量大或工作壓力,與同行或同事對比薪資待遇,從中尋求心理平衡。同樣,有些應屆畢業生對一些自認為工作輕鬆,待遇又好的人離職而感到惋惜,產生一種「圍城」的心態。
  • 惡搞心理 宣洩浮躁的表現
    惡搞其實是一種社會文化心理的反映和折射。時下社會生活中競爭加劇,生活壓力增大,工作、生活的變故常常使人們的不確定感增加,容易讓人產生抑鬱情緒,希望通過某種方式來宣洩和釋放,於是惡搞應運而生。選擇惡搞這個非正常渠道作為宣洩的出口,反映了公眾內心普遍存在的空虛、浮躁和非理性。但不能忽略的是,在現代民主社會裡,個人無論採取哪種方式來宣洩和娛樂,都不能侵害他人的利益,違背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實習編輯:梁子豪)
  • 浮躁的是社會還是人心?
    這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心理狀態。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一直保持冷靜,可是,如果浮躁變成了世界的主流,變成了整個群體的特質,它只會害人。時代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觀念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欲望被花花世界所調動,有了錢和權,似乎就能擁有這世上的一切。
  • 會去浮躁,女人才能淡如水
    對於女人來說,來自家庭、工作、生活的各種各樣的壓力總是會不期而至,繁雜而又瑣碎的事情讓女人的心理漸漸失去平衡,於是「浮躁」便乘機而入了。「浮躁」一詞究其根本是指輕浮急躁,做事靜不下心來,缺乏耐性,沒有腳踏實地的奮鬥精神,卻存在著僥倖成功的奢望。「浮躁」必然與修身養性有關係。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
    經常有家長會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的孩子特別自卑,不管做什麼事總是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總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很多事情還沒開始就說自己做不了,這讓很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過於自卑怎麼辦,如何消除孩子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是一種行為失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