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老街,確實記錄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歷史。它是現代深圳的歷史舞臺的見證,是深圳歷史文化積澱的組成部分,也是深圳人民的根源。深圳老街被深圳人成為「老東門」,形成於明代中期,也被稱為「深圳老舊墟」。它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深南東路以北。東門中路,解放路,湖貝路等主要街道均為框架。人民國時期形成的「深圳新墟」,包括今天的和平路,建設路,人民南路和火車站,構成了一個約35萬平方米的小鎮。深圳市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深圳市場已經是新安縣的著名市場。

1950年,市場被改為一個鎮,深圳老街被稱為「邊城」的深圳鎮中心。寶安縣於1957年首次遷至此地,當時成為寶安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從清初到1957年,深圳市場一直是幾十英裡半徑內的重要商業市場。

「古興街」(今解放路)是農產品的產地;「維新路」(現人民北路)是小吃和雜貨店售賣的。「民縫」是布縫經營布匹的地方; 「鴨仔街」是買賣家禽的地方。天后宮建於明清時期,位於深圳市場的中心。尚存的「天后宮」古碑是最好的歷史見證。首先是深圳市場,然後成為深圳鎮。今天的深圳以它的名字命名。

如今,東門老街位於深圳市羅湖區的中心。經過數百年的商貿集市和數百年的文化和歷史積澱,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深圳經濟特區的建立,東門老街已成為一個熙熙泱泱的商業區。其中有成千上萬的商店,各種各樣的建築物緊挨著,每天的客流量超過30萬人。長期以來,「東門」已成為深圳商業的旗幟,反映並引導著深圳的消費趨勢和時尚。從清晨到午夜,總是有很多人,並且有很多人,展現出濃鬱的商業文化和生活氛圍。它是深圳最受歡迎的傳統商業區,因此老東門一直是商業的熱點。老東門獨特的商業魅力吸引了眾多商人,形成了東門商業繁榮的局面。

東門商業步行區,北起利新路,南起深南路,東起東門中路,西起新園路,佔地面積17.6萬平方米。28座現代大型商業建築分布在15條主要街道上。總建築面積為80萬平方米,平均日流量為50萬人,節假日為100萬人。年營業額超過80億。這是一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商業街區,集旅遊,餐飲和休閒,購物和消費於一體。隨著東門步行街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其在商業領域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東門步行區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商業街概念,多種功能層出不窮,擴大並豐富了其內涵。其中包括古老街道廣場上的物質和精神世紀鐘,銅版畫「東門市場地圖」,巨型銅製比例雕塑,思月書院,嶺南建築風格街道,這些具有鮮明歷史特徵的人文街景都可以給人們一種藝術享受,喚起人們的懷舊之情。整個模塊的布局和各種服務設置也可以倡導「以人為本」的理念。

東門街位於羅湖區中心,東臨文錦路,與黃貝街相連。西鄰人民公園路與布吉河,與桂園街相連,北與筍崗路為界。邊界與筍崗街相連,南與深南東路為界,南湖街相連,總面積2.1平方公裡,總人口超過100,000,其中包括43,000永久居民和55,000臨時居民。北部地勢較高,南部地勢較低,但地勢相對平緩,無山。

東門街轄有15個居委會。2006年8月,羅湖區帶頭實施「一站式多居室」政策。東門街原先的15個社區工作站被合併為7個新的社區工作站,分別是東門社區工作站,立新社區工作站和花場社區工作站,螺嶺社區工作站,湖容社區工作站,城東社區工作站,湖貝社區工作站。

東門大街是繁華的商業區。它由幾條商業街組成,例如東門商業步行街,人民路,東門路,湖貝路,以及商業建築,例如東門市場,茂業購物中心和九龍城。人口眾多,商業交易活躍,形成了一條具有獨特風格,品類齊全,購物休閒的大眾消費步行街。

東門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區域交通發達,是四方交通的樞紐。郵電業發達,營業網點密集,金融市場活躍,有證券交易所,銀行網點近百家,旅遊業蓬勃發展。

作者:古東,旅遊景點文案集合推薦。每天分享一點點,如果你喜歡的話咕咚的一下我就收到了。
大家有什麼好的旅遊景點聖地,歡迎提出來一起分享交流!
#深圳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