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臺郎酒競相謀求上市各有隱憂 來源:中國商報
一直以來,貴州國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臺)和四川郎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郎酒)各自的營銷故事講得有聲有色,在資本市場兩者也是卯足了勁兒爭搶「醬酒第二股」的桂冠。
5月22日,中國證監會網站發布了國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顯示,國臺本次發行不超過4282.1萬股,募集資金除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外,主要將投入到年產6500噸醬香型白酒的技改擴建項目當中。這是否意味著「醬酒第二股」將花落國臺?其實,這兩大酒企全力上市背後各有隱憂。
國臺郎酒謀求上市
2012年前後國臺就有上市打算,按照國臺公布的上市時間表,將力爭今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郎酒2007年就開始謀求上市,但都無功而返,今年2月郎酒又提出爭取今年上市的目標。
早在2012年前後,國臺就有啟動上市的打算,後因業績斷崖式下跌不得已而終止。2017年,國臺啟動「股權激勵計劃」,再次釋放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野心。2018年11月,國臺啟動與上市相關的股權分置改革,至2019年4月1日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國臺此前公布的上市時間表,公司力爭今年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另一大醬香型白酒企業郎酒也在積極謀求上市,為衝刺「醬酒第二股」卯足了勁兒。
郎酒的上市路可謂一波三折。據悉,2007年郎酒就開始謀求上市,但都無功而返。2013年後,郎酒業績遭遇腰斬,無暇重啟上市。直至2015年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回歸」後,郎酒才重新駛入正軌。之後,郎酒在大刀闊斧改革的同時,謀求上市的聲音不斷傳出。2016年,郎酒提出於2019年上市的計劃,後未能如願。2020年2月,郎酒又提出爭取今年上市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的「川酒六朵金花」響徹全國,如今只有郎酒和劍南春無緣資本市場,郎酒的壓力可想而知。
白酒行業專家晉育鋒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無論從歷史淵源還是現今發展來看,郎酒和國臺都有很強的上市訴求。他認為,郎酒作為老牌名酒,急於通過上市展現實力,同時上市將有助於郎酒品牌力的提升。而國臺作為業外資本較早進入貴州省茅臺鎮的代表,對貴州省茅臺鎮的醬酒產區品牌打造付出了很多心血,也急於通過上市謀求更大發展。
兩大酒企根基深厚
國臺集團的大股東為天士力健康,郎酒集團的大股東為瀘州寶光。專家認為,國臺與郎酒幾經周折,仍能推動公司上市,背後大股東根基深厚。
有意思的是,同為醬香型白酒企業,國臺和郎酒都在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營銷宣傳。國臺宣稱自己為「茅臺鎮第二大醬酒企業」,借勢茅臺鎮產區概念,銷售目標直指茅臺;而郎酒則標榜自己為「兩大醬香型白酒之一」,借勢赤水河孕育了兩大醬香名酒的概念。
不過,自稱「茅臺小弟」的國臺被外界質疑其力量不足,而郎酒的「碰瓷」式營銷更是引來業內一封「醬酒人致郎酒的公開信」。
國臺與郎酒兩大醬酒企業有何來頭?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國臺的大股東為國臺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臺集團),持股比例為50.58%;國臺集團的大股東為天津天士力大健康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士力健康),持股比例為79.02%;再往上追溯兩層則為「天士力系」高管閆凱境、吳迺峰、閆西軍、李畇慧。這四人通過直接與間接的方式,合計控制了國臺84%的股份。且國臺的實際控制人為天士力控股集團副總裁、天士力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凱境。
再看郎酒,郎酒大股東為四川郎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郎酒集團),持股比例為61.7%;郎酒集團的大股東為瀘州寶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瀘州寶光),持股比例為100%;瀘州寶光的大股東則為郎酒董事長汪俊林,持股比例為99%。即作為郎酒的實際控制人,汪俊林間接持有郎酒的股份為76.08%。
晉育鋒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業內普遍認為,除了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和貧困地區的企業需要依靠政策扶持上市,一般來說白酒行業50億元規模以下的企業上市希望渺茫,國臺多次衝擊資本市場,可見背後大股東根基深厚。而郎酒董事長汪俊林在公眾視野消失兩年多、公司經歷大幅動蕩的情況下,仍能繼續推動公司上市,其資源同樣不簡單。
目前,關於這兩家公司誰更接近資本市場,外界眾說紛紜。但無論誰奪得「醬酒第二股」的稱號,未來都將面臨一些棘手的難題。實際上,國臺與郎酒兩大醬酒企業背後各有隱憂。
背後各有各的隱憂
規模偏小、營銷模式等是國臺面臨的主要問題,而郎酒的商標權問題則是其最大的「絆腳石」。但是,無論誰奪得「醬酒第二股」的稱號,未來都將面臨很多棘手難題。
規模偏小是國臺衝擊「醬酒第二股」面臨的最大問題。數據顯示,2019年國臺實現營收18.88億元,淨利3.74億元,沒有完成國臺此前訂立的「2019年實現營收20億元」的目標,且在白酒上市公司中幾乎墊底。此外,白酒行業分為一線龍頭酒企、區域強勢酒企、區域中小酒企等級別,規模依次為100億元、30億-50億元、30億元以下,可見,國臺只能算是區域中小酒企。
國臺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是歷史遺留的營銷模式問題。晉育鋒透露,作為1999年天士力健康投資收購的企業,國臺之後的發展更多依靠業外資本,走團購渠道,發展模式類似於醫藥行業的會議營銷,傳統渠道的產品銷量很少,正是這種銷售模式導致國臺營收一度從2012年超過10億元下滑到3億元以下。近幾年,國臺進行了渠道變革,但銷售網絡相比其他酒企還是不夠健全。招股說明書顯示,國臺銷售收入中經銷收入佔比從2017年的87.06%提高到了2019年的97.19%,直銷模式佔比卻從2017年的12.64%減少到了2019年的2.71%。
白酒行業專家劉曉威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國臺的業績增長來源於對經銷商的壓貨,實際對終端消費者的銷售很少,且國臺產品竄貨問題時有發生,價格混亂。
晉育鋒坦言,在醬香型白酒領域內,國臺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公眾層面,其產品的認知度遠遠不夠,因此,國臺在品牌建設層面還有很多挑戰。
郎酒衝刺「醬酒第二股」背後也同樣有隱憂。一直以來,郎酒的商標權問題是制約郎酒上市最大的「絆腳石」。據悉,四川省瀘州市政府對郎酒進行改制時,並沒把商標權一併給予郎酒集團,而是將商標權給了當時的國有獨資公司古藺縣久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盛投資)。雙方籤下了對賭協議,郎酒做到120億元才能100%持有郎牌商標。而2013年以來,郎酒遭遇業績腰斬,商標回歸遙不可及,上市更是遙遙無期。但不久前汪俊林曾公開表示,郎酒2019年營收預計為120億-130億元。這是否意味著郎酒的商標權問題能得到順利解決?
對此,晉育鋒坦言,白酒業內普遍認可一個說法,即當年雙方的對賭協議是郎酒銷售規模超過30億元後,每增加10億元,汪俊林對該投資公司的股權提高十個百分點(久盛投資僅持有郎酒商標)。照此計算,郎酒營收達到120億元時,汪俊林即可通過久盛投資完全擁有郎牌商標所有權。從目前久盛投資的股權結構看,郎酒佔比已達到80%,由此推斷,郎酒營收應該已超過100億元,但尚未達到120億元的對賭目標,即商標歸屬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
(原標題:國臺郎酒競相謀求上市各有隱憂)
(責任編輯:田雲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