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視頻、直播行業的興起,「吃播」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受到一些人的關注。然而有一些「吃播」,為了賺取流量,以驚人的食量為噱頭,用狼吞虎咽的畫面吸引眼球……這些「天賦異稟」的背後,不乏用剪輯等手段掩蓋假吃或催吐。暴飲暴食,不僅背離了品味美食的本旨,也是對食物的浪費和對身體的損害。我們不禁產生疑問——
變了味的美食主播
「吃播」也是現在網友對美食主播的一種稱呼,就是主播坐在攝像頭前面,向網友直播或播放自己享用美食的過程,同時展示菜品的製作流程,介紹美食背後的文化。網友通過這樣的方式,增長了見識,學到了廚藝,同時滿足了自己的「視覺味蕾」。也有一些主播會通過吃播的方式,推廣食材,幫助一些地區和企業銷售。在各大視頻平臺上,搜索以「吃播」為關鍵詞的視頻以幾十萬計。
隨著網絡直播競爭激烈,不少吃播為了吸引粉絲、賺取流量開始劍走偏鋒:「大胃王」,飯量大得驚人;「獵奇吃播」,吃的食物稀奇古怪;「土豪吃播」每次消耗巨量食材做飯,動輒一隻羊、一頭駱駝等。而一些餐廳,為了吸引人氣,也打出「大胃王免費」「一分鐘吃完免費」等廣告語。
「大胃王」們以獵奇為賣點在吸引粉絲的同時,無不遭受著網友的詬病。不少網友發現一些主播看似狼吞虎咽地大吃大喝,背後卻通過剪輯等手段來掩蓋假吃;有些「大胃王」表面上越吃越香,實則邊吃邊吐。
顯然,以作假、浪費、損害身體健康為代價的「吃播」,已然違背了原本「吃播」向觀眾推薦美食、分享快樂的本意。
畸形「吃播」辜負美食
市中心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郭亞梅說,「大胃王」式吃播的盛行,反映出的是對食物的錯誤認識。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已經從「吃飽」逐漸邁向了「吃好」,那麼如何培養對糧食、食物生產的尊重,如何傳播更多吃得健康、吃得科學的內容呢?
郭亞梅表示,經常催吐,胃酸反流,不僅傷害食道黏膜導致胃食管反流和食管炎,甚至還會腐蝕牙齒。暴飲暴食則是胰腺炎的重要誘發因素,反覆催吐的結果大多是厭食症。不管是天生大胃還是假吃催吐,「吃播」以畸形的飲食方式吸引眼球,既有害個人健康也造成食物浪費,他們的影響遠遠超過經濟上的收益。美食主播應該引導什麼是健康飲食,怎樣才能吃得特別合理,搭配得非常巧妙,做出非常精美的飲食,這樣才更有價值一些。
「大胃王」只是吃播的一種,受關注是因為給人帶來了最直接的視覺衝擊,滿足了一些人的本能欲望,而這樣的直播形式複製起來很容易,所以一時之間,這樣的吃播越來越多。雖然不少人也會關心食量大的主播是真吃還是假吃,但到底是真吃還是假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傳遞出來的信息容易誘導、誤導青少年。
那麼吃的本質是什麼?說白了,就是要會品。品,不是飢腸轆轆的飢不擇食,而是溫飽思美食,嚼藕在口,始覺甘如飴,又注重食物的材質,還要注重加工的流程和細節,最後還要全身心沉浸其中。正如蘇軾《老饕賦》所言:「蓋聚物之大美,以養吾之老饕。」
「吃播」還需守正創新
在網絡中我們也能看到,如李子柒這樣的美食主播,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簞食一瓢飲,她的視頻總是流露著令人賞心悅目的美。從他們的視頻中,帶來的不僅僅是食物,還讓我們看到了中華美食背後的故事。一些美食主播可以從一份烤鴨講出它的來歷,可以從北京的全聚德講到南京的韓復興,網友不僅看了美食,更是增長了見識。還有一些主播,把自己每天做飯過程發到網上,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日三餐,也收穫了大批粉絲。下面網友留言,「看你做飯,我也知道晚上吃什麼了。」「簡單的飯菜,讓在異鄉之人感受到了家的溫度。」
……
這樣的好例子數不勝數。
其實,「吃播」本質上就是一種美食節目,真正的「吃播」是藉助這些短視頻平臺,充分展現我們優秀的飲食文化。
中國的飲食以菜式種類豐富、烹調技術精湛而聞名,同一種食材可以有幾十種做法;同一道菜,不同的人也能做出十幾種不一樣的味道;南北的差異,也會讓食材有不一樣的展示,而不少菜餚背後更是有歷史典故和名人食趣。「吃播」真正的意義就在於要展示自然的美食、原汁原味的食物,更要發掘美食中的學問、美食背後的故事,將獨特的美味流傳延續下去,繼承中國傳統,傳承飲食文化。
作為「吃播」,把飲食文化與美食消費結合在一起,才是應該走的方向。傳遞給受眾的應該是為了健康和享受,而不是為了糟蹋身體和獲取打賞,還「吃」以簡單科學的本來面目,要想走得長遠,還需「守正創新」。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於虹
配圖來源新華社
編輯:楊青
審核:潘國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