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好些與「吃」相關的新聞。其中一則是中國消費者協會向消費者發出倡議,向餐飲浪費說「不」。還有一則是媒體對「大胃王」吃播亂象的調查,記者發現,有些「大胃王」吃播通過假吃、催吐來吸粉,不過藉助拼接鏡頭讓網友信以為真罷了。
將這兩則新聞擺在一起,立馬就能看出「大胃王」吃播的兩大本質。一是浪費。某位身材瘦小的女生一口氣吃下十碗涼皮、十碟手擀麵外加十盤炒麵;然而,路人從另一角度拍攝的畫面卻顯示這名女主播佯裝吃下食物後,隨即吐入身下的垃圾桶中,甚至最後將盤內的飯直接倒入垃圾桶。
二是欺騙。有些「大胃王」為了收割流量,誇大宣傳飯量欺騙粉絲早已是公開的秘密。更可恨的是,某些「大胃王」還騙上加騙,稱自己吃不胖是因為有身材管理秘訣,而所謂的身體管理秘訣竟是向網友推銷減肥藥。
可能有人會反駁說,有些「大胃王」是真材實料的。但看看這些「大胃王」的遭遇:因為要自己承擔食物的費用,有些人為此而背上數十萬的債務;因為每次都「實打實吃完」,有些人為此體重暴增,甚至還有人因為暴飲暴食而不治身亡……如此摧殘自己,何苦?
所謂「大胃王」吃播顯然是吃播界長出的一棵「歪脖子樹」。好在已經有多方力量開始對這棵「歪脖子樹」的枝幹加以矯正。自從媒體點名批評多為假吃、催吐的主播浪費糧食後,眾多「大胃王」吃播開始刪除或屏蔽原先展現「豐功偉績」的視頻。眾多短視頻平臺亦開始對此類直播加強審核。
不過,要根治這棵「歪脖子樹」,還需要淨化其生長的土壤。中國消費者協會呼籲廣大餐飲企業引導消費者杜絕浪費,其實就是淨化土壤的一種努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呢?另一則與「吃」相關的新聞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據報導,重慶一景區的自助餐廳厲行節約,並為此出臺「細則」:食客若造成浪費,有「懲罰」——盤中剩餘菜品超過50克,加收10元/人的費用。其實,這種懲罰性措施並非什麼新鮮事。新加坡亦有類似規定,誰浪費就罰誰,這也是在該國甚少看到浪費糧食現象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淨化浪費糧食的土壤,不妨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如此,才能讓杜絕浪費逐漸成為習慣,進而內化為自覺。
(廣州日報評論員 胡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