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位於東南亞,古越南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不用中國漢字

2020-12-26 諸史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所謂漢字文化圈,十九世紀德國人維克託提出這一概念,是指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文字上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或民族,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新加坡、日本、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其中,越南語、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文字中有六成源於漢字。

漢字何時傳入朝鮮和日本難以考證,但至少在上千年時間裡,這兩個國家都在使用漢字記錄歷史,而且漢字對韓文、日文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日語的假名,其實就猶如漢語的一個分支。

如今,越南使用的「國語字」,是17世紀法國傳教士設計出的拉丁拼音文字,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之後,法國人在越南廢止漢字,強行推行「國語字」,一直影響到今天。但在「國語字」之前,越南是漢字與喃字並行,而喃字實際上是漢字形體的文字,是假借漢字和仿效漢字的結構原理和方法,依據京族語言的讀音,創造了這種文字,6世紀開始盛行

在漫長的古代,泰國無疑處於中華文明輻射範圍之內,越南、朝鮮、日本等都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一直使用「泰文」(見下圖),沒有像越南等國一樣使用漢字?

在中國古代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東南亞國家,名字叫扶南國,又作夫南國、跋南國,意為「山嶽」,公元一世紀建國,當時處於母系社會末期。扶南建國之後,就與古中國有良好的外交關係和朝貢關係,交往比較密切,中國史書上記錄有一代王的姓名為混填,娶女王柳葉為妻。

《晉書》:扶南西去林邑三千餘裡,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裡,有城邑宮室。人皆醜黑拳發。性質直,不為寇盜,以耕種為務,一歲種,三歲獲。《宋書》:扶南國,太祖元嘉十一、十二、十五年,國王持黎跋摩遣使奉獻。

當時,扶南王國雖然不能與中國相比,卻不容小視,屬於東南亞最強之國,疆域大致相當於當今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更為重要的是,相比漢朝,扶南國更接近另一個古文明印度,因此柬埔寨扶南王國建立之後,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從印度引進了南印度文字和曆法

以柬埔寨語為例,就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社會非正式地分成掌握梵語的高級階層和只會高棉語的平民百姓,考古就出土了大量梵文碑文,最早的是公元613年,此外最早的高棉文碑文刻於公元611年。梵文碑文都採用詩歌的形式,歌頌神靈、國王、統治階層或僧侶。可見,至少在七世紀之前,柬埔寨就已經有了文字,或者說扶南國早已存在語言。

公元七世紀中葉,曾經扶南國的附屬真臘王國崛起,勢力不斷擴大,兩國發生糾紛之後,真臘起兵武力徵服扶南國,反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最終在七世紀末徹底滅掉了扶南國。

真臘王國建立後,基本繼承了扶南國的地盤,包括如今泰國的一部分,極盛時期疆域幾乎覆蓋中南半島。與此同時,扶南王國的文字,被真臘王國改造沿用,形成了真臘文字

在元朝人留下的《真臘風土記》中,可以看到真臘語言自成一體,人物表述中大多是前後倒置,比如稱中國為備世,官人叫巴丁,那麼叫中國官人就不叫備世巴丁,而叫巴丁備世。而且,真臘的尋常的書信和官府文書的載體,不是紙張,而是染黑了麂鹿皮,裁剪成長條狀,字形大體上和回鶻字(中亞粟特文創製的一種文字)相仿,但書寫的方式是從後往前寫等。因此,真臘國有著完備的文字系統。

公元八世紀之初,中國唐朝的神龍政變前後,真臘王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水真臘國都婆羅提拔,陸真臘國都在今寮國境內。一百年之後,水陸二真臘又歸統一,形成了一個更強大的王朝——吳哥王朝,繼承了真臘文字。吳哥王朝之後,國勢強盛,文化繁榮,王城建築雄偉,建有世界聞名的吳哥窟,疆域包括今緬甸邊境和馬來半島北部地區。

四百年之後,中國南宋晚期,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本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但因不滿吳哥王朝的橫徵暴斂,於是當地泰族人膺它沙羅鐵發動起義,奪城掠地,於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這就是泰國的開始。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

膺它沙羅鐵死後,長子、次子先後繼位,其中次子蘭甘亨被泰國人稱為「蘭甘亨大帝」(見下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將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於1283年創製了泰文字母。所謂巴利文,其實就是古代印度一種語言;所謂吉蔑文,就是柬埔寨的高棉文,「吉蔑」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真臘國)的稱呼。可見,泰國文字受柬埔寨、印度文化的影響,比受中國文化影響要大得多。

也就是說,泰文是在古印度與高棉文的基礎之上,重新創立的一種文字。後來又經過700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如今的泰文。

總之,素可泰王朝建立之時,經過扶南、真臘、吳哥三大帝國的發展,中南半島文明程度已經很高,泰國地區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語言文字系統,此後蘭甘亨大帝的創立文字,其實只是改進形成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而越南、朝鮮、日本三國接受漢字,都是在唐朝之前,自身文字系統遠不成熟之時。反過來說,在柬埔寨、泰國等地區,漢語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上層基礎,因為上層受到的是印度制度文化,尤其是佛教影響更大,所以自然就沒有像越南一樣使用漢語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沒有使用漢語,還與國家影響力息息相關。素可泰王朝建立之時,中國處於南宋晚期,軍事不強,漢字對泰國的吸引力不足,此後元朝官方語言又是蒙古語,明朝對泰國影響很大,但此時泰文已經根深蒂固,漢字自然難以動搖泰文地位。

相關焦點

  • 古代泰國為何不用漢字?原來,中南半島存在過三個大帝國!
    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存在過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 越南佛教建築,供奉著東南亞最大白玉觀音,隨處可見中國的漢字
    在中國有許多道教的道觀和佛教建築,關於佛教建築,應該提到東南亞,等等,東南亞有些國家非常信仰佛教,所以泰國、緬甸境內可以說是「到處都有廟,指頭上有蛋」,除了泰國、緬甸之外,越南也是佛教信仰者國家,和我們中國一樣,越南也是大乘佛教信仰者,佛教文化在越南大地上生根發芽,所以越南也有許多佛教建築。
  •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前言:我國漢字發展至今有許多年,最開始我們的文字還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而且我們的文字往往都有很多特殊的含義,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以方方正正為主,當時因為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也讓很多周圍的小國家紛紛來效仿,那時候其他的國家因為還不具備造字的能力,再加上在古代有部分的國家,作為我國的附屬國,文字方面只能拷貝我國,所以可以發現有一些國家還在使用漢字,漢字也是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創造
  • 胡志明:輾轉中國20年,又精通漢語,為何越南一建國就廢除了漢字
    在那一刻,無數胡志明的夥伴,很多胡志明的學生,都留下了激動的淚水,畢竟,越南有了自己獨立的國家。而胡志明在中國的那些老朋友們,周恩來、陳賡等人也為胡志明感到高興,發去了賀電。不久,胡志明等人開始統一思想,統一文化,其中,對於官方的文字統一為「越南國語」,而在越南使用了兩千年左右的漢字,則完全退出了越南的文化舞臺。
  • 越南歷史上一直使用漢字,文物上如果沒有漢字那肯定是贗品
    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漢字隨著華夏族的進入便初步傳入了越南,到秦滅百越正式全面推廣漢字,從此只有越南語完全使用漢字做為書寫用文字,越南人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喃字,但是由於書寫不便,漢字仍是主要的書寫方式。後法國殖民漸進式的廢除漢字,直到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後越南徹底廢除漢字的官方地位,使用了稱為「國語字」的拼音文字。現在的越南文已經看不出漢字的痕跡了。從越南歷代出土和保存的文物上可以隨處看到漢字,歷史書籍也均是漢字書寫。一,公元前1000年越南東山文化出土銅鼓上就出現了華夏象形漢字的足跡(如下圖)。二,秦漢時期越南本土被歸屬中原王朝管轄,漢朝在此設立交州刺史部。
  • 越南廢除漢字:不僅是歷史的「割裂感」,更是這個民族永遠的傷疤
    中華文化自古以來,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不管是韓國還是日本,或者是東南亞國家,都能找到中華文化的影子。漢字作為中華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在我們國家流傳至今。但仍然採用漢字的東亞國家卻少的令人意外,目前只有日本這個國家還在推崇漢字。
  • 鄰國越南當初放棄了漢字,要求全國必須使用「拉丁文」,後來怎樣
    但在當年越南廢棄漢字,全國推動學習"拉丁文"的風潮,如今效果怎樣了?在唐朝朝貢貿易盛行,各國紛紛進獻自己的珍寶,在換取高額數量的金銀財寶同時也彰顯了大國的氣質和風範,越南也不例外,作為中國的附屬國,雖在宋代已經獨立,但仍使用著漢字將自己的生絲以及優美的綢緞作品遠銷海外,不僅做到了絲線出口遠超於中國和日本,也讓中華文化的瑰寶流淌在整個東亞圈的洋流裡,薪火相傳,但使用漢字如此頻繁的越南卻為何在以後的歷史長河中放棄了對漢字堅持傳承的初心而改用晦澀難懂的拉丁文來沿襲語言的習慣
  • 近代越南為何棄用漢字,全部改學拉丁文,一個猶太人起了關鍵作用
    受古代中國的影響,這兩個國家保留了許多中原文化,不論是習俗還是語言文字,都能清晰地看到古中國的影子。日本現在的文字很明顯是由漢字改良的,而越南甚至在數千年間,一直使用漢字,連自己的語言體系都不曾有。但是如今,越南卻在短短幾十年間,拋棄了使用上千年的漢字,全部改為了拉丁文字,這是為什麼呢?上個世紀的法國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作為殖民國,法國也想讓越南學習拉丁文,以更好的方便他們的統治。
  • 日本明治維新後,為何繼續使用中國的漢字?至今保留1000多個漢字
    中華文化歷經千年傳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魅力,自從漢唐開始逐漸向周邊小國傳播,其中日本、越南、朝鮮等地深受影響,尤其是日本,現存的日本文字就是由中國漢字發展而來的。據統計日本語言當中有1800多個中國漢字,朝鮮等地也曾使用過漢字,只不過現在廢除了,為什麼只有日本依據在使用呢?
  • 寫下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一漢字
    如今不僅有中國人會用漢字,在一些國家的一部分地區仍然有人使用漢字。但曾寫下過133首漢詩的胡志明,為何下令廢除漢字,只在春聯中留有一漢字。漢字的影響我國文化對周圍的國家影響深遠,並且周圍的國家也深受漢字的影響。
  • 越南獨立後的第一件大事:廢除漢字,原因之一:漢字很難學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 越南在宋朝之前一直是作為中國的郡縣而存在,我們所聽過的「交趾」、「安南」就是古時候對越南的稱呼。直到公元968年,越南才脫離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自成一國,但依舊是中國的藩屬國。
  • 越南不用漢字74年,春節改用拉丁文寫對聯,國人讀後不禁大笑
    說到越南,每個人都很熟悉,越南在過去幾年中發展相當不錯,通過發展旅遊業,吸引了許多遊客前往越南旅遊,越南的大多數旅遊業都依靠中國遊客,而且許多中國遊客尤其喜歡去越南旅遊,旅遊業的發展也為越南的經濟和就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越南不用漢字74年,春節改用拉丁文寫對聯,國人讀後不禁大笑。
  • 越南青年:我因為越南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最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對於很多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逐步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漢字誕生地中原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中原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其中,越南是受漢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
  • 越南廢除漢字74年,全國推廣拉丁字母,如今怎樣?網友:貽笑大方
    當我們書寫文字的時候,應當知道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那便是中國的漢字,有著近乎六千年的歷史,是全世界使用時間最長、且從未出現過斷層的文字。象形造字,在幾千年前,出現在中國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當中,然而隨著那些遠古文明的滅絕,使得漢字成為了現如今唯一傳承下來的文字。
  • 中國漢字和日本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漢字為何比英文強?淺析漢字發展
    毫無疑問,漢字比英文更先進!理由如下: 漢字其實分為很多種,包括但不限於廣義上的漢字和狹義上的漢字,廣義上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以甲骨文、隸書、草書、楷書等各種引領時代潮流的文字,而狹義上的漢字則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衍生出來的漢字包括,但不限於咱們現階段使用的簡體漢字。
  • 越南:廢除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帶來了什麼後果?
    越南是中國南部的鄰國,很多習俗都和中國相通,人民往來更是普遍。提起「東亞文化圈」,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油然而生出一種民族自豪感。漢文化對周邊地區影響確實很大,我們周圍的朝鮮、越南都使用過漢字。越南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們廢除了漢字,全民學習羅馬拼音,不過這產生了何種影響呢,且聽分析。始於漢字,終於羅馬拼音為什麼越南會使用漢字,這還得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傳說有言,越南的第一代君王神農氏的後代,而中國更素有炎黃子孫之稱,如此一來,越南和中國是同根同祖。
  • 越南廢除漢字後,過年仍需寫年紅,看到成品後,國人費解:就這?
    而漢字就是如此,它目前已查明的歷史就擁有6000年的時間,這代表漢字伴隨著中國古代王朝的興衰,在漫長的時間演變中雖然它逐漸變了模樣,但依舊體現著記錄歷史和推動溝通的作用,也因為如此,中國古代才會有那麼多的藩屬國存在,這些藩屬國雖然擁有自己的體系,但受到的都是漢字教育,因此難以脫離中央王朝的管轄。就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越南就是如此。
  • 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東南亞國家,除了泰國,另外兩個你猜對了嗎?
    在東南亞國家中,泰國無疑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不過新興的越南和印度尼西亞也不遑多讓。作為一個國土和中國直接壤的國家,越南的生活風情和中國有頗多相似之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越南北部大部分土地甚至由古代的中原政權所管理,元明清時期,越南是個相對獨立的政權,不過這個政權長期依俯在中原皇權之下
  • 弓魚:一個古漢字背後隱藏的古蜀歷史(圖)
    第1頁:一個古漢字的啟示 第3頁: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 第4頁:一群分裂的古蜀人   一個古漢字的啟示然而,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弓魚」字隱藏的信息以及古人為何要造出這個字,已經成為千古之謎。  奇怪的是,翻閱《漢語大字典》《辭海》,都查不到這個「弓魚」字。「弓魚」最早出現,是在陝西弓魚國遺址出土的青銅鼎、青銅盤上。而歷史上,「弓魚」字並未在其他器物上出現,是個「單純」的漢字,後人可以不費力氣地追查它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