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亞文明的引領者,中華文明深度影響東亞各國,其中最大的一個表現是古代多個國家使用漢字,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最終逐漸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成員為中國、越南、朝鮮、韓國、日本。然而,作為東南亞一直「親中」的古泰國,為何不使用漢語,而一直使用泰語呢?原來,古代中南半島並非一片蠻荒,而是隱藏了三個文明程度很高的大帝國!
所謂漢字文化圈,十九世紀德國人維克託提出這一概念,是指曾用漢字書寫歷史,並在文字上受漢字影響的國家或民族,主要包括越南、朝鮮、韓國、新加坡、日本、以及東南亞部分地區。其中,越南語、朝鮮語和日本語三語的書寫文字中有六成源於漢字。
漢字何時傳入朝鮮和日本難以考證,但至少在上千年時間裡,這兩個國家都在使用漢字記錄歷史,而且漢字對韓文、日文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日語的假名,其實就猶如漢語的一個分支。
如今,越南使用的「國語字」,是17世紀法國傳教士設計出的拉丁拼音文字,越南淪為法國殖民地之後,法國人在越南廢止漢字,強行推行「國語字」,一直影響到今天。但在「國語字」之前,越南是漢字與喃字並行,而喃字實際上是漢字形體的文字,是假借漢字和仿效漢字的結構原理和方法,依據京族語言的讀音,創造了這種文字,6世紀開始盛行。
在漫長的古代,泰國無疑處於中華文明輻射範圍之內,越南、朝鮮、日本等都使用漢字,為何泰國卻一直使用「泰文」(見下圖),沒有像越南等國一樣使用漢字?
在中國古代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東南亞國家,名字叫扶南國,又作夫南國、跋南國,意為「山嶽」,公元一世紀建國,當時處於母系社會末期。扶南建國之後,就與古中國有良好的外交關係和朝貢關係,交往比較密切,中國史書上記錄有一代王的姓名為混填,娶女王柳葉為妻。
《晉書》:扶南西去林邑三千餘裡,在海大灣中,其境廣袤三千裡,有城邑宮室。人皆醜黑拳發。性質直,不為寇盜,以耕種為務,一歲種,三歲獲。《宋書》:扶南國,太祖元嘉十一、十二、十五年,國王持黎跋摩遣使奉獻。
當時,扶南王國雖然不能與中國相比,卻不容小視,屬於東南亞最強之國,疆域大致相當於當今柬埔寨全部國土以及寮國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國東南部一帶。更為重要的是,相比漢朝,扶南國更接近另一個古文明印度,因此柬埔寨扶南王國建立之後,深受印度文化影響,從印度引進了南印度文字和曆法。
以柬埔寨語為例,就深受印度文化影響,社會非正式地分成掌握梵語的高級階層和只會高棉語的平民百姓,考古就出土了大量梵文碑文,最早的是公元613年,此外最早的高棉文碑文刻於公元611年。梵文碑文都採用詩歌的形式,歌頌神靈、國王、統治階層或僧侶。可見,至少在七世紀之前,柬埔寨就已經有了文字,或者說扶南國早已存在語言。
公元七世紀中葉,曾經扶南國的附屬真臘王國崛起,勢力不斷擴大,兩國發生糾紛之後,真臘起兵武力徵服扶南國,反將扶南國變為真臘屬國,最終在七世紀末徹底滅掉了扶南國。
真臘王國建立後,基本繼承了扶南國的地盤,包括如今泰國的一部分,極盛時期疆域幾乎覆蓋中南半島。與此同時,扶南王國的文字,被真臘王國改造沿用,形成了真臘文字。
在元朝人留下的《真臘風土記》中,可以看到真臘語言自成一體,人物表述中大多是前後倒置,比如稱中國為備世,官人叫巴丁,那麼叫中國官人就不叫備世巴丁,而叫巴丁備世。而且,真臘的尋常的書信和官府文書的載體,不是紙張,而是染黑了麂鹿皮,裁剪成長條狀,字形大體上和回鶻字(中亞粟特文創製的一種文字)相仿,但書寫的方式是從後往前寫等。因此,真臘國有著完備的文字系統。
公元八世紀之初,中國唐朝的神龍政變前後,真臘王國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和南方的水真臘,水真臘國都婆羅提拔,陸真臘國都在今寮國境內。一百年之後,水陸二真臘又歸統一,形成了一個更強大的王朝——吳哥王朝,繼承了真臘文字。吳哥王朝之後,國勢強盛,文化繁榮,王城建築雄偉,建有世界聞名的吳哥窟,疆域包括今緬甸邊境和馬來半島北部地區。
四百年之後,中國南宋晚期,泰國北部的素可泰,本是柬埔寨吳哥王朝下轄的一個城市,但因不滿吳哥王朝的橫徵暴斂,於是當地泰族人膺它沙羅鐵發動起義,奪城掠地,於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這就是泰國的開始。素可泰王朝時期的泰國繁榮昌盛,疆域遠遠超過現版圖。
膺它沙羅鐵死後,長子、次子先後繼位,其中次子蘭甘亨被泰國人稱為「蘭甘亨大帝」(見下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將流行於素可泰地區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於1283年創製了泰文字母。所謂巴利文,其實就是古代印度一種語言;所謂吉蔑文,就是柬埔寨的高棉文,「吉蔑」是中國古代史書對中南半島吉蔑王國(真臘國)的稱呼。可見,泰國文字受柬埔寨、印度文化的影響,比受中國文化影響要大得多。
也就是說,泰文是在古印度與高棉文的基礎之上,重新創立的一種文字。後來又經過700年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如今的泰文。
總之,素可泰王朝建立之時,經過扶南、真臘、吳哥三大帝國的發展,中南半島文明程度已經很高,泰國地區已經形成了非常成熟的語言文字系統,此後蘭甘亨大帝的創立文字,其實只是改進形成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而越南、朝鮮、日本三國接受漢字,都是在唐朝之前,自身文字系統遠不成熟之時。反過來說,在柬埔寨、泰國等地區,漢語沒有群眾基礎,也沒有上層基礎,因為上層受到的是印度制度文化,尤其是佛教影響更大,所以自然就沒有像越南一樣使用漢語。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沒有使用漢語,還與國家影響力息息相關。素可泰王朝建立之時,中國處於南宋晚期,軍事不強,漢字對泰國的吸引力不足,此後元朝官方語言又是蒙古語,明朝對泰國影響很大,但此時泰文已經根深蒂固,漢字自然難以動搖泰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