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人的事兒,是說不盡的話題。這不,上海巴金故居的周立民兄再出新作品,這一次是《老派:閒話文人舊事》。
時常去參加文人的雅集,每次參加過之後,都不免和從前的文人相對比一回,總會感嘆時下的文人,似乎少了從前的趣聞和風骨,乃至於丟失了一個詞:老派。
這本書所涉及前輩學者包括魯迅、鬱達夫、陳寅恪、巴金、聞一多、老舍等等,他們可謂各有各的故事,直到今天,依然讓人懷念。
立民兄在這本書裡談舊事,有趣卻不八卦,分別從「同學少年」「這也是生活」「自尊」三大部分入手,嚴格按照史料本身來演繹和發揮,故所有史料均註明來源,不編撰和臆想。話舊事,亦發掘新意,特別是以往未曾被學術界關注的文人多元的側面,忽略的文壇。全書旨在借舊事,為今人提供學習的榜樣。
這也是寫作歷史掌故的必須吧。雖然時下談論歷史的書不少,有的雖然有趣,卻流於八卦,有的看似客觀,卻帶有偏見。總之,讀來讓人頗有不快之感。
我還記得前幾年在上海福州路,和陳克希老師在一起吃茶閒話。說起上海的文人(尤其是寫書話的幾位作家),各有各的擅長,大家在一起也就聊聊書,卻不會論人長短。這也是文人之間的老派吧。
在讀書年會上,立民兄總是最忙碌的一位,會場上發言完畢,就找不到人了。原來是在房間裡寫稿,這樣的時間,像我這樣的俗人,總是喜歡熱鬧的,畢竟大多數朋友一年才看到一次,自然要聚一聚,聊聊天。他好像很少參加這樣的活動。
今天固然我們看不到舊時文人的老派,不妨從自己做起,將生活過得更有意思一些,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立民兄在這本書的序言裡說:
本書著眼「老派」,意在從他們這些生活、寫作的細節、瑣事中挖掘史料、發揚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堅持,一種操守,是一種韌性和努力,是一種為了真理而追求、奮鬥的勇氣。當然,我也看重文人的情趣,比如欣賞雨,看看花,悄悄地講一點情話。
讀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在由書到人、再由人到書,到更廣闊的天地,我們在其中不斷地自由穿行,無比愜意,也無比增益。
那就讀一讀《老派:閒話文人舊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