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溝通東西方歷史和文化交往的大動脈,而中國和土耳其正位於這條大動脈的東西兩端。
這片處在歐亞大陸之間、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神秘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帝國建立與權力紛爭的焦點。
輝煌的歷史,可以從一座城市的名字窺見一斑,拜佔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
如今,這個國家的首都是安卡拉,但是「世界之都」伊斯坦堡依然是引人關注的焦點,而從這裡開始,我們也慢慢走進這個遼闊國度古老的歷史。
土耳其概要:土耳其共和國,簡稱土耳其,總面積78.36萬平方公裡,人口8081萬人,其中97%的土地位於西亞的小亞細亞半島,歐洲的巴爾幹半島僅3%,99%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土耳其族佔80%以上,庫德人約佔15%。
讀懂土耳其
公元前7000年,在安納託利亞(小亞細亞半島),便開始有人居住。
公元前1800年被印歐西臺人佔領,他們隨後建立了一個世界強國西臺帝國,直到公元前1170年滅亡。
後來弗裡吉亞人和呂底亞人侵入安納託利亞,他們於前9世紀至前8世紀時建立了以戈爾迪烏姆為都城的王國。外來者的入侵使西臺人和邁錫尼文明的文明都遭到徹底的毀滅。但其東部則由亞美尼亞王國統治。
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佔領了這個地區,隨後又經歷了希臘人的統治。古希臘文明在藝術、建築、哲學、醫學和科學等領域的許多偉大成就在當今的伊茲密爾和貝爾加瑪附近的愛奧尼亞得以再現。
從亞伯拉罕到諾亞方舟所停泊的亞拉蠟山,安納託利亞在聖經時代已在文明史上扮演重要地位。
最後於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佔領了安納託利亞,並稱為小亞細亞。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一統歐亞,將土耳其納入馬其頓帝國版圖。羅馬帝國時代,土耳其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首府就是以弗所。
此後東西羅馬帝國分裂,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遷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日的伊斯坦堡。
土耳其民族在中國的史書上稱為「突厥」,最早始見於公元542年的中國史籍之中。公元583年.突厥汗國在與隋朝戰爭中失敗後,分裂為東突厥、西突厥。東西突厥分裂成為以蒙古為中心的東突厥,和包括中亞在內以七河流域為中心的西突厥。
阿拉伯人入侵,突厥人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下接受了伊斯蘭教。這一地區雖然屬於阿拉伯帝國的版圖,但突厥人先後都建立起地方政權。
塞爾柱帝國是土耳其人於1071年,在馬拉茲戈特戰勝拜佔庭人後建立在安納託利亞的第一個文明王國。現代土耳其人原為塞爾柱突厥人的一個分支,11世紀左右由中亞一帶遷入小亞細亞。
奧斯曼一世在1299年攻下君士坦丁堡,建立奧斯曼帝國。從此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十字架落下,被改為清真寺。
13至14世紀,奧斯曼人奪取了西安納託利亞和東南歐的拜佔廷領土,使這些基督教巴爾幹國家成為他們的封臣,同時徵服了東安納託利亞的土庫曼公國。
15世紀,奧斯曼蘇丹強行對巴爾幹國家實行直接統治,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1453)滅拜佔庭帝國,他將君士坦丁堡更名為伊斯坦堡,將東至幼發拉底河(1468),西至匈牙利的領土都劃歸其統治範圍之內。
16世紀和17世紀,奧斯曼帝國處於鼎盛時期,其版圖包括大多數巴爾幹國家、中歐的匈牙利大部分領土和中東及北非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時期達到鼎盛,統治區域地跨歐、亞、非三大洲。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凡爾賽和約》,土耳其喪失了大片領土。
1919年凱末爾發動民族解放戰爭,1923年10月29日成立土耳其共和國。
土耳其雖為亞洲國家,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並與1952年加入北約,是歐盟的候選國。